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心不清淨時怎麼辦(聖嚴法師-大法鼓0872)

http://m.youtube.com/?reload=3&a ... watch?v=Acj-3BcQDeU

TOP

回復 47# naperville


    好有趣。那如果市兩個都“卡卡”的人勒? 眼睛對上會怎樣?

TOP

本帖最後由 恭野 於 2013-2-21 06:17 編輯

這個話題 看了好久.一直研讀進去....
念頭 是真的空不掉的東西
即使睡著了 他還在
即使轉念了 用的還是他
即使放鬆心情 用的還是他
即使吃藥 他還在
即使人死了 他還在
他就是你 你就是他
人.入胎也是他
我貪 我痴 我琛 我慢 我疑 ....還是他
我有福德 我有功德 我有智 我無智 我有行 我無行 我好 我壞 我有 我空 我無依 我有依 我無於依....
還是他說我不了義 說我了義 說我依經 說我不依經 說我不依人 說我依人...
你說有 我依你說有  你說無 我依你說無  你說不依 我依你說不依  你說神 我依你說神  你說天我依你說天...我依萬物隨順演說...演說萬法..
你是男 還是女 是在過去還是現在還是未來? 是在六道內嗎? 還是在欲界天? 色界天? 無色界天?
你是有錢還是無錢? 你是有福還是無福?  你是有因緣 還是無因緣?  還是有債無債?  還是有冤無冤?  是有還是無?
是我識高?是我慢高?是我品高?是我慢高?是我心高?是我持高?是我增高?
萬般帶不走 只有那個隨身.....


阿賴耶.如瀑流(慢流).密而複雜.催生六識.自造房門.生管家.亦駛奴僕.
佛典一句名言  三界唯心 萬法為識...還是靠他...也是說他...
釋迦摩尼佛(頂禮)也因他成佛
大禪師 因他開悟 找他明心見性 找他開悟
阿羅漢.持他.不在入輪迴
菩薩因他成道
當畜生也是因為他
當修羅也是因為他
轉魔 轉ET 轉畜生 轉惡鬼 轉旁生 轉外國人 轉仙 轉神 都是他..........

他不複雜 讓人又愛又恨 不知所以然...
腰軟一點.腳步輕快些.大腦輕鬆點.我非狂也非妄也非禪.

TOP

在下贊同恭野兄的想法
為什麼要空掉念頭?
為什麼要捨棄物質?
為什麼要對治頭腦?
為什麼要跟身體作對?
為什麼要跟家庭、社會、生活、生命作對?
身體很好,為什麼要出體?
這裡很好,為什麼要逃離此地?
人的最大問題,就是不斷的跟自己抗拒、內耗,這種狀況持續下去,沒有人會贏,只有自己會輸。
問題的確是出在自己,但不是用對抗來解決,而是要協同創造。
看清自己的心向,體驗自己的旅程,真真實實的作自己。
一切群體信念都是參考資料,沒有好壞對錯,皆須自主判斷、自主選擇,觀察自己思言行及身邊點滴事物,作自己。
每人隨時都在作三件事:
1.目標(欲望、意圖)
2.行動
3.完成(滿足)
完成這三個過程就是完成自己,就是個人最宏偉的事。
小到呼吸、喝水、吃飯、睡覺,大到學識、家庭、事業、生活、生命都是如此。
盡管你有多少錢財、物質還是什麼神通,都比不上它。
各位試著憋氣看看,短短的一兩分鐘就讓你體驗到生命最宏偉的事。生活中點點滴滴都是宏偉壯麗,只是你沒有發現它,若是捨棄它,捨近求遠還要修什麼喜悅?什麼自在?什麼能?什麼通?什麼仙佛?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TOP

看了南懷瑾的書才知念頭本是空.....空不掉的,,,,,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研究 那個

一定要先對於 這個身體以外的東西都要先放下
一個人在一處 安靜思量
重這個身體開始
現再的說法叫做>身心靈.過去說法.識根塵(是一樣的東西 名詞不一樣)
這兩組名名詞 當然對於意境上的注解也會有出入~等能夠確實了知以後再去探內容

這個身體 由 (塵)開始 .生.老.病.死.苦.愛別離.求不得.願憎會(這8苦)苦是(果)
這個最表的東西 可以用12因緣去解.也就是小乘.以及阿含經(部)所說的所教的
12因緣起於無明.不是真的不知.叫做無明.(這個是講.識.心.辨別.不懂自己.以及那種狀態...)
它連結外部世界.在身體上所受的法塵界(六識六根)
這個部分想要空.就學一般靜坐.冥想.安那般那呼吸法就可以了.
在說的涅盤.基本上是真的有四種性向.這個涅盤 還要在輪迴.不能究竟.
在印度很多稱這種說已經很究竟.事實上真的是錯誤.道理真的是不通的
在釋迦摩尼佛陀在世的時候.正確的涅盤.是屬於大阿羅漢.那個可以自己去親證
佛陀也說.如果是了義的.他能說出正確的文字.自證給佛陀聽.佛陀也在三說.你要能夠自己去證
如果有興趣研究.可以去研究大迦業三兄弟.當時學習拜火教.他們也說自己已經有證道
經由佛陀.開示.她們才體會到最正確的涅盤.但是這個不是道.還可以往上在修上去
但是要再深入進去一定要轉向.向大乘


六根有兩種 .一個是連結到(識)一個是感受噐.一個是對於外 一個是對於內.兩個互相作用
可以參考阿難.七處徵心.以及.入胎經.佛為阿難解說入胎會.
這個也就是在說 苦集滅道 的 (集)伍韻 色受想行識   因該是  色識受想行.若是要準確一點
識受想行.四大和合.因該說 空(空是說有.但是他是無形只能說空)地水火風空.
在講究一點就多一個識.或是法塵(看個人根噐)
解法就是.大四念處.心.身.識.受.這4大集.煉在 (行住坐臥)最好是要配合禪行.安那般那呼吸法


(滅)就要非常仔細看進去.去辨別他.正確的是.他有.
六識  七識  八識.   這個名相 名詞 解釋最多.
但是真的體會到的.絕對不是.(((離念靈知.也不是.一念不動)))  這兩個都不對
離開念頭怎麼修?如何有智慧來???
一念不動.都不動了.那和 古印度修法一樣 .像樹木像石頭.如果是這樣.山川百峻早就通通是佛

佛陀所教的.不是放拙火燒業.是放智慧之光的火炬.也就是佛陀所說的.人人皆有佛性.
人和佛的性沒有不同.這個才是正確的
如果想要證的佛陀所說的.真的有那個(道)

要去研究.有幾個部分 我是確定不能去學.我個人目前也不想研究
印度的拜火教.也是西藏藏傳佛教所說的 火供
印度的性力派.也就西藏藏傳佛教所說的 雙修
藏傳佛教的黃教.宗客吧.他們是禮拜.修羅.鬼神.守護神.念咒.
以及目前 道教和了佛教 一般 善知識 聲聞
以及目前 普遍再說的 禪.宗.派.門.
以及目前 在坊間一般潮流流行 新的說法
以及目前 最常聽到的 人間佛教之類
(上述的不是不能聽.等你修到體驗到那個自己的真實佛性.也確實懂了.無誤.在去看其他的)
你會很清楚.對錯在哪裡.可能會太清楚了.你凡而不敢再說.真的會這樣.如果你相性因果的話...
人生苦短 時間寶貴.不要因為我說的也全部相性.耽誤到別人那會是我的罪過.只是一個經驗上的分享


想要學 一定要在中國 或是台灣.大乘佛法.或是.三乘之類.去研究.
最經典的最好的佛典 真的是在.台灣.中國.期盼大家都能體驗到那個 自己真實佛性
有雜念.想學空.要去空.真的可以 空不是沒有.是有的.只是那個不知道要怎麼說他所以只能說(空)
不是靈魂 靈魂只是他的一部份.也不是炁.炁只是他的一部分.也不是哲學思想.
有如  夜賭諸明星  無明如雲 只是短暫被遮住了

今天是石頭 明天是水瓶 後天是一團衛生紙 大後天可能是一隻螞蟻  也可以變做黑漆桶

TOP

本帖最後由 恭野 於 2013-3-8 09:54 編輯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83%85%E7%BB%AA
這是一則 再維基百科的 對於(((情緒))) 的反應的注解

這也是在佛典上.以及修行上的(((集)))  色 識受想行 .扶塵根. 勝意根.

看看來去.佛典 說的很精確.尤其在兩千多年前 沒有科學 分析研究 作紀錄.單靠一個.以及神通力.分析.解說.歸類.實在不可思議

但是 深入進去.佛典 在說的更是神奇.讓人摸不到頭緒...青.紅.赤.白.酪色...等...(地水火風空識)


單一種  兩種以及兩種以上 或是 複數 .以及成年以後扭曲的情緒....

這則 對於學習 RH很有幫助.
一經脈  二神經傳導  三肌肉 .骨架 .神經 .經脈(識與身)的兩者關西.(被動 主動 互動)

情緒


情緒,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通稱,是多種感覺思想行為綜合產生的心理生理狀態。最普遍、通俗的情緒有喜、、哀、驚、恐、等,也有一些細膩微妙的情緒如嫉妒慚愧羞恥自豪等。情緒常和心情性格、脾氣、目的等因素互相作用,也受到荷爾蒙神經遞質影響。無論正面還是負面的情緒,都會引發人們行動的動機。儘管一些情緒引發的行為看上去沒有經過思考,但實際上意識是產生情緒重要的一環。

情緒可以被分類為與生俱來的「基本情緒」和後天學習到的「複雜情緒」。基本情緒和原始人類生存息息相關,複雜情緒必須經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才能學習到,因此每個人所擁有的複雜情緒數量和對情緒的定義都不一樣。


......很長...請連結到維基百科



崇拜 · 挫敗 · 情意 · 激動 · 痛苦 · 憂慮 · 疏離 · 驚異 · 娛悅 · 憤怒 · 悲傷 · 煩惱 · 焦慮 · 顧慮 · 覺醒 · 吸引力 · 苦楚 · 關懷 · 鼓勵 · 慈悲 · 鄙視 · 滿意 · 失敗 · 沮喪 · 樂趣 · 抑鬱 · 渴望 · 絕望 · 失望 · 厭惡 · 反感 · 不愉快 · 痛苦 · 恐懼 · 熱心 · 狂喜 · 歡欣鼓舞 · 尷尬 · 享受 · 迷人 · 熱忱 · 羨慕 · 欣快 · 惱怒 · 激動 · 高興 · 敬畏 · 殘忍 · 鍾愛 · 驚嚇 · 挫折 · 狂怒 · 愉快 · 歡喜 · 歡欣 · 愁悶 · 喪慟 · 罪責 · 快樂 · 怨恨 · 鄉愁 · 希望 · 無望 · 恐怖 · 敵意 · 羞辱 · 受傷 · 歇斯底里 · 熱戀 · 不安全感 · 侮辱 · 激怒 · 孤立 · 妒忌 · 喜悅 · 歡騰 · 喜好 · 憎恨 · 寂寞 · 熱望 · 愛 · 性慾 · 憂鬱 · 悲慘 · 屈辱 · 忽視 · 焦躁 · 樂觀主義 · 憤慨 · 恐慌 · 激情 · 可惜 · 欣慰 · 驕傲 · 盛怒 · 癡迷 · 懊悔 · 摒棄 · 自責 · 怨恨 · 嫌惡 · 滿足 · 輕蔑 · 多愁善感 · 羞恥 · 震驚 · 悲哀 · 惡意 · 苦惱 · 驚奇 · 同情 · 親切 · 緊張(慢性壓力) · 興奮感 · 折磨 · 拘束 · 不開心 · 報復 · 悲痛 · 發愁 · 震怒 · 熱誠 · 狂熱


所以目前 在自然的狀況之下. 幾種改變方式  

一不在去碰觸那些..怪的...

二改變思想朝良善 正面 積極....

三環境改變.遠離.變更周圍.改變氣氛

四 個人認為 佛學 的 戒定慧 三學是最好的 (種種智.放智光).經.被改太多.只能盡量以((戒))為師.次之 6波羅密


這個問題其實在佛典上早就有說.你要和自己的情緒對抗 無疑的是在和魔王波旬 對打

在上去還有一環.那一環才是最重要的~~~(轉大乘才會知道)

忘記補這段.這個如果能修的很正確的話.(修以及行.而且是正確的) 知道.次第.以及方法.

大概就能 有初果以及到大阿羅漢的果位.也就是 正確的四禪八定. 這個是和外道一樣的共法

這也是老人家的話.你有沒有辦法看空?斷掉88結使?斷三縛?無為法最勝?

佛教獨特之處.是無漏(是不需要多不需要在少不需要在修正).是正確.是清靜.是含因果.道理.是善的

TOP

本帖最後由 恭野 於 2013-3-7 23:43 編輯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F%83%E7%90%86


心理學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動物的心理現象、精神功能和行為的科學,既是一門理論學科,也是一門應用學科。包括理論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兩大領域。

心理學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人格行為人際關係等許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家庭教育健康等發生關聯。心理學一方面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體基本的行為與心理機能,同時,心理學也嘗試解釋個體心理機能在社會社會行為與社會動力中的角色;同時它也與神經科學醫學生物學等科學有關,因為這些科學所探討的生理作用會影響個體的心智。


歷史主條目:心理學史
[編輯]起源早期的心理學研究是屬於哲學的範疇,稱為哲學心理學。哲學心理學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中國埃及希臘印度等古代文明。中國古代認為人的性情思想是由一定的器官承擔的,並且其活動會在器官上反映出來,如「心之官則思」(《孟子》),「人精在腦」、「頭者神之所居」(《春秋元命苞》)。「神形合一」、「形神相印」等思想在《黃帝內經》等涉及醫學心理的著作中有很多闡述和應用。在古希臘語中,心理學由「靈魂」(ψυχή)和「研究」(λόγος)所組成。柏拉圖提出過二元並存的理念,有人認為亞里斯多德論靈魂》是西方最早的一部論述心理學思想的著作。經由長久的演變,慢慢的產生各式各樣不同的學科,包括了現在人所了解的心理學哲學心理學主要是在探討心身關係天性與教養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知識來源等四大議題。其早期的理論有一元論二元論環境決定論精神決定論等。近代的哲學心理學則是有三大思想流派,包括了理性主義經驗主義浪漫主義。正如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所說:「心理學有一個漫長的過去,卻只有一個短暫的歷史」。在中世紀伊斯蘭醫學與心理學中,已經開始進行臨床精神科治療[1]實驗研究[2][3][編輯]科學心理學雖然心理學實驗可以追溯到阿拉伯學者海什木的著作《光學》(1021年[2][4]不過,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實驗學科是開始於1879年,那一年,馮特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第一個專門的心理實驗室,馮特也因此被稱為「心理學之父」。[5]通常將1879年作為科學心理學誕生的時間,這一時間比許多自然科學脫離哲學而形成獨立學科的時間為晚。馮特也是第一個把自己稱為心理學家的人。其他早期而重要的心理學家包括艾賓浩斯等。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派興起。
行為主義的興起在整個20世紀的上半葉,行為主義學派支配了當時的心理學,其主張心理學是:「尋求理解特定的環境刺激如何控制特定類型的行為」[6]。其主張心理學應分析先行的環境條件,即在行為之前出現、而且為一個機體產生反應或抑制反應提供活動場所的條件。因此,他們把行為反應看做是機體理解、預測和控制的行為,並因此做出相應的結果。基於對實驗和變數的嚴格控制和強調,行為主義學對後來的心理學研究有著重要的影響。其代表人物為史金納,然而其對於內在的認知歷程存而不論,近期流行的認知主義則是重視之前忽視的內在認知歷程,代表人物有皮亞傑米勒西蒙等。當今世界主要的心理學學派有五大觀點,每一個觀點都強調行為及心理過程的不同方面。其主要包括神經心理學精神分析學行為主義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知心理學
目標心理學家從事基礎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行為。應用心理學家還有第五個目的——提高人類生活的質量。這些目標構成了心理學事業的基礎。[編輯]研究方法

實驗法主條目:實驗
根據理論或觀察作出假設,在控制實驗情境中各種情況下操縱自變數觀察因變數的結果。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控制無關變量產生的效果後檢驗假設,並進行推論:自變數是否對因變數產生效果,即自變數和因變數間是否有因果關係(一般找出兩者的相關度,然後再證實因果關係)。亦會根據數據分析,找出兩者的相關係數,然後判斷是否有研究價值。例:巴甫洛夫實驗(制約反射)中的狗。每當響鈴,狗就分泌大量唾液。實驗涉及自變數(獨變項)(Independent Variable),因變數(依變項)(Dependent Variable)。鈴鐺是IV,狗的唾液是DV。自變數是在實驗者的控制變數,因變數是會因自變數而變動的變數。實驗法重視的是可信度可重複性
動物研究動物學習實驗對於研究學習、記憶和行為的生物學基礎都非常重要。 受約束,需要遵守心理學會所定的道德原則,所需要時須說明該實驗與所能得到的知識的關係
定性與描述研究主條目:定性研究
[編輯]自然狀態觀察觀察真實生活中的情景,如教室、家裡。具有生態效度(ecological validity),但因果推論不足。此法能夠獲得其他方法無法得到的豐富脈絡訊息。[編輯]調查問卷通過以圍繞主題的事先制定好的問卷的形式,按一定比例進行人群調查,可以是隨機調查、重點調查、抽樣調查等等。[編輯]研究設計主要分為三種

  • 橫斷設計(cross-sectional design):在同一個時間下調查不同年齡層的受試者在某個特質或是行為上的表現。
優點:省時省力,較縱貫研究省時且能較快速取得研究結果,也沒有樣本流失的問題。缺點:會有cohort effect,也就是說研究結果不能確定是因為完全受年齡的影響而已,有可能也受到了
  • 縱貫研究(longitudinal design):在不同時間追蹤同一個年次出生的人在某特質或行為上的表現
優點:較能避免族群效應,也就是說不會受到世代差異的影響缺點:費時費力,所要花費的時間成本相當的高,且會有資料流失的問題而可能產生混淆變相。
  • 連續研究(sequential design):又稱橫斷後續法(cross-sequential method),是同時採用橫斷設計和縱貫設計的方法。
優點:資料比上述兩種方法豐富又可控制市代間差異所造成的變異。缺點:和縱貫研究一樣會有樣本流失的問題,且一樣較橫斷研究費時費力,還可能會產生練習效果。

神經心理學方法[編輯]計算模型檔案研究法:是指依據一定目的收集大量現有資料,通過分析找出某些現象與心理之間關係的一種度.檔案研究法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檔案研究法除了傳統的參考資料還包括視聽影像資料,狹義的檔案資料包括報紙、雜誌、會議記錄、政府公文、個人書信等文字材料。檔案研究法的使用能彌補其他一些研究方法的不足,但有其缺點,需要視情況而定。
研究領域心理學所包含的研究領域甚為寬廣,並使用許多不同的方法來心理過程與行為。心理學主要分為理論心理學和應用心理學兩大領域,其下又可分為許多次領域,例如教育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管理心理學等。

異常心理學
生物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
發展心理學
實驗心理學
演化心理學
數學心理學
神經心理學
人格心理學
正向心理學
精神物理學
社會心理學
社區心理學
諮詢心理學
理論心理學
超個人心理學

臨床心理學
輔導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
法醫心理學
犯罪心理學
健康心理學
預防心理學
工業及組織心理學
學校心理學
運動心理學


這是特別從中選出的一項

社區心理學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4%BE%E5%8D%80%E5%BF%83%E7%90%86%E5%AD%B8


心盛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F%83%E7%9B%9B



這兩則非常不錯看!  但是這是有缺的.不了解苦.循環.用.相.體.法.坐在船上(身)很容易暈船

TOP

感謝恭野介紹南懷謹老師的"現代學佛者修證對話"! 真的很好看!!! (雖然只買到下冊) 這本書的確在我們學佛摸索的過程當中會碰到的很多問題, 為我們解了很多的惑, 讓我們可以少兜一些圈子.

感謝南老師! 感謝包卓立! 感謝為這本書出力的眾先進們!

TOP

本帖最後由 恭野 於 2013-3-12 23:45 編輯

回復 54# naperville


   您也愛學  那我多說一點給你去參考
修行 看不到目地.看不到靈.看不到會修哪?那個才是大問題
借紹你去看幾本書
佛典  (愣嚴經 33從天)50魔.這本目前看來看去 還是 南師寫的最好
史威登堡  (天堂與地獄)  (通行靈界的科學家).註解天界
善才童子53參
菩薩  十信 十住 十行 十迴向 十地 等覺 妙覺
聖經.不過他只能站在修行的角度看.因為聖經 如同 我們中國佛教依樣 被混雜太多
12因緣生死輪迴圖

那個靈界其實不會很遠.近的會讓你覺得可怕.那是個什麼世界?
這幾本看一看就懂了!這幾本都在說同一件事!


願您:  輕安 快樂 和諧 自在

TOP

正在看南懷璟 "禪與生命的認知" 第170頁

"打坐起來思想到處飛,收不攏來.思想為什麼不能清靜?因為你自己那個電風扇的電源沒有關掉.也就是呼吸在動,呼吸動思想就動,思想動呼吸就動;換句話"心"與"息"兩者沒有合在一起.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