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美國海軍發展衛星獵潛技術追蹤中國潛艇

本帖最後由 Josefinchen 於 2010-12-21 19:30 編輯

01.jpg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21 11:57:08


中評社北京12月21日電卅新華網發表文章,21世紀是海洋世紀,海洋主權和權益的重要性日漸重要。2010年初以來,作為海洋大國或瀕海國家,都非常重視本國海軍武器裝備的建設與發展,提高本國的海軍力量,用以維護國家的海洋利益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一、美國引領世界海軍武器裝備新發展

  2010年,美國特別重視加強海軍武器裝備建設,年初伊始,美國外觀頗具科幻色彩的新型戰艦就下水服役。1月16日,美國海軍在阿拉巴馬州莫比爾市一處港口為“獨立”號瀕海作戰艦舉行服役儀式。較普通水面戰艦,“獨立”號體型較小,巡航速度更快,所需船員大幅減少,具有在近海淺水水域作戰的能力,還可根據任務需要組裝搭配不同的作戰系統。“獨立”號艦長115.5米,為鋁制三體艦,航速可達45節,排水量為2800噸,由通用動力公司建造。戰艦外觀頗具科幻色彩,艦首纖細,艦身和艦尾寬闊,從空中俯瞰,宛若一枚大頭針。按照拉夫黑德的說法,戰艦“看起來不像船,像是來自電影《星球大戰》的某種怪物。”“獨立”號裝有4個噴水式推進器、兩個柴油機和兩個燃油發動機,續航能力可達6500公里。戰艦可在淺至6米深的淺水區航行,還能在很小範圍內轉向。另外,戰艦運轉只需40名核心船員,最多容納78名船員,而一艘驅逐艦通常擁有300多名船員。“獨立”號是美軍開發的第二艘沿海作戰艦,第一艘名為“自由”號,已於2009年11月正式服役。“自由”號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主導建造,設計長度為113米。另外,為了應對中國的反艦彈道導彈,美國正建造深水彈道導彈防禦驅逐艦,發展深水彈道導彈防禦能力。

  因“差錢”美軍買新型核潛艇也要分期付款。戰略核潛艇(SSBN,也稱彈道導彈核潛艇)是美國戰略核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到目前為止,美國海軍有18艘“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其中有10艘部署在大西洋,基地是佐治亞州的金斯灣,另外8艘部署在太平洋,基地是華盛頓州的班戈港。不過在過去8年時間裡,美國海軍斥資約40億美元,對4艘本應退役的“俄亥俄”級核潛艇進行了改造。這4艘經過改造過的“俄亥俄”級核潛艇原本配備的24枚“三叉戟”洲際彈道導彈已被“戰斧”巡航導彈取代。目前,這4艘潛艇各掛載有154枚戰斧巡航導彈,這些導彈通常都攜帶常規彈頭,而且精確度很高。這4艘彈道導彈核潛艇——“俄亥俄”號、“密歇根”號、“佛羅里達”號以及“喬治亞”號,可被視為無形的航母戰鬥群,它們能夠將潛艇戰延伸至開發程度有限、過去只取得過部分成功的海域。今年6月,這4艘潛艇全部進行了首次部署,其中三艘被部署在亞洲。不過,為了追求更強大的戰略威懾力,美國海軍已經開始研製新型戰略核潛艇SSBN(X),以替代目前的“俄亥俄”級。不過,這種SSBN(X)造價昂貴(單價高達60億美元),對國防預算是一個巨大挑戰。美國國會的海軍專家提出解決方案,就是延長採購時間,並實行分期付款。美國海軍目前的計劃是2019年購買第一艘SSBN(X)潛艇,2033年購買最後一艘。而專家建議,2017年購買第一艘,2035年購買最後一艘。


美國正在打造海空天立體反潛網。美國海軍正在將衛星獵潛技術應用到追蹤中國潛艇上來。美國目前正在大力發展“非聲學探測獵潛”項目,主要著眼於用激光、紅外以及衛星技術獵潛。衛星獵潛的主要原理是潛艇在巡航時會造成水流波動,形成尾流,這種尾流擴展到海面上,會形成較大面積的特性波紋。部署在衛星上的合成孔徑雷達能夠探測到這種特性波紋。此外,潛艇活動也可能造成海洋溫度的微妙變化,被紅外探測衛星捕捉到。按照美軍的規劃,反潛網絡應該將偵察衛星和潛艇、水面艦艇、無人水下艇、海上監視飛機和無人機的探潛裝備連接起來,融合為一個龐大的“水下動態庫”,供反潛部隊使用。未來美軍的太空反潛衛星與海底聲呐基陣、海面反潛艦艇、空中反潛飛機一起,將構成立體反潛網絡。隨著這種“從太空偵察海底”的技術越來越成熟,海洋正變得透明。實際上,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就已發現衛星獵潛的潛力。1984年,美海軍海洋學者保羅.斯庫利.鮑爾搭乘“挑戰者”號航天飛機上天,成功探測到其他國家潛艇的波紋。今年5月14日,“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將進行最後一次太空飛行,乘員包括美海軍潛艇部隊上尉史蒂芬.鮑恩,美軍有可能借此次機會進一步測試衛星獵潛技術。除美國之外,其他國家如俄羅斯、日本也在推動發展衛星獵潛技術。今年4月,俄羅斯太空系統公司發言人博爾德列夫透露,該公司的研究中心已經研製出一種新型衛星,能夠探測到在深海航行的潛艇。日本方面也對衛星獵潛技術十分有興趣,同美國宇航局合作進行的一個項目也正試圖將偵察衛星與海上探測浮標聯網,具有明顯的反潛意圖。

  美軍下一代驅逐艦強調隱身,發動機覆蓋橡皮外衣。美軍下一代驅逐艦——“朱姆沃爾特”級(DDG-1000)絕對稱得上未來海戰明星。今年8月間,美國軍事記者丹尼爾.特迪曼在參觀了“北卡羅來納”號核潛艇後,又對正在羅德島港市樸茨茅斯建造的DDG-1000進行了實地探訪。目前正在通用動力公司旗下、位於緬因州的巴斯鋼鐵造船廠緊張進行,首艘該型戰艦預定於2015年服役。“朱姆沃爾特”級長182.9米,寬24.6米,高8.4米,排水量達14564噸,比美軍現有的任何驅逐艦都大得多,但因為採用了綜合電力系統(IPS)等全新設計,極大地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在不補充燃料情況下的續航時間反而更長。“朱姆沃爾特”級的設計非常強調隱身能力,如各種通信設備都嵌入甲板,艦身設計成向內傾斜的平面,發動機覆蓋有厚達1英寸的橡皮“外衣”,隱蔽性是一般戰艦無法比擬的。該艦自動化程度高,乘員更少,能更靈活地執行複雜作戰任務,“讓美軍的導彈離敵人更近”。承包商之一、雷聲公司綜合戰鬥系統部主任湯姆.納尼伯蒂介紹說,該艦專門用來“控制瀕海環境”,可以如幽靈般靠近敵方海岸,為登陸部隊提供火力支援,或者充當陸戰隊的海上堡壘。

  美軍用海藻煉油驅動炮艇,2012年建綠色打擊力量。10月27日,位於弗吉尼亞州的諾福克海軍基地使用一艘14.9米長的炮艇,往其油罐中注入由海藻提煉而成的燃料與柴油各占一半的混合燃料。美國還海軍計劃在2012年成立首支“綠色打擊力量”。它由10艘戰艦、潛艇和若干架飛機組成,全部使用生物燃料及核能。這次“海藻油”試驗便是這一建設過程的“里程碑”。此外,美國海軍“喬治.布什”號航母於6月23日進行了首次導彈發射。美國海軍“喬治.布什”號航母首次發射了2枚改進型“海麻雀”導彈和2枚“拉姆”滾動彈體導彈(RAM),結束了該艦第一次“艦船戰鬥系統資格測試”(CSSQT)。CSSQT是航母必須進行的一系列資格認證的一部分,為其即將到來的首次部署做準備。CSSQT是對戰鬥系統、運行操作和武器系統聯合測試,以檢驗航母的自防禦系統。改進型“海麻雀”導彈是一種半主動雷達制導導彈,需要發射者進行目標定位,而RAM採用被動雷達制導,導彈使用內置傳感器來導向目標追蹤。被發射的導彈均為遙測導彈,將實彈的彈頭替換為數據搜集裝置,以此評估導彈的準確性。


二、俄羅斯不斷完善海軍武器裝備

  俄第四代核潛艇試水,隱蔽性能“全球最佳”。梅德韋傑夫當天在俄羅斯北部城市北德文斯克市參加了“北德文斯克”號核潛艇下水儀式。他在儀式上說,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投巨資發展最新式進攻和防禦型軍事系統,俄羅斯也應該這樣做,應對海軍裝備進行有效升級換代,按照國家軍備計劃更積極建造最新式艦艇。談到當天下水的“北德文斯克”號時,梅德韋傑夫表示,該潛艇是俄羅斯研製的第四代多用途潛艇,將加強俄海軍水下力量及防禦能力,強化俄羅斯海軍的地位。

  歷經17年建造的俄羅斯核動力攻擊型潛水艇“北德文斯克”號6月15日試水。“北德文斯克”號是一種新型潛艇,有人稱之為俄國第四代多功能核潛艇。“亞森”級首艇“北德文斯克”號於1993年在Sevmash船廠建造。但資金問題使得該艇的建造工作一直到2001年才重新啟動起來,有望於今年年底到2011年初服役。該潛艇的價格一直處於保密狀態,但是預計成本達10億美元。新型潛艇的設計為世界首創。其船體由高強度鋼板制成,表面有橡膠塗層,可以降低噪音和減弱艇載聲呐系統信號的反射。此外,潛艇裝有漂浮式救生艙,所有艇員都能躲入其中。就性能來說,如果“北德文斯克”號與美軍“海狼”或“弗吉尼亞”核潛艇一對一戰鬥的話,那無論“海狼”或“弗吉尼亞”都無獲勝的可能,因為“北德文斯克”號是潛艇中耳朵最靈的,其裝備的“阿亞克斯”新型綜合聲呐系統有優越的搜索能力。它裝備有先進的航跡跟蹤設備,可探測3天前的敵方潛艇航跡。巨型球狀天線位於艇首,其超強的功力能使“北德文斯克”號在敵人尚未發現自己以前就把敵人消滅。“北德文斯克”號具有安靜、深潛、打擊威力強、自動化程度高等許多優點。它的輻射噪聲比美國“海狼”級攻擊型核潛艇要低10分貝,號稱為“世界上最安靜的潛艇”。“北德文斯克”號裝備有24枚巡航導彈,裝備了8座魚雷發射器,可以發射水雷和SS-N-16反艦導彈,是航空母艦的殺手之一。

  俄戰略核潛艇兩次試射“布拉瓦”洲際導彈成功。10月7日,俄羅斯國防部宣布,俄海軍當天成功進行了今年首次“布拉瓦”導彈試射。據俄媒體報道,從“德米特裡.東斯科伊”號核潛艇發射的“布拉瓦”海基洲際導彈試射獲得成功,導彈戰鬥單元順利地擊中距離大約6000公里堪察加半島的庫拉靶場。“布拉瓦”導彈是俄羅斯研製的新型海基洲際導彈。在過去進行的12次試射中,只有5次獲得成功。最近一次是在2009年12月9日,發射同樣未獲成功。此次第13次試射俄軍方實施了最為細致的準備工作。10月29日,俄羅斯國防部宣布,俄海軍當天成功進行了今年第二次“布拉瓦”海基洲際彈道導彈試射,這也是該型導彈第14次試射。這枚導彈由俄海軍“德米特裡.東斯科伊”號重型戰略核潛艇從白海海域發射,彈頭準確命中俄遠東堪察加半島庫拉試驗場上的預定目標。按計劃,俄海軍將在今年進行三次“布拉瓦”導彈試射,前兩次由“德米特裡.東斯科伊”號核潛艇發射,如果成功,第三次將由預定裝備“布拉瓦”導彈的“尤裡.多爾戈魯基”號核潛艇發射。

  俄羅斯還將與印度聯合研製最大時速可達6000公里的超高音速巡航導彈。超高音速巡航導彈將在超音速巡航導彈“布拉莫斯”的基礎上研製,射程為300公里左右,最大時速可達6000公里,而印俄合作研製的“布拉莫斯”目前最大時速約3000公里。超高音速巡航導彈將於2016年研製完成,並開始裝備印度海軍的隱形驅逐艦,以加強海上快速打擊能力。


三、英法因“差錢”而共享航母

  航空母艦一直被視為維護國家利益的“國之重器”,擁有航空母艦也已成為軍隊和國家綜合實力的象徵。鑒於此,世界大國爭相展開建造航母的競賽。然而,在航空母艦扮演重要角色的英國和法國國防部看來,航母並不是排他性的武器,不僅可以租借,也可以共同使用。11月2日,英國與法國兩國政府在倫敦簽署軍事合作協議,同意共用航空母艦。

  共享航母可省10億英鎊。為兌現削減政府赤字的承諾,英國政府正不惜代價裁減軍隊人員和採購項目,但最敏感的新一代核潛艇和航空母艦項目因牽涉到眾多就業崗位而遲遲難下定論。不過,一旦法國樂意參與英國的航母建造計劃並承擔一定費用,或許唐寧街10號就能找到一條兩全其美的辦法,就不會放棄目前正在建造的兩艘新航母,甚至不必降低航母的武器配備水平。消息人士表示:“(英法)共享航母的模式,需要雙方政府在戰略層面作出決策,以便使航母建造與應用同國家目標相一致。”按照設想,英法兩國將合併各自的航母建造計劃,共同注資建造三艘航母,其中英國兩艘,法國一艘,這些航母服役後將作為歐盟武裝力量旗下的機動部隊,採取“一艘在航,一艘在港,一艘整備”的模式執行歐盟及防區外的軍事和維和任務。這樣一來,英法兩國將至少為此節省近10億英鎊的開支。

  英國新航母無錢配戰機,皇家海軍計劃從五角大樓租借飛機。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10月16日出面干預,將國防預算削減幅度壓低至10%以下。相比之下,其他不少公共部門預算削減幅度超過25%。然而,即使如此,國防預算也不寬裕。據報道,英國海軍成功保住兩艘航空母艦的建造計劃,但由於“鷂”式戰機可能遭淘汰,而屆時F-35戰機尚無法服役,兩艘航母服役後幾年內可能面臨無法配備艦載戰鬥機的窘境,將幾乎成為空架子。海軍高官抱怨,如果與阿根廷再次爆發戰爭,英軍必敗。由於英國政府大幅削減軍費,使得現役航母上搭載的海鷂式戰鬥機不得不提前於2018年退役,而英國在建的CVF航母計劃於2014年和2016年裝備皇家海軍,屆時新航母將面臨無機可用的尷尬境地。

  現役航母都在“苦撐”。目前,英法兩國航母情況很不理想,除了規模小、作戰能力弱外,現役航母艦隊都處在“苦撐”狀態。由於“克萊蒙梭”和“福熙”號已經退役或者被轉賣,法國只擁有1艘2001年服役的“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英國“無敵”級航母的首艦“無敵”號已經退役,現在只有1982年6月服役的R06“卓越”號和1985年11月服役的R07“皇家方舟”號。從綜合作戰能力上看,這3艘都是二流航母,與美國“尼米茲”級航母相比完全不是一個概念。“戴高樂”號滿載只有42000噸,攜載24架“超軍旗”和12架“陣風”戰鬥機,另外還有2架E-2C預警機。“無敵”級只有20600噸,還不到“海洋”號兩栖攻擊艦的21000噸,也不到“西北風”級兩栖攻擊艦的21500噸。另外,由於服役時間已經接近30年,載機少、設備老化、自衛武器單薄等問題日趨嚴重,這兩艘航母已很少離開樸次茅斯錨地,日常維修也減少到最低程度。法國“戴高樂”號航母也不樂觀,法國海軍官員表示,“戴高樂”號航母2010年上半年只在地中海近海進行了作戰巡邏。

  儘管美國很“差錢”,但其海軍最後1艘45型隱身驅逐艦“鄧肯”號也於10月7日下水。英國皇家海軍最新一艘45級隱身導彈驅逐艦在蘇格蘭原格拉斯哥港下水。這艘防空水面作戰艦艇將在BAE系統公司的格文船廠和蘇格蘭船廠進行相關設備的裝配,並將於2014年開始服役。這艘驅逐艦排水量7500噸,主要的防空系統由歐洲導彈集團研發的“海毒蛇”導彈以及BAE系統公司桑普森主動相控陣多功能雷達組成。45型驅逐艦降落甲板的大小足夠容納“支奴幹”直升機的起降,並可搭載60名海軍陸戰隊隊員或其他的作戰人員。最初,英國計劃採購12艘45型驅逐艦,但是由於項目成本增長以及國防預算收緊,使得45型驅逐艦的採購數量變為8艘,最終變成6艘。


四、中國周邊國家海軍武器裝備

  中國周邊國家,特別是印度、日本、越南和韓國,加大了海上兵器建設投入的力度,各國海軍武器裝備不斷得到加強。

  印度海軍首艘國產隱形護衛艦服役,在最近10年內裝備16艘隱形護衛艦。目前,有三艘進口自俄羅斯的此類護衛艦已經服役,還有三艘正由俄方承建,其餘10艘將在印國內建造。印海軍今後裝備的隱形護衛艦將分為兩種型號,分別是由俄羅斯製造的“塔爾瓦”級和印自行建造的“什瓦里克”級。“什瓦里克”級護衛艦的建造工作開始於2000年上半年,首艦將於2010年4月29日服役。這艘“什瓦里克”級隱形護衛艦配有印度、以色列、俄羅斯以及歐洲的武器及探測系統,能避開敵方雷達的探測,同時降低自身雷達反射的信號,具備較強的防空和反潛能力。

  印度計劃在2014年到2015年之間部署兩個航母戰鬥群。第一個航母戰鬥群以“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作為母艦,而第二個航母戰鬥群的母艦則是印度本國自造的目前正在科欽船廠建造的排水量為40000噸的航母,海軍希望本國自造的航母能在2014年交付。目前,印度正準備延長壽命周期為50年的“維拉特”號航母的壽命,而該航母目前僅配備了11架“海鷂”垂直起降飛機。俄羅斯海軍確信“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空母艦能在2011年初進行港口測試,並在2012年12月份左右交付印度海軍。自今年初印度同意支付價值23.3億美元的改裝費用以後,俄羅斯便派出頂尖的工作委員會對航母的改裝工作進行監督。連同最新的航母協議,印度還於今年3月與俄羅斯簽訂了價值14.6億美元的29架“米格-29K”戰鬥機的購買合同。在2004年1月印度與俄羅斯簽訂航母合同之時,印度已經訂購了價值15億美元的16架“米格-29K”戰鬥機。

  美制“魚叉”導彈首次售予印度。據印度《經濟時報》9 月1 日報道,印度8月底與美國政府簽署協議,耗資1.7 億美元購買了24枚波音公司製造的“魚叉Ⅱ”型反艦導彈,以加強印度沿海地區的空中作戰能力。這是印度多年來首次採購先進的美制反艦導彈。據報道,“魚叉Ⅱ” 型反艦導彈將裝備印度空軍“美洲虎”戰鬥機部隊。“魚叉”導彈是美國較先進的全天候反艦導彈。其中,“魚叉Ⅱ”型是改進型,擁有很強的反電子干擾能力,可實施超低空攻擊,主要用於沿海地區空中作戰。除了“美洲虎”戰鬥機,印度從美國購買的P-8I“海神”遠程反潛巡邏機也是“魚叉”導彈的可選平台。2009 年印度耗資21 億美元購買了8 架 P-8I反潛機,將於2013 年陸續交付印度海軍。但波音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此項協議並不涉及為P-8I 反潛機提供導彈。


日本積極打造新一代直升機母艦。日本《世界艦船》雜誌表示,到2020年,亞洲各鄰國將擁有數倍於日本的現代常規動力潛艇,並輔助以相當數量的攻擊型核潛艇,甚至是航空母艦,日本必須建造22DDH這樣的直升機驅逐艦來彌補差距。7月上旬,日本《世界艦船》雜誌首次詳細介紹了22DDH艦艇的特征。22DDH採用航空母艦式的直通式甲板,整艘艦艇長248米,寬39米,尺寸幾乎比去年3月服役的“日向”級直升機驅逐艦大50%。按照日本海上自衛隊作戰計劃,該艦建成後,將接替“白根”級驅逐艦,並與“日向”、“伊勢”號艦艇組成強大的反潛作戰群,為日本海上自衛隊實現從馬六甲海峽到日本列島的巡航作戰打下堅實基礎。透過22DDH的神秘面紗,人們似乎在太平洋上重新看到日本航母的艨艟巨影。

  另外,日本新一代驅逐艦首艦“秋月”號也於10月13日下水。日本新一代通用型驅逐艦首艦“秋月”號在三菱重工長崎造船廠下水,並定於2012年服役,預計將進一步加強海上自衛隊執行水面戰和導彈防禦等任務的能力。通用型驅逐艦是海上自衛隊驅逐艦的主力艦種,其性能在防空、反潛和反艦等方面較為平衡。“秋月”號標準排水量約5千噸,滿載排水量6800噸,艦長150.5米,寬18.3米,最大航速30節,艦上乘員200人。主要武器裝備包括90式艦艦導彈、改進型海麻雀防空導彈、07式垂直發射火箭助推魚雷等,艦上還可搭載2架直升機。此次下水的“秋月”號驅逐艦造價高達750億日元。據計劃,該型驅逐艦還將再建造3艘,預計至2014年3月全部服役。

  越南購買兩栖巡邏機可能用於加強爭議島嶼監控。近幾年,越南不斷引進先進武器裝備,為海軍“換血”。除購買俄制“基洛”級潛艇提升威懾能力外,越南海軍同樣注重引進先進戰機和巡邏機,提升海上巡邏監控能力。5月12日,越南海軍又從加拿大一家公司進口了6架兩栖海上巡邏機,成為首個向越南出售軍用固定翼飛機的西方企業。位於加拿大西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維京飛機公司透露,它已經與越南海軍簽訂一項出口合同,為其提供6架DHC-6“雙水獺”400型飛機。“雙水獺”具有機動性強,用途廣泛的特點,具有短距離起降能力,其起落架有輪式、滑橇和船型浮筒等多種選擇。裝備“雙水獺”將有助加強越南海軍對爭議島嶼及其附近海域的監控能力。

  韓國發生“天安”艦爆炸沉沒後,韓國決定,到2018年還將再度建造一艘類似獨島艦的1.45萬噸級大型登陸艦,此艦可在6個月內被改造成輕型航母。另外,韓國還在研發無人潛水艇以避免“天安”艦事件重演。據韓國《中央日報》5月12日消息,韓國已經開發出一種無人潛水艇,可以用來掌握像“天安”艦一樣沉到海底的船舶位置和狀態。這種潛艇能夠避開障礙物進行偵察活動,還可以靈活地使用先進武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