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本帖最後由 dkcapital 於 2017-10-3 22:17 編輯

洪門在現代已轉型以黨派身分

中國致公黨
http://www.zg.org.cn/

洪門內部似乎有分歧現象 山頭分立   前年才在海南開大會

另一個 大家都熟悉的 丐幫    有消息指出 現任幫主   是某前任領導人
而他的西裝 內側口袋 永遠要剪破
因為   他是傳承至今的二十一世紀丐幫幫主怎能穿新衣裳呢?? 哈哈哈

也為唯有丐幫幫主   有令牌
有能力   大江南北掌控物流交通事業
Some people were supposed to walk into your life, teach you a lesson, and then walk away

TOP

本帖最後由 dkcapital 於 2011-12-9 14:26 編輯

這是詳細的pdf訴訟文件.....???

http://jhaines6.wordpress.com/2011/11/25/here-it-is-folks-many-many-thanks-to-drinkdeep/




還有很多頁  自己看鏈接.....http://www.scribd.com/doc/73793248/11-Civ-8500-Keenan-Complaint


dk: cathyyeh 美眉好厲害 .....
Some people were supposed to walk into your life, teach you a lesson, and then walk away

TOP

本帖最後由 dkcapital 於 2011-12-18 14:51 編輯

這是登在新華網的        齊魯晚報新聞....

http://big5.ifeng.com/gate/big5/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jindaishi/detail_2008_07/17/324380_1.shtml

鳳凰網 > 鳳凰資訊 > 歷史 > 中國近代史 > 正文




美國曾欠清朝108億美元 黃金製成欠債憑證

20080717 10:55 齊魯晚報

上世紀初,保護大清國庫的南鏢鏢局,與美國政府簽下108億美元美國欠款協議,其中包括鏢局代清政府存放在花旗銀行的珠寶、黃金、白銀折合42億美元,其他66億美元是美國軍隊搶奪大清國庫的賠款。

邵連華,遼寧省中美資產歷史遺留問題研究會秘書長。就在幾年前,他因撰寫《花旗銀行在華掠奪紀實》而掀起軒然大波。近日,邵連華為滿腹疑惑的記者,講述了大清南鏢鏢局護衛國寶、與美政府簽署百億美元美國欠款協議的傳奇歷史。


大清鏢局    自發保護國寶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皇帝舍城棄宮逃往西安。當時,在全國都有連鎖機構的大清國南鏢總舵錢莊,是專門負責管理大清國庫的鏢局。總舵手陳玉鑫官居六品,專司國庫銀兩的調運。


聯軍入侵北京後不久,美國軍隊在軍官麥卡加拉的指揮下,搶劫了當時中國錢莊、銀號、當鋪雲集的金融街。經過偵察,美軍還重點搶劫了清朝的國庫。大清南鏢鏢局一直負責大清國國庫保管工作,在聽說國庫被搶後,武林高手們在總舵手號令下,自發組織起全國70多個鏢局,擔負起保護朝廷財物的重任。

在總舵手陳玉鑫的率領下,他們不但保住了清政府總國庫和全國27家分庫的黃金、白銀、銀元,以及大量國寶、珠寶和文物,還俘獲了美國軍隊的兩名軍官。

他們認為,即便美國軍隊搶劫了大清國國庫,他們的銀行還是保險的。於是,他們把國庫中剩餘的財產寄存到了他們認為安全的地方——花旗銀行倉庫。一切都辦好後,陳玉鑫帶領幾百手下夜闖美國大使館,綁走了包括麥卡加拉在內的7名美國人。

8年談判     簽署欠債協議
用還款來交換人質,是陳玉鑫綁走美國人的目的。但為了霸佔這些財物,美方一度想宣佈麥卡加拉等人失蹤而不了了之。陳玉鑫只得強迫幾個美國人質給國內寫信,讓家人知道他們還活著,從而給美國國會施加壓力。國會了解情況後,指示美國使館談判救人。

美國政府為救人質,被迫與鏢局談判。但談判進行得很艱難,前後經歷了8年。1908年,在美國花旗銀行上海分行的斡旋下,鏢局與美國聯邦儲備銀行達成108億美元的美國欠款及戰爭賠款協議。

其中,南鏢鏢局存放在花旗銀行倉庫的珠寶、黃金、白銀折合42億美元,其他66億美元是美國軍隊搶奪大清國庫的賠款。當時的美國財政部長在付款說明書上簽了字,陳玉鑫代表中國簽了字。為了便於保存和防偽,應中方要求,由美方銀行用黃金來製作欠債憑證。結果,這批用手工製作的黃金憑證,一做就是20年。


美國銀行     不認有錯憑證
在雙方達成的協議書上,寫明大清國南鏢總舵寄存黃金26億兩、白銀386億兩、朝珠3650串,其他古玩、珍寶、玉器等在上海花旗銀行報請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核查後,達成有9項條款內容的條約。其中,折合成42億美元的欠款,應于193828日前還清;66億美元賠款,于199864日前結清,償還結賬時,用美元支付,不用黃金、白銀等支付等等。

據說,在付款說明書上,為了防偽,故意寫有黃金幣的一些錯誤的排字拼寫是創作者有意所為,每一塊黃金幣均有一些錯誤的拼寫的說明。但據邵連華介紹,現在這些錯誤反而成了美國銀行不承認憑證的依據。

後人藏憑證     財富屬國家
當年的真實情形,都被南鏢鏢局的後人嚴密地記錄下來。歷經100多年,相關人士三代人始終如一地保護著這些財富,從沒有動搖過。

2004年,南鏢傳人找到了遼寧省中美資產歷史遺留問題研究會秘書長邵連華,希望他能夠成為這一案件的代理人。遼寧省中美資產歷史遺留問題研究會是一個民間組織,他們經過一年多的收集資料,幾次到南鏢傳人所居住的雲南省調查,反覆研究,確認事件是真實的,並且承諾將通過研究會渠道上報給國家。按照南鏢傳人的共識,這筆鉅款屬於國家。
Some people were supposed to walk into your life, teach you a lesson, and then walk away

TOP

本帖最後由 cathyyeh 於 2011-12-18 15:21 編輯

這是人民網的新聞 .....中國對於新聞的發布內容審核是極嚴密的   何況是在黨報.....

人民網>>經濟>>金融
2005年02月20日14:00




“金娣存款”案糾紛再起 花旗銀行遭索賠220萬






“金娣存款”的官司告落不久,邵連華等人又將矛頭指向了此案的核心———美國花旗銀行。

  日前,邵連華、路幕光、顏品忠3人向市二中院提起訴訟,稱美國花旗銀行及中國內地3家報社的記者因共同發表了攻擊其人格的文章而造成其精神遭受巨大損害,要求3名記者公開道歉,賠償經濟、精神損失40萬元,並要求花旗銀行賠償220萬元。記者昨日獲悉,市二中院已經正式受理此案。

  邵連華等人是《花旗銀行在華掠奪紀實》一書的合作者,該書反映的是,貴州軍閥周西成的機要秘書金娣向美國花旗銀行兌現其於1938年存入的2.5億美元遭拒絕一事。

  邵連華等人說,1997年11月,他們在花旗銀行紐約總部與花旗銀行就“金娣存款”事件進行談判。但花旗銀行採取了一系列與其身份不符的手段整治追討人。

  邵連華還稱,2001年8月,中國的花旗銀行分行還邀請個別記者去上海,並為此發布了不利於自己的材料。此后三家報社的記者聯合在多家媒體發表攻擊、誹謗自己人格的文章,致使“金娣存款”事件在2001年被評為全國十大“假新聞”之首。

  邵連華還稱,由於花旗銀行曾向上海公安局報案稱自己“詐騙”,因此他被上海警方關押117天。而路幕光因此心臟病突發,險些送了性命,顏品忠兩年不能去北京大學參加活動。

  為此,三人向二中院提起訴訟,要求獲得賠償。

  昨日下午,記者未能聯系上花旗銀行北京分行,因此沒有得到花旗銀行有關此事的看法。(記者陳俊杰)



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陳健)
Some people were supposed to walk into your life, teach you a lesson, and then walk away

TOP

本帖最後由 dkcapital 於 2011-12-19 05:31 編輯

這是北京 京華時報資料  


狀告花旗九旬老人誓討海外存款12億美元
2001年7月24日 13:51

京華時報7月24日報道:7月15日,記者見到了一筆特殊的存款單。在存款主人的代理人邵連華先生北京的住所,記者看到,它由4張純金及數張純銀金屬鑄成,存款單的簽發日期是1941年4月7日,金額為2﹒5億美元。上面刻有花旗銀行總裁和存款人的頭像,存款人為金娣女士,存款地點是新加坡金城道分行轉存紐約總行。記者看到,在這筆存款憑證中有用英文標注的字樣:該存單為“特別發行,不可撤銷,無時間限制”、“在世界分支提取均有效”。


邵連華先生稱:作為金娣的代理人,由於在美國曼哈頓花旗銀行總行提取存款及為提取存款進行的法律訴訟未果,他將在中國起訴花旗銀行,利用中國的法律向花旗銀行討回這筆60年前的存款,本息共計約12﹒2億美元。

主人曾是軍閥秘書


隨後,他向記者講這筆存款的來歷。這筆巨額存款的主人金娣,曾是上個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貴州省軍閥、貴州省主席周西成的機要秘書。

當年,周西成將自己的黃金、現金、實物等價值3億美元的財產,以18個人的名義分別於1927年、1928年、1938年,存入了美國花旗銀行在新加坡的金城道分行,金娣為18人之一。1941年日本占領新加坡前夕,周西成將其存款剩餘的2﹒5億美元的繼承權交給了金娣,移交手續在花旗銀行辦理,花旗銀行向金娣開具了存款、取款及有關憑證。其後,由於當時中國戰亂頻繁,金娣作為這筆巨款的惟一主人輾轉藏匿,最終隱居於中國南方的小山村。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美國政府凍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美國的全部資產,金娣老人的這筆數億元存款也被凍結在美國。

首次取款遇到挫折


1979年中美兩國達成解凍中國在美資產的協議,金娣這時纔有了取回存款的條件,但因其隱居與世隔絕,直到1990年她纔知道存款可以取回。由於年事已高加上行動不便等原因,金娣委托他人辦理取款。哪知這條取款之路竟是一條充滿荊棘的艱辛之路。


懷著美好憧憬的金娣老人委托他人兩次去新加坡代辦此事,但得到當地花旗銀行的答復是,需向紐約總行請示。


在中國人的思維中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況且是放在一家國際大銀行裡的存款,更應該按法律約定辦事。


誰知邵連華等人隨後在美國的遭遇卻令人不敢相信,據邵連華先生說,他與美國律師於1997年11月5日在紐約花旗銀行總部與銀行副總裁進行了談判,花旗銀行這位副總裁在談判中答應三個月內結案。但事後花旗銀行不但不及時兌付,百般推諉,拒絕見面。


美國花旗銀行進而提出“存折有假”,但又拒絕提供書面答復,只是說花旗銀行原名不叫花旗銀行,在銀行的歷史資料中對於這筆存款“查無紀錄”。


說起當時的遭遇,邵連華仍是忍不住心中的憤怒:“這場官司,讓我看清了美國的法律,美國的文明。”



在美提起訴訟受阻


據邵連華說,美國代理律師通過多方取證,證實存款文件是花旗銀行發行。美國花旗銀行英文改過三次名稱,但中文名稱在亞洲地區一直未改,在中國、 港、新加坡的分行一直沿用花旗銀行名稱。


在無法繼續協商的情況下,邵連華於1998年開始在美國就此事提起民事訴訟。1998年5月8日,邵連華委托美國AUERBACH&KIRSCH律師向美國聯邦法院提起訴訟。


該法院受理後原定於當年10月6日開庭,但AUER BACH&KIRSCH律師於9月17日突然發傳真聲明不再擔任原告方律師,因此使得聯邦法院的開庭受阻。事後AUER BACH&KIRSCH律師的秘書,一位中國留學生向邵連華透露,在9月17日,開庭之前花旗銀行將自己的一件案子交給了AUERBACH&KIRSCH律師。


這位秘書還透露有人將要對此采取行動,建議邵連華盡快回國。但這些挫折與威脅並沒有嚇退邵連華,反而更堅定了他的信念。


第二次開庭成泡影


最後邵連華找到了美國著名律師哈維,在聽他介紹完案情後,哈維律師異常激動地說:“當年花旗銀行隻是州立小銀行,突然之間變成了國際大銀行,哪來的那些錢,我們這一代人都沒有研究明白,現在我明白了。我相信這件事一定是真的。”


哈維律師在同美國聯邦法院進行交涉後,商定1998年11月30日再次開庭。


哈維律師通知原告方派證人並攜帶證據赴美,並在美國聯邦法院發出開庭通知的前提下,依法向此案相關的中國公民發出出庭作證的邀請函。


美國駐瀋陽總領事館以有移民傾向為由拒絕簽證,使得第二次開庭又成泡影。


在這種“證據不足”的情況下,邵連華等人在美國的民事訴訟實際上失敗了,他們的訴訟權力在美國名存實亡。就在山窮水盡的時候,哈維律師說:“為什麼你不在中國打這場官司。依據花旗銀行的章程,隻要是在美國花旗銀行有存款,到其任何一家支行提取均為有效。”這一句話提醒了邵連華,他要回到祖國去,在自己的國土爭取自己應有的權利。


中國專家進行論證


2000年12月24日,中國政法大學行政法學教授應松年等我國數名著名法律專家和金融專家,在北京召開了一次論證會,會上考證了這筆存款的真實性和法律訴訟的管轄權問題,最後專家們集體在會議紀要上簽了字。


專家們認為,依據憑據上記載的“在世界上所有分支機構提取均為有效”的規定,中國法院有對這筆存款進行法律訴訟管轄權。


對此著名法學專家、全國律師協會刑事委員會主任田文昌律師認為,此案事實存在。“以目前的這些材料來看,完全符合在中國法院的立案要求。


由於這些存取款票證是花旗銀行特別發行的沒有可比性,所以辨別其真偽的資料應由花旗銀行來提供。”


對於這筆存款的真實性,代理此案的王川律師認為:

“對於這些存取款的憑證,目前沒有證據可以證明其是偽造的。本案應該符合法院的立案要求。”


花旗銀行稱這有假


7月16日,記者電話采訪了花旗銀行上海總行公關部郭女士,她在看過部分憑證傳真後,認為這些材料存在問題。


她說:“其一在票面兩側刻有當事人雙方頭像不符合花旗銀行開具票據的規則,其二在票據開頭與文件中多次出現的citybank(城市銀行)字樣,都是連在一起的,而正規的應該是兩個單詞分開的。”


一些國內銀行界的制幣專家在看過整套票據後認為,全套票據做工精致,不是仿造所能達到的。以其紙制票據上的五色套印技術而言,就現在的制幣技術來說也是非常先進的。


其鑄造三套文件所用的金屬,黃金6﹒5公斤,白銀還要多,金銀總價值超過10萬美金。但這還不是最高的,其文件的制版費最為昂貴,在77件文件中,有印制的、有金屬鑄造的,還有絲織的、五色紙的、蠶絲的。文件大部分是雙面印刷鑄造,近200個版面,現在的技術估算,需制造費用80多萬美金。



懸念何時纔能揭開


由於這筆存款發生在1941年,至今已有60年的時間,本息已累計達十多億美元。目前當事人金娣女士尚在,今年已是93歲高齡。由於她年事已高,留給她的時間不會太多了,這筆巨款會在她的有生之年回到祖國,回到其真正主人手裡嗎?


對此,邵連華先生充滿了自信:“我辦的是為中國討回公道的事,同時也利於國家的經濟利益,更長了中國人的志氣。這樣的事我相信一定會勝利,也一定能夠勝利。”


據了解,目前此案已引起有關領導的重視,有關各方正在協商之中,據其代理律師介紹,此案的相關資料已搜集齊備,相信案件不久將會真相大白。代理人邵先生表示,他將依據花旗銀行下一步反映,在適當的時候,在北京展出存款所有文件;並邀請在華的所有國內外新聞單位,讓全世界給一個公正的評價。


另據相關資料介紹,中國目前在海外還有多筆類似存款,除周西成的存款外,還有王家烈等人的存款滯留在美國。如此案勝訴,將會給其他類似的案件提供審判依據。

選稿:宋爭 來源:京華時報


也有打手方舟子出來  打假.....真是局中局迷中謎


出書被個人網站指責是"騙局" 6編者再告方舟子
www.XINHUANET.com  2005年01月13日 11:05:57  來源:京華時報









    剛在東城敗訴 又到西城去告 “金娣支持者”再告方舟子

    剛在北京市東城法院敗訴,“金娣存款案”當事人、《花旗銀行在華掠奪紀實》的6名編者———美國雪浪公司總經理邵連華、北京大學教授顏品忠等人又到西城以方舟子侵權為由將其告上法庭。昨天,西城法院受理了此案。

    6人訴稱:方舟子在自己的《新語絲》網站“立此存照”欄目中設立了“金娣存款騙局”專欄,專欄文章攻擊“金娣存款”是騙局,並稱6位作者是“愛國主義騙子”。6人認為,方舟子的行為導致自己的經濟、名譽受到極大損失和傷害。6人要求方舟子賠禮道歉、挽回影響,賠償經濟損失30萬元、精神損失費60萬元。

    去年4月,6人曾以“金娣存款案”在東城法院狀告發表方舟子文章的搜狐公司和方舟子本人侵權。在庭審中,方舟子提供證據:2001年10月,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經鑒定證實,所謂的“金娣存款”憑證均係偽造;2001年8月,湖北大冶警方經查找證實,人口資料中並沒有查到有金娣這個人。

    去年12月20日,東城法院判決,方舟子的觀點是對“金娣存款”真偽問題在歷史、金融等領域內提出的不同于6人的看法,不屬于民法調整范疇,駁回了6人的請求。

    據了解,6人之所以能夠對幾乎同一“侵權事實”兩次起訴,是因為侵權案件應在侵權發生地立案。上次起訴在東城是因為第一原告搜狐公司位于東城。此次起訴,6人並未找到“新語絲”網站的注冊地址,但提供了方舟子在西城的住所地址。

    昨天,記者未能聯係上方舟子本人,尚不了解他對該案的看法。(記者 郭曉明)



    鏈接•“金娣存款騙局”
    《花旗銀行在華掠奪紀實》稱,解放前,貴州軍閥周西城將數億美元存入美國花旗銀行,存款憑證由其秘書金娣保存。1990年,隱居山中的金娣得知美國已經解凍中國在美資產,但其委托人去取款時,卻遭到花旗銀行的拒絕。該書出版後,網上打假鬥士方舟子撰文指出,“金娣存款”故事漏洞極多,為一騙局。
(責任編輯:朱彥榮)






"花旗銀行12億存款"竟是一場大騙局


【大紀元8月21日訊】近段時間,中國內地包括杭州許多媒體對“花旗銀行12億巨額存款”進行了報道,稱這筆存款的主人叫“金娣”。“金娣”究竟是什麼人?在對其代理人邵連華多次采訪中,他始終回避談“金娣”,隻是告訴記者她現在隱藏在湖北某處。當記者要求采訪“金娣”本人時,他要麼說老人93歲高齡身體不好,接待記者怕身體受不了,等時機成熟再將老人接出來見面;要麼說,過早暴露老人住處對老人的人身安全不利。為了調查事實真相,京華時報記者決定飛赴湖北看看“金娣”老人,這纔發現所謂“花旗銀行12億巨額存款”完全是一個大騙局。記者揭開了這個子虛烏有的詐騙活動內幕。


大騙局的炮制出籠

“花旗銀行12億巨額存款”代理人邵連華稱,這筆存款的主人叫金娣,曾是上個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貴州省軍閥、貴州省主席周西成的機要秘書。當年,周西成將自己的黃金、現金、實物等價值3億美元的財產,以18個人的名義分別於1927年、1928年、1938年,存入了美國花旗銀行在新加坡的金城道分行,金娣為18個人之一。1941年日本占領新加坡前夕,周西成將其存款剩餘的2.5億美元的繼承權交給了金娣,移交手續在花旗銀行辦理,花旗銀行向金娣開具了存款、取款及有關憑證。


其後,由於當時中國戰亂頻繁,金娣作為這筆巨款的惟一主人輾轉藏匿,最終隱居於中國南方的小山村。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美國政府凍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美國的全部資產,金娣老人的這筆數億元存款也被凍結在美國。由於這筆存款發生在1941年,至今已有60年的時間,本息已累計達別10多億美元。

1979年中美兩國達成解凍中國在美資產的協議,金娣這時纔有了取回存款的條件,但因其隱居與世隔絕,直到1990年她纔知道存款可以取回。這筆巨額存款由4張純金及數張純銀金屬鑄成,存款單的簽發日期是1941年4月7日,金額為2.5億美元。上面刻有花旗銀行總裁和存款人的頭像,存款人為金娣女士,存款地點是新加坡金城道分支行轉存紐約總行。存款憑證中有用英文標注的字樣:該存單為“特別發行,不可撤銷,無時間限制”、“在世界分支行提取均有效”。由於金娣年事已高,加上行動不便等原因,她委托一個叫邵連華的代理人辦理取款。
派出所查無“金娣”

8月8日下午2時許,記者趕到湖北省大冶市保安鎮派出所,尋找有關金娣的記錄。戶籍警李群3次在計算機輸入“金娣”兩字,均顯示“無此人”。通過年齡搜索,當地在世居民最早生於1919年,有兩男兩女,但都不叫“金娣”。

所長劉雲 告訴記者:“這完全是詐騙,我們這裡沒有‘金娣’這個人。”據劉所長介紹,“周西成存款”一事早在1987年當地就有人搞,一直搞到1996年,當時武漢市公安局曾將主犯“白毛”(本名熊安軍)收審了3個月,還處理了大冶市有關人員,原因是他們為“白毛”開據相關證明材料。

對於這些詐騙活動內幕,劉所長進一步解釋說:“這些人以自己有巨額存款為餌,向相信他們的人以集資路費的名義,收取錢財,從一個地方騙到另一個地方 ”


“白毛”浮出水面

當天下午4時,記者在劉所長的帶領下驅車趕到株樹村。在村口一家小批發店門口,記者同一位年已60叫柯國財的老漢聊了起來。據他介紹,自己從小到大一直在株樹村生活,從沒聽說株樹村有金娣其人。

當記者問到是否知道這裡有人有巨額存款時,老人連連點頭稱知道:“是一個叫‘白毛子’的人在搞,10多年前就說有2.5億美元。他以前在這裡沒房子,可是自從他說自己有存款後房子也蓋起來了,老婆也換了3個。”至於“白毛”哪來的存款,柯國財老人告訴記者,“白毛”有一天從外面回來,說自己從地裡挖出來一個存折,並稱要去新加坡取錢,讓村裡人資助,村支書還跟他一起坐過飛機。

記者問老漢本村人是否相信這件事時,老人訕笑著說:“現在村裡人都不信了。

如果是真的,錢早就回來了。從前村裡有很多人出錢幫他搞這個取款,可是從沒見他把錢取回來,就連村支書也被騙了六七萬元。”

為了進一步查明真相,劉所長派人找來了本村支書陳賢文。一見記者在場,陳賢文嘴唇閉了閉,眼中閃過一絲慌亂。當記者詢問本村是否有金娣這個人,陳賢文說:“不清楚”。

對於他與熊安軍的關繫,陳賢文說:“1993年我和他一起飛到上海跑取款,最後也沒結果,來回的機票都是我出的。”記者提起代理人邵連華,陳賢文稱不知道。

在南畈熊村記者找到了熊安軍家,據稱自己是熊安軍遠方親戚的一位婦女說:“熊安軍不常回來,隻有每年清明節纔會回來。”


兩天前“金娣”失蹤

“金娣”到底住在什麼地方?令記者毫無頭緒,隻好拿出邵連華提供的照片請村民辨認。

在保安鎮政府黨辦主任柯星港的陪同下,9日中午,記者抵達盧家涇。在村口記者攔住一個正在做農活的村民,將照片拿給他看,隻是搖頭說不認識。

柯主任拿過照片對他解釋了一番,村民纔仔細看了看,然後連話都懶的說極不情願地朝前方指了指。

順著他的指點記者來到一間低矮的土坯房前,破落的土坯房與周圍紅磚屋形成鮮明對比,房子不足兩米高,土坯歷經風雨衝刷已是“傷痕累累”,屋頂隻有一層薄薄的油氈。

記者用邵連華提供的照片加以對照,發現照片中老人身後背景,與現場十分相似。

記者在鄰屋找到一名村民,經他辨認,證實照片中的人是本村五保戶,名叫石天心,生於1920年。

劉所長認為:以這樣的年齡,她不可能9歲在清華大學畢業,更不可能在當時擔任某某軍長的秘書。

同時記者從清華大學檔案館了解到:清華大學從來沒有叫金娣或石天心的畢業生。

記者又找來本村一位82歲的老婆婆,她在反復看過照片後肯定地說:“是石天心,她比我小兩歲,今年有80了。

”對於石天心的其他情況,老人補充說:“她自從嫁過來之後,就一直沒有離開過這個村子 她沒讀過書,不識字。”記者向村民打聽石天心現在何處,被告知前幾天還在,現在不知去哪兒了。

采訪中記者得知,這幅照片是1998年時熊安軍給老人拍的。

在村民盧望鎮家,記者看到了族譜中有關石天心的記載:石天心生於民國辛酉年(1921年)八月初一,原名姓熊,小時被保安鎮株樹村一石姓人家領養,之後嫁給盧輔院,隨後兩人重返盧家涇村生活,並育有一女,叫盧月娥。


越編越圓的“故事”

在大冶市公證處記者見到了負責人徐長渠主任,據徐主任介紹:有關2.5億美元存款一事他們在1996年便查出是子虛烏有。同年因為涉嫌詐騙,熊安軍被武漢市青山分局收審。

熊安軍與邵連華又是什麼關繫?

在邵連華提供的一份資料中,記者看到熊安軍與邵連華同為這筆巨款的取款代理人。

株樹村支書陳賢文在接受東楚晚報記者采訪時說:邵連華也代理過取款這件事。

近日邵連華還透露:在從上海花旗銀行回京之後,熊安軍每天都給他打一個電話。

事情至此,已大致清晰。采訪結束時,公證處的徐主任想起1996年提問熊安軍時,他們的一段對話–––
徐主任:你相信巨額存款這件事嗎?

熊安軍:我知道是假的,但經過這麼多年,故事越編越圓,連我自己也深深地陷了進去。如今連我自己也相信這件事是真的。(http://www.dajiyuan.com)

8/21/2001 2:10:00 PM

Some people were supposed to walk into your life, teach you a lesson, and then walk away

TOP

本帖最後由 dkcapital 於 2017-10-3 20:29 編輯

人民網 資料.......
http://mnc.people.com.cn/BIG5/54849/69893/98134/6082973.html


花旗銀行:舊中國亂世成就“花旗帝國”神話
★文 / 邵連華   2007年08月07日15:07  來源:《小康》雜志
Some people were supposed to walk into your life, teach you a lesson, and then walk away

TOP

本帖最後由 dkcapital 於 2011-12-19 05:55 編輯

中華愛國者  網站     
http://www.chinesepatriot.com/




只一堆老農民乎??? 還有  這網站 為何沒被和諧???


這是當時借金存根  







其餘頁面請看網站

http://www.chinesepatriot.com/2068.htm借條與金條圖-1

http://www.chinesepatriot.com/01.htm  借條與金條圖-2


http://www.chinesepatriot.com/mzzc.htm 大綱內容

節錄.........

這些財產在清朝乾隆年間,被著名將領陳家洛統一過,成立了
紅花會進行管理。
清朝末期李鴻章當過紅花會會長。

孫中山當大總統後,也曾給過孫中山做建國用


李春堂和李烈鈞為此認孫中山乾爸爸,由於孫的病逝,把資產的管理權又交回李春堂和李烈鈞。
李春堂等人在民國時期成立了梅花協會進行管理,解放後他們就轉入地下。


現在管理這些財產的是李鴻章的孫子李春堂、李烈鈞, ​​孫女李桂花,陳家洛孫女陳玉禎,和民國將領陳湘、黃紹竑,還有李德衡、琴子峰等十七要員組成,他們下邊還有無數位看庫人。

李春堂2009年病故)任總管。


陳湘當任總管並兼任總監長,健在。


主管是李烈鈞1991年已故)。

主管陳玉禎(陳家洛孫女,原名陳自娟,李春堂的夫人,1990年被害)。黃紹竑任總聯絡官健在。


5位是梅協的主要領導人。[五老???]
這些錢他們沒有交給老蔣打內戰,保存至今實屬不易。........




dk: 說不定老蔣當初就是少了這些錢﹐現在才會麵、面不分。
Some people were supposed to walk into your life, teach you a lesson, and then walk away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