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我的學佛入門總結: 因緣法是成正覺的唯一條路還是最後一條路? [打印本頁]

作者: sanmartin    時間: 2017-3-3 00:33     標題: 我的學佛入門總結: 因緣法是成正覺的唯一條路還是最後一條路?

這篇title 應該說是"看到門"的總結會比較好,我大概連門都還沒入

以下內容我個人經驗不一定對

................................

探索佛教的東西也快6-7.的確如很多人講的佛學真是深澳..還好我同時還有道教的東西稍微有研究一些,至少道教的東西比較好做到一些, 雖然沒成仙但至少的確讓身體可似乎比同年齡層健康. 然而佛教的東西還是比較會讓人成癮,會沒完沒了的專研下去

6-7年我翻過一堆佛經,看了一大半的以上南懷瑾老師的書, 但總覺得方向還是有點亂, 有散槍打鳥的感覺.

但我個人對最後南懷瑾老師所有書的最重要結論是好好練白骨觀”, 我也練了5-6年有了 一周練5 早上睡起後馬上練30分鐘. 直到去年工作比較有空檔, 每天18:0030分鐘後就練30分鐘 (一周3). 自覺的這一年來進步很大, 目前能心繫一緣已沒問題,但慚愧的還沒有看到那個恐怖的東西,.

至於佛教的東西經書甚麼論的一堆, 我一開始就是亂看一通.佛經上看到的東西,真的範圍太廣.打坐念佛號….實在不知從何下手.但一大半都是在修菩薩道的東西. 當時我想釋迦摩尼佛是先講個人解脫才開始講菩薩道幫助別人的東西, 結果現在大部分的人都在搞慈善的東西(修行方法多,對於不同人就的確有不同方法,實在沒辦法說哪個比較好,只能說哪個方法適合哪個人).但我個人覺得加減乘除東西還不會卻去學微積分那會是很難的事.


慢慢的我發現為何有喜怒哀樂貪等等都是從眼耳鼻舌身意的訊號進入腦部後,才會形成”. 有了就開始有喜怒哀樂貪等等.想想怎麼把喜怒哀樂貪等等消滅或截斷不就修行成功一大半了嗎?.

於是我從生活中自己去嘗試, 結果發現只要訊息已進入眼耳鼻舌身意,接下來的反應是擋也擋不住.然而我發現只要靜坐靜到極點就會沒有眼耳鼻舌身意的干擾.

因此好幾年前我寫了 signature

全心全意專注在某一點,而且就在那一點而已
,
那腦就止住了,在那剎那間你已不受眼耳鼻舌身意的干擾.”

但問題來了,打坐完又回到現實生活,眼睛鼻子嘴巴還是擋不住誘惑.

縱然可以擋住一天,第二天又沒辦法. 而為何當時佛陀講法有人馬上聽了就證得甚麼甚麼的...一定有甚麼關鍵點是我沒注意到的或不了解的. 佛經是佛陀死後 一些弟子集結後寫出來的

因此我想是不是應該去找釋迦摩尼佛最"一開始"被集結寫出來的經書或許有答案

於是找了一下最早被集結寫出來的經是阿含經, 於是2012年我隨便買了一本阿含經(當然是白話文)來看

http://www.reconnectiontaiwan.tw/viewthread.php?tid=7799&extra=page%3D1




IMG_5702.JPG



圖片附件: IMG_5702.JPG (2017-3-3 00:30, 29.26 KB) / 下載次數 6
http://www.reconnectiontaiwan.tw/attachment.php?aid=26038&k=c425597ab946aefa63c8eda2d953cd5e&t=1713872684&sid=sp0pYI


作者: jamesz1010    時間: 2017-3-3 14:06

本帖最後由 jamesz1010 於 2017-3-3 15:57 編輯
這篇title 應該說是"看到門"的總結會比較好,我大概連門都還沒入以下內容我個人經驗不一定對 .............. ...
全心全意專注在某一點,而且就在那一點而已
,
那腦就止住了,在那剎那間你已不受眼耳鼻舌身意的干擾.”
sanmartin 發表於 2017-3-3 00:33


不知我有沒有理解錯誤,那一點對你影響很大,並且執著於那一點~

當一個人深入禪修後,他會發現:無明緣「行」,行緣「識」,整個「緣起法」的過程持續著。為了能深入的解釋緣起法,應該有另一個課程。「了知因緣智」(paccaya-pariggaha-bana)是談論因與果,而緣起法也是因與果,他們是相關聯的,這是非常有趣和非常深奧的。  

    《清淨道論》有如下的句子:Kammam n' atthi vipakamhi, pako kamme na vijjati ,Abbamabbaj ubho subba, Na ca kammaj vina phalam. Kammab  ca kho upadaya tato nibbatttate phalam. Na h' ettha devo brahma va sajsarass' atthi karako, Suddhadhamma  pavattanti  hetusambharapaccaya  ti.  ~ Vsm 603

    Kammam n' atthi vipakamhi, pako kamme na vijjati : 因不在果中,因中沒有果,因果不相同。如果你認為因中有果,或果中有因,你把因果視為相同;事實上,他們是不同的,他們是分開的。

Abbamabbaj ubho subba : 此中無彼,彼中無此;因中無果,果中無因。Na ca kammaj vina phalam : 但是,沒有因則沒有果。這是非常美的偈子,它看起來像智力測驗,非常深和有意義。Kammab  ca kho upadaya tato nibbatttate phalam : 因為有業,所以有果。Na h' ettha devo brahma va sajsarass' atthi karako:沒有創造輪迴的創造者。Suddhadhamma  pavattanti  hetusambharapaccaya:由於適當的緣(條件),清淨的法因而生起。

    由於有許多的因,許多念頭在心中生生滅滅,在這個禪修階段,許多念頭會自然生起,因為你觀察到身心的變化是如此真實。許多相關的念頭會一再的生起,不要想太多,因為此時你已培養一些定力和正念,你可以清楚的觀察事物,而你的思考也變得更深刻。

    此時,你已獲得觀智,「噢!現在我可以非常清楚的觀察,它是如此的真實。」這種事一再重複,你想要思考它。一個已經獲得這兩種觀智的人稱為小須陀洹(minor Sotapanna)。Sotapanna 指預流者。真正的須陀洹是已經證得初果(預流果))的聖者。所謂的小須陀洹,其實沒有真正的道果(magga-phala),而是已經瞭解名法和色法,以及名法和色法的因的人,他已經根除了許多視「我、自我」為永恆實體的邪見。由於「見清淨」,此人非常類似真正的須陀洹,因此稱之為小須陀洹。

    這是非常令人鼓舞的事,《清淨道論》中有敘述這種情況的句子︰「禪修者已有觀智,藉著這觀智他得以減輕負擔。」這意味著他以前有沉重的負擔,現在他的負擔已經減輕,他有深的觀智可以倚恃。已獲得這種觀智的人,是個niyatagatiko。Niyatagatiko指他不會再墮入惡趣。你的來世取決於你的心的質量、意識的質量。這種深的觀智有驚人的力量,能使你「見清淨」,因為見清淨,心的質量變得非常高尚,以致於不可能往生惡趣。你的來世取決於你的心的質量,兩者必須相稱。意識的質量低劣,如果轉世的話,只會生在惡趣(如地獄、畜牲)。一旦你已培養深的觀智,和具有見清淨、戒清淨、心清淨、智見清淨,具有如此高的質量,你不可能投生在惡趣。但是,如果你犯戒,失去定力,失去觀智,那麼結果將不必然。如果你能保持這種觀智,它會使你非常輕鬆,因為你不會往生惡趣。

資料來源:

焦諦卡禪師 - 禪修之旅 http://www.awaretaiji.com/fu-chan-nei-guan/jiao-di-ka-chan-shi
作者: sanmartin    時間: 2017-3-3 16:49

不知我有沒有理解錯誤,那一點對你影響很大,並且執著於那一點~

當一個人深入禪修後,他會發現:無 ...
jamesz1010 發表於 2017-3-3 14:06



    不知我有沒有理解錯誤,那一點對你影響很大,並且執著於那一點~

因為只剩下那一點,那是當時所能做的了

當一個人深入禪修後,他會發現:無明緣「行」,行緣「識」,整個「緣起法」的過程持續著。為了能深入的解釋緣起法,應該有另一個課程。「了知因緣智」(paccaya-pariggaha-bana)是談論因與果,而緣起法也是因與果,他們是相關聯的,這是非常有趣和非常深奧的。

我一開始也以為因緣 就是 因果  但是是錯的 就我所知 "因緣"不是"因果 "

如果我沒錯的話 這位法師也被 不正確的經文或律論給影響了





作者: jamesz1010    時間: 2017-3-3 16:59

本帖最後由 jamesz1010 於 2017-3-3 17:01 編輯
不知我有沒有理解錯誤,那一點對你影響很大,並且執著於那一點~
因為只剩下那一點,那是當時所能做的了
因為只剩下那一點,那是當時所 ...
sanmartin 發表於 2017-3-3 16:49


何不退後看看?

這位法師說禪修初始階段會遇到的因緣、因果問題~

但下面的翻譯又提到「 因不在果中,因中沒有果,因果不相同。如果你認為因中有果,或果中有因,你把因果視為相同;事實上,他們是不同的,他們是分開的。」

或許他沒有讀懂吧~
作者: sanmartin    時間: 2017-3-3 17:17

何不退後看看?

這位法師說禪修初始階段會遇到的因緣、因果問題~

但下面的翻譯又提到「 因不在果中 ...
jamesz1010 發表於 2017-3-3 16:59



    我是 半吊子 吊在半空中的那種學佛的 說實在的沒能力說誰對誰錯
but 我一開始接觸佛教真的認為佛教是講因果論的, 這當然是錯的
因果論 宿命論 是來自印度的 婆羅門教及耆那教


耆那教
http://www.teacher.aedocenter.com/mywebB/nbook-2/nee-16.htm


耆那教固守靈魂轉世、因果報應和輪回解脫,認為“業”可決定人的過去和未來,將 ...


......................................................................................................



婆羅門教的「因果輪迴」百分之百是宿命論 Wednesday, 15 May 2013 15:02 本講堂
http://www.laoism.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399:2013-05-15-07-03-15&catid=105:2008-07-15-05-23-19&Itemid=197








佛教經常對外強調:「佛教的因果律,不是像一般人所誤解的宿命論或定命論。」因為他們非常害怕別人認為他們是「宿命論」或「定命論」。

如果佛教的因果律是釋迦牟尼的「緣起論」,而不是婆羅門教的「因果輪迴」,佛教說自己不是宿命論,當然沒錯。

但是現在佛教傳授的,全是婆羅門教的「因果輪迴」,當然就是百分之百的宿命論或定命論。


譬如有人這輩子很窮,佛教說是他上輩子作了壞事,所以這輩子才會很窮;佛教又說「心誠則靈」,只要他努力佈施佛法僧,就可以轉業而變有錢,於是他誠心把他僅有的零錢,全拿去布施佛法僧,但是這輩子還是一直過得很窮,也欠了一屁股債。佛教就說是他上輩子作的壞事太多,還得還是不夠,所以這輩子才會一直很窮。

終於那窮人,因為窮困又欠了一屁股債,在貧病折磨下,最後好不容易死了,他以為終於可以在下輩子得到解脫了。

沒想到,他到了下輩子,一生出來,還是在貧苦家庭,同樣貧病交侵,這下輩子的佛教又告訴他,那是因為他前輩子作壞事,所以今生才會生在貧苦家庭。

那人因為曾經夢見自己前世努力佈施佛法僧的情形,他就說沒有啊,我上輩子都沒作壞事,我把所有的錢都拿去佈施佛法僧了。這下輩子的佛教一聽,就說你上上輩子作的壞事太多,而上輩子又佈施得太少,又再欠下一屁股債,所以這輩子當然還是會很窮。

可問題是,他上輩子生下來就是窮人,又欠了一屁股債,就算再誠心也就只有那幾個零錢可以佈施佛法僧。他這輩子看起來,也存不到幾個零錢,可以佈施佛法僧,甚至可能還要再向人借貸來過日子,如此再下輩子和再下下輩子,甚至一百輩子,到沒有結束的最後一輩子,他永遠都還不清第一輩子作的壞事,甚至會在每一輩子都欠下更多債,所以他在整個「因果輪迴」中,永遠要繼續當窮人,甚至還極有可能會被打入惡鬼地獄,或當畜牲去了。這就是他的宿命和定命。

所以說,只有沒有「因果輪迴」的宗教,才不是宿命論或定命論的宗教。凡有「因果輪迴」的宗教,當然就是宿命論或定命論的宗教。佛教既傳授婆羅門教的「因果輪迴」,佛教當然就是宿命論或定命論的宗教。

其次的問題是,布施佛法僧,真的能還清自己前輩子的債嗎?一個前輩子負債的人,把錢拿去給佛教,佛教又沒有親自去找到他前輩子的債主代償,反而把他的錢拿去建寺院,甚至用在僧尼的吃喝上,好一點的也只不過是拿去救濟別的窮人,這債會有還清的一天嗎?

如果你欠某人錢,法官一定會要你把錢確實還給那人,這樣才是真正的還清債務。法官一定不會說,你把欠的錢佈施給「大法官、法律、司法官」這三寶就可以了,法官更不會說,你把欠的債捐給我們,我們再拿去佈施給震災的災民就可以了。

那佛教怎麼說佈施「佛、法、僧」三寶,或把錢捐給佛教去救濟災民,就能補前世的債,或積下輩子的功德呢?

所以說,佛教從婆羅門教那裡學來的「因果輪迴」,當然是宿命論或定命論。而他們解決宿命論或定命論的方法,不但不是正法正理,也很難證明是有效的。

龍樹法師見婆羅門教「因果輪迴」的荒誕,在《中論》指出了「唯因無果」的道理,就是說,一件事情的形成,絕對不會只有一個,或多個相同的原因,也不會沒有原因。

一個人這輩子很窮的原因,絕不會只是上輩子的問題;極有可能是社會問題,譬如天災戰爭、譬如資源耗竭、譬如經濟不景氣、譬如領導人無能…;不下幾十百種狀況,都有可能是這個人很窮的原因,上輩子絕不會是唯一的因素。

如果一個人依照婆羅門教的「因果輪迴」,認為只有上輩子的問題才是貧窮的原因,他也只在上下輩子間思考問題,他當然是徹頭徹尾的「宿命論者」或「定命論者」。所以教導婆羅門教「因果輪迴」的佛教僧尼,當然都是「宿命論者」或「定命論者」。

釋迦牟尼早就以「因緣論」這個非常住法,破除婆羅門教「因果輪迴」的「因果」常住法。佛教之所以能異於婆羅門教,就是因為他反對婆羅門教的「因果輪迴」,如果佛教不反對婆羅門教的「因果輪迴」,那佛教就只是婆羅門教的支派罷了。

《圓覺經》說:「未出輪迴而辨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若免輪迴,無有是處。」所以說,如果一個人自稱已經成佛,或說自己已經悟道,也已經明心見性,卻整天在講婆羅門教的「因果輪迴」。

那這個人其實是眼晴被空花所障,頭腦不斷迴旋如轉火,是個早已經掉入輪迴的人,他根不沒有開悟。他這種人講的「心性、真心、如來藏、佛性…」也必定無有是處。

如果婆羅門教的「因果輪迴」,是正確的佛法,釋迦牟尼的佛教,也不過是婆羅門教的一個分支,我們只要稱他們為「北婆羅門教」或「漢傳婆羅門教」豈不更合於事實。而我們稱呼那些講「因果輪迴」的法師為「漢傳婆羅門師」,豈不是更合於事實?

我們看一下網路上的「維基百科」,是怎樣說佛教是源自於婆羅門教的分支:

「印度吠陀時期(約在前1500年至前500年間),印度河流域當地人們的原始信仰,被稱為吠陀教(英语:Vedism)、吠陀宗教、早期印度教(ancient Hinduism),英國人稱為婆羅門教(英语:Brahmanism)、吠陀婆羅門教(英语:Vedic Brahmanism),興盛了一千年之久,期間興起的佛教、耆那教等也是源自於它的分支。」

「維基百科」說:「佛教、耆那教等也是源自於它的分支。」可是真正的佛教為什麼不是婆羅門教的分支,當然是佛教的基本教義,完全和婆羅門教徹底切割,如果佛教還有婆羅門教的「因果輪迴」基本教義,那當然就只能稱為婆羅門教分支。

所以凡追隨釋迦牟尼的人,一定不要相信那些講「因果輪迴」的人,會是真正的釋迦牟尼弟子,因為他們的「因果輪迴」教法,是來自婆羅門教,根本不是釋迦牟尼佛的「緣起」教法。









...........................................................................
作者: jamesz1010    時間: 2017-3-3 19:25

我是 半吊子 吊在半空中的那種學佛的 說實在的沒能力說誰對誰錯
but 我一開始接觸佛教真的認為佛 ...
sanmartin 發表於 2017-3-3 17:17


只能說多看、多聽、多想,自己精進,慢慢的就能分辨了~
現世沒有覺悟聖人教導,只能靠自己精進了~
作者: sanmartin    時間: 2017-3-4 00:41

一開始看阿含經說實在的也不知重點在那兒, 只知道有12因緣這一回事.在不同版本的阿含經中,有幾點古怪的事

1.
最讓人看不懂的就是”無明”看了其他版本的阿含經各有對”無明”有不同定義.

2.
怎麼滅”無明”怎麼滅貪愛 誰先滅也是一樣,各本書有個本書的說法.

3.
另外的話 就是把因緣法跟因果論搞亂在一起

直到2014年恭野跟我說有位法師講的法不錯. 一開始恭野在板上寫了一堆,說實在的我看了沒有領悟很多. 之後我陸續去看了這法師的youtube 講法, 以往看書的矛盾點終於解開. 話說我實在不想被歸類到任何的派別. 但這位法師的講法的確與眾不同. 可能也因為與眾不同, 這法師被傳統佛教罵翻天了. 在這邊我不想為哪一邊說話. 但這位法師的因緣法講的符合”實際”的情況(至少我是這麼認為). 但也或許有人認為他的說法是錯的. Anyway 每人的觀點不同, 修行有8萬多種法門 誰對誰錯很難說

這位法師去比對了1萬多篇的經文,把以往的人搞混的地方找出來.

有幾點 我個人認為很重要 :

1.
     甚麼是無明? : 無明就是在外在訊息進入眼耳鼻舌身意時不如理作意, 不正思惟 就會有無明 或者不如實知五陰六入處如何生起及如              何滅盡 這是佛陀講的定義

2. 這法師把其他12因緣 號稱錯誤的地方經由 他的考證把12因緣 修正 ,說實在的我也不知這些對12因緣的修正是對或錯,但的確這位法師的12因緣版本的確實際去做起來是"順暢"的

3. 如何觀因緣法?

4.打坐對解脫沒用

5.佛經有被竄改過??

6.原來去阿彌陀佛的西方世界還是得修行釋迦摩尼佛講的東西

6.今佛教界流傳的五個錯誤的觀念:業障、隨緣、不要分別、不要執著、一切放下

7.七覺分統貫 ...真是重點.

again 我不想被說我是哪個派別的,我是個體戶,而且我是佛學經驗尚淺的實在無法說誰對誰錯, 只是這位法師講的東西真是一針見血, 當然這也造成很多傳統的佛教的人把他罵了一番

各位看這篇的人自己判斷


作者: sanmartin    時間: 2017-3-5 00:22

先看佛經有沒有被竄改過?

得先說有人把印度傳統耆那教,婆羅門教思想搞在一起了. 有何不同之處 ?我去google 一下真的有夠多文章可參考

下面這個不知誰寫的講得很好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610000015KK03967


http://www.reconnectiontaiwan.tw/viewthread.php?tid=11061&extra=page%3D3


在《雜阿含977經》與《雜阿含 563經》與《中阿含19經》和對應的巴利經典,提到耆那教(尼犍子)的教法與佛教的差異主要有三:
1.
一切今世所受, 均是過去生累計的業造成(目前台灣大部分的佛教仍然在宣說這樣的道理)
2.
舊業銷盡, 不造新業, 即能解脫 (咳!咳!目前佛教寺院還是如此教)
3.
以節制身業為先, 口業其次, 意業又次之. (佛經上所談與耆那教的教法是兩個不同主題)
持平而論, 仍需由耆那教經典看此種評論是否公平. 我們必須注意到的是, 回教入侵印度後, 印度教復興後, 印度仍然有耆那教, 可是佛教則在印度消失了. 1940 年左右, 首陀羅種姓的印度政治家為了恢復四姓平等的社會與政治地位, 帶領將近一百萬人恢復佛教, 但是從教義看來, 他們信奉的其實與佛教毫無關係.
<
雜阿含977>,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爾時尸婆外道出家來詣佛所,與世尊面相問訊慰勞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曇,有一沙門婆羅門作如是見、如是說:『若人有所知覺,彼一切本所作因,修諸苦行,令過去業盡,更不造新業,斷於因緣,於未來世無復諸漏,諸漏盡故業盡,業盡故苦盡,苦盡者究竟苦邊。』今沙門瞿曇所說云何?〕
<
雜阿含563>爾時無畏離車(是尼犍弟子) 、聰明童子離車(是阿耆毗弟子)俱往尊者阿難所,共相問訊慰勞已,於一面坐,時無畏離車語尊者阿難:〔我師尼犍子滅熾然法,清淨超出,為諸弟子說如是道:『宿命之業,行苦行故,悉能吐之,身業不作,斷截橋樑,於未來世無復諸漏,諸漏永盡﹔業永盡故,眾苦永盡﹔苦永盡故,究竟苦邊。』

…………………………………………………………………………………….

另外下面這篇也講的不錯 ,裡面有提到佛教,耆那教相互競爭誰的理論對的問題

當佛教遇見耆那教

──初期佛教聖典中的宗教競爭與詮釋效應


呂凱文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副教授


http://www.chibs.edu.tw/ch_html/chbj/19/chbj1908.htm


接下來再看印度佛教最興盛時期,佛教思想真的很有可能跟耆那教,婆羅門教的教義搞在一起看來也在所難免,我查了一下

在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時代是佛教最興盛時期.,但阿育王的爺爺確是超級耆那教信徒,還為耆那教義餓死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7%83%E9%99%80%E7%BD%97%E7%AC%88%E5%A4%9A_(%E5%AD%94%E9%9B%80%E7%8E%8B%E6%9C%9D)

阿育王的爸爸則是

宿命論者,裸形托鉢正命論Ājīvika(英語:Ājīvika))沙門教派的始祖。佛教稱其為邪命外道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C%AB%E4%BC%BD%E6%A2%A8%C2%B7%E7%9E%BF%E8%88%8D%E7%BE%85

於阿育王後期, 佛教也不是獨大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8%82%B2%E7%8E%8B

後期容許其他宗教的存在,婆羅門教耆那教都得以共存。他的這種宗教政策,也成為了以後印度君主的傳統[

…………………………………….

https://read01.com/koLQj.html

阿育王及迦膩色迦王時期,佛教成為印度的主要宗教,婆羅門教便相形式微;公元四世紀時,婆羅門教受到笈多王朝的大力支持,又進一步雜糅了佛教及其他學派的思想,於是發生了較大的轉變,而以「新婆羅門教」自居,企圖恢復舊有地位,這就是今日所說的「印度教」。在印度教的許多流派中,又以毗濕奴派、濕婆派及性力派為主。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koLQj.html

......................................................

So 會不會有可能
阿育王因為爸爸爺爺的因素?改佛經摻入
婆羅門教耆那教的東西??

阿育王的子女 都掌控 當時的佛教管理者地位,會不會對佛經編輯加加減減??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8%82%B2%E7%8E%8B#.E7.8E.8B.E4.BD.8D.E7.BB.A7.E6.89.BF

不知咧, 且集結寫佛經有好幾次 ,而且看下面的網址資料 集結也不是一次的集結全寫完佛經,是陸陸續續…..甚至第二次集結是佛滅100多年後,第三次是235年後…….這越後面集結的東西真的讓人懷疑 佛經到底是不是 佛講的,還是有人東加西減的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E%8B%E8%88%8D%E5%9F%8E%E7%B5%90%E9%9B%86

真是無解,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越後面集結出來的東西,實在要打個問號一下.


作者: sanmartin    時間: 2017-3-6 00:14

接下來打坐對到底有沒有用?? 以下是我個人意見,不一定對

有沒有用應該可分好幾層面講

1.
適當”的打坐對身體絕對有好處 …先前文章也討論很多


http://www.reconnectiontaiwan.tw/forumdisplay.php?fid=14

2.
對佛教的人咧? 我個人意見也是認為要有不同層級的考量

對剛學佛 的人打個坐靜個心好處應該是大於壞處. 且禪觀都需要注意力 (安那般那) 及 持續定力(白骨觀 :我個人覺得白骨觀可培養安那般那做不到的東西,但白骨觀好像不是打坐是”觀”的一種)不打坐怎麼會影專注力去觀察因緣剛開始發生的時候? 但繼續打坐下去,坐禪下去到底能不能解脫證得阿渺多羅三秒三菩提???

來看一個晉朝時候有紀錄的例子(如果是真的話)叫慧持法師,就是中國淨土宗創始人慧遠法師的弟弟。

http://blog.xuite.net/deivyavan/blog/317256672-%E5%9C%A8%E6%A8%B9%E6%B4%9E%E4%B8%AD%E5%85%A5%E5%AE%9A%E4%B8%83%E7%99%BE%E5%B9%B4%E7%9A%84%E4%BF%AE%E8%A1%8C%E8%80%85+(%E5%8D%97%E6%87%B7%E7%91%BE)

他打坐700年從晉朝打坐打到七百年後的宋朝.結果還是沒證得阿渺多羅三秒三菩提.. 當時宋徽宗後來對這個入定的和尚作了三首詩, 這三首詩都是在虧這老和尚

七百年前老古錐,定中消息許誰知。

爭如只履西歸去,生死徒勞木作皮。

……………………………….

藏山於澤亦藏身,天下無藏道可親。

寄語莊周休擬議,樹中不是負趨人。

………………………..

有情身不是無情,彼此人人定裡身。

會得菩提本無樹,何須辛苦問盧能。

Well so, 單單看這打坐厲害的人也”不一定”可解脫生死, .但顛倒過來看,搞不好有真的打坐入禪的人真的有解脫生死也說不定咧, 因為這樣的人畢竟少數,有解脫生死搞不好沒人看到,沒人有記錄到也說不定咧? I don’t know. 我覺得這位慧持法師如果真的打坐700年也算很厲害了.
宋徽宗不應該虧他.搞不好沒被吵醒的話這位慧持法師就打坐的彌勒佛出世,那也很好不是嘛 ?

但佛陀的解脫方法當然是因緣法而不是打坐.


作者: dav733    時間: 2017-3-6 12:09

先以欲勾牽.再令入佛智....一門深入..念佛為先..末法時期.為一此門.再無他法.
作者: sanmartin    時間: 2017-3-6 15:18

先以欲勾牽.再令入佛智....一門深入..念佛為先..末法時期.為一此門.再無他法.
dav733 發表於 2017-3-6 12:09


上面也講得對  8萬多種方法 都可

但我 稍微改一下 下面是我個人意見

    末法時期 大多數人 在所難免 只知念佛  不知他法  一門深入 也可解脫
作者: sanmartin    時間: 2017-3-7 00:15

原來去阿彌陀佛的西方世界還是得修行釋迦摩尼佛講的東西 ?

我第一次看佛經(當然是白話文) 2011 4 ,我在網站上post 阿彌陀經

http://www.reconnectiontaiwan.tw/viewthread.php?tid=2416&extra=page%3D1&page=1

看完阿彌陀經後對阿彌陀經的感覺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是個人生死後的補習班.. 有兩個重點

1.怎麼去 西方極樂世界

2.去阿彌陀的世界修行甚麼東西?

................

我想大部分的都是著重在第一點,

怎麼修行彌陀法門

大家參考下面

http://www.reconnectiontaiwan.tw/viewthread.php?tid=2416&extra=page%3D1&page=9

話說去年有一次念了阿彌陀佛佛號(用觀音菩薩那一招,用自己耳朵聽自己的聲音)快半小時多,真的是快忘我境界, 但最後沒看到佛,反而結果一倒頭睡覺, 沒做甚麼夢感覺一瞬間就早上醒來……我是失敗的例子大家別學我.

成功的例子(當然應該還有別人, 大家可以post 出來)

a.
虛雲法師的徒弟具行

http://www.reconnectiontaiwan.tw/viewthread.php?tid=5336&extra=&page=1

b.
廣欽老和尚

http://www.reconnectiontaiwan.tw/viewthread.php?tid=11005&highlight=%BCs%B4%DC



...............................

至於第二點去那邊修行甚麼大部分的人都沒留意….

復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這句才是佛說阿彌陀經的重點而不是單單去"阿彌陀佛"的西方世界

So 去西方極樂世界原來還是要學釋迦摩尼佛講的東西.

那為什麼不在人間就學好咧??

這問題就有好幾種答案


作者: justfunny    時間: 2017-3-7 02:08

不知達摩祖師悟性論對你是否有幫助
作者: sanmartin    時間: 2017-3-7 10:17

不知達摩祖師悟性論對你是否有幫助
justfunny 發表於 2017-3-7 02:08



    簡單看了一下好像講的不錯
达摩祖师悟性论白话译文(2011-06-11 22:45:4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0b9d600100tlpv.html


序:


    佛的智慧本来是用来启发人、帮助人觉悟的。但是在佛与人之间,一旦存在着靠佛混饭吃的那样一个中间层面,就把学佛的事情弄复杂了。这样一来,或多或少的阻隔了人对佛智慧的了解,因而生出很多障碍。
    达摩祖师的《悟性论》实在是一部解悟开惑的巨作。这部论典可以澄清很多修佛的过程中的错误的思想。因此我把这部论典翻译成白话文,供有缘参考。

我自己对佛学的理解不够,知识浅薄,难免与原文有出入,因此这个白话翻译仅供参考。若有疑议,请参看原文。
                                    一九合十,2011年6月

以下是白话翻译:

达摩祖师悟性论白话译文

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

道的本质是寂灭,因此修道的人以不驻留于各种为根本来进行修持

故经云: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

所以,经文中说:“寂灭是菩提,这个寂灭的“灭”就是指要灭掉各种相。”

佛者觉也;人有觉心,得菩提道,故名为佛。

什么是佛?是觉悟人有觉悟的心而得了菩提道,因而叫做佛。

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经文中说:“不驻留于一切各种相,就叫做各种佛”。

是知有相,是无相之相。不可以眼见,唯可以智知。

因此,对于觉悟者而言,即使是有相,也是无相的那个相。这个无相之相,不是眼睛所见的那个相,而是只能通过智慧而感知

若闻此法者,生一念信心,此人以发大乘超三界

如果听闻这样的讲法,能够立刻明白,并在一念之间生起信心,这样的人就已经生发了大乘佛法之心,并因此而能够超越三界。

三界者:贪嗔痴是。返贪嗔痴为戒定慧,即名超三界。

三界,就是人心中的“通过内心的返照,能够发现,立的就是“这个“就叫超越三界。

然贪嗔痴亦无实性,但据众生而言矣。

但是,人的内心的“”并不是具体的某种东西,“”是对众生的心性的概括。

若能返照,了了见贪嗔痴性即是佛性,贪嗔痴外更无别有佛性。

如果对自己的内心进行返照,就能够发现自己心中的那些“”,如果对所发现的这些“”用“”去断除,就能够了断贪嗔痴的根,只有明白地、清晰地断除了贪嗔痴之后所得到的性,才是佛性,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佛性。

经云:诸佛从本来,常处于三毒,长养于白法,而成于世尊。

经文中说:诸佛从本源而来,常处于三毒之中,在去除垢染的法中成长,最后成就为世尊的境界。

三毒者:贪嗔痴也。

这里所说的三毒就是贪嗔痴。

言大乘最上乘者,皆是菩萨所行之处,无所不乘,亦无所乘,终日乘未尝乘,此为佛乘。

之所以说大乘佛法是最上乘的,是因为一切所行之处都是菩萨所行之处,菩萨既无所不乘,又无所乘,始终处于乘,又没有乘,这就是佛乘。

经云:无乘为佛乘也。

经文中说:无乘就是佛乘。

若人知六根不实,五蕴假名,遍体求之,必无定处,当此人解佛语。

如果一个人知道六根”所得到的信息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五蕴”也不过是假借的一个名称,这些东西,遍体寻求,找不到固定之所,那么,在这个时候,人就能够明白佛所说的了。

经云:五蕴窟宅名禅院。内照开解即大乘门,可不明哉。

经文中说:五蕴存在的那个地方就是禅院。通过自我内照而开悟解脱的就是大乘佛法之门,这个道理不能不明白啊。

不忆一切法,乃名为禅定。

不忆一切法就叫禅定。

若了此言者,行住坐卧皆禅定。

如果明了这句话的人,那么他的行住坐卧都是禅定。

知心是空,名为见佛。

知道心就是空,就叫见佛。

何以故


作者: dav733    時間: 2017-3-7 16:23

回復 12# sanmartin


   哈.哈.哈...機緣成熟..你就會念佛了.大德不妨看一下..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作者: sanmartin    時間: 2017-3-7 17:28

回復  sanmartin


   哈.哈.哈...機緣成熟..你就會念佛了.大德不妨看一下..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dav733 發表於 2017-3-7 16:23



    或許喔....甚麼都有可能
作者: sanmartin    時間: 2017-3-7 17:45

回復  sanmartin


   哈.哈.哈...機緣成熟..你就會念佛了.大德不妨看一下..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dav733 發表於 2017-3-7 16:23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講錄


會性法師講述


這篇經文很短,才二百四十四字,是念佛法門中非常重要的開示。出自大佛頂首楞嚴經,簡稱楞嚴經,詳稱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全經共十卷,六萬多字。本章出在第五卷末,佛問諸菩薩及阿羅漢,當初修行,在十八界中,從那一法入門?時有二十五位大菩薩、阿羅漢,各各敘說自己最初修行入門的下手功夫,即六根、六塵、六識、七大。大勢至菩薩在二十五圓通中,列第二十四位,屬於根大圓通,觀世音菩薩為最後第二十五位耳根圓通。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在楞嚴法會上,似乎並不重要,但對念佛人來說,卻不可或缺。


http://book.bfnn.org/books2/1967.htm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我在因地受超日月光佛教誨,即從念佛下手用功,以念佛心,念到一心不亂,親證無生法忍,為不退轉的等覺菩薩。「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現在來此娑婆世界,用我念佛修行法力,攝受念佛之人,引導歸向西方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世尊問我如何修行,而得圓通?我和前面二十三位菩薩、阿羅漢不同,他們各各有選擇,或從眼根入,或從身根、意根入,或從色等六塵,眼、耳、鼻等六識入,或從地、水、火、風等六大入,我無選擇,不固定一種,「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兩句是最重要的宗旨綱,念佛如何念?都攝六根念,淨念相繼念,能這樣用功,就能得念佛三昧,我認為這是斷煩惱了生死、證圓通的最好方法。

喔..我知道有這位大勢至菩薩.但沒去研究這位...這位菩薩 竟然沒固定一種  根去修

像觀世音菩薩 是專心在耳朵....沒固定一種..不就很難?>


作者: sanmartin    時間: 2017-3-8 00:10

接下來 12 因緣到底誰說的對??? 好幾個說法

維基百科

已寫的不錯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D%81%E4%BA%8C%E5%9B%A0%E7%BC%98

佛陀辟支佛阿羅漢,都依「四聖諦」三轉十二行,覺悟十二因緣而了知生死輪迴真相,達到究竟解脫

A)說一切有部

大毘婆沙論》將《發智論》所確立的時分緣起,按三世二重因果釋義為分位緣起,此十二因緣學說為《俱舍論》所繼承:


11.生,指因為現世的善惡之業,未來世還在六道四生中受生,叫作生。
12.老死,指在未來世受生之後,五蘊之身,成熟後又開始敗壞,叫作老死。
................

B)南傳上座部.................................

南傳上座部佛教的經律源出於斯里蘭卡分別說部傳統,在覺音尊者《清淨道論》中有一種叫做「有輪」的時分緣起[4],採用了三世二重因果解說,但並不等同於《俱舍論》等詮釋的分位緣起。

下面簡述引自達摩難陀長老《佛教徒信仰的是什麼》,是對《巴利經藏》有關經文的直接解讀:

……………………………………………………………………………………….

C)中觀學派

龍樹大智度論》記載:

十二因緣生法,種種法門能巧說,煩惱、業、事法,次第展轉相續生,是名十二因緣。是中無明、愛、取三事,名煩惱;行、有二事,名為業;餘七分,名為體事。是十二因緣,初二,過去世攝,後二,未來世攝,中八,現前世攝。是略說三事,煩惱、業、苦,是三事展轉更互為因緣:是煩惱業因緣,業苦因緣,苦苦因緣,苦煩惱因緣,煩惱業因緣,業苦因緣,苦苦因緣,是名展轉更互為因緣[16]


10從取,後世因緣業,是名有。[17]
11.從有,還受後世五眾,是名生。
12.從生,五眾熟壞,是名老死。

...................................................................................

D) 最後就是隨佛法師 從佛經所找出的版本 已被收錄在維基百科

那我就post 出來 了反正已經在維基百科(again ,我不屬於甚麼派別,我是個人派,只是我覺得隨佛法師所找出來的版本比較對)

十二因緣 (中道僧團)

隨佛尊者,2008年在其編著的《相應菩提道次第》及2014年公開發表的、《十二因緣之原說與奧義》中,根據漢譯《雜阿含經》、南傳《相應部》當中七事修多羅的古老共說,提出原始佛教教義,指出十二因緣是「以六處為分位」,不是部派所傳說的「以識為分位」,不同於《舍利弗阿毘曇論》、《發智論》、《大毘婆沙論》、《俱舍論》、《清淨道論》、與《大智度論》、《瑜伽師地論》等論之定義。

........

十二因緣 (中道僧團)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裡面有這句話
此說法與傳統詮釋有所出入,而未普遍認可。

呵呵….問題是我個人覺得 隨佛法師所找出來的版本 才比較對, 因為是從最早最早的經書(釋迦摩尼佛講的)所找出來的,而不是” ,論是某位修佛法的人寫出來的東西,-而不是釋迦摩尼佛講的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D%81%E4%BA%8C%E5%9B%A0%E7%B7%A3_(%E4%B8%AD%E9%81%93%E5%83%A7%E5%9C%98)


............

原始佛教十二因緣經法原說-略講 : () 五陰及六觸入的解說(含字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iQk2dhPzZY


...........

隨佛尊者,2008年在其編著的《相應菩提道次第》及2014年公開發表的、《十二因緣之原說與奧義》中,根據漢譯《雜阿含經》、南傳《相應部》當中七事修多羅的古老共說,提出其自稱的原始佛教教義,指出十二因緣是「以六處為分位」,不是部派所傳說的「以識為分位」,不同於《舍利弗阿毘曇論》、《發智論》、《大毘婆沙論》、《俱舍論》、《清淨道論》、與《大智度論》、《瑜伽師地論》等論之定義。此說法與傳統詮釋有所出入,而未普遍認可。

內容[編輯]

1.
無明,不如實知五陰六入處如何生起及如何滅盡,因此而不知五陰六入處是因緣緣生,因緣緣生則非恆常而是敗壞磨滅之法,如是對於因緣法與緣生法不如實知見則為無明。無明不是發生在過去世,而是在當前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觸入處不如實觀察如何緣起,所以無法如實知五陰如何生起,而有無明。[1]

2.
行,妄見五陰六入處是我、是我所擁有,是名為行,又名為「我見」。[2]

3.
識,為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即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意覺等此六種知覺),是緣名色(六根六境的因緣)而生,即「名色緣識」。

4.
名色,色指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和五境(色境、聲境、香境、味境、觸境);名即是受、想、行,亦即為法境,指只有名相而非形質。由於有情眾生對於識食(對於可引發欲貪的知覺經驗)之欲求,因此六根追逐六境而再度產生六根六境的因緣,即「(愛)識緣名色」。[3]

5.
六入,又稱六入處,為每一生之始,指六種感覺器官(視覺系統、聽覺系統、嗅覺系統、味覺系統、觸覺系統、意覺系統)與六境(可見光、可聽聲波、可嗅氣味、可嘗分子、可觸對象、可知覺的情緒感受、聯想比對憶持歸納、與意志意向決斷)為緣而生六識的當下實況(眼色為緣生眼識、耳聲為緣生耳識、鼻香為緣生鼻識、舌味相緣生舌識、身觸為緣生身識、意法為緣生意識)。

6.
觸,指根境為緣生識,根境識為緣時的代名詞,即眼根與色境為緣生眼識,稱眼觸;耳根與聲境為緣生耳識,稱耳觸;鼻根與香境為緣生鼻識,稱鼻觸;舌根與味境為緣生舌識,稱舌觸;身根與觸境為緣生身識,稱身觸;意根與法境(受、想、行)為緣生意識,稱意觸。觸可分為無明觸與明觸,無明觸即為凡夫「不如理作意,不如實知見之下的六根六境為緣生六識」的代稱詞,而明觸則為入流聖者「如理作意,如實知見之下的六根六境為緣生六識」的代稱詞。

7.
受(想、行),指在六根六境為緣生六識(六處入處之六觸)時,所生之情緒感受,以及聯想、比對、憶持、歸納,以及意志意向決斷。

8.
愛,由於對於因緣緣生的現實不如實知見不如理作意,故在六根六境為緣生六識的當下,對此六識有著不切實際的欲求:這是「我」,這是「我所」擁有的,這是「我所欲求貪愛」的或「我所嗔恚厭離」的,於是產生「我見」。[4]

9.
取,也就是以為五受陰六入處是我、是我所擁有的。

10.
有,即為「識緣名色,(愛)名色緣識」的繫縛。名色為緣(六根與六境為緣)生起六識,貪愛識食而又使六根追逐六境,使六識與六根六境的因緣宛如結縛一般被貪愛綁在一起。[5]

11.
生,指因「識緣名色,(愛)名色緣識」的繫縛未斷,而持續有六根再有再生之因緣。

12.
老死,即為生的過程當中,由於六根六境六識的因緣是一個自我敗壞磨滅,無法永久持續維持現況的過程;而凡人渴望妄可以生而不死常樂我淨,但有生的過程必定有老病死,因此 佛陀說緣生有老死正是提醒一般世俗大眾這個不願面對的真相。


作者: dav733    時間: 2017-3-8 20:03

回復 17# sanmartin


   大德.大勢至菩薩開宗明義已經說明.菩薩以念佛法門修行至.無生法忍.的境界成為彌陀身邊除觀音外的另一位法王子.怎說沒根修呢?
作者: sanmartin    時間: 2017-3-8 23:16

回復  sanmartin


   大德.大勢至菩薩開宗明義已經說明.菩薩以念佛法門修行至.無生法忍.的境界成為彌陀 ...
dav733 發表於 2017-3-8 20:03



    我無選擇,不固定一種,「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兩句是最重要的宗旨綱

這位菩薩是6根一起修咧  太厲害了
作者: sanmartin    時間: 2017-3-9 00:30

所以無明就是不如實知五陰六入處如何生起及如何滅盡, 或者在六入處 不正思惟,不如裡作意

So, 既然這世界萬物都是因緣所成, 那麼成佛成羅漢 也是得因緣際會.那些因緣得際會咧? 這就是困擾我了好幾年的問題,為何有些人聽到佛陀講因緣法就立即證得羅漢,有些人只是領法後歡喜奉行

先看這篇經文,這篇以前看過但覺得不重要,但最近我才發現是很重要那就是轉法輪經 :釋迦牟尼在覺悟後說的第一篇經

轉法輪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D%AC%E6%B3%95%E8%BD%AE%E7%BB%8F

釋迦牟尼在覺悟後說的第一篇經,內容是釋迦牟尼在鹿野苑五比丘宣說中道四聖諦

佛陀到鹿野苑向跟隨他的五位沙門中道四聖諦的三轉十二行相

a1.jpg

這篇太重要了 我全post 出來

379 經 ―― 轉法輪經

http://www.mahabodhi.org/agama/Class_Note_1.htm

如是
我聞
:一時,住波羅捺鹿野苑中仙人住處。

爾時、世尊告五比丘:「此聖諦,本所未曾聞
,當正思惟時,生。此苦集,此苦滅,此苦滅道跡聖諦,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復次、苦聖諦,知當復知,本所未聞 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苦集聖諦,已知當斷,本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復次、此苦滅聖諦,已知當作證, 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 覺。復次、此苦滅道跡聖諦,已知當修, 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復次、比丘!此苦聖諦,已知己知 出, 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復次、此苦集聖諦,已知已斷出,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復次、苦滅聖諦,已知已作證出, 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復次、苦滅道跡聖諦,已知已修出, 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諸比丘!我於此四聖諦, 三轉、十二行,不生眼、智、明、覺者,我終不得於諸天、魔、,沙門、婆羅門,聞法眾中,為解脫,為出,為離, 亦不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已於四聖諦、三轉、十二行,生眼、智、明、覺故,於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聞法眾中,得出, 得脫,自證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世尊說是法時,尊者憍陳如, 及八萬諸天,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爾時、世尊告尊者憍陳如:「知法 未」? 憍陳如白佛:「已知,世尊」!復告尊者憍陳如:「知法未」? 拘鄰白佛:「已知,善逝」!尊者拘鄰已知法故,是故名阿若拘鄰。

尊者阿若拘鄰知法已,地神舉聲唱言:「諸仁者! 世尊於波羅捺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三轉、十二行法輪,諸沙門、婆羅門,諸天、魔、梵所未曾轉;多所饒益,多所安樂,哀愍世間,以義饒益,利安天人,增益諸天眾,減損阿修羅眾」。

地神唱已,聞虛空神天四天王天,三十三天,炎魔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展轉傳唱,須臾之間,聞于梵身天,梵天乘聲唱言:「諸仁者!世尊於波羅捺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三轉、十二行法輪, 諸沙門、婆羅門,諸天、魔、梵,及世間聞法未所曾轉;多所饒益,多所安樂, 以義饒益諸天世人,增益諸天眾,減損阿修羅眾」。

世尊於波羅 捺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轉法輪,是故此經名轉法輪經。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 奉行。

經文要意:

本經敍説佛
陀在成佛之後對五比丘所講的「三轉十二行」法輪。四聖諦是佛法的主要內容。
三轉十二行法輪的重點在對四聖諦(苦,集,滅,道)
的知解,修習,與作證。三轉是指對苦、集、滅、道四行的「示知」,「勸修」,
與「作證」三個階段(three phases
。這三轉也叫做「示轉」,「修轉」,與「證轉」。每一轉都包含苦,集,滅,道這四行。
所以一共有十二行。這裡「示知」是第一轉,是指示出何謂苦、集、滅、道,
佛陀向五比丘開示,指出此是苦,此是集,此是滅,此是道。
「勸修」是第二轉,是指對苦,集,滅,道應當知苦,斷集,証滅,修道。
「作證」是第三轉,是指苦可知,集可斷,滅可証,道可修,因為佛陀已知,
已斷,已證,已修。

So, 這三轉
12
當然就是決定為何有些人聽到佛陀講因緣法就立即證得羅漢,有些人只是領法後歡喜奉行. 而這三轉12行的最小單位 當然就是12因緣法. 12因緣法(依據隨佛法師的版本)內"我個人"覺得最重要就是(不一定對)


無明…….我(我見)………貪愛” 這三個互相牽扯的因素



圖片附件: a1.jpg (2017-3-9 00:31, 12.11 KB) / 下載次數 9
http://www.reconnectiontaiwan.tw/attachment.php?aid=26071&k=2b02c5e102d9322cc0fcf65fa3e3c6ff&t=1713872684&sid=sp0pYI


作者: 恭野    時間: 2017-3-9 08:40

回復 21# sanmartin


Sadhu! Sadhu! Sadhu!
作者: sanmartin    時間: 2017-3-9 10:10

回復  sanmartin


  Sadhu! Sadhu! Sadhu!
恭野 發表於 2017-3-9 08:40



    很多都是你2015-2016 post 過的內容......算是copy 你的智慧財產
作者: 恭野    時間: 2017-3-9 13:19

回復 23# sanmartin


   
智慧財產不是我的.
法是  釋迦牟尼佛佛陀 開演
五百阿羅漢結集.
代代祖師流傳
僧團護持

我剛好是.被你掛在這一版當版主
也覺得佛法真的不錯.請求僧團可以張貼.CD.語音....
入佛堂.磕大頭.禮佛.拜佛.禮敬僧團.跟著長老與僧團師傅們.一點一點學.禪課.經課.行道...

光是當初長老.隱而不講.在網路上幾乎很負面(我不想說了).我又跳下.(((因為他是真的.而且寫的很好.我甘願)))
同時也遇到幾件怪事發生((不敢亂說))
當初我幾乎被罵翻了.後來顯正變成我像是在罵人....一波一波...接著一波!
不知道怎麼說~
長老以及僧團並沒有給我.加持.授記.禪定.神能.((事實上真的不搞這個))而是依著經說實證.好用.實在.真實.
方法對.次第完整.經驗豐富.持戒嚴謹.依經依律.不依論.人格高尚.
我幾乎都是不講話.乖乖的在一旁聽.一邊學.不多話((時間寶貴.難得))
我只是幫忙指路!

如果說對您人生有幫助.您要謝.去謝.長老以及僧團~大善知識.說法微妙很難得可貴!
也許網路上很多人在懷疑.我是覺得你可以懷疑.
僧團公開宣法.你可以去聽聽看.聽不用錢.他們也不跟你拿錢.聽看看那個說法對您人生有沒有幫助.
學東西.就是要有用.能用.實用.解決問題.對吧~

   
來去忙.您慢慢貼.期待您的後續心得
作者: dav733    時間: 2017-3-9 19:47

回復 20# sanmartin


   你忘了嗎?你念佛半個小時的事嗎?那就是.都攝六根.阿...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念到功夫成熟決定往生.可以看一下淨空老法師的.阿彌陀經要解.YOUTUBE上有可以解你的疑慮.
作者: sanmartin    時間: 2017-3-9 23:06

回復  sanmartin


   你忘了嗎?你念佛半個小時的事嗎?那就是.都攝六根.阿...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念到 ...
dav733 發表於 2017-3-9 19:47


喔  我以為是都攝耳根而已

現在問題是去了西方世界還是一樣得學現在釋迦摩尼佛在講的東西咧...
So...最好應該是 念佛也唸,釋迦摩尼佛講的東西現在也學, 兩個一起來 這樣有雙重保險....
作者: sanmartin    時間: 2017-3-10 00:11

So 照著釋迦摩尼佛所說要成正覺要先滅無明才可其他全滅(,….),
無明=在六入處不正思惟,不如理作意,不如實知.


(((
另一大派 是照著”(論是學佛法的人學後自己寫的東西) 說要先滅 我見及貪愛最後滅無明)))

  照著釋迦摩尼佛所說那麼破無明的力量一定要大於我見及貪愛才可證得羅漢, 沒有大於的話 就是佛經上講的歡喜奉行去

…………………………………

因此 這邊可寫個公式 “ > “ 代表大於

於六入處正思惟,如理作意,如實知>>我見+貪愛= 成正覺

為何可以正思惟 1-2天又不行了??

因為我見+貪愛削弱於六入處正思惟,如理作意,如實知的力量.我見+貪愛越厲害 越難滅無明

這應該也是為何修行了好久的人,
我見+貪愛已很弱, 因此第一次聽到佛陀講因緣法 一下子

正思惟,如理作意,如實知>>我見+貪愛= 成正覺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有慧根的人, 一聽到因緣法就有強大的正思惟,如理作意,如實知, 強大到不用先去減弱我見+貪愛.

目前 就我所看到的大部分的修行都是著重在 我見滅貪愛而不是先滅無明. 站在釋迦摩尼佛的角度應該會說這樣行不通. 但是先我見滅貪愛不行嗎??畢竟下面的公式只要

左邊的力道大於右邊就行了 不是嘛?

於六入處正思惟,如理作意,如實知>>我見+貪愛

a1.jpg

So, 就是加強左邊減弱右邊就對了. 也或許是這樣在先滅無明的方法被遺失或者被竄改後,大部分的人也覺得先滅我見+貪愛也是對的事. 因為把我見+貪愛減到最小時,也很接近上面的公式

或者是把我見+貪愛減到最小時, “無明不就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力.? 甚至真的那麼厲害把我見+貪愛修行到不見了, 有沒有無明不就沒有關係???

我舉個例,也不知恰當不恰當,

好比放鞭炮:點燃鞭炮芯,火沿著鞭炮芯傳到鞭炮內就會爆炸, 佛陀的方法是不要讓火接觸到鞭炮芯就沒事, 其他方法當然可以把鞭炮芯剪掉, 或者破壞鞭炮本身……

So, 現在問題來了 因緣法是成正覺的唯一條路還是最後一條路? 還是還有其它路?


下面想看得自己看  again 我是個體戶 沒有要幫誰打廣告

3. 如何觀因緣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x4187RxEx8

       七覺分統貫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m_gCW8olbs



圖片附件: a1.jpg (2017-3-10 00:14, 193.25 KB) / 下載次數 4
http://www.reconnectiontaiwan.tw/attachment.php?aid=26072&k=c7b113daf225eaa3ca4a38ff5ece2932&t=1713872684&sid=sp0pYI


作者: sanmartin    時間: 2017-3-11 00:05

So, 現在問題來了 因緣法是成正覺的唯一條路還是最後一條路? 還是還有其它路?

老實說我實在沒能力 講這個問題

但是大家來看個現象 大部分修佛教的人 都是以禪坐,參話頭,疑情,念佛, 勤修戒定慧 來熄滅貪嗔癡 滅我見 妄想

下面是我最佩服 的虛雲法師 禪七 的講課

http://www.shengyimaster.org/xuYun/seven_index.html


另外 空虛的雲 第三冊 1669 有虛雲法師(當時110)在南華寺 最後一次禪七 的詳細虛雲法師講法內容

  1681 頁 虛雲法師是反對 坐枯禪的

…………………………………………………….

so ,就是滅除 公式 右邊的東西 , 有錯嗎??

公式::::   於六入處正思惟,如理作意,如實知    >>     我見+貪愛……

........................................................................................................................

我個人覺得虛雲應該有阿羅漢的境界了.

http://www.reconnectiontaiwan.tw/viewthread.php?tid=5336&extra=page%3D1

so 禪定打坐 沒用?? 請看下面一段

http://www.reconnectiontaiwan.tw/viewthread.php?tid=11948&highlight=%C3%B9%BA%7E

戒塵法師每天都繞著老和尚走幾圈,好不容易才等到第七天,老和尚終於出定了。他問老和尚:「您在定中,是有覺知,還是沒有覺知呢?若是有覺知,就不名為入定;如果沒有覺知,那豈不是枯定,不就是所謂的死水不藏龍嗎?」
老和尚說:「要知道禪宗這一法,原不以定為究竟,只求明心見性。若是真疑現前,其心自然清淨。由於疑情不斷,所以不是無知;也因沒有妄想,所以不是有知。雖然沒有妄想之知,但就是一支針掉在地上,也能聽得清清楚楚;你每天繞著我走幾圈,我都知道,只因疑情之力,不起分別而已。雖然不起分別,因為有疑情在,用功不斷,所以不是枯定。雖然不是枯定,這亦只不過是用功路途中事,並非究竟。所以過去這七天,我只是覺得好像一彈指間就過去了,如果我一生分別心,便會出定。參禪辦道的人,必須將此疑情,疑至極處,一旦因緣時至,打破疑團,摸著自家鼻孔,才是真正的道契無生啊!」此後戒塵法師就一直跟隨老和尚,對他老人家非常信服和尊敬了。

紅色標起來的2段話 是先消除我見  進而消除無明????

倒過來最後才滅無明??


…………………………………………………………………….

至於西藏這邊 就是修身到最極限

http://www.reconnectiontaiwan.tw/viewthread.php?tid=12904&highlight=%ADi%A4%C6


http://www.reconnectiontaiwan.tw/viewthread.php?tid=13303&extra=page%3D1


把中脈打開, 進而” “ ,”最後無念….最後靈魂之類的可飛出身體……

這樣算正覺??算涅槃???


…………………………………

當然還有 南懷瑾大師說大部分的佛陀時代證得羅漢的一半以上都有練過白骨觀..有一位訶迦絺羅難陀聽佛陀因緣法好幾遍 就是沒有領悟,練了3個月的白骨觀就證得羅漢…..到底真假???

http://www.reconnectiontaiwan.tw/viewthread.php?tid=8668&extra=page%3D1

真是太多方法了…….

...................................................................................................................

So, 因緣法是成正覺的唯一條路還是最後一條路? 還是還有其它路?


我仍是無法回答 也無能力回答

但大家可看一下 相應阿含 366
(
如果這經是真實的話)

………………………………………………………………………………………………………….

雜阿含 366


http://buddhanote.blogspot.tw/2014/06/agama.15.html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毘婆尸佛未成正覺時,獨一靜處,專精禪思,作如是念:『一切世間皆入生死,自生自熟,自滅自沒,而彼眾生於老死之上出世間道不如實知。』

毘婆尸佛: 過去七佛中,第一位的佛名。

(以下開始逆觀十二因緣)

即自觀察:『何緣有此老死?』如是正思惟觀察,得如實無間等起知:『有生故有此老死,緣生故有老死。』
即自觀察:『何緣有此老死?』如是正思惟觀察,得如實無間等起知:『有生故有此老死,緣生故有老死。』
復正思惟:『何緣故有此生?』尋復正思惟,無間等起知:『緣有故有生。』
尋復正思惟:『何緣故有有?』尋復正思惟,如實無間等起知:『有取故有有。』
尋復正思惟:『何緣故有取?』尋復正思惟,如實無間等起觀察:『取法味著顧念,緣觸愛所增長。』
當知緣愛取,緣取有,緣有生,緣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純大苦聚集。
譬如緣油炷而然燈,彼時時增油治炷,彼燈常明,熾然不息……」如前來歎譬、城譬廣說。
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毘婆尸佛,如是尸棄佛、毘濕波浮佛、迦羅迦孫提佛、迦那迦牟尼佛、迦葉佛,皆如是說
尸棄佛、毘濕波浮佛、迦羅迦孫提佛、迦那迦牟尼佛、迦葉佛: 過去七佛中,第二至六位的佛名,第七位即是「釋迦牟尼佛」。

似乎所有的佛都是關注在12因緣法上.

………………………………………….

以上是我這6-7年亂看了一堆佛教相關的書的總結, 如果有人對我寫的內容認為有錯誤.那你是對的. 如果有人對我寫的內容認為是對的.那你也是對的.站在不同角度看就有不同見解.

So,或許有那麼修行方法, 或許都是可以成功但要加入機率的問題.誰的方法成正覺成功率最高?

如果是佛陀的312行成功機率最高,但他老人家講的東西已經過2000多年 ,現在的佛經是佛陀真正講的還是是被人添加的?已經沒有人可以100%去證實.


終於寫完…my god ......或許當一般人最好....呵


作者: justfunny    時間: 2017-3-12 00:18

似乎所有的佛都是關注在12因緣法上.
sanmartin 發表於 2017-3-11 00:05



但你不是佛,你所求是什麼,讀了七年相關佛經得到什麼心都無法安下,也許當心安下時讀任何一本都會有很深體悟
作者: sanmartin    時間: 2017-3-12 13:43

但你不是佛,你所求是什麼,讀了七年相關佛經得到什麼心都無法安下,也許當心安下時讀任何一本都會有很深 ...
justfunny 發表於 2017-3-12 00:18



    講的好  的確要專一 在一門

但是就像是穿鞋子, 沒穿過其他鞋怎麼知道哪一雙適合?
就像是佛陀 先在皇宮享樂後, 如果沒有去修行苦行那 6年, 怎麼知道中道在哪裡??
至於我本人 沒有去看那麼多本書又怎麼知道哪一本適合我??
寫這總結代表我找到"我自己"要找的答案, 心就放下了 ,當然我找的答案當然不一定是別人的答案

但你講的是對的  ,連虛雲法師都說要專一在一門方法上
作者: dav733    時間: 2017-3-12 17:07

回復 26# sanmartin


   哈.哈.哈........妙
作者: sanmartin    時間: 2017-3-13 00:28

回復  sanmartin


   哈.哈.哈........妙
dav733 發表於 2017-3-12 17:07


才剛覺得我找到了想了好久的問題的答案, 我又冒出了個新的疑惑....唉佛教的東西真是沒完沒了.....

我的新的問題是

是不是 在因緣法的架構下 會有 因果 ?? 呵呵... 真的要瘋了

來不及探索了因為 要封版了
作者: 恭野    時間: 2017-3-13 10:42

本帖最後由 恭野 於 2017-3-13 11:07 編輯

因緣法的架構下~~~~沒有因果.但是有因緣

因緣他不是單一面向.在個人身心的現在.在過去經驗回憶.這個世間的潮流.對應的人事物中
.....隨應顯現

您準備好了嗎???
不見得會有道.但是有方向.
佛陀是指正道.佛陀指的正道其實只有一種.出世間.
為了因應世間方便而有世間法.
目的都是一樣.息苦清涼.渡迷情.息熾燃.調幅貪欲越欲貪斷愛(愛.渴愛).智慧顯發

提起了.就不要放下~放下了.就不要再提起
大道就在現前.
他是誰?  我是誰? 你是誰? 是誰在做?  有誰在做???  
只見因緣.不見有誰!人世間沒有完美.人不因該有完美的期待.理想不因該當成人的上帝.
五陰沒有隨心所欲的事情.四聖諦說出了真實!
真實的活著.雖然上頭的都沒有.身旁奇奇怪怪不知道怎麼說的.真實可用的可以隨手所見
打算怎麼用呢?

傾全力於當.知道知道的.不知道不知道的.到底知道甚麼?
  
夏有涼風冬有雪.春有百花秋有月.
若無閒事掛心便是人間好時節!
  

雖然沒有講得很細.但是夠用了!
作者: sanmartin    時間: 2017-3-13 13:05

因緣法的架構下~~~~沒有因果.但是有因緣

因緣他不是單一面向.在個人身心的現在.在過去經驗回憶.這個世間 ...
恭野 發表於 2017-3-13 10:42



    因緣法的架構下~~~~沒有因果.但是有因緣

我還在想這話題...
因為如果單純因緣法 好像無法解釋 靈魂的問題
但在因緣法下的因果 就可解決這問題

現在有越來越多 有關靈魂 and 輪迴證據(雖然還不多,還不是很強有力的證據)



http://www.reconnectiontaiwan.tw/viewthread.php?tid=253&extra=page%3D2

http://www.reconnectiontaiwan.tw/viewthread.php?tid=47&extra=page%3D1


http://www.reconnectiontaiwan.tw/viewthread.php?tid=7516&extra=page%3D1

作者: 恭野    時間: 2017-3-13 20:19

人生這條路.並不是靠(((靈)))來回應這個世間
以及最重要的
你的人生.目標.方向.最重要的.善用自己寶貴的時間>>這個更重要((怎麼做.行動))

在原始佛典上(((這是比較有根有據的經典考證)))
好像沒有看過再教修(((靈)))的經說
由禪出教導(((這個禪字是用來方便說.佛典是再說正念...一直到正定現前.而不是禪定現前)))
若是由.禪的路子.你去理解經說.(((可能需要一點功夫)))
佛陀為什麼不教禪定(((完全可以理解)))
佛陀所教的禪.會比去修禪定更快.

回來真實吧!
如果說都靠(((靈)))會靈.有靈.會通.有通.神通.....當時佛陀一個人幫大家修就好了
有通有靈說靈的.風險更大.雖然他的過人之處可能被景仰.
昏沉>掉舉>愚痴>貪慾>嗔   全都是個人問題.出不了身心.(((個人身心)))
去路上走看過去.幾乎百分之99的人都是務實在過生活.靠別人的供養或是提供
或是用有價證卷(錢)做交換.換取等值的物資過生活.解決問題!

輪迴.這個並不否認.只是不談.只談生以及現況
昭聞道.夕可死<<<事實上真的挺重要的!
你才不用一個坑過一個坑.已血洗血.流的淚有如大海.堆起的白骨有如希瑪拉雅山
....
於當前息止~
話說回來.現在.
覺得是現在寶貴.還是靈魂寶貴.
你的親屬.朋友.健康的身體.你能把握的現在以及發現的幸福?
過去以過去.未來還沒來~
正念<真的很重要(((還要學到對的~這是我的體會)))
多結好緣.多結善緣.正面積極<<<這沒人會反對吧!((雖然這不是佛典的正統.但是她是好的))

如果必要.惡們閉關.該遠離的要遠離.我活到這年紀真的沒有看過負負得正
負的會越負!

如果說有靈魂在旁邊.我會跟他說.不要吵我.我會當他是朋友.也會跟他說明白.
有問題如果是我可以幫忙我會幫.不能幫的我會拒絕.他們也不會那麼不通情與理
因該都聽得懂!
有些還比人更有禮貌~去看楊日松醫師的日記!

吃元寶.吃香.弄這個.大多是道教.道教正派的有很多.吹牛爛貨的也是有~
基督教.不弄這個
伊斯蘭教.不弄這個
原始佛教.不弄這個
.....
不是很多人都在弄這個~
他們有他們的.規矩.儀式.場面.像我是給予尊重他們的文化
有的過了頭是真的很不好.不像話.很不真實.
完全跟真實脫節.只問蒼天鬼神.不問自己~

事實有沒有別的方法.有!
要認真而且要智慧去找~真的不要裝~((自己覺得假假的.別人一看也覺得假假的))
用裝的~起初好奇>好玩>當真>沉迷>無法自拔!

還是要正覺.清明.務實.實踐.有原則.有智慧!
也許換了殼.也許不再換殼.OK的!
六根健全.有善因緣.出生於善趣.福德俱足.智慧俱足.不好嗎?
是很好的!
作者: sanmartin    時間: 2017-3-13 23:02

人生這條路.並不是靠(((靈)))來回應這個世間
以及最重要的
你的人生.目標.方向.最重要的.善用自己寶貴的時 ...
恭野 發表於 2017-3-13 20:19



    如果說有靈魂在旁邊
我講的靈魂 是個人死掉後一直輪來輪去的那種...不是鬼的那種...
作者: justfunny    時間: 2017-3-13 23:28

如果說有靈魂在旁邊
我講的靈魂 是個人死掉後一直輪來輪去的那種...不是鬼的那種...
sanmartin 發表於 2017-3-13 23:02

這答案也許真正身歷其境的人跟你講也不信,因為你也沒經歷過我好奇的是你的答案是什麼
愈修應該是愈平靜才是
作者: sanmartin    時間: 2017-3-14 10:14

這答案也許真正身歷其境的人跟你講也不信,因為你也沒經歷過我好奇的是你的答案是什麼
愈修應該是愈平靜 ...
justfunny 發表於 2017-3-13 23:28



    恭喜你,你也越來越好奇了,等你好奇心動完後 ,你又會進入另一種等級的越修越平靜.

工作太忙了, 晚點我在說
作者: sanmartin    時間: 2017-3-15 00:15

人生這條路.並不是靠(((靈)))來回應這個世間
以及最重要的
你的人生.目標.方向.最重要的.善用自己寶貴的時 ...
恭野 發表於 2017-3-13 20:19



    好像沒有看過再教修(((靈)))的經說

可能是佛陀 的用意  因為當初 婆羅門教及耆那教 不同理念的修行在互別苗頭

因為耆那教講的主題就是固守靈魂轉世、因果報應和輪回解脫,認為“業”可決定人的過去和未來

因此佛陀不想講太多 "靈魂"的東西...但佛陀常在經中講""""""憶起前世""""" 這句很耐人尋味

.......................................................


下面這篇我前post 過我覺得講得很好
當時佛陀弟子 跟 耆那教教徒的互相競爭誰的修行對

當佛教遇見耆那教
初期佛教聖典中的宗教競爭與詮釋效應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副教授

http://www.chibs.edu.tw/ch_html/chbj/19/chbj1908.htm





作者: sanmartin    時間: 2017-3-15 00:16

這答案也許真正身歷其境的人跟你講也不信,因為你也沒經歷過我好奇的是你的答案是什麼
愈修應該是愈平靜 ...
justfunny 發表於 2017-3-13 23:28



   

So, 創立這網站 如果沒好奇心, 這網站可能會死水一灘.

佛陀 6-7年修一種方法不行,就換另一種方法. 換了好幾種,就好像鞋子換來換去都找不到適合自己的一雙.

之後樹下後悟到因緣法,成為佛,但古怪了為何單單佛陀成佛,其他人聽到因緣法只成羅漢 ???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又是大部分的人又會回答一樣的答案.

恭野 前幾帖說了隨佛法師說的因緣法觀點.

如果我錯的話: 在因緣法,緣起法下任何時候都是現在” ,大家有過去的認知 是因為有記憶去跟現在比對 ,沒記憶的話不就永遠都是現在”?? 這是件有趣的顛覆大家觀點的事.

現在的事情是受到1.”過去的影響”+ 2.現在的努力+3.現在身心意的表現.

也就是說1+2+3=跟因果沒關係

現在問題就是那個過去的影響”…這問題如果解決的話隨佛法師應該不會被一些不是從因緣法著手修行的人給罵了, 而其他修行方法的人也應該很容易就接納因緣法.但這要去比對阿含經內的內容….我是兼職學佛的要去比對1萬多篇經..我會暈倒….

3/20 會封版 100天後會再開版.

這個星期網站出現7年來的大變化真是變來又變去很難有永恆


作者: justfunny    時間: 2017-3-15 07:20

看完你寫的後,頭腦轉了一輪
只剩下眾生皆是佛,信願奉行
作者: 恭野    時間: 2017-3-15 07:30

本帖最後由 恭野 於 2017-3-15 07:33 編輯

為何要學佛.為何能在佛法裡重生~

不是遁入空門~空門.是不當的放逸以及讀了被融攝外道思想的經說所造成!
略提:
佛法是講正覺與解脫.不是講空
這個很明顯.佛陀苦修六年.還不能解決他的煩惱說不是道.
結果跑去河邊洗個澡.喝個羊奶.然後在樹下.....
正覺了對嗎? 解脫了對嗎?   有涅槃嗎?(沒有) 有空嗎?(沒有)
佛陀說.於此因緣法正知善見.開示.顯發.確立.教授.....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正覺後.急急忙忙為五比丘說法.
五比丘.正覺了嗎?(有)
五比丘.有沒有得法眼淨?(有)
五比丘.有沒有修禪定?(沒有)
五比丘.有沒有馬上涅槃?(沒有)
五比丘.有沒有空?(沒有)

那看看現在.講靈學.講宗教.附佛說.外道說....通通.說空.卡陰.靈.....
抱歉.我說直白一點.那種腦洞大開有問題說法拿來比對說是佛法.自誤誤人.業障深重!
難怪.真正想學佛法的人確摸不到邊!
一堆假藉佛法.求名求利.貢高我慢.小人君子.盜法.附佛說......
一堆根本不注重人情道義倫理.只重視個人利益卻忘了他的實益~

佛陀(頂禮) 一直用因緣觀緣起法.借用.苦.空.無常.無我.在破斥.常.樂.我.淨(思想)
那麼已經不是了.還拼命修?(((那個內容以及意涵事實上.第一次經典結集都有寫下來)))
只是那些經說.真的有被改過.(((我是覺得.那個是福也是禍)))
是福的部分.不會被外道拿去亂弄.學佛的還能再面見到世尊的說法!
是禍的部分.還必需要有一番工夫.你才能弄懂到底在說啥!

修外道禪定部分:
你沒有修會後悔.你修了以後會後悔~

1.2.3
用一個很淺顯的例子就會懂~
中國人.講忠孝仁愛信義和平
老外.講.自由.名主...
你看這兩種人的教育環境與成長背景.
(中國人不提了.有點變態.卻說那是美德)
(外國人都很要求.去發現.獨立.思考.很早就離家~外國人又太過獨立自主)
這兩類人.當他們成年了.面對社會.壓力.容忍力.最重要的.機制.反映.態度.問題...
幾乎截然不同!!!
他們面對生活.通通被社會規.倫理.價值.綁住了.卡在自己思想裡.卻看不見~~~
如果說你能分別這兩種的差異.那個絕對是智慧
更進一步的智慧與智慧抬頭.是去改變過去長久.你被綑綁還有卡住的觀念.情感
.....怎麼去翻轉?發現?重整自己的認識與方式?最著要的是行道!
入佛門不是遁入空們~而真正的是.進入佛門怎麼重生~
這種智慧思考才是佛法~不是哲理.也不是概念.而是百分之兩千活活潑潑的!
佛陀所講的法其實更細膩.生動活潑.淺顯意深~~~

YA~要下台了.多說一些!
(((我說實在.我不想去幫外道擦屁股.外道講了一堆.好壞參半.屎他們拉的.屁股卻要我們幫他擦)))
(((還要問我們是怎麼幫他們擦屁股~)))
(((如果說.有阿鼻.去啊鼻喝咖啡的絕對是他們~難道是努力半天的人嗎?)))
別人不敢說.我就多吼兩下.良善的人被欺負.真的看不下!
事實上.問題比這還要嚴重多很多~
作者: sanmartin    時間: 2017-3-15 10:19

為何要學佛.為何能在佛法裡重生~

不是遁入空門~空門.是不當的放逸以及讀了被融攝外道思想的經說所造成!
...
恭野 發表於 2017-3-15 07:30



   
(((我說實在.我不想去幫外道擦屁股.外道講了一堆.好壞參半.屎他們拉的.屁股卻要我們幫他擦)))
(((還要問我們是怎麼幫他們擦屁股~)))
(((如果說.有阿鼻.去啊鼻喝咖啡的絕對是他們~難道是努力半天的人嗎?)))
別人不敢說.我就多吼兩下.良善的人被欺負.真的看不下!

哈哈...不過在台上講話會被放大 ,台下講話就很自由

我要說的是因緣法 是當下的
問題我們人生是"連續的"
"影響 " 是"某種程度機率"的因果 但不是絕對的因果
這就是我先前想的:因緣法下面的因果"

再講下去會頭暈.
100 天後 有腦力再說
作者: 恭野    時間: 2017-3-15 18:53

你看好歐~
您所說的  連續的   <<< 像是佛教的甚麼用詞 (破斥的)
連續的   這就是.阿比達摩.所說.剎那剎那.所說的生滅~(((論書)))

您是真的有看到影子了~
不過吼~緣起法與十二因緣觀要再多看(((建議)))
這個其實很重要.難就難在這裡~

修學佛法真的是一場腦內大革命.怎麼脫胎換骨洗隨!

如果像(((引用DK大大的一帖)))
大麻油膏 收集的功力與努力
http://www.reconnectiontaiwan.tw ... ighlight=%A4j%B3%C2

知道正確入手與知見.努力幾個月.加上DK大大的功力.會成功!  (((真的入門)))

  現在長老以及僧團是公開教.很值得去聽去學.對我來說很受用~我是很感謝他們!
以前很多經說是根本讀不通.後來是...豁然得解!

比丘與比丘尼(出家人)和戒子(因該說.穿類似僧衣沒剃度.有皈依.長隨僧團修學受戒的學子)不同
戒子與優婆賽優婆夷(在家人~男與女的稱呼)不同
優婆塞優婆夷(於釋迦牟尼佛佛陀坐下.出世弟子>法師名下求受皈依的人)與一般學法眾.不同
作者: sanmartin    時間: 2017-3-15 20:17

你看好歐~
您所說的  連續的
恭野 發表於 2017-3-15 18:53



   

您所說的  連續的   <<< 像是佛教的甚麼用詞 (破斥的)
連續的   這就是.阿比達摩.所說.剎那剎那.所說的生滅~(((論書)))


"連續"的怎麼會是" 剎那剎那 " ?
我講的是 "生命是連續的"  ,因緣法 講的時時刻刻都是現在, 沒有過去和未來  
但縱然我們是因為有記憶才知道有過去,  但是無法抹滅人有記憶這回事, 因此過去的事會某種程度 "影響" 現在
這"影響"有某種程度的"因果" ,但此因果又不是耆那教的那種"注定會發生的因果"


這好像在繞文字遊戲....算了 我們先封版個100 天讓頭腦休息一下
作者: 恭野    時間: 2017-3-17 08:21

回復 45# sanmartin


    沒錯啊!

我可以用佛教跟你說~
為何當初佛教一分為三!

我可以用為何論書與經說~
讀起來一樣為什麼做起來不一樣!

我可用禪宗方法來說~
你現在火侯剛剛好~剋期取證!(就是你的現在)

我可以用身心你現在來講~
....!

我可以用很好笑的方式來講~
譬如:
你現在就像拿著抹布擦們.門內門外都有看到.卻沒有看到為何要擦.怎麼再擦!

我約略可以用朋友之前的說話方式.用佛典去講~
這算網路有公開.而且這是佛法.不能說太多.要客氣一些.(((這因該可以理解吧~我也挺尊重出家人的.以及學習的人.護持的人)))

我也可以用科學來講~

我也可以用倫理道德來說~

(((以前就說了.如果說一起手.不是用正確的因緣與緣起去看.幾乎通通都是變成分別觀.或是其他觀.)))
((有的真的是用因緣與緣起法再做.確說那是分別觀.我想....因該她不知道怎麼解釋和形容與用詞))
作者: sanmartin    時間: 2017-3-17 16:43

回復  sanmartin


    沒錯啊!

我可以用佛教跟你說~
為何當初佛教一分為三!

我可以用為何論書與 ...
恭野 發表於 2017-3-17 08:21



   
作者: sanmartin    時間: 2017-5-22 14:51

https://youtu.be/edKmeRHThpY
這講的太好了 以科學的觀點
量子力學的因緣觀
作者: sanmartin    時間: 2018-9-26 00:27

下面來自南師的講法....太多人有各自解釋不知誰對

禅与生命的认知



【南怀瑾】讲述

第35頁十二因缘——三转

第三转四谛法轮,转出了十二个因缘,这是科学,是大哲学了。十二因缘你透彻了,你修行了,你得定了,你成道了。这一个圆圈先记住,不要靠笔记,我背给你们听。“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这两个地方特别注意,大关键。“六入缘触,触缘受”,你感觉空气好不好,冷啊、热啊,这就是触、受,跟物理世界有关。

昨天讲到触是什么,瑜珈叫做相应,就是交感。一触就有交感,心理上就是舒服不舒服。触跟受,你打起坐来腿对不对,一触就有感受,按摩就感受按摩的舒服。受,男女两个爱得要命,什么叫爱情?我说那是荷尔蒙在作怪,那一点荷尔蒙消耗掉了就没有了,算什么爱啊。这是贪爱,因爱就抓,就是集,拼命要抓来,爱钱、爱名、爱利、爱虚荣,有爱就取,有取就有现有的世界。存在哲学来了,“我思故我在”,有我思想就来了,就有了。天下的有抓得住吗?苦集灭道耶!有就是现在的生命,有就缘生,现在的生命必然要老死,一定老,老了一定死,这是十二个因缘。

死了以后呢?生命还存在不存在?西方其他的宗教,死后善人升天堂,恶人下地狱,这是一般的宗教。佛说不是的,死了以后还会再来受报。死后一片无明,莫名其妙,黑茫茫的,什么都不知道,又来投胎了。像昨天睡觉一样,睡着的时候什么都不知道,一片无明,脑筋也不清楚,什么都不清楚,糊里糊涂。无明也不错啊,没有痛苦,也没有烦恼,大昏沉,不错啊!所以外道入了无想定,入到无明境界,什么都没有,等于睡了六个钟头,什么痛苦快乐都没有,无明!一醒了又行,动力又来了,无明缘行,十二个因缘先背一下。刚才我讲过,为什么讲到这里?是要讲真正生死问题,怎么了生死,修行做工夫,所以先要把这个基本弄好。

“无明爱取三烦恼”,无明、爱、取三种属于根本烦恼。随烦恼、小烦恼、大烦恼都是这样来的。我们自己莫名其妙被自己支配了,莫名其妙支配自己,一切是爱,爱世界、爱名、爱利、爱什么,拼命去抓,这三种是根本烦恼。这是把十二因缘解剖开来讲的。

“行有二支属业道”,十二因缘有个“行”,有个“有”,行是什么?是生命一股动力你停不了它。譬如我们睡着了,心脏照样在跳动耶,你的呼吸照样往来,血液照样流动。生命活着永远有一个行阴,像那个电能一样,像太阳月亮永远在太空里转动,这个是行阴,你要把握住这个。所以修行修行,要认识这个东西。行就是现实的世界,物理世界有个动力在后面走,这个动力究竟是精神的还是物理的?现在大科学来了,像量子力学,你们这里有学物理学的吗?某博士讲一讲。这个波跟粒的关系都是行阴,量子力学有波长,有粒子。要不要补充两句?

博士:最新的的量子力学有那个“夸克”,就是靠近这个波的时候,里面波会变动的。

南师:双轨的透过来就是我们今天的信息、电视等等。

某同学:我补充一点。光子、电子有时会体现粒子的状态,有时会体现波的状态。同一种物质,它有的时候是粒子,有的时候是波,以不同的形式表现,所以有一个名词叫“波粒二相性”。

南师:波透过这里,粒子就集中了,就显现这个现象了。就是能量作用,也就是波粒二相性。两个现象综合起来才有今天这些精密科技的发明。我借用量子力学是为什么?是说这个宇宙的一切,现在已经了解到这个程度了,才有今天的精密科技。现在科学还没有到家哦!学佛是要了解这个“行”。你以为佛学是空洞的吗?它是大物理科学啊。所以“行”就构成了今天精密的科技世界,一切皆有,不是没有。

所以十二因缘,佛说的“行”跟“有”这两个部分合拢来,就是我们讲造业。这个造业,基督教讲是上帝造的,或者说是命运使我们这样。其实办不是命运,也不是上帝,没有一个主宰,都是自己抓来的。“行有三支属业道”,造业就是这个业,佛学这个“业”包括善业、恶业、不善不恶的业三种。不善不恶是中性的,修行造业造的是道业,成佛也是造业啊,造成佛的业,地狱众生造了地狱的业。后面有一个动能是业道,所以量子力学还不究竟,行有二支在十二因缘属于业道。十二个,讲了五个了对不对?“无明、爱、取”三个是根本烦恼,心理的。“行、有”二者是物理的,也是心理的,后面的是业,这个叫业道。

然后剩下来七个。从无明缘行、行缘识,从识起名色、六入、触、爱,到了生、老死,这七个综合起来是苦报。这几句话是中国佛学把它综合的,非常高明。我们生命的痛苦是这样来的,这是大科学。你们把十二支好好学喔!将来你们讲政治学、管理学、物理学,你把它用上去,那高明得不得了。世界上的学问是一样的,你看政治上许多农村经济出了毛病,你从十二因缘给它一套,马上看出来这个经济政策发展是那么大的痛苦,也就看见好坏了。这是大学问耶!

现在告诉你的是第三转。每一点都是大科学,认知科学与生命科学。

第三堂

刚才讲到第三转四谛法轮的十二因缘。千万要记住,因为佛的一切大小乘的经论,一切修行方法,都是从十二因缘大原则出来的;八万四千法门也跳不出这个圈圈。所以你看《大般若经》、《金刚经》要破根本一切无明,如何破它?刚才叫你们背的偈子,是佛学家、大师们把十二因缘归纳起来的,非常好。

无明爱取三烦恼
行有二支属业道

从识至受并生死
七支同名一苦报

后来黑板上附带写的“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死”,是古道师在佛学院听来的,这两句话不好,只是帮助记忆十二因缘的名称,意义没有上面古人那个偈子好。譬如“触受爱取有生死”,“有”是一支,“生”是一支,“老死”是一支,结果变成了“有生死”,好像其他的没有生死,在文字上就会误导,差就差在这里。这是讲写文章。

第一个偈子是对的,尤其你们年轻办佛学院的,这些要搞清楚。不然一听好像都对,其实都不对。这就是老师的重要了,师道,就晓得取舍,把对与不对告诉学生,所以说写文章不可使人走上误解的路。


作者: sanmartin    時間: 2018-9-26 00:31

下面來自南師的講法....太多人有各自解釋不知誰對 禅与生命的认知

讲 【南怀瑾】&# ...
sanmartin 發表於 2018-9-26 00:27

37-38頁 是講因緣跟因果之不同 , 我之前我自己認為有因緣下的因果,南師說的是因果下的因緣...因果是大原則....
因缘
因果

我们这里研究是书院的办法,同学师生之间彼此讨论研究。十二因缘的重点在哪里?就是无明缘行中间这个“缘”哦,因是因,缘是缘。因果是讲大原则,有因一定有果。不过这个因果有个大讨论,譬如龙树菩萨后来写《中论》,表面上看到他把因果都推翻了,都是空的,实际上有因果哦。

当年我在峨嵋山闭关下来到成都,一班大和尚,有八九个,都是同虚云老和尚那样威风的大老,在文殊院请我吃饭,就提佛法的因果问题。讲到禅宗百丈野狐禅的公案,说法一字之差,五百年野狐身。然后一个老和尚问,究竟成佛跳出了因果没有?我说当然还在因果之内,因果无所谓跳出,也没有出,也没有入,即空即有,证得菩提是因,进入寂灭是果,因果历然,很清楚。

因果是一个大原则,因果的作用是因缘,所以这个因缘,中国这个“缘”字特别好,佛经中文这个翻译不得了的好。缘是攀缘,一个连锁一个的关系。比如说这是某某人的老三,他上面一定有老大老二。如果这是老四,上面一定还有三个。它一个一个连锁来的。

刚才讲到量子力学,量里头有波长,那个波动里头就有粒子,那个粒子就是缘,那个波就是因。而这个粒子,它不会永远是粒子,它会变成波,变成因,之后变变成粒子,都是因缘连锁的关系。佛学讲因缘是一切有,也是物理世界中一切都有因缘,那么因缘的本身有东西吗?没有,是空的。等于现在讲量子力学波跟粒的关系,波跟粒两个最后的动能是什么?不知道。

因缘的道理非常地深,所以无明起来一定缘行。譬如你累了,夜里需要睡眠,睡了之后不一个是什么?一定醒,假如睡是无明,醒来是行,无明缘行对不对?这很明显的嘛,睡好了一定醒来,你睡一万年也会醒。刚刚一醒那个就是行,你不知道怎么醒的。无明缘行,行缘识。醒了以后就有思想了,行接着就有识了,那个心意识起作用了,很清楚。思想一来就有身体的感觉。识缘名色。名色就是身体的感觉,名是精神的意识,色就是身体,色是地、水、火、风、空五大,是物理的,物质的。

我就拿睡眠来给你们讲,你要这样去研究体会,不是讲理论。换句话说,你打坐入定,入到一念不生无明定,也会出定。出定一定缘行,接着心识作用就起来了。

所以这个意识一醒了,你就感觉有身体。比如说有一个受阴境界,非常好体会的,你们诸位一定有经验。当你十几岁的时候,天气不冷不热,很不想去上课,懒洋洋地睡在那里好舒服啊!可是这个身体呢?有没有感觉?只觉得身体软软的,那个是名色的作用。马上就更清醒了,名色就是身体起了作用。名色缘六入,哪六入?色、声、香、味、触、法这六种,哗!就进来了。你一睡醒以后,慢慢感觉自己有身体了,马上去枕边拿手机,打个电话给朋友吧。色声香味触都来了。

触,起来活动了,触就有受,就有感觉了嘛。白天忙了十个钟头、二十个钟头,吃饭、应酬、做事情,都在感受中。然后是爱,就喜欢了,喜欢做的事情拼命去做。爱就取,抓得很牢。取就缘有,一个连锁一个来。这个一动,下面是什么,你自己看得很清楚。爱缘取,取缘有,家庭啊,父母、妻子啊,名誉、财产啊,就是现有的人生。活着下一步一定有老,老就有死,死了以后等于又睡觉,又无明去了。明天早晨怎么醒的?不知道。所以我说你们参禅,了生死,看看晚上自己怎么睡着的,早晨怎么醒来,这一夜中间这一段完全无明,你搞不清楚。

佛说这每一个动作,过程都是无主宰的,没有一个人给你做主的,也不是上帝,也不是鬼,也不是神,也不是阎王,也不是菩萨;非自然,不是空洞自然而来的,它有物理的作用,有科学性的。因为无主宰,非自然,所以叫缘起,缘生,因缘所生;性空,它的本性体空,没有实在的东西,也叫性空缘起。所以佛有个偈子:“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一切皆是缘生性空,性空缘起。


作者: sanmartin    時間: 2019-7-23 00:13

這篇講得太好了……………

佛教哲學的開端:佛陀的緣起論與三法印(上)

撰文:紀金慶

2019-05-13 11:00

https://www.hk01.com/%E5%93%B2%E5%AD%B8/110560/%E4%BD%9B%E6%95%99%E5%93%B2%E5%AD%B8%E7%9A%84%E9%96%8B%E7%AB%AF-%E4%BD%9B%E9%99%80%E7%9A%84%E7%B7%A3%E8%B5%B7%E8%AB%96%E8%88%87%E4%B8%89%E6%B3%95%E5%8D%B0-%E4%B8%8A

作者|紀金慶

今天想跟各位分享的是佛學思想的開端,也就是佛教的開創者釋迦牟尼的佛法綱領,這個佛法綱領就是緣起論和三法印。

我們知道佛學是一個超過千年的思想傳統,而任何一個傳統一但拉長,即使中心主旨不變,在發展過程中的不同階段仍然會有側重點擺放的巧妙不同。為了掌握佛學發展過程中不同階段的思想精髓,今天我們文章就先著眼於佛教傳統的開端,也就是釋迦牟尼的佛學綱要上,而後來的大乘佛法如中觀學、唯識學與禪宗等重要傳統的發展則暫時割捨不談。

釋迦,原是族名,牟尼,了悟靜寂之道的聖者,所以釋迦牟尼的原意是釋迦族開悟的聖者。傳說中,釋迦牟尼原是釋迦族的王子,在一次與父王出城巡觀百姓耕作,眼見農民赤體骨瘦如柴,烈焰下飢渴交迫而老死不得休息;後又遊觀四門,親見世間生老病死之苦,悲願心作而生慈悲,因此移坐閻浮樹下苦思救世之道而萌生出家之志。

在印度的傳說中,佛陀在修道的過程中體悟了真理而成為印度本土的轉輪王。佛陀一生三次大弘法,所以在佛教信仰裡頭有三轉法輪之說。作為轉法輪王,佛陀第一次傳道初轉法輪才是佛教正法的開始,也就是說,在佛陀之前的印度信仰不應被佛門視為追求解脫的究竟之道。

那麼在佛陀之前的印度信仰是什麼?

釐清上述問題很重要,因為這是佛教信仰核心與外道的重要區別。我相信這個問題不只是局限於學術上的意義而已,它還是具有宗教實踐的重要意涵。因為無論在任何時代,佛教的教法都容易和其他看似同樣追求解脫的法門混淆起來。我們這裡不是要去說非佛教思想的解脫法門就不可行,其實這世上有許多的解脫與療癒法門都有助於提升我們的心靈、我們的人生,但這些法門並不能隨意混用。這裡用藥理作比喻,人們習慣求助宗教來解脫人生苦難,但我們可以想想,就像我們有病痛尋求解藥一樣,每一個藥方都有一定的系統特性,因此不同的藥方彼此可能會相互克制抵銷,而嚴重的時候,甚至會產生不同藥方彼此惡性作用的情況。因此,不當或過當的藥物濫用,有時不但解決不了病根,反而帶來更危險的症狀。這個道理,也是我一直以來認為追求感悟的佛教實踐也不能過於脫離理智分析佛理的原因。

以下,我們來談談佛教哲理與其他宗教思想的重要分別,我們先從佛教與印度教的不同開始。

吠陀思想

佛教信仰開始前,印度本土的宗教是吠陀,吠陀的主要思想綱領來自《吠陀經》、《奧義書》和《薄伽梵歌》一類的典籍,吠陀思想對於人生解脫之道的主要精神綱領是梵我合一的宇宙觀,後來佛教稱之為神我論思想。

吠陀思想是相當典型的形上學,認為世界的真理在我們日常感知的現象之外,那麼在吠陀思想看來,我們日常感知的是什麼呢?

吠陀思想認為,我們日常感知的世界是由小我的迷執所構成的幻象世界,這種基於我執而來的生活,錯誤的將迷執的世界視為真實。如此,吠陀思想主張,唯有透過打坐冥想的修行方式,可以返回小我和宇宙全體的合一狀態,在這種合一狀態中,小我如同一滴海水化在大我宇宙的汪洋之中,在這種狀態中日常凡間的一切迷執都解消在更高層次的體悟當中,修行者在這種狀態中發現我即宇宙,宇宙即我。

寫到這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意識到今天許多佛教實踐其實摻雜了非佛教原理的吠陀思想?打坐與冥想,或主張小我之外另有一個宇宙大全意識的大我境界,這些原則上並非佛陀教法的核心主軸。但分析到這裡,我還是要強調這裡不是要否定打坐或冥想無助於解脫,而是打坐或冥想可能是許多宗教靈修的共通法門,並非專屬佛門,並且也不是佛門最主軸的修行實踐。在接下來的分析裡頭,我還會跟各位分析,過度地強調打坐或冥想,或者追求真我或大我的宗教思想,甚至可能違背佛法本意。

吠陀思想認為,小我或說個體之我,在打坐冥想的最終階段將發現,從自我的迷執到日常感知世界現象的經驗種種,全都是不實的幻象,而真實的真理是日常現象中不被體察的大我或梵我,所以後來佛教信仰稱吠陀思想為神我論。

吠陀思想是一種典型的形上學思想,因為古典形上學思想的基本起手式就是將經驗表象與真理對立起來,預設日常經驗背後有一個代表永恆真理的本體世界。

記住上述說明相當重要,因為在許多佛法實踐與佛法解釋中,我們常常將佛學與吠陀思想搞混,而搞混的結果是無法解釋當初為何佛陀會認為吠陀思想不夠深邃而建立佛法傳統。

在佛陀看來,吠陀思想隱藏的形上學前提,恰恰是吠陀思想無法真正達到徹底解脫的關鍵所在。

緣起論

不同於吠陀,佛教思想傳統的特徵不是形上學,而是緣起論。緣起論認為,一切皆因緣起,也就是因緣和合而生,因緣聚在,則生;因緣離散,則滅。請注意佛教說的是「一切」皆因緣起,而不是吠陀思想以為的那樣,彷彿在這個幻象世界背後還有一個真實不動的存在。

佛陀的緣起論立場,不認為真理在經驗現象之外的什麼地方,而是認定真理就在經驗現象之中。佛教緣起論說的是,一切因緣條件聚集,事物則浮現,條件解體,則事物消亡。佛教哲學在這個立場上說我們日常以為真實的世界實則為假,但這裡的「假」,主要意義不是虛假的假,而是假借的假。假借條件而在,猶如日影,猶如海市蜃樓,日影或海市蜃樓這些現象並不是不存在,而是條件一旦有變,便不復存在。

說到這裡,我建議大家現在稍微玩味一下吠陀思想與佛教思想的細微差別,這個細微差別看似只是一個小轉彎,但這個小轉彎所帶出來的思想內涵是完全不同的境界。

吠陀思想看似很玄奧,但支持這種看似玄奧的基礎其實是一種粗糙的想像。任何宗教救贖之道都希望勘破人生迷局而超越幻象。而吠陀思想的處理方式只是很簡單的告訴你日常感知到的這一切都是假的幻象,於是說服你就像把一塊掩蓋的布掀開了,真實的東西就會揭露出來那樣。而巧妙的對比就在於,不同於吠陀思想,佛教思想的緣起論立場乍聽之下,幾乎類同常識,但真正的玄奧反而在這種看似簡樸裡頭。關於超越幻象,佛理要說的是,真正的超越幻象唯有在你放下那個超越的幻象,你才開始真正的超越幻象。

佛陀在緣起論的基礎上說三法印。法印,是佛教說法,意思是區別於非佛法外道的認證,猶如印記。佛所說的三法印為:

一、諸行無常


二、諸法無我


三、有漏皆苦

諸行無常

我們首先解析「諸行無常」這條佛法要義。「諸行無常」是承接緣起論的精神而建立起來的,佛在《阿含經》有一個相當簡潔俐落的說法叫做: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佛法重在緣起現象的分析和體悟,這種分析和體悟就是「觀」的重點。於觀之中,現象出沒隱退猶如幻夢,現象流中興許有時間上常駐的東西,但嚴格說來,沒有什麼存在抵的住時間之流變化而永駐常存。在一切流變的現象中,佛觀見生命無常,一切都處在流變之中,不存在什麼永恆常在的事物。其實凡人也能體會這層道理,只是人心難以徹底的接受,總希望在世事變動中捉住不變的東西,就像在汪洋中漂流想捉住什麼不浮動的事物。就這點來說,佛陀與凡夫的差別,開悟與執迷的分界僅是一線之隔,但了悟者能放下,凡夫不能。所以佛在《雜阿含經》裡指點:

「過去未來色無常,況現在色。」

佛所說的「色法」,梵語的原意就是「物質性的現象」,古人以「色」字來對譯,應該是取「形形色色」的中文用法。「色法無常」,是分析第一法印說「諸行無常」的道理所在,色無常,行無常,但人心不安於無常而妄加執取終不可得,這是苦痛的源頭,佛與菩薩亦是有情而來,知其苦痛,所以慈悲。這種慈悲不是今天我們習以為常的僅是發善心、動善念,重點不僅是發善心、動善念,而是以什麼樣的觀點為核心發心動念。從基礎佛理原則看來,若無智則無法看穿人間苦痛的根本,無法看穿人間苦痛的根本只是一昧善念,興許解一時之火,而無助於自我或世人最終解脫。

以上,如果讀者們已經抓住緣起論以及諸法無常的基本理路,也認為目前所說的佛理實與常理無異。那麼接下來,我們就要稍微再進階一點來解析佛理與常理不一的玄奧之處。這點原則依然是相當重要的,因為唯有同時掌握佛理與我們世間常理「不一不異」的巧妙之處,我們才掌握了佛門「不二中道」的精髓。

隻手之聲

佛說緣起法,有順隨世俗常理解說的部分,在佛家就叫做依世俗諦而說佛法,但佛家也有穿過世俗常理而說佛法的一面,用佛家的說法,就叫佛說真實第一義諦,直指諸法實相的解說法。真實第一義諦原則上不是背離世俗常理的理解方式,而是更為透徹的在解析世間現象上比常理更推進一步直至言語道斷、不可思議的境界。

佛說諸法實相乃為空相,這個實相、空相當如何解說?以下,我就以佛家的隻手之聲來為各位解說。隻手之聲的典故,源於佛在雜阿含經裡的開示:

「譬如兩手和合,相對作聲。」

雙手和合,擊掌而有聲,這是佛依世俗諦解說佛法。但是,在這個依世俗常理的佛法解說中蘊藏著未說而可說的第一真實義的原理。所以,在日後更進階的佛教邏輯推論裡,比方說龍樹菩薩的《中論》、或者在《般若心經》或《楞嚴經》裡,你都會看到類似的推論或結論。

我們首先來說這個推論的出手方式,這個推論會追問雖說雙手和合,擊掌而有聲,但是,左掌隻手中有聲否?無。右掌隻手中有聲否?無。那麼聲響既在左掌中無,右掌中無,那麼何以左掌加上右掌,則有?會否雙手和合,擊而聲出,只是我們世間給這個現象歸因的理解方式,而實際上現象只是如是顯現而已。

在隻手之聲的譬喻裡,使得緣起法延伸出一層更深的意涵,基於諸法空相的佛理,為事物尋找理由不但徒勞,而且往往是執念的開端。這就是隻手之聲的譬喻要說的,一切畢竟空,而在畢竟一切空的地方尋找原因,事實上不是除掉病根的究竟方式,恰好相反,人正掉進一個開始建立空中花、水中月的過程。所以佛法說觀止,能觀,而後止。

有時,我這裡用「有時」這樣的字眼,因為我不敢說以下的這條道理在任何時刻、在任何情境都會合適,因為公式化的套用往往是違背智慧的。然而,有時,我強調有時這個字眼。有時,佛法在面對一些事情時會為我們帶來解脫的智慧。

有時,佛法的智慧告訴我們,解決許多世間不當執著的恰當方法,不是去為那些錯誤的執著找發生的本質理由,而應該平常心的將發生緊緊當作只是發生,因為就佛法的智慧看,沒有任何事物存在的終極理由。因此,當我們為某些執念找理由的時候,我們可能在錯誤的以為自己在尋找事理的時候二度加重顛倒夢想,於是尋求根本這個念想,恰恰是更加顛倒的為本來虛幻的妄念情感建立一種深層感,如此一來,反而讓執著越紮越深、情感上也越陷越深。

我認為佛家要說的涅槃(有時翻譯作寂滅)或無生法忍,就是一種能體證這種道理的境界。若此,則佛說第一義諦不可思議,是真的字面上的那個不可思議,因為裡要被體證的那個空理境界,原則上反對思慮分析的中介。因為思慮是為事理做出一定因果性或系統性的推論,而佛家不是不講邏輯,而是佛家邏輯推論是希望能將思慮推到意識到自己不能到的地方,而終止思慮。用佛家的說法,究竟的解脫境界是一種言語道斷的體悟。言語能指點方向,如指月之指,而非指月。

這也是我在這裡用「體證」這樣的字眼來描繪的用意,因為原則上我們可以推論到的境界,不意味我們能如實的感受到那樣的境界。這點我倒是認為是和我一樣擅長解析的佛門有緣人應該留意的條件限制。

佛教哲學的開端:佛陀的緣起論與三法印(下)

作者|紀金慶

前文回顧:佛教哲學的開端:佛陀的緣起論與三法印(上)

(上篇中,文中對比過原始佛教教義和吠陀思想的異同,並簡單解釋了佛學中的緣起論。佛教在緣起論的基礎上推展出三法印。上篇以「隻手之聲」之喻說明了第一法印「諸行無常」,接下來文章將介紹剩下的二法印。)

諸法無我

剛剛我們談「諸行無常」的智慧是觀色法無常而來,現在要談的「諸法無我」,就是從諸法無常推進而來,化消我相執著的一步。

本來,物質性的現象,也就是色法,較之人心的精神現象更加穩定。而色法尚不可得常在,何況人心?

其實諸法無我的道理,只要我們在夜裡回想一天的情緒變化,或回顧細想自己一生之中的種種心相的轉變,就可以輕易體會「我」這個念想其實也是一個名,根本上只是一個名,一個用來標籤住某種我執的名字。但有名相,然無其實。

這是簡單的道理,但其實人心更無法從情就理的接受,這是因為日常生活中繫住一切關聯的根本就是自我這個中心位置,一切的思慮打量都從這裡出發,所以要看穿這個自我核心的虛妄容易,但接受難。

佛在第二法印說的「諸法無我」並不是說經驗現象中沒有我,而是說我們在經驗現象中找不到一個永恆不變的自我、原我或真我,所以佛在《雜阿含經》裡說:

「心意識日夜時刻須臾轉變,異生異滅,猶如獼猴。」

錯將如虛似幻的自我當作恆定運轉的核心,一切的打量思慮都繞著這個空虛的中心轉動,在佛家看來,正是虛妄執著如火如荼的根源,一切無明空轉的病根。

諸法無我的原則,同時說明佛陀教法與印度教吠陀思想的本質差異。佛說現象緣起之外,別無現象外的本體,因此吠陀思想主張神我或大我的觀念,在佛陀看來是一種更虛妄的幻象。

在這裡我們可以進行一個哲學問題的思考,我猜想也是佛陀要以「諸法無我」作為第二法印的用意所在,佛教和印度教都同樣試圖破除小我的執念,然而佛法似乎是更徹底的執行這個任務,因為佛陀已經進一步考慮到那種主張將小我消融到大我或神我的念想,那個所謂的大我或神我,會否是另一種更虛妄的、更加執著自我的形而上變身?於是我們在經驗現象的解析中將小我請了出去,而之後卻又用一種形而上的建構方式將那個要破除的自我又重新請了回來。因此,佛陀先是以「諸行無常」的道理解說世間現象,來吊銷我們企圖在世間經驗現象外再另立什麼真實本體的執著妄念;而後進一步的,再以「諸法無我」來斬斷常俗小我迷執的妄念以及企圖透過形而上化掩飾的吠陀神我。

我之所以一再重申上述的道理,是因為在今天佛門中的教法中可能沒有覺察的融入非屬佛門的教法,而這種融入本身是一種彼此增益還是條理混亂,我覺得常去思考到佛陀三法印的原理原則,有助於我們在修行實踐的過程中,提供一些佐以斟酌的判斷。關於判斷,在今天我們喜歡說見人見智,好像關於事理怎麼說都行,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但輕易推給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即使就見人見智這條理來說,仍是偏頗的誤解了見人見智的道理,因為我們一般對於這句話的理解方式,實際上只見人,不見智。

有漏皆苦

作為佛說三法印的最後一條,「有漏皆苦」本無什麼哲學性解說,因為作為第三法印的「有漏皆苦」,其原理原則從前兩法印的分析而來。

佛家區分無漏智與有漏智,依據佛家的說法,修行到了無漏智的境界,修行而來的智慧佛果便不再退讓。從這個道理來說,有漏智和無漏智的差別可能只在是否究竟徹底,原則上也像我們前面分析的那樣,佛家的智慧和我們世間的常理有相銜接的地方,佛所看到的,一般來說在我們此世的世間經歷中有時亦能感受到,差別僅在於佛門所謂的修行,較能通過體悟和明辨的方式掌握重點所在,而持守之。

依佛門邏輯,看不透更放不下的就是未了悟正覺正見,未了悟者正覺正見自然顛倒夢想,顛倒夢想的病徵是緊抓夢幻泡影欲令其不壞不滅,然終不可能不可行,貪愛迷執而終不可得,故苦。故言有漏皆苦,並非從未體悟佛理,因為我們一再強調佛理並不違背常理,佛門中見得,世間亦見得,只是道理的美好抵不過日常行動的耗損,終究有漏,漏盡則苦至。

以上這是就實踐的面向說有漏皆苦。然而,佛門也是一種實踐與理智分析並重的宗教,所以關於有漏皆苦亦可就理智分析的面向來談。就佛教的思想說,世間法依據諸法無常的道理說都會經歷成住壞空,而我們紅塵之人就在這幻生幻滅的大流之中。佛門智性中的了悟,也不脫離這種無常的體認,有無這個了悟差別只在於生起或不再生起妄加執取的念想。因緣和合,我們走得進去,因緣散盡,我們走得出來。

若能了悟這些現象過程之必然則無有恐怖,無有恐怖則無有罣礙,得解脫。因此第三法印有時不叫「有漏皆苦」而是「涅槃寂靜」,端看身處有情世間的我們,能否體悟前二法印而解繫縛、而得解脫。

佛家所謂的「涅槃」(Nirvana),在原梵文裡的意思是盡滅(Nir-)煩惱火(Vana),在後世的解說中,也就是糾結煩惱的念頭一轉念,令使執著條件蕩然無存,如柴盡而火滅。

就最後的這點說,我一直認為佛法是一種實踐和理智分析並重的人生智慧,而作為人生智慧,其實你我無需是佛門弟子,即便只是作為一個世俗之人,只要我們不是對於生命無感,自然就能接受或欣賞佛門的智慧,而這也是人文教育最有意義的一件事情,有時是如此,人文教育的目的,首重的不是什麼理論的護衛,而是一種人生格局的拓寬。唯有不同的文化視野加入一個人的人生視野中,那一生一路的風景才向你召喚。

正法原則下的體悟,才是佛教體悟

我們今天若要談佛教的宗教體驗,人不能排開這些佛法基本原則來談,我們知道體悟可以有很多種可能性,就連打坐或禪定的經驗也不是馬上被印可為正覺正悟,所以有經驗的師父還是會跟你談這些經驗是否入道或走火入魔。因為就佛教傳統的說法,純粹訴諸「現觀」(直覺體悟),而沒有通過「思擇」(理智分析),你無法判定你的靈性體悟是否屬於佛法,還是幻覺神通的狂妄?這世間的神通法門也許很多,體悟也不少,但不是每種神通或體悟都是究竟正途,更無須都要標榜佛門標籤作為印可。

這說明佛教的經驗,無論是體悟或打坐禪定而來的經驗,嚴格說來都不是判定是否為究竟道的終點。所以在佛家,「現觀」(直覺體悟)和「思擇」(理智分析)是一組相互檢視的整體,基本前提還是以基本佛法概念為起點踏實,由聞聽佛法道理而思,由思而修,從修而證,這是佛法循序漸進的道路。

舉例而言,常有人打坐而淨空,這在功夫上確實是很不錯的成績,但也常有人以為這是到了佛門所說的空之境地。但在佛門的說法中,這種空境仍是幻象,因為這種空的體悟你無法拿它來為世人或整個世界做出任何解脫,更不用說從這種空的體悟中發出什麼悲願或慈悲,因為一切都空掉了。所以在佛法中有一種說法來描述這種迷思叫「沉空滯寂」,也就是這種空寂境地看不出什麼實踐上的幫忙,最多是讓當事者暫忘世間煩憂。

前述說明經典理解的重要,若不理解佛典要義,空談事行或體證相當危險。比方說我們前面提到吠陀和佛陀弘法有著關鍵差異,但在今天的宗教實踐中,有時佛門的弘法方式,會不小心的誤將吠陀哲學與佛法混淆起來。

在佛教三藏(經、律、論)裡頭,以「經」為名的典籍除《維摩詰經》與《六祖壇經》外,都認定是佛說的,要理解佛法當然從這裡開始。然而若有人問:佛經浩瀚,一人即便窮經皓首也難以整理出要義綱領,該怎麼辦?那麼最平實的方法我們就必須讀論,在佛教三藏中的「論」通常被視為是菩薩果位的大覺者對佛法的解讀,在菩薩那裡會有綱領式的解釋,讀菩薩所造之論是初學者最平實的第一步。

在原本印度佛法的歷史中,最受重視的兩個解經的論述傳統是分別被稱做為大乘空宗的中觀學與大乘有宗的唯識論。在大乘佛教的解釋傳統,中觀學傳統由龍樹菩薩開創,而唯識傳統則由無著與世親菩薩的論述開展。要理解佛法,尤其是理解對華人以至日本佛教傳統文化影響較深的大乘佛法,我們不能繞過中觀學和唯識學,中觀學以「一切法空」的原理原則來統整一切佛說的要義,而唯識學則用「萬法唯識」來整合佛說的心法。這是一個很深很長遠的傳統,所以今天即使是外行人一聽到佛教也容易聯想到「一切法空」或「萬法唯識」這樣的口號。

不過,由於文章篇幅所限,我們今天對於佛法的解說就僅限於佛陀原始佛教教義的解說,關於後世由中觀學和唯識學所建立起來的大乘佛教菩薩道的哲理,只好留待日後的文章分頭解說了。


作者: sanmartin    時間: 2019-7-25 00:43

這篇講得太好了…………… 佛教哲學的開端:佛陀的緣起論與三法印(上)撰文:紀金慶2019-05-13 11:00 作者 ...
sanmartin 發表於 2019-7-23 00:13



    佛教哲學的開端:佛陀的緣起論與三法印(下)

作者|紀金慶


前文回顧:佛教哲學的開端:佛陀的緣起論與三法印(上)


(上篇中,文中對比過原始佛教教義和吠陀思想的異同,並簡單解釋了佛學中的緣起論。佛教在緣起論的基礎上推展出三法印。上篇以「隻手之聲」之喻說明了第一法印「諸行無常」,接下來文章將介紹剩下的二法印。)


諸法無我


剛剛我們談「諸行無常」的智慧是觀色法無常而來,現在要談的「諸法無我」,就是從諸法無常推進而來,化消我相執著的一步。


本來,物質性的現象,也就是色法,較之人心的精神現象更加穩定。而色法尚不可得常在,何況人心?


其實諸法無我的道理,只要我們在夜裡回想一天的情緒變化,或回顧細想自己一生之中的種種心相的轉變,就可以輕易體會「我」這個念想其實也是一個名,根本上只是一個名,一個用來標籤住某種我執的名字。但有名相,然無其實。


這是簡單的道理,但其實人心更無法從情就理的接受,這是因為日常生活中繫住一切關聯的根本就是自我這個中心位置,一切的思慮打量都從這裡出發,所以要看穿這個自我核心的虛妄容易,但接受難。


佛在第二法印說的「諸法無我」並不是說經驗現象中沒有我,而是說我們在經驗現象中找不到一個永恆不變的自我、原我或真我,所以佛在《雜阿含經》裡說:


「心意識日夜時刻須臾轉變,異生異滅,猶如獼猴。」


錯將如虛似幻的自我當作恆定運轉的核心,一切的打量思慮都繞著這個空虛的中心轉動,在佛家看來,正是虛妄執著如火如荼的根源,一切無明空轉的病根。


諸法無我的原則,同時說明佛陀教法與印度教吠陀思想的本質差異。佛說現象緣起之外,別無現象外的本體,因此吠陀思想主張神我或大我的觀念,在佛陀看來是一種更虛妄的幻象。


在這裡我們可以進行一個哲學問題的思考,我猜想也是佛陀要以「諸法無我」作為第二法印的用意所在,佛教和印度教都同樣試圖破除小我的執念,然而佛法似乎是更徹底的執行這個任務,因為佛陀已經進一步考慮到那種主張將小我消融到大我或神我的念想,那個所謂的大我或神我,會否是另一種更虛妄的、更加執著自我的形而上變身?於是我們在經驗現象的解析中將小我請了出去,而之後卻又用一種形而上的建構方式將那個要破除的自我又重新請了回來。因此,佛陀先是以「諸行無常」的道理解說世間現象,來吊銷我們企圖在世間經驗現象外再另立什麼真實本體的執著妄念;而後進一步的,再以「諸法無我」來斬斷常俗小我迷執的妄念以及企圖透過形而上化掩飾的吠陀神我。


我之所以一再重申上述的道理,是因為在今天佛門中的教法中可能沒有覺察的融入非屬佛門的教法,而這種融入本身是一種彼此增益還是條理混亂,我覺得常去思考到佛陀三法印的原理原則,有助於我們在修行實踐的過程中,提供一些佐以斟酌的判斷。關於判斷,在今天我們喜歡說見人見智,好像關於事理怎麼說都行,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但輕易推給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即使就見人見智這條理來說,仍是偏頗的誤解了見人見智的道理,因為我們一般對於這句話的理解方式,實際上只見人,不見智。


作為佛說三法印的最後一條,「有漏皆苦」本無什麼哲學性解說,因為作為第三法印的「有漏皆苦」,其原理原則從前兩法印的分析而來。


佛家區分無漏智與有漏智,依據佛家的說法,修行到了無漏智的境界,修行而來的智慧佛果便不再退讓。從這個道理來說,有漏智和無漏智的差別可能只在是否究竟徹底,原則上也像我們前面分析的那樣,佛家的智慧和我們世間的常理有相銜接的地方,佛所看到的,一般來說在我們此世的世間經歷中有時亦能感受到,差別僅在於佛門所謂的修行,較能通過體悟和明辨的方式掌握重點所在,而持守之。


依佛門邏輯,看不透更放不下的就是未了悟正覺正見,未了悟者正覺正見自然顛倒夢想,顛倒夢想的病徵是緊抓夢幻泡影欲令其不壞不滅,然終不可能不可行,貪愛迷執而終不可得,故苦。故言有漏皆苦,並非從未體悟佛理,因為我們一再強調佛理並不違背常理,佛門中見得,世間亦見得,只是道理的美好抵不過日常行動的耗損,終究有漏,漏盡則苦至。


以上這是就實踐的面向說有漏皆苦。然而,佛門也是一種實踐與理智分析並重的宗教,所以關於有漏皆苦亦可就理智分析的面向來談。就佛教的思想說,世間法依據諸法無常的道理說都會經歷成住壞空,而我們紅塵之人就在這幻生幻滅的大流之中。佛門智性中的了悟,也不脫離這種無常的體認,有無這個了悟差別只在於生起或不再生起妄加執取的念想。因緣和合,我們走得進去,因緣散盡,我們走得出來。


若能了悟這些現象過程之必然則無有恐怖,無有恐怖則無有罣礙,得解脫。因此第三法印有時不叫「有漏皆苦」而是「涅槃寂靜」,端看身處有情世間的我們,能否體悟前二法印而解繫縛、而得解脫。


佛家所謂的「涅槃」(Nirvana),在原梵文裡的意思是盡滅(Nir-)煩惱火(Vana),在後世的解說中,也就是糾結煩惱的念頭一轉念,令使執著條件蕩然無存,如柴盡而火滅。


就最後的這點說,我一直認為佛法是一種實踐和理智分析並重的人生智慧,而作為人生智慧,其實你我無需是佛門弟子,即便只是作為一個世俗之人,只要我們不是對於生命無感,自然就能接受或欣賞佛門的智慧,而這也是人文教育最有意義的一件事情,有時是如此,人文教育的目的,首重的不是什麼理論的護衛,而是一種人生格局的拓寬。唯有不同的文化視野加入一個人的人生視野中,那一生一路的風景才向你召喚。


們今天若要談佛教的宗教體驗,人不能排開這些佛法基本原則來談,我們知道體悟可以有很多種可能性,就連打坐或禪定的經驗也不是馬上被印可為正覺正悟,所以有經驗的師父還是會跟你談這些經驗是否入道或走火入魔。因為就佛教傳統的說法,純粹訴諸「現觀」(直覺體悟),而沒有通過「思擇」(理智分析),你無法判定你的靈性體悟是否屬於佛法,還是幻覺神通的狂妄?這世間的神通法門也許很多,體悟也不少,但不是每種神通或體悟都是究竟正途,更無須都要標榜佛門標籤作為印可。


這說明佛教的經驗,無論是體悟或打坐禪定而來的經驗,嚴格說來都不是判定是否為究竟道的終點。所以在佛家,「現觀」(直覺體悟)和「思擇」(理智分析)是一組相互檢視的整體,基本前提還是以基本佛法概念為起點踏實,由聞聽佛法道理而思,由思而修,從修而證,這是佛法循序漸進的道路。


舉例而言,常有人打坐而淨空,這在功夫上確實是很不錯的成績,但也常有人以為這是到了佛門所說的空之境地。但在佛門的說法中,這種空境仍是幻象,因為這種空的體悟你無法拿它來為世人或整個世界做出任何解脫,更不用說從這種空的體悟中發出什麼悲願或慈悲,因為一切都空掉了。所以在佛法中有一種說法來描述這種迷思叫「沉空滯寂」,也就是這種空寂境地看不出什麼實踐上的幫忙,最多是讓當事者暫忘世間煩憂。

前述說明經典理解的重要,若不理解佛典要義,空談事行或體證相當危險。比方說我們前面提到吠陀和佛陀弘法有著關鍵差異,但在今天的宗教實踐中,有時佛門的弘法方式,會不小心的誤將吠陀哲學與佛法混淆起來。


在佛教三藏(經、律、論)裡頭,以「經」為名的典籍除《維摩詰經》與《六祖壇經》外,都認定是佛說的,要理解佛法當然從這裡開始。然而若有人問:佛經浩瀚,一人即便窮經皓首也難以整理出要義綱領,該怎麼辦?那麼最平實的方法我們就必須讀論,在佛教三藏中的「論」通常被視為是菩薩果位的大覺者對佛法的解讀,在菩薩那裡會有綱領式的解釋,讀菩薩所造之論是初學者最平實的第一步。


在原本印度佛法的歷史中,最受重視的兩個解經的論述傳統是分別被稱做為大乘空宗的中觀學與大乘有宗的唯識論。在大乘佛教的解釋傳統,中觀學傳統由龍樹菩薩開創,而唯識傳統則由無著與世親菩薩的論述開展。要理解佛法,尤其是理解對華人以至日本佛教傳統文化影響較深的大乘佛法,我們不能繞過中觀學和唯識學,中觀學以「一切法空」的原理原則來統整一切佛說的要義,而唯識學則用「萬法唯識」來整合佛說的心法。這是一個很深很長遠的傳統,所以今天即使是外行人一聽到佛教也容易聯想到「一切法空」或「萬法唯識」這樣的口號。


不過,由於文章篇幅所限,我們今天對於佛法的解說就僅限於佛陀原始佛教教義的解說,關於後世由中觀學和唯識學所建立起來的大乘佛教菩薩道的哲理,只好留待日後的文章分頭解說了。


作者: sanmartin    時間: 2021-5-21 17:26

宣化上人:人是如何投胎的?


https://h69966996.pixnet.net/blog/post/380243543-%EF%BC%8A%E5%AE%A3%E5%8C%96%E4%B8%8A%E4%BA%BA--~--%E4%BA%BA%E6%98%AF%E5%A6%82%E4%BD%95%E6%8A%95%E8%83%8E%E7%9A%84%EF%BC%9F


人做人的時候,是由第八識先來的。這個第八識,就是這個,這個第八識是去後來先
──
死的時候,第八識最後走,識一走了,身上就涼了,就凍了;識沒有走,身上還不會涼的。來的時候,它是最先來的;走的時候,它是最後走;所以叫去後來先做主公,它在你身體裡頭,就是做一個主人

這個中有身(中陰身),若前生是個人,他就是人的樣子;前生如果是畜生,它就是畜生的樣子。就好像在中國用脫坯子做磚,有什麼模子,就造出一個什麼樣子的磚。模子,就是模型。你是人的模形,中有身(中陰身)就是個人的樣子;是個畜生的模形,中有身(中陰身)就是個畜生的樣子。所以這個中有身(中陰身)就看他前生是個什麼。

中有身(中陰身看大地如墨,他看見什麼都是黑色的,沒有光亮的;就算我們這兒有燈光、有太陽、有月光,他也看不見的,他看見的還是就像墨那麼黑。他看他和哪一個父親、母親有緣,不論距離千裡萬裡,只要有緣,他在那個地方就看見,啊,父親、母親在那個地方交媾呢!交媾,就是行淫欲。那父母正在行淫欲的時候,在這個時候,他因為和這個父母有母子、父子的關系,就看這個地方有一點點的亮光,那種亮光不大。

為什麼他看見這個亮光?他因為和他父母有緣,有這個同業相吸。同業,他吸這種業報相同的,就好像吸鐵石。這個中有身(中陰身),對父母在那兒正行淫欲的時候,就好像有一種吸鐵石的力量,要把他從千裡萬裡,無論多遠,也就把他吸來了。


他因為有一點點的亮光,這個無明一動,哦,就到了他父親、母親行淫欲那個地方!這個時候,如果這個中有身是個男性的,中有身不一定是人,或者是畜生,馬、牛、羊、雞、犬、豕,都不一定的。假設他是一個雄性的,就是男的,就愛母而憎父
──
他愛他母親,愛這個女的,對於父親他討厭,就想打他父親,想搶他母親,想和他母親來行淫欲。所以人的來源,是非常不好的!他生一種淫欲心,就愛他母親,憎他父親,在這個時候,有這一念的無明就投胎了,這叫納想為胎

中有身如果是一個雌性的,就是母性的,是女的,她就愛父而憎母──對她父親就生出一種愛心,對母親就生出一種妒嫉;不是憎恨,而是妒嫉心。那麼在這個時候,納想為胎,就在這時候,她因為生這種歡喜和妒嫉心,就投胎了!中陰身,投胎就是這麼投的!他(她)先來的,在父母交媾的時候,他就來投胎了,這就是第八識,那時候叫中陰身

若按著十二因緣來講,男女這種問題,為什麼男人、女人就生出一種愛意來?這個愛意就是個無明,這就是最初生出來的,這就叫一念無明男女互相生出一種愛心,這就是無明無明緣行這個無明一生出來了,然後就有了行為。有了什麼行為?就有交媾的行為──男女性行為了,這叫



行緣識,有了行為,然後就有一種識,就是納想為胎這個。在的時候,就是中陰身投胎了。識緣名色,有了識之後,這有名色了,就是第一期叫凝滑,第二個禮拜就叫,第三個禮拜叫軟肉,第四個禮拜叫硬肉,第五個禮拜叫形位。這形位就是名色位這是十二因緣,眾生的開始,就是這個樣子

這十二因緣,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有了眼耳鼻舌身意,就有一種觸覺。這個小孩子在母親肚子裡,和母親就有一種觸覺了。觸緣受,有了觸覺,他就想要領受,要領受觸的這種感覺。受緣愛,有了領受,然後就生出一種愛心來了,這正式生出愛來了,這是說這個小孩子。


為什麼男女互相會生出一種愛心呢?就在小孩子那個時候,已經就種下了,就生出一種愛念。愛緣取,你有一種愛念,就想要自己取了,就要把它拿來。為什麼要拿來呢?取緣有,就要取為自己所有。有緣生,有了,然後就又會生。生緣老死,有了生,又有了死。所以緣覺觀這種十二因緣,說這個人的來源,種子不淨、因緣不淨;父精、母血,這都是不淨的東西。那麼有了,然後就又會生;生了又死,就是這麼輪轉的。這是十二因緣。


若是想要了生死,頭一樣就要不起無明。怎麼樣不起無明呢?就不生情欲心,沒有情欲心了;沒有無明了,就沒有情。這男女的問題,為什麼會發生關系呢?就因為最初這一念的無明。怎麼叫無明呢?無明就是不知道;男人見著女人,雖然說是她生得怎麼樣美貌,為什麼你就動心了呢?在動心那個時候,那就是生了無明。女人對男人生出一種情感,也是這樣子,就那個地方,就是無明。所以無明是生死的根本,也就是在這個地方!我們對這個十二因緣如果明白了,就不被這十二因緣轉了。




無明滅則行滅,你沒有無明,就沒有行為了。沒有行了,就沒有識。所以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滅這就都沒有了!這叫還滅門


十二因緣,有順生門還滅門,順著就生人,若逆回來,就可以成佛的。所以緣覺就觀察這十二因緣,人怎麼來的?喔,來的時候很不清淨的,這父母赤白二渧,結成胎形,很不清淨的!所以他把這個無明斷了生死就了了


作者: sanmartin    時間: 2021-9-29 00:24

話說為什麼有人聽佛陀講解馬上證得甚麼果位,證得羅漢讓我很有疑問. 為何有人聽了佛法老半天 就是甚麼也沒聽懂

甚至聽了也沒甚麼感覺...


在上面這疑問之前我自己就想了老半天覺得我們生下來腦中已經設定好一堆東西讓我們照著走..照著喜歡某些事情.

好比有人生下來就喜歡吃某些東西,有些人生下來就喜歡某種型的女孩..

記得幾年前去原始佛教聽隨佛法師講,有有一段大概是這樣, 當我們從背後看到一位美女長髮飄飄因此腦中就開始覺得這位女子是美女,哪知道轉身後臉很醜馬上心情down 下來…so 是我們眼睛誤判還是腦中誤判? 還是腦中已經設定好 女子背影長髮飄逸就會是美女?

聽到法師這樣講解後 我當下解開腦中一些疑問:  

但前幾天我看了這位外國人對佛學的看法,更讓我腦洞大開.


這本書講的太好了..竟然是
老外寫的書
很值得聽這視頻
《為什麼佛學是真的》衝破大腦錯覺,從心理學角度了解佛學真諦【听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p7NtAFZoYk



我看了這視頻
好幾遍
感受體會很多

結果
讓我疑惑很久的問題我覺得我已得到更進一步的答案(當然不一定是最後的答案.)


下面是那位作者書中的內容

人類活在這世上最重要的事是為了延續自己的DNA ,但有些人對延續DNA 沒興趣因此在演化上,人類的腦部被設定了3件事情.

1.
只要能做延續自己DNA 的事情就會得到快樂好比吃飯談戀愛 …sex…

2.
做這些事情雖然會快樂但這快樂必須

短暫”,才可重複做,不然大家做一次就得到永久快樂,那大家就餓死,行房一
次就永久快樂
那生孩子就變少.

3.

腦部會著重在第一點
忽略第二點,也就是說腦部會選擇性忘記
所有快樂的事是

短暫的的這件事讓我們注重在一直去做快樂的事



So, 事實上我們腦部根本不在意我們快不快樂, 我們的腦部在意的是一直叫我們重複做腦中所設定的事情, 腦中所設定的哪些慾望, 這樣我們DNA 就可延續下去


作者: sanmartin    時間: 2021-9-30 00:26

那問題來了

一直要
做重複腦中所設定認為的事才會快樂 ,沒做到則不快樂 .沒做到時就產生不滿足

不滿足就是佛陀說的”.

接下來我講一下我個人的心得


1.
如果不去遵從腦中所設定的快樂模式, 不就離苦? 因為做了腦中所設訂的事到底在滿足誰?那根本不知道是哪個人去設定在所有人類腦中.變成大家都要遵照那樣的模式才會快樂

2.
我認為腦中除了上述3個設定, 事實上還有第4個設訂
那就是慾望的驅動所造成的快樂一定會大於或等於””現實中所造成的快樂

書中說猴子看到燈
腦中dopamin 就分泌,到最後比猴子真正吃到果汁時的dopamin 還多.所以讓猴子感到更快樂的是腦中的無形驅動慾望, 現實果汁反而不是造成腦部最大快樂.

一樣的事情發生在當男女在做人的連結時, 真正讓男人最快樂反而是還沒連結前的無形驅動慾望的快樂, 真正跟女人連結後反而沒那麼快樂.

為何要做這樣設定?因為腦中的無形驅動慾望可以無限大的快樂,人類只好一直在現實生活中去尋找可以匹配無形驅動慾望的現實事件, 這樣可讓人類基因強大的延續下去

最後驅動慾望的快樂

跟現實物質造成腦部的快樂
有落差時
也會造成
不滿足的苦.

所以不滿足的苦有很多幾種層次

3.
我們可以
從新設定腦中快樂的標準嗎?

這就是重點, 好比電腦買來時
就已經有window 作業系統, 要把電腦作業系統換掉..太難了. 怎麼辦? 當然解決方法佛陀已經講一堆. 但為什麼有人聽完佛陀講的馬上證得羅漢,有人只是歡喜奉行

我個人認為在於體會”.

聽某人講解一件事有聽到,聽懂,體會這是有層次上的差別,so 甚麼是體會?我認為就是對某件事情已得到正反面的領悟就是體會.

So 有人聽到佛陀講法
完全體會到空


就證得羅漢,有人只體會一部分空 ,所以只好歡喜奉行.

好比我把那個為什麼佛學是真的

視頻
給家人看,結果沒人說有甚麼體會,甚至看完視頻也沒甚麼感覺…why 我卻感觸良多??

或許原因在於
體會一件事需要很多因緣條件聚在一起,好比我常看佛學書加上練了好幾年白骨觀所以我感受不同.因此不同因緣條件造成有人馬上證得羅漢,有人只能歡喜奉行去…..這就是答案 , 繞了一圈答案就這麼簡單. 在這世界因緣聚散決定所有事, 因緣不夠就成不了事, 去"主動"把因緣聚合在一起,就容易成功.


以上是我的愚見 也不知道對不對


作者: sanmartin    時間: 2021-12-8 00:38

講的真好...終於把南師的"如何修證佛法"看完第二遍,比起看完第一便收穫良多..
南懷瑾老師:真正的修行是解開結使,轉變心理的行為2018/01/18 來源:傳承網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aAgON4j.html

一個人要把心中的貪嗔痴慢疑洗刷乾淨,平等,慈悲,愛一切世人,設法除掉見思兩惑。

三界的見思兩惑叫做八十八結使,欲界裡最多,像八十八個疙瘩,結在一起。能夠修行解開一兩個,那已經不得了了,臉上放光了,能夠解開四五個,連頭髮都會發亮呢!所以真正講修行,就是解開結使,轉變自己心理的行為。心理行為轉變了,進一步能夠把智慧開發,斷了思想上、見解上的偏見,才叫做解脫。學佛修行,不論大乘小乘,都是五個程式,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為什麼要持戒呢?那是要使自己心中的結使不再與外界連起來,不再打結了,不准外面打進來,自己也不想打出去。但是持戒就要定力,所以要修定,打坐不過是修定的一種方法而已!真正修定要隨時都在定,心中凝住在一點,止於至善,固定在善的一點上,這時,八十八結使還沒有動搖,要到達智慧發起了,結使才開始有一點點動搖;等到解脫了幾個結使,才解脫了思惑。

知見又不同了,見是看到,看到慧,見到性空緣起真正空性的一面,性空緣起翻過來是緣起性空。所以說佛法各宗各派,認為只有修中觀才對,或修什麼才對的,對不起,你都困在五見里的見取見了。主觀認為只有這個才對,你已經被它束縛住了。所以,要把這一切解脫了,才能叫做學佛。


作者: sanmartin    時間: 2021-12-9 00:40

信受奉行
1.5.jpg

圖片附件: 1.5.jpg (2021-12-9 00:39, 2.98 MB) / 下載次數 3
http://www.reconnectiontaiwan.tw/attachment.php?aid=29477&k=a018ae5f415d1d1c49844a5f5e874471&t=1713872684&sid=sp0pYI


作者: sanmartin    時間: 2022-2-12 00:22

南懷瑾 的"如何修證佛法"  幾年前 買了 看完一遍 後 , 前幾個月 看了第二遍  這個月又看了第三遍...我發覺 南師 真是個有實際修證佛法的人 而不是空談理論....他應該已打通中脈, 打坐已可看到宇宙 外面...(165頁)
最近 我終於可以跏趺坐 個20-30分鐘...但就坐不下去..看到 書中164 頁 原來答案就在那兒.....
而且 不呼不吸 後就是修"脈" 甚麼是修脈 南師也在第164頁講了....前兩次 看到這頁 沒有甚麼 感觸...看了第三遍 就太佩服南懷瑾....

1.jpg

2.jpg

圖片附件: 1.jpg (2022-2-12 00:24, 1.95 MB) / 下載次數 0
http://www.reconnectiontaiwan.tw/attachment.php?aid=29577&k=4b127df151e7d2555fb343c283aca9ef&t=1713872684&sid=sp0pYI



圖片附件: 2.jpg (2022-2-12 00:24, 1.83 MB) / 下載次數 0
http://www.reconnectiontaiwan.tw/attachment.php?aid=29578&k=f9311d33ca8b95f0a8c68966b26f5b35&t=1713872684&sid=sp0pYI


作者: sanmartin    時間: 2023-1-23 00:52

創立的這個網站大概也14四年我一直在探索人生到底要幹什麼.
這個宇宙到底是什麼東西?
網站初期到中期我瘋狂的探索,有什麼我覺得有趣的我就馬上深入去了解.
直到最後這三年新冠爆發,工作真的忙到我自己都忘了有這網站.尤其2022 5月後工作忙到連網站都沒辦法上來看.
但是在工作閒暇之餘我仍繼續探索人生及佛學.
這三年新冠疫情以來,本網站上被一堆廣告機器人亂Po文還好不知道哪一位版主
有幫忙刪除垃圾文章.因為我真的忙到連上網都沒時間 工作耗掉我太多時間.
直到上個月一堆色情廣告,原本我不想關閉註冊,關閉的話會讓進來看文章的人受到影響
,最後不得不關網站新人註冊.因為廣告機器人太多了.
前天看了萬行法師的閉關過程讓我更確定這個宇宙是怎麼樣的運作.

http://www.reconnectiontaiwan.tw ... 0899&extra=page%3D1

於是起了念頭想寫這一篇我探索的人生宇宙的總結.
一開始我真的要說這個宇宙真的就像特斯拉講的這個宇宙一切就是能量,頻率.

https://youtu.be/Th2XXpQV4zA

但是在2000多年前沒有這種物理的觀念
因此釋迦牟尼佛就用他的方式來闡述這個宇宙到底怎麼運作.
就這十幾年來我的探索,我們人生最後的目的就是要讓我們的能量足夠且震盪頻率也足夠.「我們本身就是能量」,足夠能量可
從中脈 頭上出去,然後跟宇宙的震動頻率達到一樣. 有達到這個目的就是釋迦牟尼佛說的涅槃跟宇宙融成一體.
南懷瑾 及萬行法師講的都是一樣.
萬行法師大概是第一個我聽到把能量頻率振動加入佛學的概念.
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 ... 0014245289765611654


如果人死後能量震動頻率低的話.
就又被拉回輪迴的這個層面.
所以若要做太多壞事絕對身體的能量頻率會是最低時候就容易變成鬼的那種輪迴
或者能量頻率不足夠等等會被吸引到動物或者是震動頻率好一點會到天人的那一道輪迴.
一個視頻或許可以證明這一點.
這位西藏喇嘛 要虹化時 震動到畫面模糊如果是真的話..

http://www.reconnectiontaiwan.tw ... ighlight=%ADi%A4%C6


但是一般的人基本上能量都不足頻率又不夠因此就一直陷入重回輪迴與因為一般人的能量跟這個世界的能量頻率被綁在一起同在一個水平.
那被綁在一起我們自己又不知道,這就叫做「無明」,佛陀說「無明」也就是在我們身體六種感官跟外界接觸的時候 「不如理作意」沒有好好觀察就讓我們的感官跟外面的世界「連結」在一起.
這就好比現在人的手機有無線吃到飽隨時隨地手機都是在跟網路連線.
這種「隨時隨地」的 眼耳鼻舌跟外界的連線
就照著我的眼睛看到東西就喜歡,耳朵聽到東西就喜歡.
這個隨時隨地連線就是佛陀所說的無明.
因為我們根本沒有察覺,我們眼睛自然的看到東西,就被吸引住,耳朵聽到聲音也就被吸引住.
而這個「無明」連線就造就我們身體的能量頻率一直跟這個輪迴的世界處在在同一條線上.
沒完沒了的一直輪迴下去.
所以唯有把本身的能量跟頻率提升從中脈往
出去往頭上這樣子就可以擺脫輪迴.
那怎麼做?佛陀已經講了一堆方法.

知道了因緣法後,讓我對事件的看法改變很多.
佛陀又講了一堆四聖諦八正道 12因緣
我真是感嘆佛陀真的是一個超級大天才.
在2000多年前,沒有物理學的時代,把如何逃脫這個物理能量的世界描述的非常的仔細.
或許有人把佛學跟物理學扯在一起很奇怪.
下面視頻 修行到厲害時候有分身
就是量子力學最好表現.

http://www.reconnectiontaiwan.tw ... hlight=%A4%C0%A8%AD


在這十幾年來我盡量在這個平常食衣住行去實踐佛陀的解脫方法結果太難了.最後我發現真的要做到佛陀說的,最基本最基本的就是 一般大家常看到的「戒定慧」這三個字.
而第一個要做的就是「戒」.這個也是虛雲法師在往生的時候最後說的一句話「以戒為師」.
因為只有「主動的戒」才能斷除手機的24小時的無線網路連線.也就是把手機主動關掉.
這樣我們身體能量的大小震動的頻率就不會被這個世界一直連線同化.
講到這個就要講到在我們網站再連結療癒
的entrainment
http://www.reconnectiontaiwan.tw ... d=77&extra=page%3D1

所以我們本身就有這個「足夠能量」可以遨遊宇宙. 只是我們被這個地球世界的能量頻率給拖累了.
這為什麼佛學老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是佛,
我們每個人本來就是與生俱足
佛經說:「每一個人都具有佛性,佛性是不假外求,人人本具,個個皆有的。」當初佛陀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證悟時,曾說道:「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這個佛性就是指我們原本的身體的能量及振動頻率都是跟宇宙是一樣的.
但是到這個地球震動頻率
就被拉低了,能量也被綁住了
因為眼耳鼻舌生意跟這個世界的東西互相有「因緣關係」因此就被影響.被entrainment.

佛陀主要教學就是要擺脫我們的能量及頻率被這個世界綁住.

但佛陀講的是正規的解脫方法只是太難了.
因此又安排了龍樹菩薩跟蓮花生大師講的密宗的方法.
借由一些咒語能量震動或其他的灌頂的方法讓你的能量能從中脈飛出去.

白骨觀是另外一個方法
而且是我覺得很適合我的方法
因為把全身的感官都弄不見,只見白
骨頭那怎麼跟外界連結?

這就好比電信公司發出訊號,有手機的話
手機跟電信公司 雙方一連線,你就沒完沒了的被綁在這個世界.
把手機拆解 到只剩機殼 那怎麼連結電訊訊號?
沒連結 能量頻率就不會被拖累往下.

白骨觀我已經練到可把「腦部」空掉.
然後眼睛往「腦部後面看」,定在那邊.
性慾竟然減少許多.
萬行法師有教一招「河住江翻」能量導入背後不往性器官跑去.但我覺得白骨觀已經可減少很多,但不是完全喔性慾是最難斷除.性慾是再次進入輪迴最大原因
南師說佛陀時代一半以上的證得羅漢的人都有練白骨觀.

從發心要成佛 要13億年之久.
如果順利
回到宇宙中心的頻率 , 那麼宇宙背後大老闆是??
萬行法師視頻內有說宇宙的背後
58分開始

https://m.youtube.com/watch?v=4SgTggdWUFo&t=187s
人來自宇宙光體,在宇宙光背後有個
「存在體…」這存在體 永遠存在.

這讓我想到日本那位科學家回溯到物體型成前狀況.有個大宇宙意識體,應該就是佛陀說的涅槃處. 但照著萬行法師說的,在大意識體 後面還有個不生不滅的存在體.
下面文章116

http://www.reconnectiontaiwan.tw ... id=47&extra=&page=8


以上就是我綜合我探索人生宇宙的總結.
不代表我已經解脫.
我只是還在 幼稚園班.
作者: sanmartin    時間: 2023-9-21 00:18

大揭秘!佛陀开悟时的内心独白和感悟,你不可错过的细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wfq6DmE-54


這內容應該很多人都知道
但為什麼只有佛陀打敗了無明?
打坐 >禪定 > 定力 >觀察 >了解體會 > 發現無明  

佛陀說了他的研究{結果}
大家聽了以後把佛陀的{結果] 當成{原因.}
有人說打坐不會成佛, 沒有打坐怎麼會有接下來的定力去觀察?
但如果又一直停留在單單打坐 的確也成不了佛.
成佛是一個[因緣過程] 要各種因緣聚集在一起才會成佛

作者: sanmartin    時間: 2023-11-18 09:55

  

這一段講得太好了


佛陀对阿阇世的这段大篇幅的开示,能解脱一切在痛苦挣扎中的人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RfGu2MA_rA

  

  





歡迎光臨 特異功能,再連結療癒-台灣 ~ 超自然 X-file (http://www.reconnectiontaiwan.tw/)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