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不可思議的基因

本帖最後由 sanmartin 於 2010-6-27 00:35 編輯

Keys of Enoch 有講我們人的DNA 是被完美設計好的,這是我第二次想翻譯這整篇Key of Enoch.

但我還是放棄了.....太多了

kEYS OF ENOCH 解釋人類基因如何被所謂的猶太人(希伯來)的耶和華神所創造( well我認為所謂的神應該就是古早時代的外星人吧,呵呵)

我很想翻譯出來,但太恐怖了,整個要翻譯完可能要花半個月

人類基因組是由 DNA組成的兩套 23的染色體- 46所有染色體。爸媽倆人各提供一套。大約百分之90的基因組序列,是沒有任何產生蛋白質的功能,功能不明

DNA的鹼基,分別是腺嘌呤(縮寫A)、胞嘧啶C)、鳥嘌呤G)與胸腺嘧啶T)。

還有一種鹼基稱為尿嘧啶U),


DNA>>>>RNA>>>>最後形成20種組成生命體中的蛋白質Amino Acid


胺基酸Amino acid)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賦予蛋白質特定的分子結構形態,使他的分子具有生化活性。蛋白質是生物體內重要的活性分子,包括催化新陳代謝酵素

ADN_animation.gif

人類遺傳訊息 是介由類似的排列方式儲存在DNA 裡面. 而這些字其實就是猶太人的神 YHWH

;音唸起來就是耶和華
的三個字的排列組合所構成

(YHWH 雖然是4個字,但唸起來只有三字)

: 10

: 5

: 6

http://zh.wikipedia.org/zh-tw/%E7%A5%9E%E5%90%8D


1.jpg

2.jpg

而這YHWH 配合Deca-delta system 類似 10X 進位

這樣的組合就形成人類氨基酸 的組合….太難了有空繼續未大家解釋

大家可看一下圖….很不可思議….有空我再詳述

DNA(雙螺旋結構)
與波(或場)
的關係

星係被調諧後,形成DNA組織!
(反之也成立)

以下是俄羅斯科學家弗拉迪米爾.琶普寧博士” Dr. Vladimir Poponin DNA驚人功能的實驗過程和結論。



(他和俄羅斯科學家彼得Gariaev博士一起研究)

http://www.reconnectiontaiwan.tw/viewthread.php?tid=73&extra=page%3D1&page=2

在最理想的而且沒有遭受災難或外來干擾行星系統中,在距離恆星的某個特殊位置,一定有一類微弱螺旋狀的波存在,它能夠聚斂某行星上的自然原料,並組織形成生命DNA分子。因為 DNA DNA
DNA組織形成與行星系統演變同步的理論聽起來似乎有些荒謬,但卻可以被(俄羅斯的弗拉迪米爾.琶普寧博士)“DNA幻影效應試驗有力地證明。他將DNA樣本放進一根管子裡,然後射入一束激光穿過


11.JPG

管子,令他驚訝的是,這束激光居然變成了螺旋狀,好像穿過了水晶物質一樣(折射角發生變化)。更不可思議的是,當弗拉迪米爾.琶普寧博士移出管中的DNA樣本後,這束激光仍然保持螺旋狀



(反證法)用去組織形成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並使DNA繼續保持此結構顯然不可能- 除非這束光已經被和諧地調諧成具有某種自然存在的頻率段特性的能量(場)並圍繞在它(DNA分子)周圍。
(換句話說,這種造的儀器是完美的。)對於我來說,這恰恰證明了(影響)螺旋狀的能量(場)來源於DNA分子並首先存在,(在星系中)只要有一顆行星處於一個適當的頻率位置,(組成行星)物質的微粒將自然地組織並圍繞在這個螺旋狀能量(空間或場)周圍。只要時機得當,星係將被調諧形成人類DNA組織(反之也成立)。


060315_dna_nebula_02.jpg

TOP

II) DNA 、波、金字塔三者之间的关系
金字塔的双螺旋能量試驗
下圖為“Tesla Coil的基本模型


tesla.bmp

下面為Tesla Coil 放電時

tesal 1.bmp

將一個由銅片焊接製成的銅殼金字塔蓋在一丙烯酸樹脂製成的金字塔(削去頂端后的)底座上方,底座中有圓柱孔洞,用來放置一小型特斯拉線圈,並使線圈在銅殼金字塔中的放電起始端處在金字塔的2/3質心位置,最後可在其頂端放置一石英晶體。首先給特斯拉線圈輸入(大約)200,000伏特的高壓,線圈頂端放電並通過底座中的圓柱孔上升至銅殼金字塔,最後通過頂部石英晶體放電。全過程持續了超過1分鐘,下圖為卡爾良相機拍攝的照片(Kirlian,可拍隱形攝能量場並成相的特殊相機,英文網址)
,頂端的放電狀態為雙螺旋能量場結構。

實驗拍攝如下圖:


a.JPG



下圖為卡爾良相機與正常相機拍攝金字塔模型的能量比較

b.JPG

有實驗證明,(人造)金字塔內部某位置有一種神秘無形的火焰,可以使放入其中的(實驗用)金幣表面(融化)呈現油狀物(曾被古人用於煉丹)。



由此得出的結論同【DNA(雙螺旋結構)
與波(或場)
的關係】觀點一致。



用反證法證明:


假設此雙螺旋能量場由宇宙中某行星發射至某(太空飛行的)金字塔,通過金字塔轉換能量後尋找合適的物質組織形成地球,並最終坐落在地球的某區域(比如埃及),結論顯然不可能,因為埃及金字塔的形成時間晚於地球的形成時間。所以,可知此雙螺旋能量場必定先於特斯拉線圈的放電(閃電,即電子流動現象)之前存在,並組織宇宙中特定的物質聚集在此能量場周圍形成星系組織。




所以,“DNA 、波、金字塔三者的特點總結如下:



1
、人類DNA雙螺旋結構周圍永遠存在雙螺旋能量場,可以使激光變形扭曲成雙螺旋結構。


2
、金字塔結構能利用地球磁場並在內部進行轉換,最終從頂端發射出雙螺旋能量場,世界上廣為流傳的煉金藥煉丹術正利用了金字塔內部的能量場轉化的過程才得以實現。


3
DNA與金字塔的共同功能:可組織並影響星系的形成。



對應所有古金字塔遺蹟的研究,可得出以下結論:北極星曾經被埃及金字塔組織定位並延續至今,傳說中埃及金字塔的特殊方位設計是為了使法老的靈魂發送至北極星,古中國(或世界重要文明史發展過程中)
歷代重要帝王陵墓的金字塔結構都與其代表的星座有直接關聯,因為對應帝王(的顯性DNA)也曾來自於相應金字塔指向的星座(比如秦始皇



TOP

3)-雙螺旋能量場也是一種信息場或意識場(意識波)

雙螺旋能量場可以轉化為命令指導人類活動或由人類掌控



引用下圖試驗證明“Cavity Structural Effect (CSE)”— “空腔結構效應(英文網址),也被稱為超自然的心靈遙感效應。試驗過程大致翻譯如下:將一輕質框架結構的金字塔頂端用細繩懸空掛起,在距離2處,將雙手保持指向金字塔並握成如同伸入管道的杯子狀,此時金字塔便開始順時針緩慢旋轉,若將雙手握的方向平移到右邊某處時,金字塔也開始由停止轉動變為逆時針旋轉。

7.bmp

綜合前面的【金字塔雙螺旋能量場結論】,可證明人體能量場與金字塔螺旋能量場可以相互影響。在試驗中實現這一過程必須較精確地掌握兩種能量場的發射方向和作用空間範圍其實在現實中,完全可以有一種媒介將兩個不同位置的能量場源(比如金字塔模型與人的雙手)接通,實現交流在古老的人類發展史中,這種媒介早已被高智能生命(與蜥蜴人相關)廣泛應用了,它就是“UFO”(不明飛行物)。

下圖引用大禹治水的古畫以及與西方文化的共性來證明人類能量場與地球能量場的關係

88.JPG

TOP

http://www.epochtimes.com/gb/7/4/19/n1683949.htm

【大紀元419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竹思編譯報導)當今世界各地都有一些人稱曾遭遇過外星人,有些人自稱是外星人與地球人的子孫,甚至有人公開宣布自己就是外星人。最近,科學家從這些人的DNA中找到一些證據。雖然目前主流科學還不能證實或不願承認這些人的故事的真實性,但研究人員表示,這些人的DNA的確非常特殊,少見於人類。

據《加拿大人》(The Canadian)327日報導,波多黎哥(Puerto Rico)婦女卡斯亞(Milagros Garcia)宣稱她是外星人的後代,其母親在遭遇外星人後懷孕生下了她。為了證明,她主動提供自己的DNA做分析。科學家驚奇地發現其DNA的確不同於已知的人類DNA,他們正準備對卡斯亞做進一步研究。

俄亥俄州新巴黎(New Paris)的奧妮克(Omnec Onec)本身就是外星人。每天只需2小時睡眠、並具有很多超常能力的她,自稱於246地球年前在金星上一個名為淘特尼(Teutonia)?鎮出生,於1955帶著使命來到地球。當時沒有身體的她住在一個飛行器上,她進入了一個出車禍後的七歲女孩的身體,這個名叫甚拉(Sheila)的女孩兒的真正靈魂已在車禍中離開。



alienhybridgarcia.jpg


奧妮克(Omnec Onec)網絡圖片。

奧妮克在田納西州的加得奴加被甚拉的祖母帶大,過著貌似正常的生活,婚後搬到芝加哥,作為三個孩子母親的她為生活做過酒吧招待、服裝設計師和出納員等,直到1990年,她公開了金星人身份,成為暢銷書的作者。現在她致力實現自己最初的使命,在歐美各地旅行,向地球人傳達宇宙與精神的信息。

據奧妮克所知,很多星球上都有各種不同的生命,它們都一直在監視著地球,從亞特蘭蒂斯和利莫里亞(傳說沉沒於大西洋中的兩塊陸地)時代就開始了。地球上不同的種族也與不同星球的生命都有著干係。

奧妮克說,金星上有一套有關神律法的教學叫做Om-Notia Zedia,由掌管生命的神傳下來的,適應於所有宇宙世界。其中講,人類的靈魂來自數不盡的宇宙生命,這些靈魂被放入人的軀殼中是讓其覺悟其先天的本性。靈魂可以生活於身體之外,也可以穿越俗世與神界的各種空間。

奧妮克相信輪迴與業力(karma),並認為她出於個人業力的原因來到地球。她描述了各種各樣的有關星系和宇宙的問題, 包括一些太陽系行星的自然環境,一些情況與人類目前通過宇宙探測器了解到的有矛盾。

但是一些科學家、研究員,包括前美國航空航天局顧問郝蘭德(Richard Hoagland)和前宇航員,都曾公開聲明說一些公開發表的宇宙和行星相片都是被修改過的, 刪除了飛碟和看起來像是外星文明創造的各種各樣的建築結構。此外,也曾有科學證據表明,在我們所在的物質空間外,還有可能有另外空間的生命。

TOP

DNA发现3 现代人祖先不超过4000人?DNA發現3現代人祖先不超過4000人? 本报综合报道在250万年前,一个新的人种能人在非洲出现了。本報綜合報導在250萬年前,一個新的人種能人在非洲出現了。 能人是首个大脑容量大于黑猩猩的远古人种,而且也是首先学会制造工具的人种。能人是首個大腦容量大於黑猩猩的遠古人種,而且也是首先學會製造工具的人種。 能人的直系后代直立人更是迈出了进化史上的关键一步——走出非洲。能人的直系後代直立人更是邁出了進化史上的關鍵一步——走出非洲。 虽然在200万∼100万年前,直立人就已散布到了欧亚大陆,但是DNA却显示,这个人种后来灭绝了,直立人并不是我们的直系祖先。雖然在200萬∼100萬年前,直立人就已散佈到了歐亞大陸,但是DNA卻顯示,這個人種後來滅絕了,直立人並不是我們的直系祖先。 关于这一段进化历史,旧有观点是:在欧亚大陆上的直立人都发生了基因突变,最后得以进化为现代人的祖先智人關於這一段進化歷史,舊有觀點是:在歐亞大陸上的直立人都發生了基因突變,最後得以進化為現代人的祖先智人 可是,科学家对Y染色体的研究却推翻了这个推测。可是,科學家對Y染色體的研究卻推翻了這個推測。 科学家发现,直立人和现代人的Y染色体大大不同。科學家發現,直立人和現代人的Y染色體大大不同。 Y染色体是由父亲直接传给儿子的,因此它可以用作追寻祖先的线索,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分子人类学家彼得·昂德希尔追踪了来自世界21地的1062名男性身上的160Y染色体突变。Y染色體是由父親直接傳給兒子的,因此它可以用作追尋祖先的線索,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分子人類學家彼得·昂德希爾追踪了來自世界21地的1062名男性身上的160Y染色體突變。 根据分子钟技术,他的结论是这1000多人最近的共同祖先生活在8.9万年前的非洲。根據分子鐘技術,他的結論是這1000多人最近的共同祖先生活在8.9萬年前的非洲。 通过计算他得出结论:当今人类的祖先直到6.6万年前才离开非洲,这与直立人100万年前就离开非洲的结论有着明显不同。通過計算他得出結論:當今人類的祖先直到6.6萬年前才離開非洲,這與直立人100萬年前就離開非洲的結論有著明顯不同。 根据目前人类Y染色体的差异和种类,人口遗传学家推测6.6万年前离开非洲的男性只有大约2000人。根據目前人類Y染色體的差異和種類,人口遺傳學家推測6.6萬年前離開非洲的男性只有大約2000人。 假如同时离开的女性人数与男性相当,那么当今人类的祖先总共不出4000人。假如同時離開的女性人數與男性相當,那麼當今人類的祖先總共不出4000人。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3种在语言、文化等高级智能进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的染色体。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了3種在語言、文化等高級智能進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的染色體。 第一个被称为FOXP2第一個被稱為FOXP2 FOXP2基因遭到损坏会造成罕见的语言疾病。 FOXP2基因遭到損壞會造成罕見的語言疾病。 根据科学家的推测,FOXP2最晚可能于5万年前出现。根據科學家的推測,FOXP2最晚可能於5萬年前出現。 如果这个推论成立的话,那么人类就是在离开非洲后才掌握了语言。如果這個推論成立的話,那麼人類就是在離開非洲後才掌握了語言。 第二个基因被称为小脑症基因,它大约出现于3.7万年前,那个时候的人类学会了使用符号。第二個基因被稱為小腦症基因,它大約出現於3.7萬年前,那個時候的人類學會了使用符號。 第三个基因被称为ASPM,出现于5800年前。第三個基因被稱為ASPM,出現於5800年前。 这个基因出现之后,智人进一步进化,人类在近东地区建立起了第一批城市。這個基因出現之後,智人進一步進化,人類在近東地區建立起了第一批城市。

DNA发现4 人类曾是猛兽猎物DNA發現4人類曾是猛獸獵物 本报综合报道通过对DNA的研究,科学家还在去年夏天发现了人类进化的关键基因——HAR1本報綜合報導通過對DNA的研究,科學家還在去年夏天發現了人類進化的關鍵基因——HAR1 HAR1存在于许多种动物体内,不仅黑猩猩和人等哺乳动物有,连很多鸟类都有。 HAR1存在於許多種動物體內,不僅黑猩猩和人等哺乳動物有,連很多鳥類都有。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的戴维·豪斯勒是HAR1的发现者,他介绍说,这部分DNA118个化学键在3100万∼500万年前只有2个发生过改变,可是在从黑猩猩到人类的进化历程中,却有18个化学键发生了变化。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克魯校的戴維·豪斯勒是HAR1的發現者,他介紹說,這部分DNA118個化學鍵在3100萬∼500萬年前只有2個發生過改變,可是在從黑猩猩到人類的進化歷程中,卻有18個化學鍵發生了變化。 这一变化,可能就是南方古猿进化为人类的关键。這一變化,可能就是南方古猿進化為人類的關鍵。 科学家还发现HAR1在人类大脑体积增长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學家還發現HAR1在人類大腦體積增長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此外,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神经遗传学家丹尼尔·盖楚温德正在将黑猩猩和人类的大脑皮层基因活动、高级思想活动进行组合研究。此外,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神經遺傳學家丹尼爾·蓋楚溫德正在將黑猩猩和人類的大腦皮層基因活動、高級思想活動進行組合研究。 盖楚温德去年发布报告称,人类拥有的高级基因可以影响信号从神经元到神经元的传送速度、从而影响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还可以提高细胞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并且能够促进大脑容量的增加。蓋楚溫德去年發布報告稱,人類擁有的高級基因可以影響信號從神經元到神經元的傳送速度、從而影響大腦處理信息的速度,還可以提高細胞之間的聯繫、從而提高學習和記憶能力,並且能夠促進大腦容量的增加。 这类基因的活动形态也是从南方古猿时代开始出现的。這類基因的活動形態也是從南方古猿時代開始出現的。 这些结论解释了现今发现的人类最早祖先——南方古猿露西的生存状况。這些結論解釋了現今發現的人類最早祖先——南方古猿露西的生存狀況。 露西化石在1974年被发现,属于南方古猿阿法种,会爬树也会在草原上直立行走。露西化石在1974年被發現,屬於南方古猿阿法種,會爬樹也會在草原上直立行走。 阿法古猿的女性和男性直立时有35英尺(0.91.5)高,体重60100(2745公斤)阿法古猿的女性和男性直立時有35英尺(0.91.5)高,體重60100(2745公斤) 他们的牙齿很小,以水果和坚果为食,从不吃肉。他們的牙齒很小,以水果和堅果為食,從不吃肉。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人类学家罗伯特·苏斯曼表示,比起凶恶的远古猛兽,这些阿法古猿更容易成为猛兽的猎物。美國華盛頓大學的人類學家羅伯特·蘇斯曼表示,比起兇惡的遠古猛獸,這些阿法古猿更容易成為猛獸的獵物。 许多阿法古猿的头盖骨化石上都留有大型猫科动物或者猛禽的爪印。許多阿法古猿的頭蓋骨化石上都留有大型貓科動物或者猛禽的爪印。 远古人类是猛兽猛禽的猎物,这也颠覆了人们过去的观念——人类直系祖先在进化过程中拥有较高的打猎能力。遠古人類是猛獸猛禽的獵物,這也顛覆了人們過去的觀念——人類直系祖先在進化過程中擁有較高的打獵能力。 科学家还指出,处于猎物地位的人种必须依靠智力和社交能力来生存。科學家還指出,處於獵物地位的人種必須依靠智力和社交能力來生存。 苏斯曼认为,被猎食的危险给我们的祖先带来了压力,促使他们合作和群居。蘇斯曼認為,被獵食的危險給我們的祖先帶來了壓力,促使他們合作和群居。

TOP

由羅納德科圖拉克
Tribune science reporter 科學記者論壇
Published August 17, 2006 發布時間2006年8月17日

One of the most intriguing mysteries of biology is why humans are the only species with a brain smart enough to ponder their own existence. 其中最有趣的奧秘生物學是為什麼人類是唯一的物種有足夠聰明的大腦去思考自己的存在。

Researcher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ta Cruz believe they have discovered a possible answer: a gene that has undergone powerful mutational changes in the last 5 million years that may partly account for the accelerated evolution of the human brain. 研究人員在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克魯斯相信他們發現了一個可能的答案:一個基因,該基因發生了突變的變化有力,在過去5百萬年,可能部分地解釋了進化的加速,人類大腦。

報告週三在網上版的英國醫學期刊的性質,科學家表示,他們不知道到底是什麼做的基因,但它是活躍在一個關鍵的時間和地點在胚胎發育時,大腦是增長最快的步伐。

"The properties of this gene are that it's turned on at about week seven of embryonic development in the same cells that help build the cerebral cortex," said David Haussler, director of the university's Center for Biomolecula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d a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investigator. “
的性質研究該基因是,它的開啟約一周7胚胎發育在同一牢房,幫助建立大腦皮質,戴維說豪斯勒,主管這所大學的中心生物分子科學與工程和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調查員。


"And then it's turned off at about week 19 when the process is finished. It suggests that the gene is probably involved in this process of building the cerebral cortex because it's turned on in the right place at the right time and turned off in the right place at the right time." “
然後它關閉約19週時,此過程結束。提示該基因可能參與了這一進程建立大腦皮質,因為它打開了正確的地點在合適的時間和關閉的權利地點在合適的時間。


Bruce Lahn, whose University of Chicago team reported earlier this year the discovery of two genes indicating the human brain is still evolving and perhaps becoming smarter, said the Nature report is a potentially important advance in uncovering the brain's genetic building blocks.
布魯斯拉恩,芝加哥大學的研究小組報告在今年早些時候發現的兩個基因,說明人類的大腦仍在發展中,也許變得更聰明,報告說,自然是一種潛在的重要進展,在揭示大腦的基因組成部分。


"Eventually all this information is going to come together and play a role in better human health an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uman evolution," he said. “
最終,所有這些信息將走到一起,發揮作用,更好的人類健康和更好地了解人類進化的,他說。


Haussler's group found a gene called HAR1 that appears to exist in the brains of all animals.
豪斯勒的研究小組發現的基因稱為HAR1這似乎存在於大腦的所有動物。
For most animals, from chickens to chimpanzees, the gene underwent little change for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years, suggesting it performs a vital function.
對於大多數動物,從雞到黑猩猩的基因進行一些改變億萬年,這意味著它執行了重要作用。


But sometime in the last 5 to 7 million years, after the human lineage diverged from its last common ancestor with the chimpanzee, HAR1 began to change substantially.
但有時在過去57億年後人類血統偏離了它的最後的共同祖先與黑猩猩,HAR1開始發生重大變化。
Today, approximately 10 percent of the human HAR1 gene is different than that of the chimpanzee, Haussler said, adding that the genetic changes may contribute to the human brain becoming three times larger than that of a chimp.
今天,大約有百分之十的人HAR1基因是不同的比黑猩猩,豪斯勒說,該基因的變化可能有助於人類大腦變得大於3倍的黑猩猩。


HAR1 belongs to a newly discovered type of gene made out of RNA instead of the usual DNA. HAR1
屬於一個新發現的基因類型開出的RNA而不是通常的DNA
RNA genes are made from DNA genes, but then they go on to act as genes in their own right. RNA
的基因是由從DNA基因,但隨後他們繼續充當基因在自己的權利。
One of their jobs, it is thought, is to regulate other genes.
他們的工作之一,它被認為是調節其他基因。


The HAR1 gene is active early in embryonic development when certain neurons produce a protein called reelin that guides the growth of brain cells and the formation of connections among them.
HAR1基因在胚胎發育早期活躍在某些神經細胞產生一種蛋白質稱為指導reelin的腦細胞的生長和形成它們之間的連接。
The neurons orchestrate the layered structure of the human cerebral cortex, the brain's intelligence and command center.
神經元的層狀結構編排了人類大腦皮質,大腦的智慧和指揮中心。
After this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HAR1 is turned off.
經過這一時期的快速發展,HAR1是關閉的。


Scientists generally believe the complex human brain evolved over time because it provided a survival advantage to the vulnerable ancestors of humans.
科學家們普遍認為,複雜的人類大腦進化時間的推移,因為它提供了生存優勢,弱勢祖先的人類。


"Why aren't there more species that have achieved the level of intellectual capability of humans? Why doesn't everybody want a big brain?" “
為什麼沒有更多的物種,已達到的智力水平能力的人?為什麼並不是每個人都希望有一個大的大腦嗎?” Haussler asked. 豪斯勒問。
"Well, the brain uses a lot of energy, about 20 percent of the energy in the body. It's definitely a costly organ to maintain from an energy perspective. I suppose if you're just out grazing on the grass all day, it's a waste of effort." “
嗯,大腦使用了大量的能源,約百分之二十的能量在體內。這絕對是一個昂貴的器官,以保持從能源的角度來看。我想,如果你只是進行放牧的草地上一整天,這是一個浪費精力。


The tiny brain of the primitive sea squirt, for example, shrinks even smaller after birth, yet it gets along in its niche very well, pumping water in one hole and out another.
這種微小的大腦的原始海鞘,例如,出生後縮小甚至更小,但它在其利基相處得很好,在一孔抽水和出另一個。


"Sea squirts have evolved a way of essentially getting rid of its brain," Haussler said. “
海鞘已基本上形成了這樣的擺脫它的大腦,豪斯勒說。
"It finds a rock, sits down on it, eats its own brain and becomes a kind of vegetable sitting on the rock, filter feeding. “
發現一個石頭,坐在它,吃自己的大腦,成為一種蔬菜坐在岩石,濾食性。


"They have been very successful. They're happy. They don't need their brain," he said. “
他們都非常成功。他們都很高興。他們並不需要他們的大腦,他說。
Early humans, on the other hand, "got by by the skin of our teeth. It was our cunning that sculpted us as a species."
早期人類,另一方面,得由我們的皮膚牙齒。這是我們狡猾的雕刻我們作為一個物種。


To help define the role of HAR1 in brain size, neuroscientist Pierre Vanderhaeghen of the University of Brussels, an author of the Nature paper, is developing a mouse strain that lacks the HAR1 gene.
為了幫助確定的作用,HAR1腦的大小,神經科學家皮埃爾Vanderhaeghen大學布魯塞爾,一個作家的本質文件,正在開發一種缺乏的小鼠品系HAR1基因。
The purpose is to determine if the animals without the gene are born with smaller brains.
其目的是確定如果沒有這種基因的動物出生時較小的大腦。


"If they delete the gene in a mouse and the mouse has a smaller brain, then one can argue that the changes in this gene might have contributed to a larger human brain," said the U. of C.'s Lahn. “
如果他們刪除該基因在鼠標和鼠標有一個較小的大腦,那麼我們可以認為,這種基因變化可能導致一個更大的人類大腦之稱的美國的C.的拉恩。

TOP

德國科學家發現「吝嗇基因」

【大紀元20101108訊】(大紀元記者李曉宇編譯報導)德國的研究人員發現,人體中名為COMT的基因分成G鹼基和A鹼基兩種類型,實驗證明,擁有G鹼基的比擁有A鹼基(即「吝嗇基因」)的人慷慨的多。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德國波恩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取了101位年輕男性和女性嘴裡的細胞樣本,並檢測名為COMT的基因。該基因分成G鹼基和A鹼基兩種類型,其能夠影響人的腦化學,科學家們認為它可能進而左右人們慷慨與否。

在實驗中,志願者玩一個賭博的電腦遊戲,然後被告之他們可以將贏取的一部份或全部獎金捐贈給秘魯的一名貧困兒童。為了打動他們的心弦,實驗人員還給志願者呈現了一個名叫莉娜的秘魯貧困女孩的照片,以及一隻她編織的手鐲。
實驗結果表明,COMT基因並不影響男人和女人們在賭博中的輸贏,但它確實會影響他們給慈善機構捐多少錢。擁有G鹼基的志願者有超過20%的人將他們贏的所有錢都捐給了莉娜,但是擁有A鹼基(即「吝嗇基因」)的志願者僅有不到2%的人能夠像G型人這樣慷慨。

波恩大學的這項研究發現,平均而言,攜帶「吝嗇基因」的人捐給慈善機構的錢少於一半。
通常,人類每4人中間大約就有1人攜帶有「吝嗇基因」,他們表現得特別注重自己的錢財,比如時常討要香煙而不是自己去買,或者定期借錢付公交車車票,但不怎麼還錢。

所以,如果你有一位朋友從來都不請客,甚至都很少願意AA制,那麼你也不必太生氣,因為這很可能與他的基因有關係。

不過,吝嗇的形成也不能完全歸咎於基因。之前的研究已經表明,一個人慷慨與否只能部份地用基因來解釋,諸如撫養、教育和宗教等其他因素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TOP

http://www.guardian.co.uk/science/2010/nov/28/scientists-reverse-ageing-mice-humans

Harvard scientists reverse the ageing process in mice – now for humans

Harvard scientists were surprised that they saw a dramatic reversal, not just a slowing down, of the ageing in mice. Now they believe they might be able to regenerate human organs

哈佛科學家把 老鼠反老還童 ……

http://www.guardian.co.uk/science/2010/nov/28/scientists-reverse-ageing-mice-humans

科學家:老化可逆轉
人類或可「返老還童」

【大紀元20101129訊】(大紀元記者陳俊村綜合編譯)科學家在一項實驗中發現,老化過程不但可以減緩或停止,也可以逆轉,他們相信人類器官未來或可再生,使人類「返老還童」。

衰老器官年輕化

哈佛醫學院的科學家在一項老鼠實驗中發現,年老的老鼠在經過治療之後,衰老的器官出現年輕化現象,使牠們的身體更健康、更年輕。

研究小組專事研究一種名為「端粒縮短」(telomere shortening)的過程。大多數體內細胞含有23對攜帶DNA的染色體。每條染色體的末端有一具保護作用的帽狀結構,稱為「端粒」(telomere)。每次細胞分裂時,端粒都會縮短一些,直到細胞死亡或走向衰老。

研究人員以人工繁殖基因改造的老鼠,這種老鼠缺少一種能阻止端粒變短的酵素──「端粒(telomerase)。由於缺少這種酵素,這些老鼠未老先衰,而且有嗅覺不佳、腦部較小、不孕、腸道與脾臟受損的毛病。但是當研究人員對老鼠施打這種酵素後,受損的組織會復原,並產生反老化的跡象。

主導這項研究的迪賓奴(Ronald DePinho),這些年邁的老鼠在接受一個月的治療後,出現年輕化的現象,包括腦部長出新的神經元。

這項驚人發現使科學家燃起希望──這種療法可能適用於人類,或至少可以減緩老化的過程。如果能藉由這種療法減少中風、心臟病等老化健康問題的負擔,並提升老年人口的生活品質,將對大眾健康產生重大影響。

Laboratory-mouse-in-a-sci-001.jpg

牛津大學生化學家考克斯(Lynne Cox)表示,這項研究非常重要,它證實對已出現組織老化症狀的成年人施以短期治療,可以使老化組織年輕化並恢復生理功能的原則是可行的。

可能增加罹癌風險

研究人員指出,以這種療法用於人體可能比較困難,因為增加人體中端粒的數量或可減緩老化,但也可能刺激癌細胞,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

迪賓奴指出,如果這種療法用於體內沒有細小癌細胞團塊的年輕人,而且定期施行的話,可能是安全的。

哈佛研究小組並沒有發現老鼠在接受治療後罹患癌症,該小組正在研究它是否能延長老鼠的壽命,或使牠們在老年時活得健康一點。

但也有科學家提出質疑,他們認為老鼠不是小型人體,特別是端粒可能不同,目前尚不知對人體施以類似的端粒激活療法,是否能移除衰老的細胞。

這項研究發表於1128發行的《自然》(Nature)雜誌網路版。

TOP

研究表明,可以通過語言和頻率來改變DNA!
發佈時間:2010-12-23 10:13:23

DNA 受言辭和頻率影響

  ...
hank 發表於 2010-12-31 02:15



    上面這篇很有意思......就類似用打坐改變腦部結構

http://www.reconnectiontaiwan.tw/viewthread.php?tid=189&extra=page%3D1&page=2

TOP

DNA
以電磁波方式被遠端傳送……..


http://www.rexresearch.com/montagnier/montagnier.htm

http://www.popsci.com/science/article/2011-01/can-our-dna-electromagnetically-teleport-itself-one-researcher-thinks-so



abstr5.jpg


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生物學家在發表有關DNA 的片段可以被從一個試管傳送到另一個試管的實驗後, 已引發不小爭議.
據以Luc Montagnier為首的團隊的研究,(以前他的研究聞名是因為艾滋病毒) 2支試管,其中載有一塊微小的細菌 DNA,另一隻試管則只放純淨水. 這倆隻試管用微弱電磁場 7Hz(宇宙基本的頻率)來包圍。

十八小時後,用DNA PCR擴增聚合酶鏈反應把純淨水那隻試管理面的東西放大,結果彷彿被施了魔法的DNA竟然可以在試管含有純淨水的那隻被檢測出來。

更妙的是把含有純淨水的那隻試管的沖掉,此試管竟然還可以發出類似DNA 的訊號
,.
而把倆隻含有純淨水的那種試管排列後,在放第三隻試管,結果地三隻也有相同頻率.但以上現像只有對人類有害的菌才會,有這種特性

我想如果我們是外星人的實驗動物,那外星人如果要升級我們的DNA ….用這招到是神不知鬼不覺….

話說 1900 年來人類科技真是大進步……真是古怪
另外如果在宇宙中心的外星人如果要摧毀人類,就發出此款電磁波訊號到有害的菌…….

http://scienceblogs.com/pharyngula/2011/01/it_almost_makes_me_disbelieve.php



大家參考一下

俄羅斯科學家彼得Gariaev博士的青蛙變蠑螈實驗

http://www.reconnectiontaiwan.tw/viewthread.php?tid=73&extra=page%3D3&page=2

雖然我越來越不相信David Wilcok….但他說2012 會有從宇宙射出改變人類DNA 的電磁波….well,有趣


TOP

研究:好個性與生俱來

更新日期:2011/02/10 10:05
陳怡君

(法新社巴黎9日電)
新研究指出,無私和熱心公益的性格可能會遺傳,尤以女性為甚。換句話說,你人好不好,可能跟基因有關。

這項研究刊在今天的「生物學通訊」(BiologyLetters)期刊。這項研究和愈來愈多研究機構研究成果相仿,顯示影響人類行為的因素,「先天」往往大於「後天」。為分析基因因素,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Edinburgh)科學家路易斯(Gary Lewis)與貝茨(Timothy Bates)檢視美國近1000對同卵與異卵雙胞胎,讓他們自我評估3項「親社會」領域:社會公益感、工作熱誠以及關心公眾福祉。路易斯解釋:「同卵雙胞胎基因100%相同、異卵則是50%,因此可以藉由這項生物事實來檢視基因扮演的角色。」研究人員詢問受試者的問題,包括他們是否願意負擔更多費用,好讓窮人在內的所有人都能享有醫療資源。受試者必須以1-10指標回答他們的看法。研究顯現,最慷慨的是女性同卵雙胞胎;男性差異則較不明顯。若同卵雙胞胎所得結果與異卵雙胞胎如出一轍,則表示環境因素是塑造人格的主因。(譯者:中央社陳怡君)1

TOP

Natural born pessimist: Some people are genetically programmed to be depressed, scientists say

http://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1354811/Some-people-genetically-programmed-depressed-scientists-say.html

似乎我們有些人天生就是一個悲觀主義者。


人們如果天生基因產生較低的調節食慾及壓力的大腦化學物質….易處於嚴重的憂鬱症,科學家說。


缺乏化學物質分子神經肽neuropeptide Y (NPY). 則易加強大腦的反應對負性刺激和心理反應。





未命名.JPG


TOP

墨西哥 拒絕再用Monsanto 的 基因改造玉米........


Mexico said no to “Monsanto” for an expansion of its pilot project in the planting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orn

Thu, 27 Jan 2011 | Published in Businesses

http://www.mexico.vg/businesses/mexico-monsanto-pilot-project/2494


Monsanto-CORN-In-Mexico.jpg



TOP

回復  hank


   嗯不錯 很詳細
Josefinchen 發表於 2011-2-20 17:48



    interesting .....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