返回列表 發帖

大數據的時代

本帖最後由 lbboy 於 2014-12-4 15:45 編輯

大數據的時代掌握了巨量資料的變化, 就掌握了話語權

1. 巨量資訊提供人們迅速多元的資料
2. 如何從巨量資訊分析出有用的資訊?
3. 如何做資訊戰? 輿論操作? 偽(假)旗事件?
真相並不存在

「稜鏡」(Prism)計畫

自911恐怖攻擊事件後,美國政府即設立了4項資料收集計畫,分別是「大道」(Mainway)計畫、「船塢」(Marina)計畫、「核子」(Nucleon)計畫,及由美國前情報員史諾登所揭露的「稜鏡」(Prism)計畫。前2者目的是在蒐集電話及網路的「元資料」,後2項則是截取電話及網路溝通的訊息內容。

所謂 『後設資料』 (metadata,或稱 「元資料」、「元數據」)就是人事時地物當中的人時地 (或許也包含物)     等等不屬於實際活動內容的資訊。相對於實際活動的主要內容, 這些後設資料的量通常小很多,也更容易被製作成資料庫、更容易被拿來搜尋。許多國家的政府已經透過後設資料在偷窺自身公民。

電話元資料可以曝露我們極大量的習慣與交往關係。打電話的模式可以洩漏我們何時醒著、何時睡覺;如果有人固定在安息日不打電話,或是在聖誕節撥打大量電話,則可以研判他的宗教信仰;也可以得知我們的工作習慣、我們的社交性向;我們有多少朋友;甚至我們是否參加社團或政黨。

元資料 的蒐集。國安局稱之為「有關內容的資訊」而非內容本身。

例如,一則電郵的元資料記載誰發訊給誰、何時發出電郵,以及發訊人的位置所在。若是電話通訊,元資料包括發話人及受話人的電話號碼、交談時間、位置所在以及用來通訊的裝置類型。國安局在一份有關電話通訊的文件中,列舉取得及儲存的元資料。美國政府堅稱,史諾登檔案所爆料的監聽大多只涉及蒐集「元資料、而非內容」,試圖暗示這種監聽行為不具入侵性,或至少不及於攔截內容的同等程度。范士丹明白地在《今日美國報》上主張,蒐集所有美國人電話紀錄的元資料,根本「不是監聽」,因為「並不蒐集任何通訊的內容」。

這些不誠懇的主張遮掩住事實,即元資料的監偵至少可與攔截內容同樣具入侵性,而且經常更凶猛。當政府曉得你打了電話給哪些人、又有哪些人打電話給你,加上所有電話對談的確切長度;當政府可以列舉你的每一封電郵、你從哪裡發出電郵,便可以描繪出你相當完整的生活、交友、活動圖象,甚至包括某些你最親密、隱私的資訊。
真相並不存在

TOP

《被新聞出賣的世界》

http://kisswater.pixnet.net/blog/post/32566707-%E9%96%B1%E8%AE%80%E3%80%8A%E8%A2%AB%E6%96%B0%E8%81%9E%E5%87%BA%E8%B3%A3%E7%9A%84%E4%B8%96%E7%95%8C%E3%80%8B



「相信我,我在說謊」這是一個媒體操縱者的告白。本書由Ryan Holiday著作,張嚴心翻譯。作者與譯者的文字功力都很強!我覺得這是一本負擔不會太大,讀來順暢,內容嚴肅但不枯燥,令人發人深省的好書。

作者是一個網路媒體公關、行銷人員,他真實身分是一名媒體操縱者。他在書中,說明了部落客如何透過提高文章點擊率賺取廣告費,從而炒作虛假空洞但聳動煽情且具爭議性的議題,然後藉由網路上熱血的(嗜血的)鄉民在社群網站上的分享、討論使得事件進一步發酵,最終議題獲得主流媒體的關注與報導,假的議題成了現實裡的「真相」。接著,又引發更大波的討論與關注。一切的喧囂與哄鬧,竟然都建立在空泛、捏造的基礎之上!?

作者曾透過發佈假的照片、修改過的影片,或是匿名爆料、惡意留言,來幫助他的客戶、朋友取得高人氣,銷售食物、衣服、電影、書籍,甚至是慈善募款。而這一切竟然都建立在新興的網路媒體賺取廣告費的基礎上:「點擊率至上」!意即部落客與網路媒體業者,並不在乎他們發布的消息的真假,而只在意文章是否吸睛,進而誘使讀者點擊,使他們賺取廣告費。而越具爭議性的議題,越能炒作,也越能「進化」,衍生出更多文章,賺取更多點擊。
..................................
..................................
1標題殺人:最好是懸疑惑是能引起誤會的標題。因為點擊是一次性消費。

2情緒性:一篇文章要能成功在網路上像病毒一樣地散播開,需要能引起讀者的情緒(而非理性)。所以,文章內容最好是附有可愛的圖片、性感的男女、令人愉悅、興奮或憤怒的消息(但過於哀傷的悲劇反而會使人不想分享),或是帶有爭議性的話題,如種族歧視、宗教、政治、女權、同性戀等等議題。

3偏頗與誇飾:每個部落客或媒體在報導一則消息時,會擷取(或自行捏造)最具爭議的地方,然後再將其誇張、聳動地散播開。這造成同一則消息可能會在各部落格之間越傳越誇張。

4簡短:一篇文章越簡短越好,這樣才能提高讀者閱讀與分享的動力。篇幅越長、論述越完整的文章,無異是人氣殺手。


5即時與速成:由於點擊率至上的關係,每篇文章都被要求能夠即時、快速地寫好,這樣才符合經濟效益。快速卻沒營養的文章,如同速食一樣,往往能帶來大量的人氣與金錢。它不需要有真實的內涵,只需要有刺激的口感和浮華的外表。

6人氣就是一切:人氣不僅僅帶來廣告費,還帶來更多的人氣。人氣就代表公信力。真相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這麼認為。

媒體巨獸的形成

...................................
...................................
.....................................
媒體與輿論會篩選出最具話題性(但往往也是最不重要)的事件,從網路部落格到主流媒體,大張旗鼓地炒作,惹得群眾暈頭轉向、不分是非。「只要能登上主流媒體的就是事實」,就像是一種催眠的過程,一則假的消息先是在網路上發酵,再被主流媒體爭相報導過後,他就成了不可質疑的事實!

.............................
,.............................
作者認為媒體巨獸已經失控。它並不會聽從特定人士的指導,它已成了獨立運作的機制,有時候反而會反過來吞嗜操縱者與廠商,造成不可逆的傷害,輕則傷害友誼、使人失去職位,重則造成股價大跌、戰亂與不安。例如Google試圖曾釋放出關於使用者隱私權方面的問題,好來製造議題,卻反過來被其他部落客炒作此議題,造成公司負面形象。而美國政府,也是透過釋放出伊拉克政府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傳言,來塑造宣戰的輿論。任何人,只要有適當的題材,都能透過巨獸創造一名值得歌頌千秋萬世的英雄,也能形塑一個罪該萬死的狗熊。

你我都推了一把!?

最該死的地方在於,媒體與部落客竟反過頭來說:「他們這麼做,是因為社會大眾喜歡。而一般大眾應該要有獨立判斷的思維,來明辨是非。」這猶如添加毒澱粉的廠商說:「是因為大家貪小便宜、又喜歡吃Q彈的口感,他們才使用毒澱粉的。聰明的大眾應該自己判斷要不要吃毒澱粉!」甚至有些人會說:「網路與媒體是中性的,至少我們還能透過它發佈更正與更新。」

但作者認為,掌握消息來源的部落客與媒體,應該肩負起審慎查證的責任,因為只有少數的群眾具有查證與慎思的能力,一般民眾已經習慣依賴且相信媒體。而媒體散播不實的消息給大眾,再卸責給大眾,相當無恥。再者,錯誤的消息一旦散播出去後,再多的澄清也改變不了一般大眾的負面印象了。號稱第四權的媒體,走到這一步,任憑金錢與濫情的操控,危害公眾利益,相當可悲。

.............................
..............................
作者更進一步從媒體歷史、社會學、心理學等角度來剖析部落客與大眾的行為。其實媒體在一開始就扮演著提供新奇的資訊的角色。在早期,街頭的小報正是靠著腥羶色的標題來衝銷售量。而如今部落客與網路媒體依賴的是讀者的點擊,以及在臉書等社群網站上的分享來經營。而他們的使命就是在平凡之中找出不尋常的事情,供人瘋狂點閱。群眾也透過了分享的動作,滿足了參與時事的感受,獲得了心理上的宣洩。但很多時候也形成了媒體公審、集體霸凌等現象,就如同中古時期,獵殺女巫的行為一樣,只要先將之汙名化,那麼用殘忍的手段攻訐之反而是正義的表現。

就這個觀點來看,身為群眾一份子的我們的確都推了媒體巨獸一把,特別是民眾正是新興媒體生物鏈的一環,他們透過網路分享、發布消息,消費著媒體,也被媒體消費著。
真相並不存在

TOP

【記者ABC】如何操控媒體:《被新聞出賣的世界》摘要
http://www.indiemedia.tw/posts/1100
摘要整理卅盧易詩

編按:《被新聞出賣的世界》原文作者為Ryan Holiday,譯者為張嚴心。霍利得從事媒體購買工作,他根據自己多年來的工作經歷與觀察,揭露廣告行銷人員和商人如何利用網路影響主流新聞內容。

................
霍利得提到,隨著網路世代的來臨,部落格逐漸成為新聞重要的來源之一(本書所指的部落格包含:網路上刊載的文章、討論區、臉書、推特、報社網站、影音視頻網站等等),部落格需要靠瀏覽人次來賺錢,頁面的瀏覽人數越多就代表可以獲得更多的廣告收入,因為網路使用者的閱讀習性使部落客不斷地在追求「更新」的文章,這讓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查證新聞的真偽,亦或著可以這麼說:「他們根本不在乎新聞是真是假?」
豢養怪獸的傻子
因為閱讀習慣的改變,讓閱聽人對世界的了解大幅被從網路取材的文章所影響,而文章的「源頭」有很多時候都是像霍利得這樣的行銷人員,他們透過捏造故事發新聞稿、以假身分寄信給部落客、修改維基百科頁面、製作夠吸引人的影片等方式,讓自己想要傳遞的訊息迅速地蔓延在網路世界、迫使閱聽人注意到它,傳遞訊息的目的有可能是形塑業主公司形象、賣產品,亦或是改變閱聽人的認知。
大家的「新聞」來源都是部落格
而要成功利用網路大量傳遞訊息的前提是:「讓記者注意到你的文章」,換句話說部落格雖然要靠瀏覽量賺錢,但具有影響力的部落格不是流量最大的,而是最多記者瀏覽的,從前的記者從報紙頭條取得新聞,現在的記者則是從部落格文章取得新聞。
曾有一個政治性部落格Politico為了創造話題,開始長時間跟拍時任明尼蘇達州州長的政治人物普蘭提,紀錄他的生活點滴並即時在部落格上更新,此舉成功引發話題,加上Politico是政治記者們時常關注的網站,使得普蘭提迅速成為當時的話題人物,從網路開始到電視台、報紙,四處都充斥著關於普蘭提的報導,這也讓政治勢力不大的他因而成為當時的黨內總統候選人,雖然最後普蘭提在黨內提名的選舉中落敗,但網路對現實世界產生的實質影響在此展露無遺。 部落格:創造新聞來改變現實
為了提升網站的瀏覽量以賺取更多的廣告收入,部落格需要不斷地更新文章,而且是越快越好,於是部落格對新聞的需求變得沒有上限,「流量大於真理」成為部落格的守則。然而一個部落客(又或者網站記者)每天所能發掘的新聞是有限的,面臨「不斷更新」的壓力,部落客只好自己「創造新聞」,或者刻意挑起爭議性的話題建立網站的知名度。

....................
....................

要讓一篇文章被廣為流傳的方法是:激起閱聽人的情緒,而通常負面情緒如:憤怒、恐懼、興奮會讓閱聽人願意去分享文章,同情心則會讓閱聽人放下電腦做其他的事轉移注意力,所以新聞最好能夠引起閱聽人的負面情緒,越強烈越好

.......................
策略七:瀏覽人次是你最佳誘餌
從各大網站的瀏覽熱門搜尋文章排行榜中獲得報導題材的靈感,選擇可以討好閱聽人的題材,把看起來是閱聽人喜歡的東西塞給閱聽人,並用「有趣」做為包裝,讓閱聽人習慣吸收這些簡單的文章,最後忘記還有其他有內涵的文章可以選擇。
策略八: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媒體操縱者可以藉著了解部落格的運作方式來操縱部落格,簡單來說就是文章越快越好、越短越好、越簡單越好,而且要「看起來」有趣。

,....................

策略九:編故事就對了
因為部落格極需要特殊的文章來吸引閱聽人的目光,所以部落客不斷地在尋找異於他人的新聞切入點,毫不重要的新聞被捧成大獨家,或是不存在的事也被偽造成真實事件。

(在這裡可以購買: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76995
真相並不存在

TOP

臉書情緒感染實驗

重點不在於實驗是否違法
而是人們所認為的自獨立思考,其實沒有那麼獨立.

類似實驗 :
  1957年可口可樂潛意識廣告的影響消受量

http://world.yam.com/post.php?id=2107

臉書(Facebook)日前表示他們知道該怎麼操弄使用者的心情起伏後,受到相當多人的抗議,日前他們發表了他們在68.9萬名用戶的臉書頁面上所做的「實驗」,結果發現他們可以輕易地運用正面或是負面的訊息影響用戶心情,臉書官方稱這是一種「情緒感染」的過程。

讓你只看到朋友部分動態
這份研究,是由臉書、康乃爾大學以及加州大學共同合作,他們將用戶的訊息牆──也就是我們會看到朋友動態、各種評論、影片、圖像還有各種網站連結的頁面──進行篩選過濾,例如他們讓一部分的用戶較少看到朋友的樂觀正向發言,另一部分的網友則比較少看到悲觀負面的發言;他們的研究顯示,「朋友抒發在臉書上的情緒發言,會透過社群網路影響到用戶自身的心情,並構成用戶的認知結構,這是第一個以社會網絡所進行的大規模情緒感染研究」
真相並不存在

TOP

偽旗(false flag) 事件 ???

以社會實驗觀之,網路影響即便事後更正,影響力還是很大


=======================================================================================
精選》200萬說一個故事:78歲台北市長候選人趙衍慶
想想論壇
2014年 11月 19日  20:56

=======================================================================================

記者今天專訪趙衍慶,趙衍慶說,他參選是為了窮人謀福利,他雖然生活簡約,但其實一直有在靠買賣股票賺錢。沒有所謂「拿畢生積蓄為了說一個故事」的情形。
趙衍慶說,他一直有買股票,雖然是瞎貓碰上死老鼠,賺了不少。他都一張一張買,到現在還在賺。他兩次參選立委和這次參選市長的保證金,都是從此而來。

=======================================================================================

trend.png
2014-12-4 19:30


選舉.png
2014-12-4 19:31


=======================================================================================
網友熱議:幫趙衍慶要回200萬保證金
廝殺激烈的選舉結束了,幾家歡樂幾家愁。在一片慘敗或狂喜的氣氛中,台北市長候選人78歲老兵趙衍慶,以15898票第3高票落選,意外展現一股溫暖的「人性力量」。他因得票數無法超過門檻,保證金200萬將不保,引來鄉民強大關注,網友稱,「伯伯才是真正的超越藍綠」、「可以連署把錢還爺爺嗎?」能要回200萬元,這樣他才能好好過養老生活!

2014-12-03  21:50
〔本報訊〕台北市市長候選人趙衍慶雖然年近80歲,但為了留下「美麗的回憶」,不惜把省吃儉用辛苦存下的200萬元,拿去當選舉保證金,藝人曹蘭今天(3日)在臉書上主動表示,把票投給了趙衍慶,只可惜200萬依舊拿不回來。
真相並不存在

TOP

這次的選情像極了金融市場! 能抓住趨勢, 懂得站在浪頭上的人贏了, 連帶泛陣營也 鷄犬升天, 獲得了選民的"買超"!!
不懂趨勢的人輸了, 覆巢之下無完卵,選民殺過頭, 連績優股也一起狂拋.....

TOP

掌握工具發表論述/議題並即時分析效果快速調整是現代資訊戰的必備技能

傳統媒體的傳播和即時分析已經落伍
真相並不存在

TOP

本帖最後由 lbboy 於 2014-12-4 22:33 編輯

美國著名政治學者亨廷頓在《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說:“對一個傳統社會的穩定來說,構成主要威脅的,並非來自外國軍隊的侵略,而是來自外國觀念的侵入,印刷品和言論比軍隊和坦克推進得更快、更深入”。這既是美國現代戰略經驗的總結,又是對美國未來全球戰略。


(這令我想起以前有個叫錢神的網站,網站裡面有很多傳統經典的解說,很多地方看起來像是要重新塑造新的歷史,也有很多負面的講法,不知道是否是一種摧毀文化跟民族自信心的手段呢?)

在新時代的新戰爭模式下,網絡輿論思想戰遠比軍隊之間的任何作戰樣式都現實。
真相並不存在

TOP

偽(假)旗 false flag 範例

馬航疑點
http://www.dadas.com.tw/iam-uniquee/27410/

美國國務院副院長承認: 美國官方的MH-17墜機“證據” 都是來自於Youtube 影片以及媒體言。
在新聞記者Matt Lee 與美國國務院副院長代言人Marie Harf 的訪談之中,Matt Lee 靠著他一流的口才終於成功的使Marie Harf 鬆口。她承認了“幕後黑手為親俄民兵”的說詞全都來自於Youtube 上的影片以及媒體言論

所有的影片都是在MH-17被擊毀前就已經拍攝好的???。
雖然烏克蘭親俄民兵已承認擊落馬航,但這其實疑點重重。7月18日,烏克蘭政府發表了他們所謂的”證據”: Youtube上的這些影片。
這些影片錄製了親俄民兵與俄羅斯軍員的電話對話,影片中一位親俄民兵說道” Chernukhino的青年擊落了一架飛機…”。
但卻有網友指出這些影片其實在7/16就已經錄製好了:??

網路資訊被傳統媒體引用然後再被網路媒體引用, 如果最後證實網路媒體是假的, 其影響效應已經達到目的.這是全世界輿論被操控性的很大的問題
真相並不存在

TOP

中文媒體不只是「製造業」,是真的在造業!從「佛像裡有木乃伊」看我們悲劇性的新聞品質

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131343/

前些日子一則頗受矚目的國際新聞,是說有個荷蘭的研究團隊,將一尊中國佛像送去做電腦斷層掃描,赫然發現裡頭藏有某位宋代高僧的遺骸。然而,若循著線索稍加追究,我們很快會發現:華文媒體對於這則外電的編譯,實在充斥著一堆令人傻眼的錯誤。


一、不存在的「柳泉大師」

讓我們從沉睡於佛像裡的僧人開始說起吧!按照絕大多數(正體與簡體)中文新聞的說法,這位坐化入滅的「肉身菩薩」,其身份乃是宋朝的「佛學大師」、「禪宗大師」或者「高僧」,名號則叫作「柳泉」。從記者的描述看來,這般名氣響亮的人物,應當可以查找到不少資料才對。

然而在既有的文獻當中,我們實在很難翻揀到有關「柳泉大師」的生平事蹟。而當我滿腹狐疑地回過頭去閱讀其他報導,才終於發現:「柳泉」根本只是外電上頭「Liuquan」這個名字的音譯。

但遺憾的是,從Google的新聞搜尋結果看來,曾善盡基本的查證職責、標註「柳泉」二字為譯名的記者,為數其實不多──也很可能他們根本不知道「柳泉」是個譯名(否則,至少也該加個引號)。




如果各家媒體的記者,確實都是按著外電消息進行整理編譯,那麼他們顯然都只能參照原文所提供的「Liuquan」,來譯出這位僧侶的中文名字。既然如此,為什麼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華文媒體都將之譯成「柳泉」呢?

就像這些新聞內容的大同小異一樣,很顯然的,這都是新聞轉抄的結果──首先,有一家媒體使用了「柳泉」這個譯名,然後一家抄過一家。原有的報導可能曾標註「柳泉」為「Liuquan」的音譯,但這些標註在傳抄的過程當中漸被省略。抄到最後,各家報導裡的文字便如上圖所示,成了平鋪直敘的宋朝禪宗大師卅佛學大師卅高僧柳泉。

這樣的新聞寫法,儼然宋朝真有這麼一位名氣響亮的佛門中人。於是三人成虎、三百人變大老虎,現在我們在Google當中鍵入「柳泉」的第一個搜尋結果,中國大陸的百度百科已經創造出了「柳泉:宋朝高僧」這樣一個條目,並且說他是「生活在公元12世紀的中國禪宗佛教大師」。


東拉西扯這麼多,佛像裡的這位「大師」,真實名號究竟為何呢?少數的一些中文媒體將之譯為「劉全」(並且也同樣沒有標註其為音譯),但我用過手邊所有工具,實在也沒能在文獻上找到任何名為「柳泉」或「劉全」的宋代佛教人物。於是我乾脆跑去調查了原始新聞裡頭那個荷蘭研究團隊的聯絡方式,並且寫了Email給這項研究計畫的主持人、治東亞佛教的學者Erik Bruijn,請他告訴我們正確答案。

35個小時過後,我有幸得到了回音。按照Bruijn先生的說法,他們是藉由該佛像內一些寫有漢字的布片推得這位僧侶的名號,而「master Liuquan」的中文原貌,其實是「六全祖師」。雖然初步回去翻查文獻的結果,我仍未能找到名號為「六全」的禪宗僧侶。但可以肯定的是,「柳泉」或「劉全」──如果你也曾因為那些不加註解、也未做進一步查證的中文報導,而誤信了這兩個名字,那麼,這兩者其實都是媒體創造出來的歷史人物。


二、「冥想學校」與「喇嘛耶律大石」:三個更加糟糕的錯誤

譯名不標註所衍生的誤會已經夠嚴重了,可怕的還在後面。

正體與簡體都一樣,部分中文媒體在編譯這則外電的時候,竟然稱這位佛像裡的僧人是「中國冥想學校的佛學大師」。我初初看到「冥想學校」這個詞兒實在大惑不解,還自行腦補說會不會是宋代僧人開辦的有情眾生禪修班,說不定還有畢業證書跟檢定考什麼的。但一翻查外電,差點沒昏倒:「冥想學校」的原文是「meditation school」,只消Google一下,很容易能得到答案──這個名詞就只是「禪宗」的英文翻譯而已。


另一個廣泛出現在簡體中文新聞裡的錯誤,也是妙到不行。許多中國大陸的主流媒體都信誓旦旦地告訴我們:根據外國研究團隊的推測,佛像裡的僧侶被認為是「西遼皇帝耶律大石的老師、中國禪宗高僧柳泉的金身」。

在我還沒對中文編譯的報導起疑之前,上面引述的文字,是我對這整件事情開始進行調查的第一個線索──「耶律大石的禪宗老師」耶!連中央電視台都煞有其事地如是報導,這樣看來,「柳泉大師」的歷史行跡,應該不太難找才對。於是,為了這句廣泛被媒體傳抄的中文敘述,我笨笨地跑去找了以耶律大石為題的專書和論文,卻怎麼也沒能翻到他老兄曾被禪宗師父敲頭或開悟的故事。

同樣的,這個謎題的答案,得回過頭讀外電原文才能揭曉。我們看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這則分享頻率頗高的報導,前半段說的是佛像裡頭藏僧侶的事情,後半段則提到今年年初的時候也有一尊「肉身像」在蒙古出土,根據考證,他可能曾是百餘年前一位蒙古喇嘛的老師。而這位喇嘛的名字,叫作Dashi-Dorzho Itigilov。

Dashi這個字,剛好與耶律「大石」的羅馬拼音相同。而因為耶律大石的生卒年與佛像裡的北宋僧侶相近,於是第一個寫這篇報導的記者,便完全不加查證地把兩者直接認作了同一人。這種莫名其妙的錯認,還讓記者創造出了一個令人絕倒的名詞,叫「喇嘛耶律大石」──耶律大石竟然當過喇嘛?真是驚天動地的新發現。無怪乎中文媒體每每被貶稱為「製造業」,這真的是在造業啊。

更絕的是,這些只要稍讀外電原文或稍加Google就能避免的錯誤,仍然在轉抄當中被沿襲下來,從中央的中新社一路錯到了地方上的黑龍江網跟銀川晚報,全中國的網路媒體都複製了同樣的錯誤報導,於是「喇嘛耶律大石」在Google當中,竟能搜出幾十頁的結果。而在這個新聞快速傳抄的過程裡面,竟也沒人發現「喇嘛耶律大石」有哪裡不對勁。


三、錯誤緣何而生?談現代傳媒求快不能求好的新聞品質

所有關於這則外電的中文編譯,能抓出來的悲劇性錯誤還有一些,我其實也懶得再細細去條列跟比對了。對於這些細節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在Google的新聞搜尋當中找到許多一手的外文報導,或許你也可以抓出中文媒體的一些編譯錯誤。

實際上,在這則新聞裡面,「柳泉」大師的真實名號、禪宗與「冥想學校」的翻譯問題、或者耶律大石究竟有沒有當過喇嘛,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可能並不真的那麼重要。但是,至少對我而言,這個案例所反映出來的真正問題是這樣的:當大多數的中文媒體一再地重複這些輕易可被改正的錯誤,我們往後又該怎麼信任外電編譯的品質呢?

而這些錯誤的形成脈絡完全可以想見──現代媒體總以「快速」與「準確」作自我標榜,實際上這兩者總有矛盾的時候。求快就很難求好,你想查證訊息就需要時間。於是在新聞業者而言,速度與品質兩相權衡,被犧牲的往往是後者,因為新聞的快速上架,更能為他們帶來看得到的立即效益(點閱率、按讚數)。

由於這些效益是如此重要,你也完全可以看到:這則新聞為何會在每天多不勝數的外電當中被挑選出來──因為「千年佛像內藏死人」的消息吸睛、獵奇、有話題性。越快把它做成新聞,就越可能在社群網站上獲得更高的轉貼次數。目的既是如此,資訊的準確與否,或也就跟著不重要了。

傳媒求快,就兩種辦法:要嘛努力當新聞發布的第一名,假若當不上第一名,那就抄吧,複製貼上,最快也最省力氣,於是你會看到許多外電消息的內容其實千篇一律。實際上報導過荷蘭這則佛像新聞的外媒也還有許多,他們並且提供了不同面向的採訪內容(比方說LiveScience、HuffingtonPost、FoxNews)。如果各家中文媒體確實都是真槍實彈地對各種外電來源進行「整理編譯」,那麼也理當產出涵蓋範圍各異的新聞,但結果卻是多數文章大同小異,其消息源也多半從出於《每日郵報》,這又該怎麼解釋呢?

任何人寫文章都會出錯,這從來不是什麼新鮮事。然而,在「柳泉大師」的這個案例裡面,我們指出的主要問題,都已不是單純的失誤。這些問題導因於:

第一,編譯外電的記者竟然不讀外電原文,轉抄別人的報導,遂也將別人犯過的錯誤一再複製。

第二,編譯外電的記者逕自亂讀外電原文,只看到一個「Dashi」,竟能胡謅出耶律大石。實際上相關的外媒報導再好讀也不過,中學生拿著辭典一字字拼湊其意,也不大容易讀錯。這個誇張的失誤完全應該歸因於記者的懶惰,而非能力不足。

第三,編譯外電的記者不願對自己不懂的新聞稍作查證或追蹤,於是自行創造歷史,搞出了「冥想學校」和「喇嘛耶律大石」。中文世界裡的宋史與佛教史學者所在多有,只要不是尋求到太糟糕的協助,上面這些問題非但不會發生,還可能為報導創造附加價值,為讀者寫出更有益的導讀或解析。只是編譯這則新聞的眾多記者,顯然都不認為他們有求教專業的必要。於是廣大的讀者群眾看著這些報導,除了跟著標題驚呼「佛像裡有木乃伊」以外,也就不再能夠得到什麼有益的訊息了。

我不喜歡做打翻一船人的評論,同時也知道中文世界裡頭當然有許多非常優秀的新聞記者。然而很遺憾的,從這個案例看來,有時候傳媒確實就是一堆偽假資訊的流佈管道與製造源頭。無論如何,在這些外電編譯的離譜問題得到修正以前,整個新聞界還是時不時會招來外界的砲火抨擊,至少像我這種曾被愚弄而怒火中燒的讀者,仍會繼續寫這類批評文章──因為那些糟糕新聞的生產者,委實難辭其咎。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士範
真相並不存在

TOP

中文媒體不只是「製造業」,是真的在造業!從「佛像裡有木乃伊」看我們悲劇性的新聞品質



前些日子一 ...
lbboy 發表於 2015-3-3 15:03


Great.png
2015-3-3 23:43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本帖最後由 lbboy 於 2016-1-26 18:14 編輯

http://m.guancha.cn/FaLiDe-ZhaKaLiYa/2016_01_25_349102.shtml

法里德·扎卡里亚: 愤怒,恶意与谎言——被网络“钓鱼”的亲身经历



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曾一再提出,受到良好教育的公众对政府自治的生存与延续至关重要。如今生活的这个时代,我们常常通过一些相对新颖的平台方式来接受教育。一些社交网络,诸如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照片分享(Instagram)等等,都演化成为了公众接受和分享事实、想法和观点的主要平台与渠道。但是,如果这些媒介纵容了虚假信息、谣传与谎言的肆意扩散呢?
一群专家学者全面深入地研究了脸书上2010年至2014年的发帖内容,发现网民分享的主要是那些能证实他们偏见的信息,而极少顾及事实与信息的准确性(在此向本领域的首席专家卡斯·桑斯坦聊表敬意)。报告得出的结论是,“有失偏颇的言论之所以广泛传播,其背后是由未经证实的谣传、猜疑与妄想所煽动导致的。”这群研究人员专门研究了网络中的“钓鱼”行为,即故意制造一些具有煽动性的言论,其中往往包含虚假信息,并且希望这些言论能广泛传播,以“一石”之力激起千层浪。报告也表示,“许多传播机制导致错误信息被大众接受与认可,从而导致公众产生不正确的信念与认知,而这类信念一旦被个人采纳接受,就极难通过辟谣重回正轨。”


最近几周,我恰巧成为了网络谣言的目标,真切地领悟到了其中的运作规则。这一行动最初始于一个不清不楚的网站,其发文的标题是“CNN主持人法里德·扎卡瑞亚呼吁以‘圣战’名义强奸白人女性”。这篇文章声称,我在“私人博客”里曾主张让美国女性充当“性奴”来减少白种人的人口数量。文章继续证明这一信息来自我的推特账号,我曾发布过以下言论:“每一个白种人的死亡,都令我的眼眶满含欣喜的泪水。”
这则令人作呕的谣言会淹没在网络中吗?不!紧随其后的是成百上千的人开始点击链接,推文和转发这一信息,并且附上自己的评论,这些评论由于过于恶意与充满种族主义,故不赘述。一些极右翼的网站重新将这个故事包装成为事实。每一轮新的流言散播开启,对我歇斯底里的声讨就更上一层,人们开始要求CNN辞退我,要求美国驱逐我出境,甚至判处我死刑。有一段时间,恐吓甚至从虚拟世界侵入了现实生活。一些人曾在深夜打电话到我家中,吵醒并威胁我那两个年幼的女儿,她们一个7岁、一个12岁。
这整件事原本只需要花一分钟点进链接查看原始发帖,就可以知道这消息来自一个专门发假新闻、定位为“恶搞讽刺”的网站。原本只要诉诸于常识,人们便能意识到这个无端指控有多么荒唐之处。然而在网上,这些都无关紧要。散播这则故事的人对事实毫无兴趣,只热衷于喂饱自己的“偏见之腹”。那篇文章写得极为巧妙,给那些阴谋论者提供了充足的“弹药”来忽略事实与证据。它声称我意识到该言论“受到了负面的关注与评论”,所以在发文几小时后就撤下了这篇帖子。因此,即使碰巧有些人去辟谣,指出我根本没有那样的言论,也于事无补,哪怕你有充分的证据去证明这个故事完全编造,人们也只会相信阴谋论的存在,并认为你在掩饰。
从我个人经验上看,脸书上的言论在某种程度上更加文明,因为人们往往标明了真实身份。但是在推特和其他网络平台,例如《华盛顿邮报》的在线评论功能,人们可以匿名或者用假名来发布评论。这就给愤怒和恶意的肆意滋长创造了条件。《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米班克近期曾引用了推特上对他专栏的评价:“别闪烁其词了:米班克是一个反白种人的寄生虫,一个顽固的犹太主义至上者。”关于我的评论往往更加不堪入目。
伊丽莎白·科尔伯特在《纽约客》上曾回顾了1970年由两个心理学家所做的实验。他们基于问卷的答案将学生分为高偏见组和低偏见组,并且让每个组都讨论一些富有争议性的话题,例如校车制与房屋整合化。之后问题又再次被问了一遍。“这项研究揭示了一个引人注意的现象”,科尔伯特表示,“仅仅通过与同类人对话沟通,顽固的一方对自己的观点更加固执,而包容的一方则更显通融。”这种“群体极化”现象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蔓延,这恰恰解释了激进化如何发生,以及极端主义如何散播。
我热爱社交媒体,但是我们必须为其设立更好的机制去辨别真假。不论人们有多么热诚,也不管人们可以将博客、推特或谣言写得多么巧妙,不管病毒化传播有多大的为例,谎言永远都是谎言。
(青年观察者网宋祎琳译自《华盛顿邮报》)
真相並不存在

TOP

本帖最後由 lbboy 於 2016-4-1 21:38 編輯

新聞可以操作嗎??那些讓群眾沸騰的新聞事件是被發覺出來的,還是被製造出來的?
你覺得你的獨立思考是出自獨立意志嗎??
下面的新聞可以參考一下

哥伦比亚黑客自称操纵了拉美9国的民主选举
http://www.guancha.cn/Third-World/2016_04_01_355798.shtml


.............................
.............................
3月31日,塞普尔维达在最新一期的《彭博商业周刊》中透露,自己曾参与操作了9个拉美国家的民主选举,手段包括窃取数据、安装恶意软件、在社交媒体上伪造大规模支持或反对的民意。
经历了几次暗杀,他决定将一切公之于众,希望借此博取支持和减刑。
他重点介绍了如何操纵墨西哥大选。2012年,塞普尔维达与其他黑客一起通过恶意软件监控对手,并最终帮助墨西哥总统涅托赢得选举,行动名称叫“黑色宣传”(black propaganda)。
“我的工作是执行那些肮脏战争的指令并发动心理战,发动黑色宣传、造谣——政治的全部黑暗面,每个人都能看到,但却不知道它存在。”
具体来说,塞普尔维达拥有60万美元的预算,专门用来打击革命制度党涅托的两个主要竞争对手:当时执政的中右派政党国家行动党的参选人何塞菲娜·巴斯克斯·莫塔(Josefina Vázquez Mota),和左派民主革命党的洛佩斯·奥布拉多尔(Andrés Manuel López Obrador)。
他的团队在两个对手的阵营总部安装了恶意软件,可以帮助监听其电话和电脑。借此,塞普尔维达获得了各种演讲稿、会议计划和选举安排。
根据这些信息,他借助“水军”(观察者网注:virtual army)发布虚假的推特消息,把公众舆论引向有利于涅托的话题,比如为涅托打击毒品暴力的计划叫好——或者打压对手。

塞普尔维达说,为了让“水军”看上去真实可信,所有账号都运营了至少一年以上,他还利用低端的推特机器人追加大量点赞和关注,这样的“涓涓细流”,慢慢就能形成讨论。
“当我意识到,人们更愿意相信网络舆论而非现实,我发现,我拥有了让人们相信任何事物的能力。”他告诉彭博社。
“黑色宣传”的打击范围还可以更精确。塞普尔维达介绍,为了离间塔巴斯科州一名代表和那些支持他的保守天主教徒,他创造了一个男性同性恋群体的脸书账号,专门支持这名代表。在摇摆不定的哈利斯科州,他设置程序在凌晨自动拨打竞选电话,以对手阵营的名义骚扰选民。最后,左翼候选人、也是该州州长拉米雷斯(Enrique Alfaro Ramírez)以微弱劣势输给对手。
塞普尔维达说,他的报酬很高,但是他的初衷是政治。他支持那些反对“独裁和社会主义政府”的右派和中右派候选人。
塞普尔维达自称,借助类似手段,他曾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委内瑞拉、尼加拉瓜、巴拿马、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和危地马拉的民主选举,时间长达8年之久

...............
...............
每次的行动都是通过中间人,而大多数证据也已被他销毁。
在这些中间人中,塞普尔维达称,最高负责人是胡安·何塞·芮登(Juan José Rendón)。此人在拉美非常有名,是一名工作总部在美国迈阿密的政治顾问,享有“拉美的卡尔·罗夫”的美誉(Karl Rove of Latin America)。
卡尔·罗夫又是谁?他被称为(美国前总统)“布什的大脑”,在十年之内“把一个不成器的酒鬼调教成为一个总统”。
彭博社的报道中提到了塞普尔维达和芮登的一些邮件往来。

.................
.................
.................
真相並不存在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