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本帖最後由 恭野 於 2015-1-21 23:08 編輯

雜阿含經379經(初轉法輪經)

(卷第十五)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波羅奈鹿野苑中仙人住處。

爾時,世尊告五比丘:「此苦聖諦,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此苦集、此苦滅、此苦滅道跡聖諦,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復次,苦聖諦智當復知,本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苦集聖諦已知當斷,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復次,苦集滅,此苦滅聖諦已知當知作證,本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復以此苦滅道跡聖諦已知當修,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復次,比丘!此苦聖諦已知,知已出,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復次,此苦集聖諦已知,已斷出,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復次,苦滅聖諦已知、已作證出,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復次,苦滅道跡聖諦已知、已修出,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諸比丘!我於此四聖諦三轉十二行不生眼、智、明、覺者,我終不得於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聞法眾中,為解脫、為出、為離,亦不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已於四聖諦三轉十二行生眼、智、明、覺,故於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聞法眾中,得出、得脫,自證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世尊說是法時,尊者憍陳如及八萬諸天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爾時,世尊告尊者憍陳如:「知法未?」憍陳如白佛:「已知。世尊!」復告尊者憍陳如:「知法未?」拘隣白佛:「已知。善逝!」尊者拘隣已知法故,是故名阿若拘隣。

尊者阿若拘隣知法已,地神舉聲唱言:「諸仁者!世尊於波羅木奈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三轉十二行法輪,諸沙門、婆羅門、諸天、魔、梵所未曾轉,多所饒益,多所安樂,哀愍世間,以義饒益,利安天人,增益諸天眾,減損阿修羅眾。」地神唱已,聞虛空神天、四天王天、三十三天、炎魔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展轉傳唱,須臾之間,聞于梵天身。梵天乘聲唱言:「諸仁者,世尊於波羅奈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三轉十二行法輪,諸沙門、婆羅門、諸天、魔、梵,及世間聞法未所曾轉,多所饒益,多所安樂,以義饒益諸天世人,增益諸天眾,減損阿修羅眾。」

世尊於波羅奈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轉法輪,是故此經名轉法輪經。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南傳 相應阿含  749經  聖道篇  (這篇是有共說)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無明為前相故,生諸惡不善法時,隨生無慚、無愧;無慚、無愧生已,隨生邪見;邪見生已,能起邪志、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
  若起明為前相,生諸善法時,慚、愧隨生;慚、愧生已,能生正見;正見生已,起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次第而起。
  正定起已,聖弟子得正解脫貪欲、瞋恚、愚癡,如是,聖弟子得正解脫已,得正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頂禮

佛陀說法真的很直接.真的不會說怪怪得東西讓人不知道怎麼修.文字易懂.實際體驗起來是有點難.真的要有人引導
這兩篇的對照可以相乎應.很難得.很重要.的經說!
佛陀一開始講法就傾全力在說法(初轉法輪)一點也沒有保留!
真的-經文看越多越是感覺到初轉法輪經很可貴!

TOP

本帖最後由 恭野 於 2015-1-21 23:06 編輯

雜阿含經58經
(卷第二)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東園鹿母講堂。
爾時世尊於晡時從禪覺,於諸比丘前敷座而坐,告諸比丘:「有五受陰。云何為五?謂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
時有一比丘從坐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世尊!此五受陰,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耶?」
佛告比丘:「還坐而問,當為汝說。」時彼比丘為佛作禮,還復本坐,白佛言:「世尊!此五受陰,以何為根?以何集?以何生?以何觸?」
佛告比丘:「此五受陰,欲為根,欲集、欲生、欲觸。」時彼比丘聞佛所說,歡喜隨喜,而白佛言:「世尊!為說五陰即受,善哉所說!今當更問。世尊!陰即受,為五陰異受耶?」
佛告比丘:「非五陰即受,亦非五陰異受;能於彼有欲貪者,是五受陰。」比丘白佛:「善哉!世尊!歡喜隨喜,今復更問。世尊!有二陰相關耶?」
佛告比丘:「如是,如是。猶若有一人如是思惟:『我於未來得如是色、如是受、如是想、如是行、如是識。』是名比丘陰陰相關也。」比丘白佛:「善哉所說,歡喜隨喜。更有所問:世尊!云何名陰?」
佛告比丘:「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總說陰,是名為陰。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如是,比丘!是名為陰。」比丘白佛:「善哉所說,歡喜隨喜。更有所問:世尊!何因何緣名為色陰?何因何緣名受、想、行、識陰?」
佛告比丘:「四大因、四大緣,是名色陰。所以者何?諸所有色陰,彼一切悉皆四大,緣四大造故。觸因、觸緣,生受、想、行,是故名受、想、行陰。所以者何?若所有受、想、行,彼一切觸緣故,名色因、名色緣,是故名為識陰。所以者何?若所有識,彼一切名色緣故。」比丘白佛:「善哉所說,歡喜隨喜。更有所問:云何色味?云何色患?云何色離?云何受、想、行、識味?云何識患?云何識離?」
佛告比丘:「緣色生喜樂,是名色味;若色無常、苦、變易法,是名色患;若於色調伏欲貪、斷欲貪、越欲貪,是名色離。若緣受、想、行、識生喜樂,是名識味;受、想、行、識,無常、苦、變易法,是名識患;於受、想、行、識,調伏欲貪、斷欲貪、越欲貪,是名識離。」比丘白佛:「善哉所說,歡喜隨喜。更有所問:世尊!云何生我慢?」
佛告比丘:「愚癡無聞凡夫於色見我、異我、相在,於受、想、行、識見我、異我、相在,於此生我慢。」比丘白佛:「善哉所說,歡喜隨喜。更有所問:世尊!云何得無我慢?」
佛告比丘:「多聞聖弟子不於色見我、異我、相在,不於受、想、行、識,見我、異我、相在。」比丘白佛:「善哉所說,更有所問,何所知、何所見,盡得漏盡?」
佛告比丘:「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比丘!如是知,如是見,疾得漏盡。」
爾時會中復有異比丘,鈍根無知,在無明殼,起惡邪見,而作是念:「若無我者,作無我業,於未來世,誰當受報?」
爾時世尊知彼比丘心之所念,告諸比丘:「於此眾中,若有愚癡人,無智明,而作是念:『若色無我,受、想、行、識無我,作無我業,誰當受報?』如是所疑,先以解釋彼。云何比丘!色為常耶?為非常耶?」答言:「無常。世尊!」
「若無常者,是苦耶?」答言:「是苦。世尊!」
「若無常、苦,是變易法,多聞聖弟子於中寧見是我、異我、相在不?」答言:「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故,比丘!若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非我所。如是見者,是為正見;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多聞聖弟子如是觀者便修厭,厭已離欲,離欲已解脫,解脫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佛說此經時,眾多比丘不起諸漏,心得解脫。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經57經
(卷第二)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還,持衣鉢,不語眾,不告侍者,獨一無二,於西方國土人間遊行。
時安陀林中有一比丘,遙見世尊不語眾,不告侍者,獨一無二。見已,進詣尊者阿難所,白阿難言:「尊者!當知世尊不語眾,不告侍者,獨一無二而出遊行。」
爾時阿難語彼比丘:「若使世尊不語眾,不告侍者,獨一無二,而出遊行,不應隨從。所以者何?今日世尊欲住寂滅,滅少事故。」
爾時世尊遊行,北至半闍國波陀聚落,於人所守護林中,住一跋陀薩羅樹下。時有眾多比丘詣阿難所,語阿難言:「今聞世尊住在何所?」
阿難答曰:「我聞世尊北至半闍國波陀聚落,人所守護林中跋陀薩羅樹下。」
時,諸比丘語阿難曰:「尊者知我等不見世尊已久,若不憚勞者,可共往詣世尊?」哀愍故,阿難知時,默然而許。
爾時尊者阿難與眾多比丘夜過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乞食已,還精舍,舉臥具,持衣鉢,出至西方人間遊行,北至半闍國波陀聚落人守護林中。時尊者阿難與眾多比丘置衣鉢,洗足已,詣世尊所,頭面禮足,於一面坐。
爾時世尊為眾多比丘說法,示、教、利、喜。爾時座中有一比丘作是念:「云何知、云何見,疾得漏盡?」
爾時世尊知彼比丘心之所念,告諸比丘:「若有比丘於此座中作是念:『云何知、云何見,疾得漏盡?』者,我已說法言:『當善觀察諸陰,所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我已說如是法,觀察諸陰。而今猶有善男子不勤欲作、不勤樂、不勤念、不勤信,而自慢惰,不能增進得盡諸漏。若復善男子於我所說法,觀察諸陰,勤欲、勤樂、勤念、勤信,彼能疾得盡諸漏。愚癡無聞凡夫於色見是我,若見我者,是名為行。彼行何因?何集?何生?何轉?無明觸生愛,緣愛起彼行。彼愛何因?何集?何生?何轉?彼愛受因、受集、受生、受轉。彼受何因?何集?何生?何轉?彼受觸因、觸集、觸生、觸轉。彼觸何因?何集?何生?何轉?謂彼觸六入處因、六入處集、六入處生、六入處轉。彼六入處無常、有為、心緣起法;彼觸受、行受,亦無常、有為、心緣起法。如是觀者,而見色是我;不見色是我,而見色是我所。不見色是我所,而見色在我。不見色在我,而見我在色。不見我在色,而見受是我。不見受是我,而見受是我所。不見受是我所,而見受在我。不見受在我,而見我在受。不見我在受,而見想是我。不見想是我,而見想是我所。不見想是我所,而見想在我。不見想在我,而見我在想。不見我在想,而見行是我。不見行是我,而見行是我所。不見行是我所,而見行在我。不見行在我,而見我在行。不見我在行,而見識是我。不見識是我,而見識是我所。不見識是我所,而見識在我。不見識在我,而見我在識。不見我在識,復作斷見、壞有見;不作斷見、壞有見,而不離我慢。不離我慢者,而復見我,見我者即是行。彼行何因?何集?何生?何轉?如前所說,乃至我慢。作如是知、如是見者,疾得漏盡。」
佛說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TOP

雜阿含經300經
(卷第十二)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拘留搜調牛聚落。時有異婆羅門來詣佛所,與世尊面相慶慰。慶慰已,退坐一面,白佛言:「云何?瞿曇!為自作自覺耶?」
佛告婆羅門:「我說此是無記,自作自覺,此是無記。」「云何?瞿曇!他作他覺耶?」
佛告婆羅門:「他作他覺,此是無記。」婆羅門白佛:「云何?我問自作自覺,說言無記;他作他覺,說言無記,此義云何?」
佛告婆羅門:「自作自覺則墮常見,他作他覺則墮斷見。義說、法說,離此二邊,處於中道而說法,所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緣無明行,乃至純大苦聚集,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
佛說此經已,彼婆羅門歡喜隨喜,從座起去。


雜阿含經299經
(卷第十二)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拘留搜調牛聚落。
時,有異比丘來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謂緣起法為世尊作,為餘人作耶?」
佛告比丘:「緣起法者,非我所作,亦非餘人作。然彼如來出世及未出世,法界常住,彼如來自覺此法,成等正覺,為諸眾生分別演說,開發顯示。所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乃至純大苦聚集,無明滅故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
佛說此經已。時,彼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經298經
(卷第十二)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拘留搜調牛聚落。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緣起法法說、義說。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云何緣起法法說?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乃至純大苦聚集,是名緣起法法說。
「云何義說?謂緣無明行者。彼云何無明?若不知前際、不知後際、不知前後際,不知於內、不知於外、不知內外,不知業、不知報、不知業報,不知佛、不知法、不知僧,不知苦、不知集、不知滅、不知道,不知因、不知因所起法,不知善不善、有罪無罪、習不習、若劣若勝、染污清淨,分別緣起,皆悉不知;於六觸入處,不如實覺知,於彼彼不知、不見、無無間等、癡闇、無明、大冥,是名無明。緣無明行者,云何為行?行有三種:身行、口行、意行。緣行識者,云何為識?謂六識身:眼識身、耳識身、鼻識身、舌識身、身識身、意識身。緣識名色者,云何名?謂四無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云何色?謂四大、四大所造色,是名為色。此色及前所說名,是為名色。緣名色六入處者,云何為六入處?謂六內入處:眼入處、耳入處、鼻入處、舌入處、身入處、意入處。緣六入處觸者,云何為觸?謂六觸身:眼觸身、耳觸身、鼻觸身、舌觸身、身觸身、意觸身。緣觸受者,云何為受?謂三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緣受愛者,彼云何為愛?謂三愛:欲愛、色愛、無色愛。緣愛取者,云何為取?四取:欲取、見取、戒取、我取。緣取有者,云何為有?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緣有生者,云何為生?若彼彼眾生,彼彼身種類一生,超越和合出生,得陰、得界、得入處、得命根,是名為生。緣生老死者,云何為老?若髮白露頂,皮緩根熟,支弱背僂,垂頭呻吟,短氣前輸,柱杖而行,身體黧黑,四體班駮,闇鈍垂熟,造行艱難羸劣,是名為老。云何為死?彼彼眾生,彼彼種類沒、遷移、身壞、壽盡、火離、命滅,捨陰時到,是名為死。此死及前說老,是名老死。是名緣起義說。」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經292經
(卷第十二)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云何思量觀察正盡苦,究竟苦邊?時,思量眾生所有眾苦,種種差別,此諸苦何因、何集、何生、何觸?思量取因、取集、取生、取觸。若彼取滅無餘,眾苦則滅,彼所乘苦滅道跡如實知,修行彼向次法,是名比丘向正盡苦,究竟苦邊,所謂取滅。
「復次,比丘思量觀察正盡苦,究竟苦邊。時,思量彼取何因、何集、何生、何觸?思量彼取愛因、愛集、愛生、愛觸。彼愛永滅無餘,取亦隨滅,彼所乘取滅道跡如實知,修習彼向次法,是名比丘向正盡苦,究竟苦邊,所謂愛滅。
「復次,比丘思量觀察正盡苦,究竟苦邊。則思量彼愛何因、何集、何生、何觸?知彼愛受因、受集、受生、受觸。彼受永滅無餘,則愛滅,彼所乘愛滅道跡如實知,修習彼向次法,是名比丘向正盡苦,究竟苦邊,所謂受滅。
「復次,比丘思量觀察正盡苦,究竟苦邊。時,思量彼受何因、何集、何生、何觸?知彼受觸因、觸集、觸生、觸緣。彼觸永滅無餘,則受滅,彼所乘觸滅道跡如實知,修習彼向次法,是名比丘向正盡苦,究竟苦邊。
「復次,比丘思量觀察正盡苦,究竟苦邊。時,思量彼觸何因、何集、何生、何觸?當知彼觸六入處因、六入處集、六入處生、六入處觸。彼六入處欲滅無餘,則觸滅,彼所乘六入處滅道跡如實知,修習彼向次法,是名比丘向正盡苦,究竟苦邊。
「復次,比丘思量觀察正盡苦,究竟苦邊。時,思量彼六入處何因、何集、何生、何觸?知彼六入處名色因、名色集、名色生、名色觸。名色永滅無餘,則六入處滅,彼所乘名色滅道跡如實知,修習彼向次法,是名比丘向正盡苦,究竟苦邊,所謂名色滅。
「復次,比丘思量正盡苦,究竟苦邊。時,思量名色何因、何集、何生、何觸,知彼名色識因、識集、識生、識觸。彼識欲滅無餘,則名色滅,彼所乘識滅道跡如實知,修習彼向次法,是名比丘向正盡苦,究竟苦邊,所謂識滅。
「復次,比丘思量觀察正盡苦,究竟苦邊。時,思量彼識何因、何集、何生、何觸?知彼識行因、行集、行生、行觸,作諸福行,善識生,作諸不福不善行,不善識生;作無所有行,無所有識生,是為彼識行因、行集、行生、行觸。彼行欲滅無餘,則識滅,彼所乘行滅道跡如實知,修習彼向次法,是名比丘向正盡苦,究竟苦邊,所謂行滅。
「復次,比丘思量觀察正盡苦,究竟苦邊。時,思量彼行何因、何集、何生、何觸?知彼行無明因、無明集、無明生、無明觸。彼福行無明緣,非福行亦無明緣,非福不福行亦無明緣。
「是故當知,彼行無明因、無明集、無明生、無明觸。彼無明永滅無餘,則行滅,彼所乘無明滅道跡如實知,修習彼向次法,是名比丘向正盡苦,究竟苦邊,所謂無明滅。」
佛告比丘:「於意云何?若不樂無明而生明,復緣彼無明作福行、非福行、無所有行不?」比丘白佛:「不也,世尊!所以者何?多聞聖弟子不樂無明而生明,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如是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如是純大苦聚滅。」
佛言:「善哉!善哉!比丘!我亦如是說,汝亦知此。於彼彼法起彼彼法,生彼彼法,滅彼彼法,滅、止、清涼、息、沒。若多聞聖弟子無明離欲而生明,身分齊受所覺,身分齊受所覺時如實知;若壽分齊受所覺,壽分齊受所覺時如實知;身壞時壽命欲盡,於此諸受一切所覺滅盡無餘。譬如力士取新熟瓦器,乘熱置地,須臾散壞,熱勢悉滅。如是,比丘無明離欲而生明,身分齊受所覺如實知,壽分齊受所覺如實知,身壞命終,一切受所覺悉滅無餘。」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TOP

雜阿含經379經(初轉法輪經)

(卷第十五)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波羅奈鹿野苑 ...
恭野 發表於 2015-1-21 22:32



    文字易懂.實際體驗起來是有點難
太難了..真的要有超級的毅力跟堅定的心...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回復 110# sanmartin


    sanmartin 管理員  大大
真的!

我喜歡讀經.是經說真的有頭有尾.清清楚楚.次第方向很明白.在所有所謂經說.只有佛陀所說經
一學就能用.現觀實用.聖妙出離.不分職業貴賤愚癡聰明.只要願意這樣學都能出離憂悲惱苦.清淨.寂滅.清涼.
不待時節.不限地點.不限因和緣起.不限有無的修...
如果要轉深培養智慧...普遍通用.越轉越深.越轉越上.越轉越妙.越轉越聖.


那是要多大的能力才能這樣!
難怪學佛多年和古大德的人.會說.遇佛出世難.聽聞正法難.能學佛法難.這是真的!
大覺世尊!

TOP

本帖最後由 恭野 於 2015-1-25 09:10 編輯

佛法越是了解越深.關於二轉內容.真的是自受用的部份居多
二轉.精進修道.苦集滅道.該證因證.該修因修.
八正道.七菩提支.(三十七助道品)世間和出世間(三轉的解脫知見.解脫知見生.芻型慢慢俱體)
剋伏五蓋.轉向善趣.正向苦邊.遠離三毒苦(貪嗔癡慢疑).離五趣(六道)離三惡道(地獄道.畜生道.餓鬼道)

識不過彼齊識而反
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
自受用居多.是清涼
謂無明緣行...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純大苦聚集也聚滅!
對岸僅自渡他人難使力.佛法像一條船載著你.要渡彼岸要自己用力.要下岸腳要移動
想渡人.渡到後來感覺是在渡自己.好用.有感受.妙用.還是自己

如同
阿密陀佛(頂禮)  
阿密陀佛經說 一樣.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八正道
四沙門果一樣   四雙八士  四雙八輩
從 阿密陀佛 四字或是六字宏名開始念 從 有相念佛念到無相.同時意念佛陀功德
有相念佛 到 無相念佛  定心念佛  見佛(禪的現像)
差別是.這是我目前的看法是.目前在二轉看三轉還有落差.

學到現在的我.真的感受.佛法不學真的很可惜.會學到怪怪的都是第一轉問題(這個很確定)

上周.參加一個憎團說法.分組討論.請示 比丘尼尼師 說的真是對
尼師在大禪師的教導下.和現場說法給與聽法眾的法沒有不一樣.

大禪師教徒弟.都是若干開導.後面自己修.真的有他道理在.
要自己發覺.才會變成自己的.(改變大腦思考的慣性)

哀....小組討論後 說要交一篇心得給它們要去刊在他們月刊上
我是喜歡靜靜的在牆角下畫沙

sanmartin 管理員  大大  
您去參加 宏法會寫這個嗎?

TOP

佛法
如果您有興趣
如果您還願意學
如果您想學


說真的.早點學.早點去了解.
真的對您有幫助.甚深.微妙.難聞.遠超出想像.很遠.很遠......

真的!

TOP

佛陀的法說.是教導人怎麼樣息苦.出苦.離苦.得.安樂.輕安.清涼.寂滅.
佛陀說法.簡單.直接.明瞭.清楚...
兩千多年來的佛教史.以及歷史流變.派系.發展....弄到...人...要變的很有學問.才能出苦.解脫
我..真的有點哭笑不得!
不知道該怎麼說...


如果你是想.出苦.離苦.那麼你讀阿含經是正確的穩當的!
如果你是想求神拜佛盼望奇跡(奇跡是有的)可能會不切實際.
因為佛陀的經法是為實際現實而說.不是為了信仰.要能用.會用.才會入法知法.離苦.滅苦.解脫.清涼!
人生的煩惱與痛苦~等你想清楚了 明白了  甘願了盡力了 妥善了~  解脫 從來就沒有離你很遠.佛陀也是這麼教 以前的阿羅漢也是做!

TOP

佛法真的越學越讚!

由禪出教.有點微妙.
四聖諦
法輪有三轉.第1轉開悟見法.知八正道.修七菩提第2轉精進修道.離貪斷愛的八支正道
第三轉成就三渺三菩提.解脫知見.解脫知見生.心與四無量俱.無上修耕

第一轉見.因緣法.知四聖諦.剋伏五蓋.於初禪.正逆觀12因緣.修四念處.修四念處.見八正道是滅苦之路
真的很好用....是集法.是集法.是集法...
真的可以發現很多個人以前沒有發現的問題.都是自己和自己過不去...
真實問題只發生過一次.但是人可以放在心裡百轉千迴.
疑就發生了.能要還是不能要癡就發生了.要了以後貪就發生了.比較嗔就發生了.要不到嗔又在轉了
我比別人好比人差...慢就發生了.能不能在要和想要貪又在生了...要?能要不能要疑又在發生了
要過去.現在又不確定.又投射向於未來.現觀.念頭.夢裡....又來了....
身引響心.心又引響身.又於.信念.行為.態度...攪結纏鎖

第一轉要善觀會用.你絕對會改變很多.在六觸入處調整遍這一切處.要自覺.
要現觀.次第要對.要當前聚體所集起的因緣.解決問題(並非累積經驗)

真的很妙~~~!
人生的煩惱與痛苦~等你想清楚了 明白了  甘願了盡力了 妥善了~  解脫 從來就沒有離你很遠.佛陀也是這麼教 以前的阿羅漢也是做!

TOP

佛法真的越學越讚!

由禪出教.有點微妙.
四聖諦
法輪有三轉.第1轉開悟見法.知八正道.修七菩提第2轉精進 ...
恭野 發表於 2015-2-15 20:33



    12090517574b7591b9242f36f2.gif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本帖最後由 恭野 於 2015-2-16 10:47 編輯

我所寫的第一轉內容和完整性.絕對有漏.大至上是那樣沒有錯了
因為我希望看的人自己去看經.去修禪.去探討...
佛法的內函遠超出想像很遠很遠.那是一個解開您繫縛的鑰使也是良藥一帖.
而您所修學的過程也會...   
於初禪中.修四念處...人可以跑來跑去.要到四禪...其實很容易.很容易.
但是佛陀一開始說法.苦修六年...第一件事情就說這不是道.
而.佛陀所說的是正定.八支正道的正定.次第而起的(((正定)))現前.
是智慧之學.是以明.是以智慧.做前導...一路向前(方法一定要對.很重要)
不是苦修坐禪.不是迷信.不是傳統.不是信仰.不是附佛說.不是丟個煙霧彈給你讓你迷糊!

第二轉 精進修八正道.因為看到離貪斷愛.可以滅苦.可以止息.可以解脫而精進修
這有兩個轉向1世間2出世間.
離貪斷愛可以解脫.貪不是完全不好.問題是你要什麼和不要什麼和怎麼要有關
這裡其實可以看到二轉怎麼是兩種取向.人不可能獨活.不吃不喝不生病沒親友沒因緣
而..您有良善的因緣良善的知見會為您自己帶來的福氣.不良善就會有困難<<<(恩.困難)
所以.四諦的集.看見五陰幟燃輪轉五趣(有說五道有說六道)
那麼因無明起(不修才有.有修就沒有.有修就一路精進而去...)
有無明.貪愛.渴愛...於這中有生法不知.
(((不是貪不好.是您腦袋內函的問題.不是罵人.是...不知道該怎麼行容.暫時用這樣的方式寫)))
所以您要了.就有正向邪向.而佛法是善待.不取.無怨.無嗔.無貪.善觀.智慧..而有第三向
凌駕而且超越兩者的繫縛
而您不一定要完全聽佛陀所說.您可以(客觀.佛陀的看法)的借用佛陀的智慧
去離清自己的煩腦困惑.渡苦
二轉內容我真的很建意您去看經.佛陀(頂禮)真的真的真的很會講故事.很會比喻.
二轉兩種面像.三種說法.只有一道(((菩提道)1為凡夫為愚癡者為無明人說2賢者聖者有智者說3聖弟子說(((很精彩.好用)))
有人會在說.這修證量是什麼???
有人說10地菩薩去劃分
有人說四雙八士去劃分
有人說大小去劃分
有人說四果去劃分
我是不建意這樣看.但是如果真要說.只有四果.
因為如果您學的是正確的.那麼.以出了.以解了就解了.以證了就證了.當知就知了.因修以修了.
沒有那張文品可以搬給你.為你證.只能以行為去判定而以.佛陀在世為你證那就沒話說
阿羅漢就是阿羅漢.佛陀也是阿羅漢.大阿羅漢.名:阿羅漢.人會有不同.都叫做阿羅漢
佛陀之名.是對於.是給於.是禮敬.佛陀.智者.長輩.大善知識.一個很特別的稱呼
學的和佛陀是一樣的.就不要在爭個名.內函沒有.掛個名是比較好聽.但是真的有必要樣嗎?
我是覺的能學法就很感動了.(((真的)))

(((有個重點題醒.不要落入.附佛說.那個很可怕)))
有的寫的不好.有的寫的很好.有的寫的不但好而且旁大....?是不是佛法呢?(善觀吧)
.
人生的煩惱與痛苦~等你想清楚了 明白了  甘願了盡力了 妥善了~  解脫 從來就沒有離你很遠.佛陀也是這麼教 以前的阿羅漢也是做!

TOP

第二轉
第二轉的出家人就很好修了.直接對問題修.所以真的可以很快出脫
專業修.直接修.沒有什麼可以牽絆.不過修錯了真的也是一門陷入(歷史流變問題)
即使修錯還是比一般人還要快轉入.常時期都在修了
這個我比較期待.因為出家人需要傳法.1種是經驗1種是對於經法
第三種是兩種都有.這類比較難遇到.需要時間和勤學.通常都年紀很大.這類的真的是寶!

第二轉的在家人就有點難.有困擾.
又想修.又要做.所以有隨順方便減輕問題的方法.社會上有歷練有經驗也很容易相應契入
於戒 於防護 於善惡法 於禪 於契入的經驗對比 會很快  

第二轉 對於不太懂的人有更簡易的方法.最普遍的就是單單練安那般那念.
智慧還沒浮現.心還沒清明.結還一大堆.不過這類人常常有奇蹟.單純...直接契入.不用想太多
((就像.請告訴我怎麼修.我就怎麼修.反正你說的都是對.我就直修...)))真的有這類
心地單純.柔軟.堪任.善學.解了就是解了

到底是那類人學的好??? 答案:不知道怎麼說
遇見善知識是對的.遇見佛法是對的.遇見說四聖諦-講八正道-修七菩提-住四念處的憎團是對的.
您有問題有苦想排解.它人願意伸手拉你.陪伴你.帶您出苦離苦.這也要本人願意修.想求離苦
事實上那是很累的工作.比對.思慮.說話.說對說不對.你愛聽不愛聽.整串像葡萄般的問題
真的很配服佛陀.說了將盡40年的法(大約年份)一直在說法.真的會感動.掉淚!
毅力驚人 (((頂禮)))
不為自己喜樂.但願眾生能安樂.它人能先安樂.後.自己能喜樂.同時同步
慈悲喜捨又同時同步完成.智慧真的好深.又單純!
人生的煩惱與痛苦~等你想清楚了 明白了  甘願了盡力了 妥善了~  解脫 從來就沒有離你很遠.佛陀也是這麼教 以前的阿羅漢也是做!

TOP

我所寫的第一轉內容和完整性.絕對有漏.大至上是那樣沒有錯了
因為我希望看的人自己去看經.去修禪.去探討.. ...
恭野 發表於 2015-2-16 08:50



    於初禪中.修四念處...人可以跑來跑去.要到四禪...其實很容易.很容易.
4 禪太難了吧....初禪就達不到了咧 恭野 難道你已到X禪??
繞了一圈,真的只有持戒 才可禪定 才會生智慧

TOP

回復 119# sanmartin


   sanmartin 管理員大大
初禪正受.言語止息.有尋有伺.
(有尋有伺-引用於南老師的說法.像是在找像是在回頭看有點像等待)
跟著你的呼吸.保持覺知.
如果跑掉了在回到所緣上就好了
像是在星巴客一個人喝咖啡
像是在美食街上一個人用餐
像是在演唱會場上一個人表演
六根全面開放.識不追境.安住現前.有如護住油砵掉一滴油就被砍頭
上頭那是比如
根境識三者和合生觸.觸生.色.受.想.行.六識身.六思身.六想身.
於當前如實知如實見.正覺.現觀.正念正智住
知因緣法.知12因緣.知四聖諦.知四念處.知八正道.知三轉十二行.知七覺分.知已明為前導已慧力收攝
知味.知患.知離.知捨
人生的煩惱與痛苦~等你想清楚了 明白了  甘願了盡力了 妥善了~  解脫 從來就沒有離你很遠.佛陀也是這麼教 以前的阿羅漢也是做!

TOP

九種禪定

1-4禪
這個 以我的看法.佛陀的教法是因緣觀 以法的力量來說  好用
法的智慧真的像走在黑暗中點了一盞 LED 暖光燈

5-8禪
這個.其實 佛陀不說這個.非想.非非想.無所有..
但是佛陀有教.就是四無量心.在慈經那篇有貼完整的說法

9禪
滅盡定
生前解脫 死後是涅盤 (六根有如燒熱的瓦片.黏不起來.有如高熱的瓦遇冷.馬上破碎)

有些.文字是有問題的.不是寫錯.有些是題要記頌.題綱挈領.不能用現代的白話去看
現代教育是白話教學.1是1.2是2.文學是文學.詩詞是詩詞<<<問題在這
以前的時代詩詞是語言.現代話是大白字.
巴利語翻成詩詞.詩詞轉白話...落差

像是七覺分就在說禪法.念.擇法.精進.喜.猗.定.捨.<<<看不出來吧.1-4.5-8.9都在裡面
人生的煩惱與痛苦~等你想清楚了 明白了  甘願了盡力了 妥善了~  解脫 從來就沒有離你很遠.佛陀也是這麼教 以前的阿羅漢也是做!

TOP

返回列表