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Why Are Some Glaciers Blue?

為何有些冰川是藍的?

by Becky Oskin, Senior Writer   |   May 30, 2015 08:27am ET


http://www.livescience.com/51019-why-is-antarctica-ice-blue.html
當冰川開始凍結,它充滿了空氣泡。氣泡會反射掉光線此時冰呈現白色。隨著冰增長更緻密,氣泡變得越來越小。
無氣泡的散射效應,光可以更深入地穿透冰。以人眼而言,古老冰川就像一個過濾器,吸收紅色和黃色光和並反射藍色光,營造出冰川的美麗的藍色色調。
與此相反,雪是白色,因為它是充滿氣泡。雪反射回光的所有光譜,就像蘇打頂部有氣泡,是淺色白泡沫

6.jpg
2015-5-31 00:05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Why we scratch our heads when we're confused: We inherited the action from ancient ancestors as a way to convey stress and ward off attackers

為什麼我們困惑時會抓我們頭腦:

我們繼承了古代祖先的行為,以此來傳達壓力,防範攻擊者

研究45隻獼猴,顯示出搔抓頭會機會減少被攻擊

•當猴子感到高度壓力時,這種行為會警告攻擊者

•此調查結果可以更好地了解人類壓力的演變,以及如何管理圈養動物的壓力

·
Published: 10:03 BST, 11 September 2017 | Updated: 10:06 BST, 11 September 2017

: http://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4866016/Why-scratch-heads-confused.html#ixzz4sO2x16ko


3.jpg
2017-9-12 00:09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Why cockroaches are so hard to kill: Scientists discover a set of genes that makes them able to regrow lost limbs, eat toxic food and survive in filthy conditions

為什麼蟑螂難以殺死:科學家發現了一系列基因,使他們能夠重新生長失去的四肢,吃有毒的食物並在骯髒的條件下生存
•這些生物的基因組成使他們對疾病具有高度抵抗力
•總共有20,000個基因 - 與人類數量相同
•包含在這個陣列中,如果牠吃有毒食物,它有基因可以阻止它生病
•他們還擁有基因,以防止感染,並在分裂後再次生長四肢

By Phoebe Weston For Mailonline

Published: 15:45 GMT, 21 March 2018 | Updated: 15:58 GMT, 21 March 2018


http://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5527783/Why-cockroaches-hard-kill.html#ixzz5AOvp1SlW
3.jpg
2018-3-22 00:28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Which came first, the chicken or the egg? Both, quantum physics says

先有雞還是先有雞蛋? 兩者都是,量子物理學說

USA Today NetworkJosh Hafner, USA TODAY Published 7:19 p.m. ET Sept. 5, 2018

https://www.usatoday.com/story/news/nation-now/2018/09/05/chicken-egg-first-both-quantum-physicists-say-citing-research/1205796002/

量子物理學的特殊領域為這個古老的難題提供了自己令人費解的解決方案。

儘管其固有的簡單性,但自從2000多年前古希臘人的時代以來,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學者和哲學家 - 首先是雞還是雞蛋?

答案似乎取決於你問的是誰。

1.jpg
2018-9-8 00:27


作為最近一項研究的一部分,來自澳大利亞和法國的物理學家一直在利用這個古老的問題 - 與量子物理學相結合 - 來幫助展示事件如何在因果關係破裂的最小尺度上展開 - 矛盾的是 - 雞和雞蛋都可以先來。

“量子力學的古怪意味著事件可以在沒有固定秩序的情況下發生,”昆士蘭大學的研究員Jacqui Romero說。

“在我們的實驗中,這兩個事件都可以先發生。這被稱為'無限因果秩序',這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觀察到的事情。”

困惑?你不是唯一的一個。

物理學家阿德里安·喬說:“不可能說出兩個事件發生的順序,消除了我們之前和之後的常識概念,並可能使因果關係的概念混淆不清。”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為什麼有些人就是更容易感冒?

作者 Nana Ho | 發布日期 2018 09 17 19:49 | 分類 生物科技 ,

https://technews.tw/2018/09/17/why-some-people-get-cold-easily/#more-395384

1.jpg
2018-9-18 00:27

許多人可能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在公司、家庭這種分享相同空間的環境,明明都暴露於感冒病毒之下,為什麼有些人就是會被傳染,有些人就是不會?除了免疫系統強弱的差別,耶魯大學(Yale)的研究顯示,這或許也與我們平日給呼吸道的挑戰數量有關。

鼻病毒(Rhinovirus)是導致感冒、呼吸系統疾病和哮喘發作的主要原因。一般來說,當感冒病毒進入鼻子時,呼吸道內的上皮細胞(epithelial cells)會在病毒複製並引發症狀前,反應並清除病毒,但在其他情況下,暴露於病毒下的人仍可能得到輕微或重度感冒。

為了解是什麼導致區別,耶魯團隊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團隊先從健康受試者取來鼻腔通道及肺部的上皮細胞,並在相同條件下分別置於培養皿並暴露於鼻病毒中,觀察兩者對鼻病毒的反應是否有區別。團隊發現,來自鼻道的細胞有更強大的抗病毒反應。

團隊接著分別對鼻道和肺部細胞觸發病毒監測的 RIG-I 途徑,結果發現不只是抗病毒反應,兩種細胞也都產生對抗氧化應激(Oxidative Stress)的防禦反應;所謂的氧化應激,指的是由病毒和其他吸入刺激物(香菸煙霧、花粉)引發的細胞損傷,與抗病毒反應不同,在對抗氧化應激的防禦,肺部細胞明顯明顯比鼻道細胞更強勢。

除了兩種區域的細胞對抗外敵的長處比較,研究團隊也在另外實驗中發現了非常有趣的特點:對抗氧化應激的防禦反應會降低、甚至關閉對抗病毒的防禦。

在這項實驗中,研究小組將有強大抗病毒反應的鼻道細胞置於香菸煙霧中,使其觸發對於氧化應激反應,接著再暴露於感冒病毒中,結果發現這種鼻道細胞更容易感染感冒病毒。

研究作者 Ellen Foxman 認為,這個發現展示身體不同防禦機制之間的微妙平衡,「它們在香菸煙霧中倖存,但就是無法好好對抗病毒,病毒只是過得更舒適了。」

也就是說,我們鼻道的上皮細胞可以防止病毒,肺部也有機制抵禦進入呼吸道的其他有害物質,但這僅限於一次遇到一個壓力來源,當有兩種不同壓力因素出現時,防禦機制就會進行權衡。

「我們發現,當呼吸道試圖處理另一種壓力類型時,它可以適應,只是得付出更容易受鼻病毒感染的成本。」

這項研究展示所處環境與容易感冒之間的機制聯繫,也得以解釋為什麼吸菸者似乎更容易感染鼻病毒。由於呼吸道病毒每年在美國造成約 5 億人感冒和 200 萬人住院,研究人員希望這項發現能協助開發針對呼吸道病毒的新策略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Why it doesn't get dark each time you blink: Scientists find a region of the brain that provides a picture of our surroundings even while our eyes are briefly closed

為什麼每次眨眼視野都不會變黑:科學家發現大腦的一個區域可以提供周圍環境的照片,即使我們的眼睛短暫閉合
•人類平均每五秒鐘眨眼一次,以保持眼睛濕潤
•然而,我們周圍環境

的視野仍然清晰而恆定
•儘管我們的眼瞼關閉了視網膜的光線
•研究人員發現了他們認為填補這些空白的大腦區域
•它會記住我們的周圍環境,並在我們的眼睛眨眼時提供照片

By Harry Pettit For Mailonline

Published: 16:00 BST, 24 September 2018 | Updated: 16:23 BST, 24 September 2018 [/url]

[url=https://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6201715/Why-doesnt-dark-blink.html]https://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6201715/Why-doesnt-dark-blink.html

1.jpg
2018-9-25 00:41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研究:喙鯨莫名集體擱淺,都是海軍聲納害的

作者 中央社 | 發布日期 2019 01 30 17:00 | 分類 生態保育 , 自然科學 | edit

https://technews.tw/2019/01/30/cuviers-stranded-sonar/

科學家許久前就知道,喙鯨若受到海軍聲納干擾,就會衝上岸,擱淺沙灘、痛苦而死;牠們何以如此?科學家現在有了答案:這是因為牠們得了俗稱「潛水夫病」的「減壓症」。

英國皇家學會報告生物科學版(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今天發表的解釋,乍看之下讓人難以置信。


4.jpg
2019-1-31 00:43

經過數百萬年演化,鯨魚進化成精準潛水的機器,可以一口氣潛入水面下好幾公里,深入伸手不見五指的海中獵食。

那麼,技術如此嫻熟的深海潛水員,為何會落到讓氮氣泡毒害靜脈的下場,彷彿新手潛水夫那樣,一口氣太快浮出水面,以致罹患減壓症?

答案很簡單:聲納真的、真的會嚇到喙鯨,特別是科氏喙鯨(Cuvier’s)。

研究主要作者、西班牙拉斯帕馬斯大學(University of Las Palmas de Gran Canaria)動物衛生研究所(Institute of Animal Health)研究員貝爾納多迪季羅斯(Yara Bernaldo de Quiros)表示:「在聲納出現的地方,牠們受到壓力,拚了命地游離聲源,改變潛水模式。」「換言之,這種壓力反應壓倒了潛水反應,讓鯨魚累積氮氣,就像打了腎上腺素那樣。」

其中一種聲納特別會讓喙鯨亂了套。那就是 1950 年代發明、用於偵測潛艦的中頻主動聲納(mid-frequency active sonarMFAS)。現在這種聲納主要用於海軍巡邏與演習,美國與他們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盟邦用得特別多。

1960 年左右,船隻開始以大約 5 千赫(kHz)的頻率發送水下訊號,從那時起,喙鯨就開始出現大量擱淺事件,特別是在地中海地區。

1960 2004 年間發生 121 件這些所謂的「非典型」集體擱淺,至少有 40 件與海軍活動時間和地點密切相關。這些事件都不是老病的鯨魚單獨擱淺,也不像去年 11 200 多頭領航鯨集體擱淺紐西蘭事件。那段時間發生的擱淺,都是一小群喙鯨在一到兩天內被沖上岸,擱淺距離相隔不超過數十公里。最致命的事件發生在 2002 年北約海軍活動期間,36 小時內,有 14 頭喙鯨擱淺在西班牙加納利群島(Canary Islands)。

貝爾納多迪季羅斯表示:「聲納部署數小時後,鯨魚開始現身海灘。」表面上,這些鯨魚沒有生病或被傷害的跡象,牠們體重正常,皮膚沒有損傷或感染。但牠們的體內就不一樣了。牠們的靜脈充滿氮氣氣泡,大腦也有出血。解剖後,也在牠們的其他器官、脊椎和中樞神經系統發現損傷。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為何有左右撇子之分?

作者 Emma stein | 發布日期 2019 11 17 12:30 | 分類 生物科技 | edit

https://technews.tw/2019/11/17/left-handed-microtubule-dna-evolved/

1 (2).JPG
2019-11-19 00:18

為什麼人類會有明顯的右撇子與左撇子數量差異?科學家仍在嘗試理解是什麼因素導致多數人慣用右手,以及從進化角度來看,若右撇子是基於某種優勢進化,那為何左撇子依然存在?

儘管還沒有找到直接相關的左右手基因,但前陣子牛津大學發表在《Brain》期刊的研究,分析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約 40 萬人基因組(包括 38,332 名左撇子),鑑定出 4 個與左撇子相關的遺傳變異區域,其中 3 個和參與大腦發育及結構的蛋白質有關;特別的是,這些蛋白質又與微管(Microtubule)有關,微管是細胞骨架的組成部分之一,可維持細胞結構。

科學家希望透過研究左撇子和右撇子之間的生物學差異,闡明大腦左右半球的發展專長。

從進化角度來看,右撇子已佔據統治優勢長達 50 萬年,這在動物界是很奇怪的事,雖然其他動物也有右撇子、左撇子之分,但比例通常接近 11。是什麼因素導致人類慣用右手的趨勢持續了數十萬年?又如果右撇子是因某種優勢進化,那麼左撇子應該在演化過程完全消失。

一些研究指出,慣用左手可能與更高頻率的工作事故有關;2013 年一篇發表在《Brain: A Journal of Neurology》期刊的研究,科學家還將左撇子與學習障礙聯繫在一起。

但是,有一種理論可以解釋為什麼慣用左手的人雖然很少,卻始終在這世界屹立不搖:戰鬥假說。

當徒手搏鬥或手持武器作戰時,左撇子反而有優勢,因為大多數人習慣和慣用右手的人作戰,面對左撇子出奇不意的襲擊將防不勝防。如果這個假設正確,那就代表儘管和左撇子有關的種種弊端大幅扼殺了左撇子人數,但當面臨戰鬥,左撇子的優勢可為他們提供更多抵抗機會。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為什麼 人腦比別的別的動物大??  這講得太好了

神經科學家揭露大腦驚人真相!教你如何利用大腦優勢!書來面對EP13《社交天性》/ 說書【腦科學/心理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kfl_ocBUA

所以利他主義的人

反而可以壤腦部感覺最自私的滿足

因為腦部被設定成 社會化跟社會連節

人的社會化 是比 人的意識形成更早

而自我意識是來自社會外在訊息的濃縮…………

So, 自我意識非自我是要有利社會的自我….

所以要有社會連結才快樂……

1 (2).JPG
2019-11-26 00:12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Which came first, the chicken or the egg? Both, quantum physics says先有雞還是先有雞蛋? 兩者都是,量 ...
sanmartin 發表於 2018-9-8 00:27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貴州研究宣稱找到解答

作者 中央社 | 發布日期 2019 11 29 17:30

https://technews.tw/2019/11/29/the-early-ediacaran-caveasphaera-foreshadows-the-evolutionary-origin-of-animal-like-embryology/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直是動物起源的謎題。一個針對中國貴州出土的胚胎化石研究,近日給出了答案:先有蛋。

根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11 28 日發布的消息,該所副研究員殷宗軍、研究員朱茂炎與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瑞典自然歷史博物館以及瑞士光源的同行合作,在貴州甕安生物群一個距今 6.1 億年的特異埋藏化石庫中找到了一類名叫「籠脊球」的化石,為回答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提供了重要線索。


1 (2).JPG
2019-12-2 00:19

相關研究成果已於 11 27 日在細胞期刊(Cell)的子刊: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官網發表

研究稱,籠脊球整體呈球形,直徑不到 0.1 公分,保存了精美的多細胞結構。研究人員採用最先進的超高解析度同步輻射三維無損成像技術,像醫生給患者做電腦斷層攝影掃描一樣,重構了數百個籠脊球標本的立體結構。

研究結果顯示,這些籠脊球在充滿營養物質的厚壁囊包中發育,發育過程既類似動物的單細胞近親,又更為複雜,顯示出有規律的細胞遷移、重組等動物胚胎特有的發育機制。

參與研究的殷宗軍說,如果我們將動物比喻成一隻雞的話,那麼複雜的胚胎發育過程就是孵化出小雞的蛋,它橋接了動物的單細胞祖先和動物多細胞祖先之間的鴻溝。

他指出,籠脊球化石的發現恰恰就表明,孵化出動物這隻小雞的蛋在 6.1 億年前就已經出現了。換言之,籠脊球化石記錄了動物從單細胞祖先向多細胞祖先演化的關鍵一步,這一步為真正有細胞和組織分化的動物的出現奠定了生物學基礎。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我们为什么要长指纹?


我们为什么要长指纹?

2019年12月26日 08:33 新浪科技

https://tech.sina.com.cn/d/v/2019-12-26/doc-iihnzahk0022241.shtml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2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1910年,一位名叫托马斯·詹宁斯(Thomas Jennings)的男子在杀人后匆匆逃离了现场,但他在罪案现场外的栏杆上留下了一枚完整的指纹,最终导致他在1911年被定罪。这是指纹首次作为证据、被运用在犯罪调查之中。
  自此之后,指纹便一直被视为犯罪调查中的一项关键证据。由于每个人的指纹都独一无二,指纹无疑是个绝佳的破案工具,简直像是专门为此而生的一样。
  但事实当然不是这样。所以问题来了:我们为何会长指纹?指纹究竟有什么生物学意义?
1 (2).JPG
2019-12-27 00:17



  手指与摩擦力
  事实上,科学家们对该问题的答案一直争论不休。
  据英国赫尔大学生物力学研究员及生物学客座教授罗兰·恩诺斯(Roland Ennos)介绍,人们对指纹持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它有助于增强抓握时的摩擦力;二是它有助于增强触觉。
  恩诺斯曾花精力研究过第一种观点,即指纹可以增强我们的抓握能力。很长时间以来,该理论一直占主导地位,认为指纹的细微沟槽能够在手和物体表面之间产生摩擦力。
  指纹的作用原理可能类似汽车的橡胶轮胎。橡胶天生柔韧,可以很好地贴合地面。此外,轮胎上沟槽密布的花纹增加了轮胎的表面积,从而进一步增强其摩擦力和抓地力。这或许能佐证“指纹可以增强指尖摩擦力”的观点。为此,恩诺斯在实验室中展开了验证。
  “我们想看看指纹是否能像轮胎花纹一样、增强指尖与被接触表面之间的摩擦力。”为弄清这一点,研究人员在受试者两手的指尖之间放置了一块有机玻璃板,向其施加大小不同的力,并借由印泥判断指尖与玻璃的接触面积。
  而实验结果令人颇为意外:由于指纹的沟壑触碰不到玻璃,指纹反而减少了指尖与玻璃的接触面积。换句话说,与身体其余部位的光滑皮肤相比,指纹似乎反而会减少摩擦力,至少对光滑表面会表现出这种效果。
  但恩诺斯指出,这并不能彻底推翻“指纹可增强抓握力”的理论。也许指纹在潮湿条件下可以增强指尖与物体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就像轮胎的花纹可通过毛细作用排水一样。不过这种观点更难验证,因为很难精确模拟人类指纹在这类条件下的表现。
  不过别忘了,还有另一种观点呢。
  精妙的触觉
  几年前,巴黎大学一位名叫乔治·德布雷吉亚斯(Georges Debrégeas)的生物学家在苦苦思索人类拥有指纹的原因时,忽然对触觉的作用产生了兴趣。我们的指尖分布着四种力学感受器,即能够对触摸等机械刺激产生反应的细胞。德布雷吉亚斯对其中一种名叫“帕西尼式小体”(Pacinian corpuscles)的感受器尤其感兴趣。该感受器约位于指尖皮肤下方2毫米处。“我对它感兴趣的原因是,我们从之前的实验中了解到,这些感受器能够对精细纹理的感知起到调节作用。”
  这些力学感受器对频率为200赫兹的微弱振动尤其敏感,也因此赋予了指尖极高的敏感度。而德布雷吉亚斯想知道,指纹是否对这种敏感度起到了强化作用。
  为弄清这一点,他和同事们设计了一款仿生触觉传感器,精妙地模仿了人类手指的结构,还装有类似帕西尼式小体、能够检测出微弱振动的传感器。他们制作了两个版本,一个版本表面光滑,另一个的表面则具有类似人类指纹的沟壑状结构。将这两台设备从同一表面划过时,研究人员惊讶地发现,第二台设备上的沟壑结构竟能放大某一特定频率的振动,而帕西尼式小体恰恰对该频率的振动最为敏感。
  这说明人类的指纹或许也能对特定频率的振动进行筛选、并将筛选出的振动传递给皮肤下方的力学感受器。理论认为,通过放大这种精细的感觉信息,指纹可以增强我们的触觉敏感度。正如德布雷吉亚斯所说:“皮肤上的指纹彻底改变了这些触觉信号的本质。”
  但这种超级敏感的指尖又有什么好处呢?
  数千年来,我们的双手一直是帮助我们觅食、进食、以及探索世界的关键工具,而这些任务需要借助触觉来完成。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对纹理的敏感度尤其重要,因为这可以帮助我们寻找合适的食物,将可以入口的食物与有问题的食物区分开来,防止我们吃到腐败变质的东西。
  德布雷吉亚斯还注意到,黑猩猩和考拉等需借助敏感触觉觅食的动物体内也存在这种指纹与帕西尼式小体“配对”的现象。
  但他也强调,这些实验并不能证明指纹是出于上述目的进化出来的。但这种理论的确很有说服力,就好像“一切都对得上号”一样。
  未有定论
  事实上,德布雷吉亚斯认为,人类进化出指纹的目的可能两者皆有。“我们之所以如此擅长操作和抓握物体,正是因为我们有着绝佳的触觉,在我们触碰的物体与自身感觉之间构成了一个持续不断的反馈回路,帮助我们实时调整手指施加在物体上的力度。”
  例如,假如你拿在手里的东西即将滑落,你就需要用敏感的指尖感受到物体表面的变化,才能将它抓牢。因此德布雷吉亚斯认为,我们的精细触觉和精准抓握的能力其实是相辅相成、共同进化出来的。
  恩诺斯还提出了另一个可能的解释:指纹也许可以阻止指尖长水泡。指纹的沟壑状结构在某些方向上也许能起到强化皮肤、抑制水泡生成的作用,同时还能让皮肤在特定角度上有所伸展、与物体表面保持接触,有点类似于加固轮胎使用的钢帘线。
  所以最终的结论是什么呢?就目前来说,除了为警察提供板上钉钉的犯罪证据之外,指纹存在的目的对我们而言仍是个未解之谜。(叶子)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人類就是「外星人」01 | 以找死的鼻子開篇 | 自說自話的總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4NmES_Oceg

人類就是「外星人」02 | 為什麼只有人類有鼻毛?|自說自話的總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gY5rwsgfTE

1 (2).JPG
2019-12-31 00:14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為什麼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慈誠羅珠堪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Yssi3o9my8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睡覺時不應把頭朝向北 | Sadhguru (薩古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9oXNHWyrC4

1.3.jpg
2020-3-8 00:10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為何大部分男生比女生高?

Men evolved to be taller than women 'because the hormone oestrogen that governs bone growth peaks later in males' - NOT to gain an advantage over sexual rivals as Darwin suggested

男性進化為比女性高,“因為控制男性骨骼生長的雌激素激素比較晚出現高峰”-並未像達爾文說的是因為要比優於性對手的優勢

•一項新研究稱,由於女性的性荷爾蒙,女性比男性矮

•女孩體內更高的雌激素水平可以使骨骼融化,並終止青少年的生長更快

•該研究在他的著作《人的後裔》中挑戰了查爾斯·達爾文的理論

•達爾文說雄性爭奪伴侶時會攜帶高壯雄性的基因

By Jonathan Chadwick For Mailonline

Published: 14:44 BST, 9 June 2020 | Updated: 15:18 BST, 9 June 2020

https://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8402267/Human-bone-growth-depends-estrogen-study-claims.html

29403928-8402267-image-a-11_1591707118327.jpg
2020-6-10 00:09

一項研究稱,由於雌激素(也可控制骨骼生長的主要女性性激素)在女性中達到高峰,因此男性已經比女性高。卵巢在青春期釋放出大量的雌激素,導致年輕女性的生長突增通常在十幾歲時就達到頂峰。但是,男孩中的雌激素水平較低,平均在數年後達到高峰,從而使其骨骼繼續生長更長的時間,因此最終變得更高。英國博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在其1871年的《人的後裔》中提出,性別選擇是造成男性和女性身材普遍不同的主要原因。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