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本帖最後由 恭野 於 2014-6-5 12:43 編輯

http://chiiaka.tacocity.com.tw/wisdom_9.htm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波若波羅蜜多時。

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因緣生.緣生)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因緣生.緣生)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身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因緣生.緣生)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得故。(因緣生.緣生)

不自生.不由它生.非和合生.不無因生那麼你怎麼看(((生)))而且能現觀???

(因緣法緣生法)和(十二因緣觀)是不一樣.等妳懂了要和起來用(因該說你自然會有那種看法)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

三世諸佛。依波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波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http://ddc.shengyen.org/mobile/text/07-01/121.php

咒:解.聖嚴法師譯



頂禮 觀世音菩薩

佛陀所說的法教.阿羅漢.入流果.菩薩.善男子善女人.助念本意.其實是常常幫它人說(有些不說.四正勤四正斷).也是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俱(才能真實體現.自利利它同時完成)並非單單往生助念.單單用觀是自己練習.也是一樣順勢而起.轉轉深.轉轉上.轉轉淨.轉轉妙...觀世音菩薩的咒.咒.有看懂了嗎?

釋迦牟尼佛佛陀的法教在我的經驗上.它是一場腦內大格命.全面性開放的格命.六根也是開放全面性的修禪

自然行者大大 願您受用 願您增上 願您精勤修學多修學 願您攀得涅盤分

人生的煩惱與痛苦~等你想清楚了 明白了  甘願了盡力了 妥善了~  解脫 從來就沒有離你很遠.佛陀也是這麼教 以前的阿羅漢也是做!

TOP

回復 48# 自然行者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02/0151_001.htm
   五道  沒 阿修羅出處.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T02n0151_p0883b22(00)?  No. 151
T02n0151_p0883b23(00)?佛說阿含正行經

T02n0151_p0884b22(07)?坐自笑我已脫身於天下及五道,一者天道,二者人道,
T02n0151_p0884b23(03)?三者餓鬼道,四者畜生道,五者泥犁道。得阿羅漢者,
人生的煩惱與痛苦~等你想清楚了 明白了  甘願了盡力了 妥善了~  解脫 從來就沒有離你很遠.佛陀也是這麼教 以前的阿羅漢也是做!

TOP

如果好好看經.佛陀所說的和阿難尊者.阿羅漢.集節所誦出的經都是禪法.只有一道
佛陀在教法說其實很生動.現代用語很可愛.生動活潑.真的像一位很親的大導師


印順本入處相應四九經、大正本一九九經、佛光版二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羅睺羅:「云何知、云何見,於此識身及外一切相,無有我、我所、我慢、使、繫著?」

    羅睺羅白佛言:「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善哉世尊!當為諸比丘廣說此義。諸比丘聞已,當受奉行。」

    佛告羅睺羅:「善哉!諦聽!當為汝說。諸所有眼,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非異我、不相在,如實正觀。羅睺羅!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羅睺羅!如是知、如是見,我此識身及外一切相,我、我所、我慢、使、繫著不生。」
「羅睺羅!如是比丘越於二,離諸相,寂滅、解脫。羅睺羅!如是比丘斷諸愛欲,轉去諸結,正無間等,究竟苦邊。」



佛說此經已,羅睺羅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經文  印順本入處相應二三○經、大正本三○六經、佛光版二八四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異比丘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作是念:「比丘云何知、云何見,而得見法?」作是思惟已,從禪起,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作是念:『比丘云何知、云何見,而得見法?』」

爾時,世尊告彼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有二法,何等為二?眼、色為二,如是廣說,乃至非其境界故。」

「所以者何?眼、色緣,生眼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此四無色陰,眼色,此等法名為人。於斯等法,作人想、眾生、那羅、摩  闍、摩那婆、士夫、福伽羅、耆婆、禪頭。又如是說:『我眼見色,我耳聞聲,我鼻嗅香,我舌嘗味,我身覺觸,我意識法。』彼施設又如是言說:『是尊者如是名,如是生,如是姓,如是食,如是受苦樂,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壽分齊。』比丘!是則為想,是則為誌,是則言說。此諸法皆悉無常、有為、思願緣生。若無常、有為、思願緣生者,彼則是苦。又復彼苦,生亦苦,住亦苦,滅亦苦,數數出生,一切皆苦。」

「若復彼苦無餘斷:吐、盡、離欲、滅、息、沒,餘苦更不相續、不出、不生,是則寂滅,是則勝妙,所謂捨一切有餘,一切愛盡,無欲、滅盡、涅槃。」


「耳……。鼻……。舌……。身、觸緣,生身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此四是無色陰,身根是色陰,此名為人。如上說,乃至滅盡、涅槃。」

「緣意、法,生意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此四無色陰、四大,士夫所依,此等法名為人。如上廣說,乃至滅盡、涅槃。」

「若有於此諸法,心隨入住,解脫不退轉,於彼所起繫著無有我。比丘!如是知、如是見,則為見法。」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印順本入處相應211經、大正本1171經、佛光版265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拘睒彌國瞿師羅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士夫遊空宅中,得六種眾生:一者、得狗,即執其狗,繫著一處;次得其鳥,次得毒蛇,次得野干,次得失收摩羅,次得獼猴,得斯眾生,悉縛一處。其狗者,樂欲入村;其鳥者,常欲飛空;其蛇者,常欲入穴;其野干者,樂向塚間;失收摩羅者,長欲入海;獼猴者,欲入山林。」

「此六眾生,悉繫一處,所樂不同,各各嗜欲到所安處,各各不相樂於他處。而繫縛故,各用其力向所樂方,而不能脫。」

「如是,六根種種境界,各各自求所樂境界,不樂餘境界-

眼根常求可愛之色,不可意色則生其厭;耳根常求可意之聲,不可意聲則生其厭;鼻根常求可意之香,不可意香則生其厭;舌根常求可意之味,不可意味則生其厭;身根常求可意之觸,不可意觸則生其厭;意根常求可意之法,不可意法則生其厭。」

「此六種根,種種行處,種種境界,各各不求異根境界。此六種根,其有力者,堪能自在隨覺境界。如彼士夫,繫六眾生於其堅柱,正出用力,隨意而去;往反疲極,以繩繫故,終依於柱。」

「諸比丘!我說此譬,欲為汝等顯示其義。六眾生者,譬猶六根;堅柱者,譬身念處。若善修習身念處,有念、不念色,見可愛色則不生著,不可愛色則不生厭。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於可意法則不求欲,不可意法則不生厭。是故,比丘!當勤修習,多住身念處。」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印順本入處相應207經、大正本1167經、佛光版261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拘睒彌國瞿師羅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過去世時,有河中草,有龜於中住止。時有野干,飢行覓食,遙見龜蟲,疾來捉取。龜蟲見來,即便藏六。野干守伺,冀出頭足,欲取食之。久守龜蟲,永不出頭,亦不出足,野干飢乏,瞋恚而去。」

「諸比丘!汝等今日,亦復如是。知魔波旬常伺汝便,冀汝眼著於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覺觸,意念法,欲令出生染著六境。是故,比丘!汝等今日常當執持眼律儀住,執持眼根律儀住,惡魔波旬不得其便,隨出、隨緣。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於其六根若出、若緣,不得其便,猶如龜蟲,野干不得其便。」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龜蟲畏野干,藏六於殼內;比丘善攝心,密藏諸覺想,不依不怖彼,覆心勿言說。」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印順本譬喻相應15經、大正本1260經、佛光版1004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過去世時,有一貓狸,飢渴羸瘦,於孔穴中伺求鼠子,若鼠子出,當取食之。有時鼠子出穴遊戲,時彼貓狸疾取吞之。鼠子身小,生入腹中;入腹中已,食其內藏;食內藏時,貓狸迷悶,東西狂走空宅、塚間,不知何止,遂至於死。」

「如是,比丘!有愚癡人,依聚落住,晨朝著衣持鉢,入村乞食,不善護身,不守根門,心不繫念。見諸女人,起不正思惟而取色相,發貪欲心。貪欲發已,欲火熾然,燒其身心;燒身心已,馳心狂逸,不樂精舍,不樂空閑,不樂樹下,為惡不善心侵食內法,捨戒退減。此愚癡人,長夜常得不饒益苦。是故,比丘!當如是學:善護其身,守諸根門,繫心正念。入村乞食,當如是學。」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印順本念處相應二六經、大正本六二三經、佛光版六三七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波羅奈仙人住處鹿野苑中。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世間言美色。世間美色者,能令多人集聚觀看者不?」

    諸比丘白佛:「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若世間美色,世間美色者,又能種種歌舞伎樂,復極令多眾聚集看不?」

    比丘白佛:「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若有世間美色,世間美色者,在於一處,作種種歌舞伎樂戲笑,復有大眾雲集一處。若有士夫不愚、不癡,樂樂、背苦,貪生、畏死,有人語言:『士夫!汝當持滿油鉢,於世間美色者所及大眾中過。使一能殺人者,拔刀隨汝,若失一渧油者,輒當斷汝命。』云何,比丘!彼持油鉢士夫,能不念油鉢,不念殺人者,觀彼伎女及大眾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所以者何?世尊!彼士夫自見其後有拔刀者,常作是念:『我若落油一渧,彼拔刀者當截我頭。』唯一其心,繫念油鉢,於世間美色及大眾中,徐步而過,不敢顧眄。」

    「如是,比丘!若有沙門、婆羅門,正身自重,一其心念,不顧聲色,善攝一切心法,住身念處者,則是我弟子、隨我教者。云何為『比丘正身自重,一其心念,不顧聲色,攝持一切心法,住身念處』?如是,比丘身身觀念住,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調伏世間貪憂;受、心、法法觀念住,亦復如是。是名,比丘正身自重,一其心念,不顧聲色,善攝心法,住四念處。」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專心正念,護持油鉢,自心隨護,未曾至方。
  甚難得過,勝妙微細,諸佛所說,言教利劍,
  當一其心,專精護持。非彼凡夫,放逸之事,
  能入如是,不放逸教。」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印順本修證相應15經、大正本878經、佛光版592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衞國衹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正斷。何等為四?一者斷斷,二者律儀斷,三者隨護斷,四者修斷。」

「云何為斷斷?謂比丘已起惡不善法斷,生欲方便、精勤心攝受,是為斷斷。」
「云何律儀斷?未起惡不善法不起,生欲方便、精勤攝受,是名律儀斷。」
「云何隨護斷?未起善法令起,生欲方便、精勤攝受,是名隨護斷。」
「云何修斷?已起善法增益修習,生欲方便、精勤攝受,是名修斷。」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斷斷及律儀,隨護與修習,如此四正斷,諸佛之所說。」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印順本修證相應16經、大正本879經、佛光版593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衞國衹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正斷。何等為四?一者斷斷,二者律儀斷,三者隨護斷,四者修斷。」

「云何斷斷?若比丘已起惡不善法斷,生欲方便、精勤攝受;未起惡不善法不起,生欲方便、精勤攝受;未生善法令起、生欲方便、精勤攝受;已生善法增益修習,生欲方便、精勤攝受,是名斷斷。」

「云何律儀斷?若比丘善護眼根,隱密、調伏、進向;如是耳、鼻、舌、身、意根善護,隱密、調伏、進向,是名律儀斷。」

「云何隨護斷?若比丘於彼彼真實三昧相,善守護持,所謂青瘀相、脹相、膿相、壞相、食不淨相,修習守護,不令退沒,是名隨護斷。」

「云何修斷?若比丘修四念處等,是名修斷。」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斷斷、律儀斷、隨護、修習斷,此四種正斷,正覺之所說。
   比丘勤方便,得盡於諸漏。」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人生的煩惱與痛苦~等你想清楚了 明白了  甘願了盡力了 妥善了~  解脫 從來就沒有離你很遠.佛陀也是這麼教 以前的阿羅漢也是做!

TOP

最近有人推薦我看 靈性的實相(探討靜坐與靜坐的體驗)不知各位大大 覺得如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PPpXX4tRZI
在混沌卻有規則的不規則中活著,就要有混沌卻有規則的不規則生活準則

TOP

回復 64# yunkei

yunkei 版主您好
這有一個問題要先問.為何想坐禪?學靜坐?
人生的煩惱與痛苦~等你想清楚了 明白了  甘願了盡力了 妥善了~  解脫 從來就沒有離你很遠.佛陀也是這麼教 以前的阿羅漢也是做!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