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太乙金華宗旨白話文

本帖最後由 cseti6892014 於 2015-1-13 00:23 編輯

41.jpg
2015-1-13 00:22




太乙金華宗旨白話文

天心第一

    呂祖說:自然,就是道。道沒有名義,沒有形像;僅僅是一個性和一個元神而已。性命是看不見,也摸不著,只寄托在天光上,天光也是看不見,摸不著,只寄托在兩眼上。

    自古以來仙真傳道,都是口口相傳,傳授一代,成功一代,自從太上點化東華,一直遞傳到我呂某,以及南北兩宗的徒眾,全真道教可稱謂極盛了;不過說是盛,盛在人數眾多;其實是衰,衰在心傳斷絕,直致今日,真是泛濫到極點,凌替到了極點,物極必反。於是淨明派的許祖站出來慈悲普渡,提出教外別傳的原則,來接納根器不凡的人,聽道者可算是千載難逢,學道者可算一時機遇,大家都要體會許祖度人的苦心,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和待人處世方面立定腳跟,然後才能談到修真悟性。我現在榮幸的擔任度師,先講解一下「太乙金華宗旨」,以後再逐章細為介紹。

    所謂「太乙」者就是無上的代名詞之稱,一般鍊功的法訣雖有很多種法,但都要借有為之術,以達無為之境,所以並不是一步登天的功法。而這裡所傳授的宗旨有些不同,一開頭就直接提出性功,不落第二法門,所以更為玄妙。

    所謂「金華」也就是光。那光有什麼顏色?不過取像於金質的華采。用這個名詞,內涵包藏著一個「光」字在內,這就是先天太乙的真氣。入藥鏡所說:「水鄉鉛,只一味」者,就是說這個。

    回光的功夫,全用逆法,注想天心。天心是位居於日和月(左右眼)的中間。黃庭經云:「寸田尺宅可治生。」的話,那尺宅,指的是人的面部;面部有塊一寸見方的田,那不是指天心,又是指什麼?這一方寸的地方,居然有森羅蕭台之勝景,玉京丹闕之奇觀,它是最虛最靈的神居住之處,儒家稱它為「虛中」;釋家稱它為「靈台」;道家的稱乎更多有「祖土」、「黃庭」、「玄關」、「先天竅」等等。原來那天心就像一家宅院一樣;那光是這家宅院的主人翁,所以只要一回光,則周身之氣都要上朝頭頂,就像聖王定都建朝,萬邦都持有玉帛前來朝賀;又像主人精明,奴婢自然俯首聽命,各司其職。

    各位只要實行回光,就是無上妙諦。不過要注意,那光易動而難定,回光一久,那光就會漸漸凝結成自然法身,最終能夠凝神於九霄之上。心印經所講的「默朝上帝,一紀飛昇」者就是指此也。

    實行宗旨,別無更進一步的功法,只在純想天心。楞嚴經云:「純想即飛,必生天上」。那天,並不是指藍藍的天,而是隱喻法身在乾宮(頭頂)生成是也。乾為天,日久天長,自然就會身外有身。

    金華也就是金丹,它的神明變化,隨各人的心而不同。這裡面的妙訣,雖然沒有絲毫差池,然而這功法卻十分靈活。全靠聰明,又要沉靜。故不是最聰明的人不能實行,不是最沉靜的人不能堅持。

1



元神識神第二

    呂祖說:天地看人,好像朝生暮死的蜉蝣;而大道看天地,也像水中的泡影;它們存在的時間十分短暫。惟有人類的元神真性,能夠超越悠久的元會年代,更長期的存在著。但人們的精和氣,卻隨著天地而腐朽敗壞,仍然不能持久。好在還有元神存在,它就是所謂「無極」;天地都是從那裡產生出來的。因此,學道的人只要把元神守護住,就可以超生在陰陽之外,不在三界之中。不過,這必須要見到真性才行,而真性就是所謂本來面目。

    人類從投胎時期起,那元神就安住在那一寸見方的地方,而識神卻安住在下面的心臟裡,下面那顆血肉之心,形狀像一只大桃子,有肺協覆蓋著它,肝協依傍著它,大小腸承接著它。假如人們一日不吃食物,心上就覺得老大不自在。那顆心聽到可驚的信息,就蹦蹦的跳;聽到憤怒的信息,就沉沉的悶;見死亡的情景,就感到切切傷悲;見到絕色的美女,就飄飄然昏眩起來。可是頭上何嘗有一丁半點的閃動?

    如果要問:天心難道不能動嗎?

    答覆是:方寸處的真意,怎樣能動呢?如果它真動了,事情就不妙了,但卻也是最妙。一般人死的時後天心才動,所以叫做不妙;而最妙,是指那神光已凝結成了法身,漸漸靈通,它就躍躍欲動。這些話可是千古不傳之秘語啊。

    人類的下識心,就像專橫跋扈的諸侯和軍閥,欺負上面君主孤立,在外邊遙執朝綱;久而久之,君臣的地位就會顛倒過來,發生篡權奪位的事。現在如果凝聚神光照定元宮(天心),好比英明的君主,有了伊尹周公那樣的賢臣輔佐;兩眼回光,好比左右大臣盡心參正,結果政治清明,這時,自然一切奸臣亂賊,無不倒戈乞命了。

    養生大道是把精(屬水)、神(屬火)、意(屬土)這三件,當作無上之寶。精水是什麼?乃是先天真一之氣。神火就是光。意土就是中宮天心。以神火為用,意土為體,精水為基。

    人身是由「意」產生出來的,這裡所說的「身」不僅是七尺血肉之軀,因為身中還有魂和魄,魄附在「識」上而產生作用;識依在魄上得以生存。魄是陰性的,是識的具體。如果識不斷絕,那麼隨便你生死輪迴多少次,魄一直存在著,只是跟著變個形,般個家而已。惟有魂是藏神的場所,魂在白天安住在眼睛裡,夜晚睡眠,就安住在肝裡,在眼裡時,使人能看;在肝裡時,使人做夢,夢就是神在游蕩。那怕九天九地,一剎那間也可以走遍,但醒來之後卻昏昏然什麼也不記得了。那是受到形體的拘束,也就是受到魄的制約。所以回光就是為了鍊魂,為了保神,為了制魄,為了斷識。古人修道,主張煉盡陰性的渣滓,返回純陽的境界,其實不過是消魄保魂而已。

    我們提出的回光功法,正是消陰制魄的訣竅;裡面雖無返還乾陽之功,卻有札札實實的回光口訣。所謂光就是乾陽;所謂回就是返還。只要堅持這一功法精水自然充足,神火自然發生,意土自然凝定,最後可以結成聖胎。請看蜣螂不斷搓滾那泥團丸,而泥丸裡居然產生一種白色物質,這可說是一種神注的純功。連糞團丸裡都可以產卵、結胎、孵化、出殼;那麼我們天心這一塊元神休息的寶地,如果能集中意念,哪能不產生出法身來呢?

    人們那種靈妙的真性,在頭部乾宮落腳之後,便分出了魂和魄。魂住在天心,屬陽性,是一種輕清之氣,來自浩瀚的太空,與「元始」是同一類型。而魄屬陰性,是一種沉濁之氣,附著在有形的凡心上。魂讓人求生,魄卻讓人找死。一切好色、動氣的壞習性,都是魄所操縱的,那也就是「識神」。魄在人死之後能享受血食,但人活著的時候它卻很苦。其所以死後更樂,是因為從陰性返回到陰界,正是物以類聚。學道的人如果能煉盡這種陰魄,當然就成為純陽之體了。

1



回光守中第三

    呂祖說:回光這個名詞,始於何人?始於文始真人(關尹子)。回光的時候,則天地間陰陽之氣無不凝聚,所謂「精思」,所謂「純氣」講的都是這回事。開始實行這一個功訣時,是「有中似無」;日久功成,達到身外有身的地步,那就是「無中生有」。要專心鍊功一百天,那光才達到真的地步,那才是真正的神火。在一百日之後,光自然會凝聚;人身中的一點真陽,忽然產生黍粒大小的光珠,就像夫婦交合會懷胎一樣,此時必須平靜地去等待。光的回法,以及回的程度,就是人們常說的「火侯」。

    在廣袤的造化之中,有陽性的光在作為主宰。有形體的就是太陽;在人身中就是兩眼,通過眼光走漏神識出去,那就是最順當。所以金華功法,就不能讓它順當,而是採用一種逆法。

    要知道回光不僅是返回一身的精華,而且是返回造化中的真氣;不僅是制止一時之妄想,也是解脫了千劫之輪迴。所以說把一呼一吸的時間當作一年,就是人間的時刻;把一呼一吸的時間當作百年,那就是九泉之下的漫漫長夜。

    人自從娘胎中叻地一聲誕生出世,從此就順著環境生活,一直到老,從來不曾逆視過。陽性的氣逐漸衰微,逐步走進那陰性的九幽之界。所以楞嚴經云:「純想即飛,純情即墮」,你們學道的人原是「想」少「情」多,因而沉淪在下道之中,只有內觀於息靜,才能成為正覺,這裡用的正是那種逆法。在鍛鍊中眼睛最為重要。陰符經云:「機在目。」黃帝素問也云:「人身精華,皆上注於空竅。」都在強調這個。你們懂得了這一章所講的道理,長生之方就依靠它,飛升之術也是依靠它。這是貫通了儒、釋、道三教的功夫原理。

    光並不在身中,但也不在身外。請看山河大地,日月光華照耀著它們,所以光不獨在身中。聰明才智,一切事物的正常運轉,亦無一不依靠此光,所以它也並不在身外。天地的光華,佈滿了大千世界;一身的光華也可說是鋪天蓋地。因此只要你一回光,那山河大地,一切事物也跟著回光了。

    人的精華是向上凝集在眼睛中的,這可是人身上一大關鍵。你們想一想,假如一天不靜坐,那光隨視覺而流轉,能有個完嗎?如果能抽出一會兒的時間來靜坐,即使是萬劫千生,在其中也能了徹。萬法終歸於靜,這一條是真不可思議呵!這真是最玄妙的道理。然而著手鍊功,還是由淺入深,由粗入細,最重要的一條是要不間斷的鍊為妙。功夫始終是一貫的,不過在鍊功過程中,卻冷暖自知,只能由個人去體會了,總之要達到海闊天空,萬法如如這種境界,才算是入門得手。

    自古以來,聖師代代相傳,從未離開「反照」這一說。孔子云:「致知」,釋迦號:「觀心」,老子云:「內觀」,皆是指此一法也。但是「反照」這二個字,人人都會說,卻大都不能做到入門得手;其主要原因是還不懂這二字的真正函義。「反」者,就是從有知有覺的心,返回到自己身體和精神還未形成的那種階段去;也就是在自己六尺之軀當中,反求那個天地尚未形成以前的本體,是個什麼樣子。現在學道的人,只知道每天靜坐一二小時,反思一下自己種種的行為,便說做到了「返照」,那怎能叫徹底呢?

    佛道二教的教祖,叫人靜坐時觀看鼻尖,這並不是讓你把意念集中在那鼻端那裡;也不是讓你把眼觀盯著鼻端,而意念又集中在中黃部位。因為眼睛所到之處,心意也跟著到此處;心所到之處,氣也跟著到了。這怎麼能一上又一下?又怎麼能忽上忽下?照這種理解法,正應了楞嚴經裡所說的「認指為月」的妙諭了,什麼是「認指為月」,就是說有人用手指指著月亮給人看,那人沒看月亮,只看著他的手指。回歸正傳,那麼究竟要怎麼辦才好?我說就是這「鼻端」二字最妙!這只不過是借鼻端來作眼睛的標準,本意並不是在鼻子上面,因為靜坐時,眼睛開得太大,就看得過遠,於是看不見鼻子了。眼睛閉得過頭,就等於合上了眼,於是更看不見鼻子了。太開的缺點,是眼睛外走,容易產生散亂現象;太閉的缺點,是眼光內馳,容易產生昏沉現象。惟有眼垂簾得適中,恰好能望見鼻尖端,最為恰當,所以取鼻端以為標準。這只是讓你垂簾的做到恰到好之處,使光自然透入,無需你主動注射或不注射。

    眼睛看鼻端,只是在最初快要入靜時,舉目一視,定個準則,然後你就放下不去管他。好比泥水匠人砌牆掛線一般,他把線掛起來,便照著這線一直往上砌,並不需要一邊在砌,一邊老是注意去看線。

    止觀的功法原是佛家的法,並沒有什麼秘密。那功法內容是以兩眼仔細觀看鼻尖,然後正身安坐,把心聯繫在「緣中」部位。佛家言「緣中」,就是道家所說的「中黃」同一道理。也不必把那裡稱作頭部之中。初學的人,只須於兩眼中間與眼珠齊平之處,聯繫意念就可以。光是活潑潑的東西,在兩眼齊平處聯繫意念,那光就會自然而然的透入,並不必要將意念集中在中黃部位。我這幾句話,已經括盡佛家功法的要領,其餘入靜、出靜前後應注意事項,大家可以參考隋代智顗大師所著的《小止觀書》印證。

    緣中這二個字下得妙極了!無所不在是為「中」;整個大千世界都可以包括在裡面,聊以指示造化之機,必須緣著這條路入門。所以「緣」字,就是「緣」著這一起點來開端,來萌芽,不是叫你定定地去攀緣著它,此二字的意義,真是太活了,太妙了!

    「止」和「觀」這二個字,原是離不開的,那也就是「定」和「慧」也。以後大家在靜坐時,如果有染念出現時,不要仍舊死死的坐在那裡,可以找一找這個念頭出現在何處?從何而起?又從何而滅?反覆追究,一直追到追不出結果來,那就是念頭生起之處。但你決不要去硬找那念頭起處,最適合是達到所謂「覓心了不可得,吾與汝安心竟。」這種程度,像這樣才是正觀,若不是這樣,就不是正觀,叫做「邪觀」。尋找念頭而不可得,以後,還會有新的念頭生出來,那麼仍然綿綿地止住它,接著又去觀它,觀到合適的程度,就再去止住那觀的念頭,這種功法,是一種定慧雙修法的功法,也就是我前面所講的回光。回者就是止;光者就是觀。止而不觀,稱為有回無光;觀而不止,稱為有光無回。請大家務必記住這一點。

1



回光調息第四

    呂祖說:「宗旨」只要專心實行去做,不求驗而效驗自來,大致說,初學靜坐的人,不外乎有昏沉和散亂二種毛病。要治療這種毛病的方法,無過於把心用在調息上面,「息」者這個字,由「自」「心」兩字組成,所以說「自心為息」的確,心一動,就有了氣息,氣息本是心所化出。我們心中的念頭來得很快,一霎那間就會產生一個妄念,相應的就有一次呼吸,念頭是內呼吸,氣息是外呼吸,就像聲波和音響一樣的相隨相應,一天之中有幾萬次呼吸,就有幾萬個妄念,像這樣下去,人的精神就會耗盡,最終成為槁木死灰。那麼乾脆就不產生念頭了吧?那不行,沒有念頭是做不到的,這好比說乾脆不要呼吸一樣,那明明是做不到的事。不如就這個病,下這個藥,將心和息緊緊依靠在一起。用這種方法來統一它們。所以在回光時,同時也要調息,調息功法全用耳光。回光是用眼睛,而調息則用耳光;眼光在外,相當於日月交光。耳光在內,想當於日月交精。那精就是光的凝定狀態,實際上是同出而異名。人的聰和明,總而言之只是一靈光而已。

靜坐時,先將兩眼垂簾後,定個準則,然後將萬慮放下。但就這樣放下,恐怕也做不到。那麼就存心於聽呼吸的聲音。使氣息的出入,不能讓耳朵聽到。聽是聽其無聲,一有了聲,那就說明氣息粗浮,還未入細;必須耐心的把呼吸再放輕微一些,靜細一些,照這樣愈放愈微,愈微愈靜,久而久之,忽然連那微細的氣息也突然斷了。那時真息就來到你的面前,心的本來面目就能覺察到了。因為心一細,氣息也會跟著細;只要意念專一,就可以調動真氣,呼吸一細,心也會跟著細,只要氣息專一,就可以調動心神。古人主張在定心之前,先要養氣;也是對於心意無處著手;所以借調習作定心之開端,這就是所謂「純氣之守」。

    各位還不明白調「動」的意義。動,拿線索牽動來做比喻,那就是「掣」字的別名。物體可以用線索拉著跑,使它動起來;心神難道就不可以用純靜來使它安定下來嗎!這是大聖人觀察到心和氣的交互關係,總結出來的簡便方法,用以惠賜後人。

    養生書上說:「雞能抱卵心常聽,」這是一句妙訣。你看母雞孵蛋,用的是暖氣,但那暖氣只能去暖蛋殼,而不能貫入蛋中;只有用心來把暖氣引進去。母雞抱

蛋時專心的聽,一心專注,心進入蛋內,氣也隨著進入,蛋得到了暖氣,於是發育出小雞。母雞孵蛋時期,有時也出外走走,不過牠經常作側耳而聽的姿勢,心神還是專注在蛋上,一直沒有間斷,於是神就活了。神的活是由於心的先死。人如果先能死心,元神也就會活。但這裡所講的死心,不是使心枯槁而死,乃是使心專一不分。佛家常說:「置心一處,無事不辦,」心容易走,就用氣來安定它;氣容易粗,就用心來微細它。照這樣辦,還會有心神不定的情況嗎。

大體上昏沉和散亂二種毛病,只要靜功功夫每天不間斷,自然會有很大的改善。如果不去靜坐,雖然一直存在著散亂,自己也不知道。現在知道有散亂這種毛病存在,那就是消除散亂的開端了。昏沉而不自覺,與昏沉而自己能發覺,兩種相比,何只相去千里!不被發覺的昏沉,才是真正的昏沉;知道自己在昏沉,還不是完全昏沉,因為其中還有清楚明白在裡邊。

散亂是神在游動,昏沉是神不清楚。散亂易治,昏沉難醫。好比生病一樣,有痛的,有癢的,對症下藥就可以把它治好;而昏沉好比是麻木不仁的症候,不大好治。散的可以收攏;亂的可以去整理;而昏沉則是蠢蠢然、冥冥然的,真不好下手。散亂還有個境界,而昏沉則全是魄在操縱。不像散亂時尚有魂在,而昏沉時,則純是陰氣為主。

靜坐時昏昏欲睡,那就是昏沉的毛病來到了。消除昏沉的辦法是在調息,息就是口呼鼻吸,出入之氣,雖然不是真息,但真息的出入,卻寄托在這一呼一吸上面。靜坐時,先要靜心純氣。心怎樣靜?用在息上,息的出入,惟有心理明白,不能讓耳朵所聽見。聽不見,息就細,息一細,氣就清。聽得見,息就粗,息一粗,氣就濁。氣濁當然就會昏沉而想睡了,這是很自然的道理。不過把心用在息上,又要善於運用,那是一種不用之用,不要過於認真,只要微微照聽一下就行了。

怎樣去照?是用眼光自照。兩眼只向內視而不向外視;眼睛不外視,當然就是內視。並非真正有一種內視方法。怎樣去聽?就是用耳光自聽,兩耳只向內聽而不向外聽,聽是聽其無聲,視是視其無形;僅僅是單純的眼不向外視,耳不向外聽,心神會因閉塞住了而想內馳;只有做到內視、內聽,於是心神既不能外走,又不能內馳;處在中間,那就不會昏沉了。這就是日月交精和交光的方法。

實在昏沉欲睡,就不要勉強去坐,應當起來散步一下,等神清之後再坐。清晨起來有空,靜坐一柱香的時間為最妙。過了中午,人事多擾,靜坐中容易發生昏沉,但也不必限定必須要坐一柱香的時間;只要把各種染念包袱放下,高質量的靜坐片刻,久而久之就會有所進步,再也不會產生昏沉欲睡的現象。

1



回光差謬第五

呂祖說:各位現在的功夫漸漸純熟了。不夠俗話說:「枯木岩前錯路多」,我還要細細的給大家闡述一下,這裡邊的消息,真是身到方知,但現在我可以對大家詳細講了。

我道家功法與禪學不同,那是一步有一步的效驗。請允許我先講差異之處,然後再談效驗。在將要實行「宗旨」功法的時候,預先要作好準備,不要多用心,使心神活活潑潑地,讓氣息和平,心神恬適,然後再靜坐。

入靜時,正要得機得竅,不可坐在一種無所事事的硬殼裡,在放下一切感覺和思慮當中,心神依然要和平常一樣的清醒;但又不能興致勃勃地放下萬念那就太過分了。在清醒而不糊塗之中,自自如如的放下萬念;然又不能放任自流,以致墮入蘊界。所謂「蘊界」是指色(形象)、受(感覺)、想(意象)、行(意志)、識(意識),五種陰魔的活動。

有些學道者在入定的時候,槁木死灰的氣象多,大地陽春的氣象少,這就是落在陰界裡去了,他的氣是冷的,他的息是沉的,裡面還有許多寒衰景象,照這樣修煉下去,日久就成了木頭和石頭了。

既要扭轉這種死氣沉沉。但又不能追隨萬緣。如果在靜坐時,無緣無故地各種思緒紛紛來臨,消除它們又消除不掉;聽任它們來來往往,反而覺得順當舒適;這種情況叫做「主為奴役」。照這樣修煉下去,日久就落入色欲界裡面去了。運氣好的還是做人,運氣不好的就下生做了哺乳動物,比如說成了狐仙。狐仙牠在名山之中,也還算是享福。那些風月花果,奇樹異草,三五百年盡牠享用,壽命長的可以到幾千年。但到頭來,還是要進入生死輪迴,回到煩惱的世界裡來。

以上說的幾種,都是差路也。知道了差路,然後就可以談到效驗了。

1



回光證驗第六

    呂祖說:回光的證驗也多,這不能以小根、小器來對待,而要有渡盡眾生的襟懷;更不可以用輕心、慢心來對待,而要按照我所講的內容去實行。

    入靜中間感覺到綿綿而不間斷,心情愉快,心神舒適,好像處在微醉之中,沐浴之後;這就是遍體陽和,金華初露的象徵。隨後又覺得萬籟無聲,一輪皓月升到中天,大地全都成為光明世界;這就是心體開明,金華正放的象徵。隨後又感覺到全身非常的充實,有不畏風霜的氣概,別人感到興未索然的事,我遇到了卻精神更旺;就像用黃金建屋,用白玉築臺,世間上腐朽的東西,我用真氣來呵它,它立刻就恢復生機;紅血變成了乳汁。我這七尺血肉之軀,似乎全是金寶所构成的,有了這種象徵,就達到了金華大凝的階段。

    第一段效驗,正如佛家《觀無量壽經》要求觀想的「日落」「大水」「行樹」等種種初期「法象」。日落景象,象徵著混沌之中,由無極打下基礎。大水景象,符合「老子」所說的「上善若水」,清潔無瑕,那就是由無極進化成的太極主宰,也就是易經說卦所謂的「帝出乎震」。震在八卦中屬木,所以又用「行樹」來作為表象。經中所說的「七重行樹」,象徵的七竅光明。

    第二段效驗,是從第一段奠基而來的。觀想大地變成冰雪世界,化為琉璃寶地,光明逐漸凝聚;於是以後觀想的景象中,就出現了篷臺,而繼之出現了諸佛。金性顯露,那不就是佛嗎?「佛」是譯音,本就是「大覺金仙」。上面所講的是整個功法修煉中大段的效驗。

    當前大家能夠印證的效驗,大致有三種:

    一種是入靜之後,神進入谷中,聽到外邊有人說話,聲音就像隔了一里多路似的,但又清楚而明了;那聲音進入耳鼓,好像深山大谷中的回聲,未嘗聽不見;但又未嘗能聽得見。這種神入谷中的現象,大家隨時可以體驗到。

    一種是在入靜之中,眼光騰騰散開,前面一片白色,就像在雲彩當中,即使睜開眼去看自己的身體,也無從看見,這種現象稱為「虛室生白」,那是內外通明,吉祥止止的徵象。

    一種是在入靜之中,肉體溫暖和軟,又像棉花,又像碧玉,坐在那裡好像留不住似的,有騰騰上浮的感覺。那是因為神歸頭頂之天;久而久之,身體的昇空是可以實現的。

    這三種,都是現在可驗證的景象。然還有許多效驗是說不盡的,隨各人的素質不同,而產生各種不同妙景。正如《止觀書》所列舉的那種:「善根發相,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總之一句話,必須自己信得過,那才是真切。

    先天一氣,可以在當現前這些效驗中去尋找。找到了先天一氣,丹也就可以煉成。這可是一粒真正的黍珠。正如張伯端《金丹四百字》所說「一粒復一粒,從微而至著。」先天,也有階段性的先天,就是上面所講的「一粒」;也有整體性的先天,就是從一粒乃至無窮粒。不過一粒有一粒的力量。最重要的第一義,是必須自己決心大。

1



回光活法第七

    呂祖說:回光功法按步就班的去實行,也不要影響自己的正業。古人云:「事來要應過,物來要識破」。你們在日常生活中用正念行事,那光就不會隨物而轉移。遇事以正確態度對待,光隨時可以返回,這叫做時時刻刻作無形無相的回光。

    日常生活中,能夠時時處處做返照功夫,又不著人相,又不著我相,一絲一毫也不耿耿於懷,那就是等於隨時隨地在回光,這才是「宗旨」的第一妙用。

    清晨起來,排除各種干擾,靜坐一二個小時,那就是最妙。不過,就在平常的一切待人接物活動中,練習返照法,能夠做到沒有一刻間斷;照此實行之兩月、三月,也會感動天上仙真,來與你印證了。

1



逍遙訣第八

          玉清留下逍遙訣,四字凝神入氣穴;

          六月俄看白雪飛,三更又見日輪赫;

          水中吹起藉巽風,天上游歸食坤德;

          更有一句玄中玄,無何有鄉是真宅。

    我這一首律詩,已經把功法的玄奧說盡了。大道的要領,不外乎「無為而為」四個字。惟有無為,才不凝滯在范疇和形象之上;惟有以無為而行有為,才不致墮入頑空死虛之中。其中的作用不外乎一個「中」字;而樞機全在兩眼。兩眼就好比那北斗星的斗柄一樣。造化的斡旋,陰陽的轉運,全都靠著它。而大藥,始終只是一「水中金」這一味。

    前面所講的回光功法,是用來指點初學的人,從外部來控制內部,用臣佐來保證君王。這裡是為中下之士修下兩關,來透入上面那一關提出的功法。現在修行道路逐漸明朗,功法關鍵已逐步純熟。上天不愛惜那珍貴的道法,讓我直接透露出那至高無上的宗旨。你們各位要珍惜啊!勉力啊!

    回光,是功法的總名稱。但功夫上進一層,則光華也盛大一番,回光方式也更妙一些。前面功法是由外部而控制內部,現在功法則是由中央而駕駛外圍;前面功法是用臣佐來保證君王,而現在功法則是奉君王聖旨來發號施令,面目完全是一大顛倒。

    這一功法的內容是在欲入靜之前,首先要調身調心,使它自在安和,接著放下萬緣,絲毫沒有牽掛。讓天心正位於中央,然後兩眼垂簾,就象奉了聖旨去召喚大臣,誰敢不尊?接著就用兩眼的目光內照坎宮(丹田),光華所到之處,真陽就會出來應接。

   八卦中的離(

怎麼打坐到最後會出現金花?

这本道家奇書,居然詳細的寫出來,修鍊成神,長生不死的方法!讓道家打坐修鍊成仙風靡歐美|seeker大师兄

觀看次數:322,691次

•2021年5月5日

9498

246

分享

儲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0WVSM9GVDQ&t=793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SF2ZqcANpg

1.2.jpg
2021-6-15 00:16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本帖最後由 lbboy 於 2021-6-15 10:01 編輯

最近剛好訂了一本這本 全解太乙金華宗旨 ,還沒到貨,不確定寫的好不好

之前看過一點 奧修寫的金色花的秘密
http://www.osho.tw/ebook/book75_01.htm


….
這本書,金色花的秘密,非常古老,也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論述之一─可以確定的是有至少有二十五世紀的歷史,但應該是更古老,不過至少有二十五世紀的歷史是可以確定的。且這本書是所有偉大宗教的偉大的綜合體,這是非常稀有、獨一無二的,聖經屬於基督教、塔木德經屬於猶太教、吠陀經屬於印度教、法句經屬於佛教、道德經屬於道教、但這本小書;金色花的秘密,不屬於任何一種宗教,或者可說是屬於所有宗教。

  它深深的根植於道家的教導,它是道家的途徑上生命以及存在的開花,但它不只是這樣─祆教(古波斯祆教)在其中也扮演了一部分的角色,祆教(古波斯祆教)的教導結合在裡面,佛陀的教導結合在裡面,一些基督教的神秘學校;聶思托里教也扮演了一部分角色,所以基督教、猶太教也都包含在裡面。這是最綜合的途徑之一,它結合了這世界上所有的美麗傳統,好幾世紀以來這本書一直都是秘密傳遞著,它不是公眾唾手可得的,因為它教導一些非常秘密的東西,只能教給門徒,師父唯有在時機成熟時才教導給門徒,因為它的教導是如此一個無比潛在的秘密以致於你若沒有正確了解,如果你做錯某個部分,將會導致嚴重傷害,它必須被正確的了解,而且必須在師父的存在下進行,這是一個威力強大的方法,向原子彈一樣的強大。

  現在原子彈的製作技術仍保持隱密,一旦它開始洩漏將會產生巨大的危險,如果人們可以私下製作原子彈一定會製造出巨大的混亂,因此原子彈的偉大秘密仍被保護著,而這本書教導內在潛能的爆發技巧,基於一樣的道理幾世紀以來這個秘密一直被守護著,只有私下隱密地傳授給門徒,因此這個神秘學校的人拒絕所有將這本書寫下來的誘惑,事實上,世界上所有宗教長久以來都一直拒絕寫下他們的精神教導。透過口述的傳遞是很美的,它是活的,師父就在背後,它們不是死的文字,文字有了靈魂,有了翅膀,師父的經驗支持它,師父就是證據,他們不是推測,不只是哲學,而是實際存在的經驗、是活生生的,師父已在這條途徑上走過,他知道這條路上所有的危險,他知道人們是否走偏了,而他會好好照顧門徒,不讓他們迷路。

  距離真理愈近愈容易走偏,因為離真理愈近你可能會變得自滿,會想說;現在我知道了,現在『我是』,而如果自我一回來你將掉回黑暗的山谷,你將失去頂峰,當你愈靠近真理,將會昇起強烈的慾望要與他人分享,但你還沒有達成,而分享半真理是很危險的,因為半真理比謊言更危險,半真理是強大的而謊言是虛弱的,遲早人們會發現那只是個謊言,而半真理可以存留好幾世紀,影響好幾世紀。

  沒有人能透過半真理到達,當一個人處於中間時既不屬於這個世界也不屬於彼岸,那是很奇怪的處境,失去舊的而新的還沒有到來,你處於混亂的狀態,舊的秩序消失了而新的還沒發生,你變成一片雲,你變得困惑,沒有更清晰,沒有更活生生,沒有更充滿光,你的生命變成兩極之間的衝突,你被分裂成兩半,一半的你屬於地球、一半的你屬於天際,現在你是不存在的,你變成『無人』,這可能會讓你瘋掉,所以幾世紀以來,金色花的秘密都是師徒之間秘密地口述傳遞著。

  第二個原因,透過口述的傳遞,經典才能維持活生生,且這也是它能夠成為綜合體的原因。金色花的秘密生於中國道家的土壤,之後菩提達摩到達中國──一個新的師父,帶來印度新的訊息──佛陀的訊息,跟隨金色花的秘密的人是非常開放的人,他們不屬於任何教會組織,他們可以立即看到菩提達摩也擁有它──那是如此明顯,如此顯露,他們允許菩提達摩的教導成為他們的一部份,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祈那教的師父身上,聶思托里教派的基督教師父身上,一再一再地某些東西來到中國,只要是值得的,就會被加入。

  口述的教導維持活生生、繼續成長,就像江河一般,新的溪流加入並成為它的一部份,一旦一個教導被寫下來,它就無法再加入任何東西,它變得堅硬,失去流動性;它變成死的,變成屍體,現在金色花的秘密已不再成長,自從被寫下來之後,幾世紀以來都沒有成長。

  為何我選擇要談論它?因為這樣它就可以繼續成長,它是世界上如此美麗的一個訊息,它不該就這樣死去,我要使它復活。現在我可以開始對門徒談論它,對那些來到我這裡準備死去以重生的人談論它,對那些準備死去以開花的人談論它,種子必須死去,這樣它才能成長,種子必須消失,這樣樹木才能發生。

  我將為你們談論這本具有極大價值的小書,這樣它才能再次活生生,它可以在你我之間變得活生生,它能再次的開花,而且它具有無比的重要性,如果你能正確的了解它且練習它,你將因此致富。

  但首先要了解的事情是,記住,你已經被催眠了,你必須通過解除催眠的程序,記住,你已經被制約了而你必須解除那些制約,記住,死亡正在來臨,不要想說它今天不會發生,它任何片刻都可能發生。

  事實上,所有發生的事情都是發生在現在,種子在現在死掉,花蕾在此刻變成花朵,鳥兒在現在歌唱,所有發生的事情只能發生在稱之為現在的空間。

  沒有任何事情發生在過去與未來,所有事情總是在現在發生─那是事情能夠發生的唯一方式,因為『現在』是唯一的時間。

  過去只是你的記憶而未來只是你的想像,但你被催眠了,被催眠說要活在過去或未來;選擇,看是要過去還是未來,社會不允許你活在現在。

  基督教、印度教與回教─他們要你活在過去,他們的黃金年代是在過去,共產黨、社會主義與法西斯主義要你活在未來,他們的黃金年代是在未來,烏托邦正在來臨,當革命性變革發生,你就能真正的活著,那裡就是黃金時代。但如果你開始活在過去,那是錯的,或者活在未來,那也是錯的。沒有一個社會告訴你要活在現在,活在此時此刻。

  成為桑雅生,成為真正的追尋者,意味著活在此時此刻─除此之外沒有別的生命,但要活在當下你必須先解除催眠,你必須成為人而不是一部機器,你必須警覺一點,你是無意識的。

真相並不存在

TOP

本帖最後由 lbboy 於 2021-7-6 23:23 編輯

太乙金華宗旨 心得註記

第一章 天心
   自然曰道,自性,元神,無形無相。大道以虛無為體,隱現為用,不住於有,不住於無,而氣機通流。太乙 無上之謂, 太一,無極,先天,天地未生之前,形神未兆之初。金華即光,即金丹,主君是一,光是主君心意,性光,慧光,能照五蘊皆空。整個存在都是『光』所組成的─萬物都是光所組成的型式。太乙金華即先天太乙之真氣。宗旨妙用惟在置心一處,內觀即置心一處之訣。內為攝心,收斂。
    天心居日月(陽性與陰性)之中,中間就是超越,非陽,非陰,天心即沒有對立的合一之心,。天心者,天地人同秉之心,丹書所謂玄竅。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無生有,有化無之造化樞機,天地萬物生生不息的本源。天心一竅不在身中,不在身外,不可摸索而開,只可默存以俟。欲識其存,不外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回光之功,全用逆法,注想天心。如果你朝中心移動,思想開始消失,在最核心的地方,思想完全消失了─那裡只有覺察。 逆即返,止,回。止住意識心,頭腦。返還虛極無念眾妙之門。想,為純想即無念,淨念,正念。 丹訣甚多,總假有為而臻無為,藉假修真。此宗旨直提性功,不落第二。 功法之要在存誠,純想。真竅非竅,無門之門。而其中下手方便處,萬緣放下時,用三目(兩目及眉心)微以意運如磨鏡,三光立聚眉心,若有或無,隨其自然運化,不要執著,不要被變幻不實的氣機所牽引。專一回光,既久,此光凝結,即成自然法身。

第二章 元神識神
   元神, 自性,真如,法身,無極也。天地由此生。一靈真性落於乾宮便分魂魄。魄,識之體,陰也,沉濁之氣;魂,神所藏,陽也,輕清之氣。一切好色動氣皆魄之所為,即識神。回光者煉魂保神,制魄斷識之訣,以返純陽。

第三章 回光守中   
   回光者精思,純氣 ,純想也。直回造化真氣,直空千劫輪迴。金華之道,全用逆法。回光返照形神未兆之初,天地未生之體。回者止也, 光者觀也. 回光即止觀,即定慧。人之精華上注於目。兩目諦觀鼻端,系心緣中。中者非空,非假,無分別處,遍大千,造化之關鍵。眼太開易散亂,太閉易昏沉,看鼻端非著念於鼻端,只於入靜初,借鼻定準後便放下。

第四章 回光調息
  自心為息,心息相依,故回光兼之調息。昏沉,散亂二病,存心聽息以對治。聽其無聲,反聞聞自性。


第五章 回光差謬
   修行的錯路,差路。 1. 槁木死灰 2. 主為奴役, 被五蘊,意識牽引。


第六章 回光證驗


第七章 回光活法
   事來要應過,物來要識破. 應 無所住而生其心。


第八章 逍遙訣
第九章 百日築基
第十章 性光識光

第十一章 坎離交媾
    逐色隨聲即是用離掛表示, 返聞收見用坎掛表示。坎離,陰陽,性命,身心,神氣,都是同一樁事。心不隨境轉就是坎離相交,陰陽相合。

第十二章 周天
   周天主要的重點並不是在講的氣的運行。
第十三章 勸世歌
真相並不存在

TOP

曼陀羅咒語:聖經和羅摩衍那中隱藏的上古黑科技!揭開金字塔建造之謎、破解麥田圈的真相!湮沒在歷史中的細思極恐的聲音奇蹟...[Unsolved Mystery Storie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19ckNubrZo&t=637s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