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最近看了一下,stanley meyer的專利早在2007年就到期。
現在是人人都能使用的狀態。
網路上很容易就能收尋到相關資料。有不少國外網友的研究,但偏偏沒中文資料.....
stanley meyer的新 水電解法,可信度非常高。
中部某大學有對stanley meyer的專利做重建,但無電子論文.....實在可惜。
是怕被找麻煩吧?

深怕有心人,其實跟stanley meyer的專利一模一樣,重複申請。
佔住茅坑不拉屎的方式,來繼續阻礙這發明造福人群....

TOP

本帖最後由 awepp 於 2017-3-31 17:08 編輯

勞動部的研究:
"奈米技術於氫氣儲存輸送之特性探討"
開宗明義就說了
本研究報告公開給予各單位參考
惟不代表勞動部政策立場(自行研究)

還叫你自己研究呢....
它裡面的做法也不全然照stanley meyer的方式做。
自由能源的出現,現有貨幣制度將崩潰
階級將消失,這樣到底是福是禍呢?
在某部落格看到的,某個國家有了自由能源,難道其他國家不會覬覦?
若自由能源被用在戰爭上會是怎樣?
當一堆行業消失後,這些人要怎麼辦?
這社會準備好了嗎?
每個人準備好了嗎?....

TOP

老沈一说》美元霸权 3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oGGV8hXRPA&list=PLwmPBqRou8AOQxuSjoGu3_TsZ96b50-qJ&index=60



看完這個應該就是為什麼還在搞石油....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這位程寒松教授改變了世界…..

Tesla 鋰電磁電動車會贏??還是
氫燃料汽車會贏??

新一代氢燃料电池客车氢扬号发布

2017-09-21 07:08: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7-09/21/c_129709330.htm


a1.jpg


a.jpg

湖北日报讯
(记者李先宏、通讯员方懿、杨泽惠)武汉氢阳能源公司与武汉东风扬子江汽车公司联合研制的第二代氢燃料电池客车氢扬号昨日发布。相较于第一代验证车泰歌号氢扬号优化了有机液态储氢与燃料电池耦合,提高了续航里程,意味着武汉产氢燃料电池客车向规模化生产迈出了一大步。

  氢燃料电池汽车被认为是新能源汽车的下一个风口。2014年,中组部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程寒松教授攻克了制约氢能应用的瓶颈,实现氢在常温常压下的存储、运输。
  去年9月,程寒松与扬子江汽车公司等单位联合研发了第一代氢燃料电池客车泰歌号。如今,武汉氢阳能源公司落户武汉临空港(东西湖)经开区,与扬子江汽车公司合作推出第二代氢燃料电池客车氢扬号,优化了有机液态储氢与燃料电池耦合,续航里程提高到400公里,标志着常温常压储氢技术商业化应用上取得重大突破。
  昨日,氢扬号向参加第一届液体有机储氢技术及其应用国际研讨会的350位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作了现场演示,内容包括电解水制氢、有机液态储氢、常压加氢,以及试驾试乘等环节,获得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等与会专家一致好评。

………………………………………………………

氫能 綠能錢潮兆元商機

https://info.taiwantrade.com/biznews/%E6%B0%AB%E8%83%BD-%E7%B6%A0%E8%83%BD%E9%8C%A2%E6%BD%AE%E5%85%86%E5%85%83%E5%95%86%E6%A9%9F-1367914.html

·
2017/09/11

·
所謂氫能,即是透過消耗氫氣來產生的能源。這種方法有別於透過燃燒來產生熱能並轉化為電能的石化燃料,直接讓氫氣與氧氣結合後透過電化學反應轉化為電能,因此不僅在能源效率上表現好,更由於氫氣的化學特性,在消耗為能源後只會產生水,因此被視為了最終極的潔淨能源。在鋰電池有著體積過大、充電耗時且效能會逐年遞減的缺點下,氫能的高轉換效率、填充迅速、無污染等特性,讓他成為了丹麥、德國、中國大陸及日本等國家以戰略政策層級大力推廣的項目之一。

·
德國 2018將運行氫鐵

·
在已投入發展氫能一段時間的歐盟各國中,德國已預定2018年即要正式公開營運60輛以氫能運行的客運列車,這些名為「Coradia iLint」的氫動力列車小名叫做「氫鐵」(Hydrail)。是由法國的運輸公司阿爾斯通(Alstom)製造。透過安裝於車頂的氫氣燃料槽供給能量,最遠一次可走上800公里且最高時速可以達到每小時140公里。氫鐵在行駛時只釋放蒸汽和冷凝水,而且除了輪子和風聲外,幾乎沒什麼噪音。目前氫鐵已在德國下薩克森地區完成了試運行,未來有望逐步取代德國境內4,000輛柴油列車。此外,德國也規劃在2023年前國內要建設有400座加氫站,並於20171月時啟動了全歐洲規模最大的氫能巴士商業化計畫JIVE(Joint Initiative for Hydrogen Vehicles across Europe),這些氫能巴士在廢氣排放及噪音汙染上相較傳統巴士有著極大競爭優勢,在城市內行駛時只會排放出水而不會對居民健康造成危害。此計畫於啟動之初已在德國的科隆配置了7座加氫站及144輛氫能巴士,接著將陸續於德國、英國、義大利、拉脫維亞及丹麥的其餘九個城市開始營運。

·
日本 打造奧運氫能城

·
近年傾全力發展氫經濟的日本,從氫氣車、加氫站到家用燃料電池電熱共生系統均透過政府補貼來大力推廣,更運用過往打造北九州氫能示範城市的經驗,預計將把2020年東京奧運的選手村打造成全使用氫能運行的氫能城。屆時所有奧運選手村內的交通動力、電力和熱水都將會是使用潔淨且高效的氫能來運行。並規劃在奧運結束後把選手村轉型為住宅與商用大樓出售,且大部分住宅都將裝設家用氫燃料電池來供應家用能源及熱水,至於社區共用電力部分,則全以氫燃料電池供應。

·
此外,日本的經產省也已經訂下目標要在2040年完成全國氫能供給系統,將自2017年起從澳洲、2020年起從汶萊開始進口氫氣來供國內使用,希望透過發展嶄新的氫能源產業來讓國家脫離對中東石油能源的依賴,並且在未來世界的能源產業中能取得先機,占有一席之地。

·
中國 研發新儲氫技術


3.jpg

·
在氫能技術研究上,除了早已起步的日本與德國外,中國大陸也曾於2016917日時展示了一款運用「有機液態儲氫」技術的氫能公車「泰歌號」。宣稱研發出獨特的技術可在安全性高的常溫常壓狀態下,以效率不輸給德日主流的高壓儲氫方式來儲存氫燃料。並於同年發表了《氫能產業基礎設施藍皮書》,決定以政策推動氫能技術研發以及推廣氫能產業,並訂下目標2020年前要有一萬輛氫能車輛以及100座加氫站,氫能軌道交通50列以及人民幣3,000億的目標產業產值,充分顯示出中國大陸對於氫能產業的積極性。

·
綠能商機

·
超環保 氫能車競爭力強

·
法國和英國決定2040年全面禁止汽柴油車輛,德國也已宣布將更早於2030年之前禁止車商出售燃油汽車,德國聯邦參議院還通過決議,將力促歐盟在同一時間禁止銷售使用汽柴油引擎的汽車。在這波禁止汽柴油車輛的風潮下,Volvo汽車率先響應,已經宣布2019年起,該公司新推出的每一款汽車車型都將配備電動發動機,2024年之前,該公司將全面終止汽柴油汽車業務。印度、荷蘭及挪威等國也考慮在2030年前甚至更早就禁止汽柴油車上路。

·
人類在本世紀見證汽柴油車輛陸續從主要市場退場已是可以預見的景象,而在汽柴油車輛沒落後,取而代之的除了電能車外,最具潛力的便屬於氫能車。雖然在加氫站的普及有賴政府與能源企業的努力,但相比充電耗時的電動車,豐田MIRAI等氫能車能在35分鐘內加滿燃料,且每加滿一次氫燃料便可行駛約500公里,續航力上勝過所有電動車對手;亦不必擔心鋰電池會有的電容量逐年耗損,數年後得花上一筆費用換新鋰電池等問題;而在車輛的安全性上,比起汽車的油箱,氫能車上為了裝載氫氣所使用的碳纖維儲氣瓶在近年技術革新後,已可謂是尖端材料科技的結晶,一些款式甚至可以防彈,讓氫能車在安全性上絲毫不遜於傳統汽車的水準。

·
續航力 風靡無人機市場

·
近年正快速成長中的無人機市場裡,以氫燃料電池作為動力替代鋰電池的產品也掀起了一場革命。過往無人機多使用鋰電池作為能源,1公斤鋰電池可提供200瓦(Wh)電力,而同一重量的氫燃料電池則可產生700瓦的電力。擁有如此高能量密度的氫燃料電池可使無人機的續航力從30分鐘大幅提升至14小時,突破企業用無人機的服務範圍及用途限制。儘管此類型的無人機在價格以及氫燃料瓶的補充上都非常昂貴,市場仍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況,以中國製的氫燃料電池無人機HyDrone 1800為例。其續航力可達到34小時,儘管一臺要價新臺幣411萬元,產品仍甫一發表便首批訂單額滿。

·
保健風 氫水商機大暴發

·
2007年時日本醫科大學的太田成男教授在美國《自然醫學》期刊上發表了一篇以氫氣治療腦梗塞的論文,探討了用氫氣去除對人體有害的自由基以治療疾病的可能性後,日本便逐漸發展起喝氫水來保健的風潮。這些標榜富含氫氣在水中的氫水,被認為多喝可以帶走體內的有害自由基,達到保健及抗老化的功效。在相同的原理下,氫SPA、氫膠囊、氫入浴劑、氫面膜、氫肥皂等等的產品應運而生,而其中又以含氫礦泉水以及可製造含氫水的氫水製造機為大宗。

·
日本健康産業新聞調查截至2015年底為止,日本國內的氫水相關市場已經突破了270億日圓的規模。但目前氫水尚屬創新的產品,各國對其缺少規範以致坊間產品品質參差不齊,且氫水對於人體的保健效果尚缺乏有力的醫學研究佐證,廠商及消費者應以理性看待氫水的功效,而臺灣業者若能從研究氫水的保健效果著手,並提供具有臨床實驗數據佐證的含氫相關產品,未來在國內外注重保健養身的消費者身上應能掌握到不小的市場。

·
不乾癟 氫氣烤爐受青睞

·
日本近年有廠商開發出以氫氣取代瓦斯來烹飪食材的爐具,由於氫與氧結合後會產生水,以氫氣做為燃料的爐具在燃燒的火焰上會充滿水蒸汽包覆食材,讓燒烤出來的食物不僅不會乾癟還能充滿水分,且由於燃燒氫所產生的火焰熱能較強,較易將食材烹飪至均勻的熟度,因此在日本已陸續受到燒烤餐廳青睞而採用。

·
兆商機 趨勢論壇助掌握

·
據日本經濟BP (Nikkei Business Publications)潔淨科技研究所出版的《世界氫能源基礎設施專案總覽》指出,在2015 年時氫燃料電池車、加氫站、固定式燃料電池、氫氣發電廠、運氫管線等全球氫能源基礎設施市場規模約在7兆日元左右,2020年時會超過10兆,隨著做為應急電源使用的固定式燃料電池逐漸普及,氫氣在量產的同時也將帶動價格降低。到2030年時將可望出現完全使用氫氣的火力發電所,並吸引各國電力公司積極投資氫能發電廠。氫能車、固定式燃料電池、氫能發電等應用的普及將帶動氫能社會的到來,市場規模成長至37兆;此後每十年皆可達到近乎翻倍成長,到2050年時氫能市場可望達到約160兆日元(約合新臺幣44)

·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回復 125# sanmartin
氫能瓦斯爐,台灣廠商也有做,網路上能下訂。我之前有問過,花費約等同桶裝瓦斯。

TOP

60秒充飽電 工研院鋁電池領先全球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i ... e/20171222/1263967/

TOP

A step towards limitless energy: 'Ghostly’ lightning waves found inside a nuclear reactor could control electrons and make fusion power a reality

邁向無限能量的一步:在核反應堆內發現的'鬼魅'閃電波可以控制電子並使核融合成為現實

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提出了調查結果

•閃電造成的鳴笛波在電離層被發現

•他們在地球上空620英里(1,000公里)的高度上行走科學家說他們已經發現了反應堆內部的神秘波浪•它們可以用來幫助防止聚變過程中失控的電子

•可能會導致聚變反應技術和無限能量的突破

By Tim Collins For Mailonline

Published: 12:13 BST, 25 May 2018 | Updated: 12:13 BST, 25 May 2018

http://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5770833/Ghostly-lightning-waves-inside-nuclear-reactor-make-fusion-power-reality.html#ixzz5GWu4TDGV

3.jpg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A step closer to LIMITLESS energy: UK nuclear fusion reactor that could supply the grid with clean power by 2030 hits 15 million°C milestone

更接近無限能源:英國的核聚變反應堆可以在2030年之前為電網提供清潔能源,達到1500萬攝氏度的里程碑
英國核聚變反應堆的溫度比太陽中心高
Tokomak反應器在位於牛津郡米爾頓的一家工廠進行測試期間加熱氣體
•研究人員正在建造一座負擔得起的反應堆,產生無限能量
•公司計劃明年將高能氣體加熱至1億攝氏度
•在此溫度下,反應器將觸發完全核聚變以形成氦氣

By Harry Pettit For Mailonline

Published: 00:01 BST, 6 June 2018 | Updated: 01:46 BST, 6 June 2018

http://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5808167/UKs-latest-nuclear-fusion-reactor-hits-key-15-million-C-milestone.html


3.jpg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Germany's 'star in a jar' fusion reactor comes a step closer to producing LIMITLESS energy after achieving a world plasma record

德國的“罐子裡的明星”聚變反應堆在實現世界等離子體記錄之後更接近於生產無限能源
•反應堆已經長時間燃燒並且能量比以往更高
•新的成功歸功於對反應器壁進行了改造
•專家們希望創造融合發生所需的高等離子體密度
•實驗設備使用相同的過程來加速太陽


By Tim Collins For Mailonline

Published: 12:15 BST, 26 June 2018 | Updated: 12:15 BST, 26 June 2018

http://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5886603/Germanys-star-jar-fusion-reactor-comes-step-closer-producing-LIMITLESS-energy.html

4DA53DA800000578-5886603-image-a-3_1530006905870.jpg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沾有油脂也不怕,科學家找到方法將塑膠垃圾轉換為氫燃料

2018 09 06

https://technews.tw/2018/09/06/swansea-university-scientists-developing-new-way-to-transform-unwanted-plastic/

塑膠垃圾的處理一直是令人頭痛的問題,但英國斯旺西大學(Swansea University)已經找出了一種方法,將任何類型的塑膠垃圾轉化為氫燃料,未來有望用來為氫燃料車提供動力。

大多數市售的塑膠瓶都是由 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製成,照理來說可以回收再利用,但往往最終都會被燒毀或扔進垃圾掩埋場。

這是因為 PET 要進行回收需要非常乾淨,不能有油脂或其他東西混合在一起,然而如果要清洗乾淨的話需要花費一定成本,而即使你做了所有的努力,得到的塑膠並不總是能像原始材料一樣好。

這正是斯旺西大學團隊開始進行研究的原因。化學系博士 Moritz Kuehnel 指出,人們每年使用塑膠多達數十億噸,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被回收利用,他們希望能為這些無法回收的東西找到用途。

而在研究之中,團隊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透過在廢棄的塑膠垃圾中添加光吸收材料,再將其放入鹼性溶液並暴露在陽光下,氫氣從而產生。

這種方式的優點在於,塑膠垃圾甚至不需要先清洗。「這個過程的美妙之處在於:它不是很挑剔,因為它可以降解各種廢物。即使上面有著食物或少許油脂也不能阻止反應,反而會使效果更好。」

Kuehnel 承認,這種將塑膠垃圾轉化為氫燃料的概念要在工業水平上推出,可能還需要數年的時間。但考量到一次性塑膠已成為近年來的主要議題,這或許是未來將塑膠垃圾回收再利用的另一種形式。

2.jpg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China’s “Artificial Sun” Is Now Hot Enough for Nuclear Fusion

中國的“人造太陽”現在已經足夠核聚變
真正的太陽核心甚至還沒有接近這個熱點。


Kristin Houser9 hours ago20181114

https://futurism.com/artificial-sun-china-temperature-record

2.jpg


中國的情況正在好轉。

週二,來自中國合肥物理科學研究院的一個團隊宣布其實驗先進的超導託卡馬克(EAST)反應堆 - 一種“人造太陽”,旨在復制我們的太陽用於產生能量的過程 - 剛剛達到一個新的溫度里程碑:100百萬攝氏度(華氏1.8億華氏度)。

相比之下,我們真正太陽的核心只能達到大約2700萬華氏度 - 這意味著EAST反應堆的溫度比最接近的恆星高出六倍多。
Nuclei Smash

當兩個氫原子核結合時,它們產生大量的能量。這個被稱為核聚變的過程就是我們的太陽產生光和熱的方式,它是能量世界中最偉大的白鯨 - 如果我們能找到一種方法來利用它,我們就擁有了近乎無限的清潔能源。


EAST這樣的託卡馬克人可以幫助我們做到這一點。它們是利用磁場控制等離子體的裝置,可以支持穩定的核聚變,而這種等離子體將EAST加熱到如此令人難以置信的溫度。

走向核

不僅EAST的新等離子體溫度具有里程碑意義,因為哇,它真的很熱,它也是科學家認為在地球上產生自我維持核聚變反應所需的最低溫度。

現在中國的“人造太陽”能夠將等離子體加熱到必要的溫度,研究人員可以專注於穩定核聚變的下一步。

閱讀更多:中國人造太陽有多熱?
[中國科學院]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中國規模最大「人造太陽」!核融合裝置HL-2M正式放電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url=]+[/url]
2020-12-04 19:10
https://www.storm.mg/article/3267418

被稱作中國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人造太陽」,即中國新一代可控核融合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12月4日在成都正式建成放電。



據新華社消息,中國新一代可控核融合(中國稱「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4日正式建成放電,標誌著中國正式跨入全球可控核融合研究前列,HL-2M將進一步加快人類探索未來能源的步伐。



該社援引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聚變科學所所長許敏的話報導,「核融合由氘、氚離子聚合成氦,聚合中損失的質量轉化為超強能量,這和太陽發光發熱原理相同,所以可控核融合研究裝置又被稱為『人造太陽』。 HL-2M是我國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人造太陽』。」

據該社報導,可控核融合需要超高溫、超高密度等條件,多採用先進托卡馬克裝置,通過超強磁場將攝氏1億度的等離子體約束在真空室內,達到反應條件。目前全球在共同探索其實現方法,建造模擬實驗平台。HL-2M是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模擬核融合研究裝置



該裝置比上一代型號HL-2A更加緊湊,等離子體溫度可達到攝氏1.5億度,遠超HL-2A的攝氏5500萬度,等離子體體積三倍於HL-2A,等離子體電流強度六倍於HL-2A,可實現高密度、高比壓、高自舉電流運行,將大力提升中國堆芯級等離子體物理研究及相關關鍵技術研發水平。


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堆計劃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大科學工程,中國於2006年正式簽約加入該計劃。法國、日本、美國、英國等多國科學家持續多年在成都進行聯合研究,並設立「中法聯合實驗周」,推動了全球相關科研進展。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核聚變動力太空飛船十年內有望研製成功
2019-06-15 由 技術力量 發表于科學


核聚變動力太空飛船十年內有望研製成功


一份新的報告稱,到2028年,核聚變動力推進太空飛船系統可以將飛向土星的時間縮短一半。

開發人員正在利用核聚變技術研製太空飛行器。他們表示,這種技術可以將通往土星的太空飛行器的旅行時間從七年減少到兩年,目前需要九年才能飛到的冥王星只需五年時間就到了。

該發動機由普林斯頓等離子體物理實驗室開發,使用氦-3和氘的混合物,氘是氫的改性形式,其中心為中子,與熱等離子體結合。

該反應以最小的輻射產生大量能量並且向外引導以產生推力。

該技術還可以利用巧妙地使用所謂的「布雷頓循環」發動機產生的大量熱量,將副產品轉化為電能。

未來的發動機不僅能夠比傳統方法更快地將太空飛行器推向目的地,而且還有助於節約能源,因此一旦太空飛行器到達目的地,它們就能夠執行更長和更深入的任務。

然而,核聚變動力太空飛船技術尚未被證明有效。

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核聚變研製。雖然這個過程對科學家來說是一個眾所周知的挑戰,但核聚變驅動已經顯示出足夠的概念功效來說服美國能源和航空航天官員。



根據太空網站(Space.com)的說法,核聚變驅動研發已經獲得了大量資金,包括來自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和高級研究計劃局的兩輪投資。

與過去的技術不同,直接的核聚變驅動技術利用磁限制等新方法將低密度等離子體保持較長時間,並使材料長時間加熱,以實現核聚變。

雖然研究人員尚未實現核聚變,但他們希望在20世紀20年代中期成功實現核聚變。

一旦核聚變技術研製成功,飛行原型將隨之而來,實際任務最早可能在2028年到來。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希望核聚變可以為其即將到來的一些項目提供動力,例如「月球門戶」項目以及一個能夠飛往冥王星的著陸器和軌道器。
一體,一半對一半錯,一半裡卻又有一半,似是而非,虛幻,自己卻看錯成是真實的。

TOP

核聚變動力太空飛船十年內有望研製成功
2019-06-15 由 技術力量 發表于科學


核聚變動力太空飛船十年內 ...
net01695 發表於 2020-12-6 20:17



    電影的情節 這輩子應該看的到

你的signature 不錯


一體,一半對一半錯,一半裡卻又有一半,似是而非,虛幻,自己卻看錯成是真實的。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1.2億℃燃燒101秒 陸「人造太陽」 創核聚變紀錄2021-05-29 00:34
聯合報 / 大陸新聞中心卅綜合報導

低溫




https://udn.com/news/story/7332/5493321


大陸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昨天成功實現「人造太陽」一點二億攝氏度一百零一秒的新的世界紀錄,將原紀錄一億攝氏度廿秒延長五倍,未來大陸將建設世界首個核聚變示範電站。


新華社報導,五月廿八日凌晨三時,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創造新的世界紀錄,成功實現可重複的一點二億攝氏度一百零一秒和一點六億攝氏度廿秒等離子體運行,向核聚變能源應用邁出重要一步。


EAST是大陸國家發改委批准立項的「九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擁有類似太陽的核聚變反應機制。核聚變能源的原材料在地球上幾乎取之不竭,排放無汙染,被視為「終極能源」。


實現核聚變發電的兩大難點是實現上億度點火和穩定長時間約束控制。本次實現一點二億攝氏度一百零一秒等離子體運行,是基於四十年來的努力,大陸首次在國際上採用全金屬主動水冷第一壁、高性能鎢偏濾器等關鍵技術。


目前,EAST上的核心技術有二百多項、專利近兩千項,匯聚「超高溫」、「超低溫」、「超高真空」、「超強磁場」、「超大電流」等尖端技術於一爐。總功率達卅四兆瓦,相當於約六點八萬台家用微波爐一起加熱。為了讓一億攝氏度與零下二六九攝氏度共存,要用地表大氣壓約一千億分之一強度的「超高真空」隔熱。為支撐這個複雜極端系統,EAST上近百萬個零部件協同工作。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所長宋雲濤表示,實現新紀錄,進一步證明核聚變能源的可行性,也為邁向商用奠定物理和工程基礎。


報導稱,下一代「人造太陽」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已完成工程設計。根據中國磁約束核聚變路線圖,未來瞄準建設世界首個核聚變示範電站。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