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Is this starved polar bear which died as ‘skin and bones’ the 'categorical proof' that climate change is wiping out the species?

這是絕對的證明,氣候變化正在消滅的物種嗎?
飢餓的北極熊死後只剩皮膚和骨頭''

http://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2385930/Starved-polar-bear-dead-Norway-categorical-proof-climate-change-wiping-species-say-experts.html#ixzz2bIkmJkVs
1.7.jpg




1.8 - 複製.jpg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熱破歷史紀錄 北極圈格陵蘭攝氏25.9度


http://news.sina.com   2013年08月03日 06:23   中國日報

格陵蘭西南岸7月30日測得攝氏25.9度(華氏78.6度)高溫,創下自1958年開始測量氣溫以來的最高紀錄。

  (綜合外電報導)入夏以來全球不少地方的氣溫創下新高,連地處北極圈的格陵蘭也不例外。丹麥氣象局設於格陵蘭西南岸曼提索格的氣象站,在7月30日測得約攝氏25.9度(華氏78.6度)的高溫,創下格陵蘭自1958年開始測量氣溫的最高紀錄。

  格陵蘭全島大部分地區終年都被冰雪覆蓋,一年中難得出現攝氏20度以上的氣溫。之前有紀錄的最高溫攝氏25.5度,係於1990年7月27日在康格魯索克測得,該地與曼提索格同屬西南岸地區。格陵蘭全境的夏季均溫約為攝氏10度,南部有時會升到攝氏20度左右。

  丹麥氣象局指出,日前格陵蘭全島有大片區域籠罩在高壓下,同時有另一股低壓從西邊加拿大巴芬島過來,因此引進了西南風,並造成此一破紀錄高溫。丹麥氣象局說,另一個因素可能是焚風效應(Foehn Effect)。

  在格陵蘭出現破紀錄高溫前,西伯利亞北方也遭到驚人熱浪襲擊,在7月中旬到下旬期間,該地區連續10天氣溫超過攝氏30度,氣象學家形容這種狀況「空前未見」;另外在阿拉斯加的費爾班克斯和安克拉治,也都出現不尋常的連續高溫。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Earthquakes Release Massive Amounts of Methane

地震釋放大量甲烷

Jul 29, 2013 05:00

http://www.natureworldnews.com/articles/3204/20130729/earthquakes-release-massive-amounts-methane.htm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地震可以從海底釋放甲烷。
不來梅大學和他們的同事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甲烷的來源,那就是從地震發生在巴基斯坦大約70年前。他們發現,那次活動的海床裂開並釋放出甲烷在大氣中。研究人員說,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制定者需要考慮的甲烷量,並了解地震的氣體來源。


1.7.jpg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一下創高溫紀錄,一下要冰河期?????


UN Climate Report Reveals a Decade of Extreme Weather and Record High Temperatures [VIDEO]

聯合國氣候報告揭示十年的極端天氣和創紀錄的高溫

Jul 03, 2013 12:1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Sz7U0C0bsY

http://www.natureworldnews.com/articles/2782/20130703/un-climate-report-reveals-decade-extreme-weather-record-high-temperatures.htm

1.8 - 複製.jpg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

2015年全球或將變冷"後天"式災難非聳人聽聞

http://www.kexue.com 2013-07-05 10

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網站報導,經過近
50年對世界大洋海水溫度的分析,科學家們得出結論,2015年地球將迎來全球變冷。

這個結論是科學家們分析了近50年內大洋海水的溫度而得出的。據日本國家海洋研究機構的資深科學家中村元堂說,格陵蘭海域的海水溫度顯示出北半球正處於最後一期的變暖過程中,這個持續變暖過程從1980年開始。

科學家強調,在預測氣候變化的時候必須要考慮到由溫室氣體引發的全球變暖的影響。同時,中村還補充道,他的模型並沒有考慮到溫室效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





1.7.jpg



“現在我們必須要研究人類活動的因素是怎樣影響氣候的變化過程。”中村對《朝日新聞》中說道。

之前,美國科學家們證實了全球變暖的論點。他們查明了在過去的4個世紀裡近幾十年是地球上最熱的時期。總體來說,人類正在經歷自公元400年以來最熱的時期。

美國科學院成功的證實了,只有在20世紀地球平均溫度上升了半度多。科學家們把這些變化同地球上自然災害的增加聯繫起來。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Herbal Earth: Nasa animation plots a year's worth of changes in global vegetation and show how forest fires scar the landscape and rivers give it new life
青翠的地球:NASA動畫繪製一年的全球植被的變化及森林火災如何造成疤痕的景觀和河流給它新的生命

20 June 201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gUnXpBMfyI&feature=player_embedded#at=202


http://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2345157/Herbal-Earth-Nasa-animation-plots-years-worth-changes-global-vegetation-forest-fires-scar-landscape-rivers-new-life.html#ixzz2Wln9vAK8

1.7.jpg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地球一點一滴改變中.....


27度算酷暑 氣溫創87年來新高

2013061920

綜合報導】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市(Anchorage),昨天(18)氣溫創下自1926年來的新高,最高溫測得攝氏27度,雖然不算高溫,但當地6月平均氣溫約僅有17度,阿拉斯加其他城市更是熱到吃不消,塔基那小鎮(Talkeetna)最高溫來到攝氏35度。

由於當地夏季普遍涼爽,一般民眾家中幾乎都沒裝空調,突然飆高的氣溫,風扇賣到快缺貨,民眾紛紛到海灘或戶外來消暑,當地氣象局預估,這波熱浪今天(19)開始可望舒緩,接下來將又回到涼爽的天氣狀態。

1.11 - 複製 (2).jpg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看來地球越來越不妙了…..well 但大多數人還是過得好好的...可能是我們的下一代會很糟

糧農組織:水母正取代魚類
佔據海洋

http://newtalk.tw/news/2013/05/31/36929.html

糧農組織530日發表的一份報告稱,在世界的所有海洋中,水母正持續過度興旺地繁衍。這個情形已使一些海洋和魚類專家驚呼,水母正在取代魚類,佔據海洋。報告指出,水母的過度繁殖將導致海洋生態嚴重失衡。
根據聯合國新聞中心30日引述糧農組織的報告報導,導致地中海和黑海漁業資源減少的重要原因,就是水母的數量增長過快。水母增長過快的原因之一是由於人類對於海洋的過度捕撈將水母的天敵「一網打盡」,使其可以安然自得的生長。再有,水母通常將魚卵和魚仔作為自己的食物,結果許多魚類在「襁褓」中便成了水母的美餐,從而形成了魚類不斷減少、水母不斷增多的惡性循環。
1.8 - 複製.jpg


報告指出,除了人類對海洋的過度捕撈外,全球變暖、海洋水體優養化、海堤和旅遊海港的興建,也是導致水母迅速增多的原因。報告表示,減少海洋過度捕撈和溫室氣體排放、海洋水體優養化的程度,都可以幫助控制水母的過度繁殖。
報告同時指出,在水母過度繁殖的情況下,人們可以考慮大力開發水母食品和藥品,同時探究某些水母身上所具有的「返老還童」的機能,研製人類「保持青春」的秘方。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本帖最後由 cathyyeh 於 2013-5-30 12:15 編輯

氣候暖化回不去了 學者建議疏散台北人口
作者: CLiao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3年5月28日 下午12:54

本報2013年5月28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夏威夷大氣監測站測得的二氧化碳濃度本月已突破400ppm,地球溫室氣體濃度達到新的里程碑。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對此表示,未來全球暖化的速度只會加速,影響的層面也會更廣泛且加劇;「全球都將面對一個高溫的未來,只是現在會越快、來得越強。」雖然天災一定會發生,國家以及民眾仍應藉由環境保護、避災規劃,對抗天災的侵害。

另一方面,全球因天災遷移的人口將數以億計,台灣也難以倖免,汪中和持續幾年積極建議台北人口應疏散,而疏散最好的辦法就是政府首先離開、遷都,只要政府一離開,很多人就跟著要離開,台北盆地人口1/3就疏散掉了。

汪中和說,400ppm這個數字令人心情沉重,而台灣社會卻仍漠視。從1986年CO2含量衝到350ppm,全球保育人士即連年不斷訴求降低排碳,維持在350ppm、世紀末溫度上升不要超過2℃,但5月揭開的數據,說明了溫室氣體持續攀高,暖化止不住,速度令人憂心。

汪中和表示,預估2038年以前就會超過450ppm,目前一年大約增加2以上的ppm,一旦超過450ppm,到了本世紀末,地表的溫度就會升高到2℃以上,預計是3℃或更高,帶來的衝擊是上世紀的兩倍以上,就像飛機離了跑道起飛,加速爬升,未來面對的衝擊、壓力會越來越高。自然災害不斷在全世界反覆出現的世紀,21世紀是個搶糧食、能源以及水資源,也是一個大規模遷徙的世紀。        台北盆地應疏散人口

除了氣候極端變化,更令人擔憂的是海平面上升的危險,衝擊力遠超過氣溫的上升。因為氣候災難的關係,人們必須離開熟悉的居住環境,遷移到陌生卻不得不去的地方。當然包括台灣。台灣則可能造成百萬人在各地流動,如果沒有好好的安頓,社會的動盪是非常可怕的。汪中和認為,政府應該讓人民安居樂業,而不是告訴人民這裡不能住,這是無用的。

以台北首善之都為例,政府投入大量資源維持其運作,卻無法逃避人口過於飽和所衍生的現象。「台北盆地其實是沒有未來的,以百年的尺度來看,台北盆地就算不遷都,也無法住下去,因為將來一半以上都會被海水淹沒,所以還是會離開,而且是被迫離開,與其那時候離開,不如現在就規劃,慢慢的疏散。」

「政府一定要先準備好,找一個更好的地方,人民願意離開危險的地方搬進一個安全值得去的地方」汪中和說,政府資源應該往這方面配置。假設以100萬人來考量,若以20萬人為規模打造新市鎮的話,則需要5個新市鎮,都市規劃可以完全不同。

政府一直希望擴大內需,「以國家角度來看,建造一個新的城鎮,以生態保育的觀念做,回應氣候變遷,這個內需將十分龐大,投資也會非常值得。」

然而現況卻是政府的都市規劃,完全未有前瞻眼光,缺乏避災的考量,放任財團炒作地皮累積財富,「政府在這方面非常的失職!」        淡海新市鎮  在氣候暖化時代是錯誤投資

以淡海新市鎮為例,剛好坐落於台北盆地北邊,非常靠近海平面上升會衝擊的地方,雖說本身不會被淹沒,但它周圍低漥的地區完全被淹沒,道路完全不通,汪中和認為,這種投資是一種浪費和錯誤。

避免選在沿海地區,受海平面上升暴衝、巨浪影響,另外在活斷層附近也不合適,因為會受到地震直接的影響。

汪中和表示,新市鎮規劃需要國家來主導,要有上位的主體計畫,之後才能定位,落實執行。但是政府完全沒有這樣的遠見,只有東做一塊、西做一片,有如玩拼圖一樣,未完成前誰也不知道全貌是什麼。        氣候變遷快又普遍

300萬年來 ,地球二氧化碳濃度第一次飆破400ppm,它代表著累積的熱能很快,按照氣候的習性,地球要修正成過去的數值,都需要百年、千年以上的時間,「人類已走上一條不歸路,就像去旅行沒有回程票」汪中和說,過去要經過好幾萬年才會升高100的單位,現在卻是百年的時間就達成了。

速度太快,熱能累積太多,因此整個地球的環境都在激烈的調整,無論是是大氣、海洋或岩石圈,將來都因熱能累積的太多太急,產生劇烈的變化,極端的天氣、海洋的變化甚至於地殼的運動,都比過去要活躍。

目前全世界1年增加2個單位;在自然條件之下,萬年以上才會增加1個單位,因此人類必須大幅度改變行為,更重要的是調適,做好防災避災的準備。「人類可以做的就是盡量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不要讓它增加這麼快」        地下熱能威脅設施安全

汪中和還說,台北盆地是全台灣熱島效應最嚴重的地方,熱能終年累積在盆地裡,不但夏天時十分炎熱,不斷在地底下累積的熱能,使得台北地底下的溫度不斷的上升,從觀測數據也證明這個現象。累積的熱能至少產生3種無法預期的狀況。首先,地底下溫度上升,使得地下水隨之膨脹;膨脹後帶來額外的壓力讓地下所有的建設,包括高鐵、捷運,所有鐵路地下化的設施,都受到影響,安全性必須重新評估。

其次,浮力增加。台北自從禁抽地下水,水位已經開始回升了,也就是地表4、5公尺以下都是滿滿的水,水受熱了以後會增加浮力,所有地下建築物除了遭受(水膨脹)側向的壓力,還有額外的浮力,而這種浮力在很多地方是不均勻的,比如說,一座捷運的地下涵洞,長達幾十公里,在浮力不均勻下,每個地方上升程度不一,使得安全性受到威脅。

當地下的溫度增加以後,不但地下水溫、浮力、浸水壓力都增加,流動性也跟著提高,有如潤滑劑一樣,讓斷層更容易活絡。        熱能造成潤滑作用恐刺激斷層

汪中和解釋,台北有3個斷層,北邊的山腳斷層,中間的新莊斷層以及南邊的台北斷層,後兩者過去都沒有活動過,被視為死的斷層。過去不活動是因為沒有條件,不像現在這麼熱、水的溫度這麼高、流動顯著,基本上是被鎖死在當地;一旦條件改變了,斷層兩側潤滑作用也會提升,受到外部地震刺激,斷層也會跟著錯動。

汪中和認為,台北因為自然條件改變,除了強降雨帶來淹水的壓力外,也加劇地震帶來的影響。全台西部更因人為開發,從基隆到屏東,早已連成一個大都會,因此任何地方,不管是在中部或南部,發生一個921那樣的地震,幾十萬棟的房屋倒塌、設施受到影響,管線破壞,就會讓台灣的整合出現破口,陷入癱瘓。        保護環境抵抗災難

莫拉克發生在南部的山區,造成慘重的傷亡,但這種規模的雨量若下到台北市,災情將更慘重,約有1/3會淹掉,數百萬人必須疏解、遷移、救難,這是難以想像的。台灣經歷莫拉克以及幾次風災的洗禮,對於災難的預防準備仍不足,若再一次莫拉克的尺度,因應仍是不夠的。

即使大環境不好,但小環境仍然可努力減少衝擊和傷害。汪中和舉南亞發生大海嘯為例,同樣是海岸,但是有紅樹林或沒有紅樹林的海岸,災情是完全不同的。「海嘯無法避免,但當環境保護好、能抵抗災難,我們所受的衝擊就會降低」

既然無法阻止氣候不暖化,也沒有辦法讓海平面不上升,卻可以建設家園足以抵抗氣候變化帶來的衝擊,把傷害降到最小。汪中和認為,政府優先工作是朝這方向努力,任何建設的終極目標就是想辦法讓台灣遇到災難衝擊時,損失控制到最小,人民受到最大的保障。 防災政府做不夠 民眾還是要做

台灣除了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還必須面對地震的挑戰。汪中和說,我們沒有條件不做好這些預防,而且全台灣都有機率發生地震。

按照過去歷史的紀錄來看,每一次日本發生重大地震之後,台灣也會跟著發生。2011年日本發生這麼大,災情這麼慘重的地震,一定影響台灣的地殼應力,板塊活躍性提高,地震風險逐年提高,汪中和說,目前地震仍無法預測,而台灣在防震意識非常薄弱。

台灣只要發生規模7以上地震,災情就會非常嚴重,一定要做好準備。日治時代台北即曾發生過規模7的地震,幸運的是規模雖大卻很深,未造成災情;不過當時的環境跟現在完全不一樣,當時台北盆地大約十幾萬人,地廣人稀,也沒甚麼重要的建設;現在則有600萬人口,加上地上、地下建設,若再發生相同規模的地震,傷害不可同日而語。

一旦台北遇到規模7的地震,整個國家會變得非常危險。

政府必須事先規畫好救災事宜,在北、中、南、東,都要有緊急應變中心,政府現在就該朝這個方向準備,但講到現在政府都認為不太可能,對此汪中和只能嘆氣,「只好靠我們自己自力救濟」

汪中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先檢查自己家裡是不是在活斷層上面,如果是,傷害一定相當慘重,應立即遷移;如果不在斷層上面或離斷層還有一段距離,例如500公尺,接著要看房屋結構抗震夠不夠,如果是921前蓋的房子,就須加固或補強。

2.告訴家人做好防災的準備,例如地震之前,每個人都有一個救難包,重要的證件、飲水或急救藥品放在裡面。

3.重要的資訊放在安全的地方,家裡的東西都固定好,地震來的時候不會因搖晃摔落被砸傷;家人之間都要說好,如果是發生在白天,家人分散各地,要怎樣會合,聯絡方式是甚麼;如果是在晚上,甚麼地方是最安全的可暫時避一下,等到強震過後再到安全的地方疏散會合,這些都是可以事先規劃準備的。



Some people were supposed to walk into your life, teach you a lesson, and then walk away

TOP

Google Earth's Timelapse Project Chronicles Planet's Changing Surface

http://www.natureworldnews.com/articles/1881/20130511/google-earths-timelapse-project-chronicles-planets-changing-surface.htm

columbia_400-1-gif.gif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地球危險了
大氣二氧化碳濃度
飆新高

·
2013-05-12 02:26

·
中國時報

·
【陳文和卅綜合報導】


 最新監測數據顯示,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每日平均值,已首度突破○○ppm的重大關卡,可能是地球過去三百多萬年來最遭的狀況。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管理局設在夏威夷主島毛納羅亞火山的監測站,偵測到太平洋上空截至九日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日均值達到四○○三ppm的新高。加州的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監測站,測到的水平更達四○○八ppm。


 這是夏威夷監測站自一九五八年開始運作以來,監測到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最高值。科學家認為,儘管大氣二氧化碳濃度超過四○○ppm並不是氣候災難的臨界點,但這在地球暖化過程中,是「一個具有非常重要象徵意義的事件」。


 科研人員表示,空氣中每一百萬個分子裡,便有四百個二氧化碳分子,這是一個重要門檻,因為人類從未見過大氣溫室氣體濃度上升到這麼高的水平,這意味環境汙染問題已達到危險地步,有必要採取緊急措施,減排二氧化碳。


 據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論文指出,地球歷史上二氧化碳濃度最近一次超過四○○ppm,大約是在距今五百萬年到三百萬年之間的上新世(Pliocene)時期。當時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約為四一五ppm,全球平均氣溫比現在高出攝氏三到四度,極地地區氣溫比現在高約攝氏十度,海平面至少比目前高出約五公尺。


 該研究所主任基林說:「照這樣下去,用不了幾十年就會突破四五ppm的關口。」


 英國倫敦政經學院葛拉漢氣候變遷與環境研究所政策主任沃德說:「我們正步入史前時代的氣候,可能使人類社會面臨大規模且災難性的風險。」倫敦帝國學院物理系主任、大氣物理學家海伊也說,除非迅速採取行動,「否則地球溫度很快就會增加攝氏兩度」,人類面臨存亡的關鍵。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科學家警告地球或變得像金星一樣貧瘠
20130502 09:30

新浪科技訊北京時間5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備受爭議的科學家詹姆斯-漢森辭去美國宇航局工作、致力於提高氣候變化意識的事業,他向人類發出最可怕警告:地球將來可能變得像金星一樣貧瘠,無冰同時也沒有人類居住。

他說:“我決定辭職,這樣我就能用全部時間搞科研,關注科學對年輕人的影響,讓他們清楚地意識到依據科學去做事。”他還發表了一篇論文,概述他所謂的“金星綜合症”。簡言之,金星綜合症指的是全球變暖後果嚴重,致使地球不再適合人類居住。

漢森說:“這是根據最好科學證據作出的毫不誇張的建議。燃燒所有礦物燃料可能使地球變成無冰同時又沒有人類的星球。要是我們燃燒所有礦物燃料,可以肯定的是海平面最終會上升數十米。唯一爭論是上升的幾米海平面需要多久會摧毀所有適宜居住的沿海城市。燃燒所有礦物燃料最後還可能引發一個超高溫事件。”


1.11 - 複製.jpg



根據漢森發表在哥倫比亞大學網站上的這篇論文,這個高溫事件可能使地球變得像金星一樣。他說:“在氫向太空蒸發、海洋剛剛退去後,地球就可能進入金星一樣的狀態。如果大氣溫暖到使對流層擴大為現在的平流層,就可能發生這種事。”

《紐約時報》報導,漢森會辭去年薪18萬美元的工作,投身到大量法律訴訟中。這些訴訟是對聯邦和州政府未能監督工業對氣候變化的影響而提出來的。他說:“作為一名政府僱員,你不能作出對政府不利的證明。”(孝文)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reach highest level in 150 years

海洋表面溫度達到150年來的最高水平

Apr 26, 2013

http://phys.org/news/2013-04-sea-surface-temperatures-highest-years.html#jCp

有記錄150年來, 在東北保質大型海洋生態系統在2012年的海表面是溫度最高的一年,根據最新的生態系統諮詢由NOAA的東北漁業科學中心(NEFSC)發行。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Antarctic ice is melting TEN TIMES faster than it was 600 years ago

南極冰融化比600年前快十倍,

專家們發現,現在是在過去50年裡發生的最快速熔化的時候.在南極半島的詹姆斯羅斯島,進行的測試
他們發現,比600年前溫度高達攝氏1.6度

PUBLISHED:08:22 GMT, 15 April 2013| UPDATED:10:32 GMT, 15 April 2013

http://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2309256/Antarctic-ice-melting-10-times-faster-600-years-ago.html#ixzz2QXxjiMOv

1.111.jpg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北半球夏天 600年來最溫暖

[url=http://afp.cnanews.gov.tw/][/url]法新社 – 2013年4月11日 上午10:20

\(法新社巴黎10日電)科學雜誌「自然」(Nature)今天刊出的氣候研究報告顯示,近年來的北半球夏天為6個世紀以來最溫暖。


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分析北極樹輪、冰核、湖積層和溫度計紀錄表示,北半球高緯度地區近來出現極端暖溫,且幅度和頻率都是「過去600年所未見」。
報告說:「2005、2007、2010和2011年的夏天,比1400年以來每一個夏天都溫暖。」
他們說:「2010年,俄羅斯西部出現600年以來最暖夏天,格陵蘭西部和加拿大北極地區那年夏天也可能為600年以來最暖。」(譯者:中央社張詠晴)
1.45.jpg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全球多國遭遇最寒冷春天 專家稱應警惕災害天氣
2013-04-08 16:11:10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4月8日電 綜合報道,4月本應是微風和煦、春暖花開的時節,而時下全球多國卻遭遇的了各自最寒冷的春天。暴風雪和倒春寒席捲英國、歐洲以及北美大部分地區,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也給各國造成了巨大損失。而氣象專家表示,今年的倒春寒與北極海冰大面積融化有關,正是海冰面積銳減導致了北半球反常天氣。
  暴風雪、倒春寒席捲歐美 英國迎來25年來最冷春天
  今年3月,英國全境迎來30年來最大規模降雪。大雪造成多起交通事故,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部分賽事也因為天氣原因而取消。英國氣象部門稱,寒冷的氣溫及肆虐的風雪使英國陷入了25年來最糟糕的春季。另據英國氣象局的歷史記錄,今年英國復活節也是50年來最冷的。復活節當天,英國部分地區最低氣溫達到了攝氏零下12.5度,創下了1962年以來的最低水準。
1.6.jpg
  寒冷的天氣給英國的農業造成了巨大損失。農業部門的數據顯示,去年冬天的幾場大雪和今春的持續寒冷已至少造成3萬頭牛羊死亡,給畜牧業帶來的損失預計超過210萬英鎊。
  此外,許多英國家庭為節省燃氣和用電支出捨不得持續供暖,以致因寒冷而感冒病例比去年同期上升至少35%。據英國衛生部門的統計,3月份全英因感冒帶來的並發癥導致死亡的人數超過5000人。而英國氣象部門預報,料峭春寒短時間內不會緩解,仍將持續一段時間。
  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今年也迎來了33年來最寒冷的3月。歷來,莫斯科的3月幾無“陽春”,而今年尤甚。城市氣溫較同期正常氣溫普遍低8至9攝氏度,月內的多次強降雪使當地交通事故率大增。此外,強降雪還使當月降水量達到了同期正常水準的兩倍。
  在俄羅斯的鄰國烏克蘭,3月底的持續降雪天氣導致首都基輔的公共交通幾乎陷於癱瘓。首都進入緊急狀況,烏克蘭政府了出動軍人、內務部工作人員和國防部專用技術設備,清理道路上的積雪。
  歐洲其他國家也都在3月底迎來突如其來的降雪。在法國、德國以及奧地利的機場,許多航班因大雪無法起飛。在法國北部,數千戶家庭遭遇停電,氣溫一度將至零度以下。而德國不少地區溫度更是降至零下10度以下。3月24日,由於溫度太低,德國各城市甚至成了“空城”。
  美國東部3月也降下春雪。在這場降雪之前,東部地區已是春意盎然,但降雪導致氣溫驟降,在零攝氏度上下徘徊。許多學校因天氣原因停課,道路與空中交通也受到影響。
  專家稱北極海冰大面積融化致歐洲北美等地“倒春寒”
  對於近期席捲英國和歐洲、北美大部分地區的暴風雪和倒春寒,氣象學家表示,這與北極海冰大面積融化有關。美國羅格斯大學沿海和海洋科學研究所的專家詹妮弗•弗朗西斯指出,正是北極海冰面積銳減導致了北半球反常天氣。
  去年秋季,北極海冰的面積與體積均降至歷史最低點。但根據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的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公佈的衛星圖像顯示,最近一段時間,北極海冰的面積又逼近這一最低點,隨時可能“打破紀錄”。“北極海冰正在迅速融化,目前的面積甚至不足30年前的兩成,導致北極變暖。”弗朗西斯說,這正是全球氣候變暖的“症狀”,並令北極地區的冷空氣南下。
  許多專家也同意弗朗西斯的觀點。科學家發現,隨著海冰減少,更大面積的海水暴露于大氣中,大量熱量從海水中釋放到海面以上的冷空氣中,使北極地區變暖。升溫的空氣使氣壓不穩定,並改變北極與其以南區域之間的氣壓差異,最終導致氣流模式發生變化。氣候學家們認為,這一假設足以解釋極端炎熱與極端寒冷天氣的出現。
  近日,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局發佈的一份報告也指出,“由於大量海冰消失,更多日光可以直接照射在北極海面”,導致北極地區氣溫上升,並最終引發北半球惡劣天氣。
  今年3月席捲北半球的暴風雪與倒春寒與2012年3月的溫暖春天形成了強烈對比。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約翰•白丁頓警告說,根據目前觀測到的情況,“氣溫與降水量均是平均水準的兩倍,這預示著我們將面臨更多的旱災、洪災與暴風雪”。白丁頓說,人類應對此有充分的緊急應對措施。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